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艾”護生命 “灸”出健康

河北共產黨員網唐山訊(記者 李玉傑 通訊員 史愛華 黃瑋宏)宋代的著名醫學家竇材把自己喻為扁鵲再生, 寫了一部醫書《扁鵲心書》, 書中重點宣導的就是扶陽。 他認為自古扶陽有三法:灼艾第一、丹藥第二、附子第三。 “陽精若壯千年壽, 陰氣如強必毖傷”說的就是要保命長壽, 扶陽是不二法門。 《本草從新》說:“艾葉苦辛, 生溫, 熟熱, 純陽之性, 能回垂絕之陽, 通十二經, 走三陰, 理氣血, 逐寒濕, 暖子宮……以之灸火, 能透諸經而除百病。 ”艾之火是純陽之火, 具有走三陰通十二經之功, 連續燃燒, 可使艾火的純陽溫熱之氣由肌表透達,

又因和臟腑相互聯繫, 能使陽氣通達。

唐山市中醫醫院針灸推拿科黃瑋宏副主任中醫師介紹:中醫認為, 艾性味苦、辛、溫, 入肝、脾、腎經, 有溫經止血, 散寒止痛、祛風止癢之功, 適用於虛寒腹痛、崩漏下血、月經不調、經行腹痛、帶下病及皮膚濕疹瘙癢等, 艾灸具有雙向調節作用, 既可以滋陰又可以壯陽。 艾灸療法可溫肌散寒、疏風解表;溫經通絡、活血散淤;溫中活裡、強髒壯腑;溫陰補虛、回陽固脫;行氣活血、消火化淤;平衡陰陽、保健防病。 可加速皮膚的血液迴圈, 使老化細胞代謝。

正當冬季, 寒邪侵襲, 加上人們生活習慣差, 飲食不節, 不注重保暖, 致使陽氣耗損引發各種疾病。

艾灸補足陽氣, 讓生命之火旺盛

古人雲“人過四十天過午”。

就是說人過40歲就好像太陽過了中午, 陽氣不足, 所以中老年人往往就易陽虛。 而陽氣是儲藏在腎裡的, 腎是先天之本, 是男子藏精、女子藏血之處。 人體正常的體液都需要陽氣來養護推動, 陽氣充足調和人才能健康長壽, 精力充沛。 艾剛好是一種純陽植物, 用它來施灸, 能補督脈之火, 振奮體內陽氣。 陽氣足, 人就不容易生病, 就能夠長壽。

針灸其實是針法和灸法的總稱。 可以治療女性的痛經、宮寒;男性的前列腺、胃寒、腸炎、腸易激綜合征;小孩的感冒、咳嗽;以及引發老人的頸肩腰腿疼等。 而這些症狀除了針灸治療外還可以配合艾灸, 單是針灸治療效果則達不到理想效果, 如果配上艾灸, 效果則會事半功倍。 《神農本草經》記載:艾草有溫陽、暖宮、除濕、通筋活血的功效。

前段時間在針灸門診有因感受寒邪引發急性痛經的, 除針灸治療外, 加之艾灸灸氣海, 關元, 子宮等穴, 達到溫通經絡, 暖宮散寒的效果。 小兒冬季易感冒, 在小兒推拿治療後, 常灸身柱。 身柱子之意, 適用於腦力不足出現的眩暈, 中氣不足出現的哮喘, 大氣不足出現的脫肛, 督脈之氣升舉無力出現的腰背痛等症, 還常作為小兒強身健體的穴位。 小兒臟腑嬌嫩, 功能尚未健全, 特別是肺脾二髒較弱, 因此小兒易感冒、發熱、咳嗽、哮喘、腹瀉、消化不良等症狀, 特別是三伏灸身柱穴對以上疾病具有很好的預防作用。

另外, 老人常灸神闕, 氣海, 關元, 足三裡, 三陰交等這些保健要穴可以強身健體,

延年益壽, 增強免疫力, 提升人體陽氣。 人體的陽氣非常重要, 陽氣如果充足, 可以抵抗大多數疾病。 病痛為陰寒之物, 人體陽氣足, 生命旺盛, 陰寒就會望而止步。 艾是純陽植物, 艾灸可以溫熱並為身體補充陽氣, 將寒氣排出體外。 長期堅持艾灸, 對於改善寒性體質具有很明顯的效果。

黃瑋宏副主任中醫師提醒:艾灸注意事項, 飯前後1小時, 不宜施灸;激烈運動後不能施灸;孕婦禁灸;身體發炎破皮部位禁灸;極度疲勞、過度饑餓、太渴、醉酒、婦女月經期, 不宜施灸;現代中醫禁灸的穴位;施灸期間不吃或少吃寒涼食物:如西瓜、香蕉、螃蟹、冷飲、涼茶等。

艾灸祛除濕邪, 預防慢性病

中醫認為濕邪有兩種, 一是外濕, 二是內濕。 外濕多因氣候潮濕、涉水淋雨、居處潮濕所致。

內濕則多由過度嗜酒或過食生冷, 以致寒濕內侵脾陽失運, 濕自內生。

很多時候我們身體有濕但並不明顯, 如果堅持艾灸, 就能將體內濕氣排除, 達到預防疾病的作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