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熊玲:人為什麼不快樂?

不快樂是有不解的困惑。 或者說, 愁苦的人是不瞭解快樂的前提是什麼。

快樂的前提是理解自己有無實現快樂的能力, 這包括人的一技之長、富有彈性的個性和思維能力,

其中最主要是人的放棄能力。 因為人的痛苦, 主要與面臨必須要放下但又放不下的東西有關。 如放不下已有的成就、榮譽、地位、面子等, 放不下親情、戀情、良心、責任等。 誰要放下這些都很困難的, 前者是一種精神喪失性的痛苦, 後者是一種良心折受磨的痛苦。 但要解痛, 活得輕鬆, 確實需要人在必要時的放棄能力, 這也意味著有承受痛苦的能力。

第二是有接受差異的能力。 如夫妻衝突, 其簡單而主要的癥結就在不容差異。 吵架本身, 說明夫妻雙方都有“理”卻不被對方理解的委屈, 吵架既是一種保護受屈的防禦, 也是一種為受屈洩憤的攻擊。 麻煩的是為了不輸“理”而要陷入鬥爭,

代價是溫情的喪失。 因此要理解, 吵架是雙方有差異, 不管是價值觀還是生活習慣還是行為方式的差異。 理解差異是各自身上“對”的特質, 而非相互攻擊的“異物”。 理解差異是鴻溝兩邊的真實, 關係和諧就取決於雙方對真實的尊重、對差異的接受。

第三是要有接受不解的能力。

我們要求自己必須按做人的道理行事, 但也接受我們有時候做不到講道理的無理, 即允許自己有時有非理性的情緒或行為, 允許我們接受生活中存在的不解。

比如, 你總愛行善事, 人們會說你是出於自私的隱秘動機, 但我們還是要行善事;當你把愛獻給別人, 你會被反咬一口, 但我們還是要施愛;人們的確需要幫助, 但當你真正幫助他們的時候, 他們可能會攻擊你, 但我們還是要幫助他人;你如果要成功, 得到的是假朋友和真敵人, 但我們還是要成功;你坦誠待人, 卻遭來傷害, 但我們還是要坦誠待人。 ……這是人性的純樸與奸詐的會面, 是人性的善愛與虛弱的碰撞。

人生, 奇妙的世界, 有太多可理解的美妙, 亦有無數不解的荒誕。 理解那些不解的人, 他們在軟弱流露私心躁狂時, 都是毫無邏輯、不講道理、自以為中心的。 接受那些不解, 不等於縱容人性弱點, 而是只有理解的境界方能容納軟弱、修復缺陷。 理解只有那些心中有愛心靈自由的人,

才具有接受的理解境界, 才能達到“做自的事, 讓別人去說”的人生自由。

理解理解, 也理解不解;追求理解, 也接受不解。 這就是生活, 這也是我們要獲得快樂的重要能力。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