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真還能再用二十年嗎?美國海軍旗艦維修後艦體仍坑坑窪窪

2017年1月8日, 位於美國駐橫須賀海軍基地的6號船塢緩緩進水, 一艘排水量接近兩萬噸的戰艦開始浮在水面上。 這艘巨艦的地位非同一般,

它是美國海軍第七艦隊的旗艦, “藍嶺”號, 最近才完成一年多的維修工作。

而在6號船塢注水之前, 美國海軍也留下很多照片作為紀念, 其中不乏近處的細節。 在這張照片中, “藍嶺”號兩栖指揮艦的艦體由塢底的人員襯托, 顯得極為龐大。 由於該艦已經使用了48年時間,

因此艦體格外蒼老, 外部坑坑窪窪的, 使外界懷疑它是一艘剛剛經過維修和升級的軍艦。

“藍嶺”號兩栖指揮艦再次浮在水面上, 需要橫須賀6號船塢的多個進水孔一起進水才行。 戰艦的重新入水其實類似於新艦的下水, 準備工作必須極為充分,

容不得半點閃失。 比如在入水的時候沒有處理好重心, 艦艇是有可能在船塢裡傾覆的。

艦艇的大修方面, “藍嶺”級兩栖指揮艦採用因地制宜的方式。 目前, 同級的兩艘艦都在接受維修。 其中, “藍嶺”號使用日本橫須賀的幹船塢, “惠特尼山”號使用的則是一座浮船塢。 排水量更大的10萬噸級核動力航母則只能用幹船塢來大修了, 而相比之下俄羅斯的“庫茲涅佐夫”號航母則使用浮船塢。

船塢進水時, 無論是“藍嶺”號本艦, 還是船塢的周圍, 都有工作人員密切關注, 防止出現意外。 再則, 像“藍嶺”號這種比較的特殊軍艦入水, 氣勢磅礴, 也很容易引來許多人的駐足觀看。 除船廠裡面的人外, 外界還從海上拍攝到它入水時的照片。

圖為“藍嶺”號兩栖指揮艦的尾部細節。 該艦的艦尾有一座“密集陣”近防系統, 用於對來襲的反艦導彈實施末端攔截。 該艦的最大航速為23節, 速度和美國的主力兩栖攻擊艦大致相當, 目的是便於協同和指揮, 但這也造成它的極速不如核動力航母。

儘管螺旋槳已沒入水中,“藍嶺”號兩栖攻擊艦仍然有許多線纜同岸上相連接。現在維修和建造艦艇用的幹船塢,其歷史淵源可以追溯至我國的北宋時期,組成部分包括塢首、塢室、塢門、排/灌水系統和附屬設施。

這艘兩栖指揮艦是一艘建造年限比較久遠的艦艇,1970年就已經建成服役了。該艦沒有球鼻首,因此也就沒有辦法安裝大直徑的艦首聲呐。該艦也沒有機庫,有直升機甲板,可停靠兩架SH-60“海鷹”直升機,航空保障能力相對較弱。

“藍嶺”號兩栖指揮艦採用的是單軸推進形式,這張照片中能夠看到其肥大的螺旋槳和尾舵。不過,在兩萬噸的鋼鐵巨獸面前,螺旋槳倒顯得很袖珍了。隨著海水的緩緩注入,幹船塢內的水面將達到同外部齊平的位置,然後就會打開塢門,由拖船將“藍嶺”號牽引出去。

而如果艦艇要進入幹船塢之內,則採用相反的程式。即船塢先注水達到與海平面齊平的位置,艦艇進入船塢,然後進行抽水作業,使艦艇坐到龍骨墩上。排幹水完成準備工作後可展開清理、維護和上漆,進行螺旋槳與尾軸的拆裝與修理。修理完成之後,就重複之前的出塢過程。

根據美國海軍的計畫,“藍嶺”號在完成此次大修和升級之後,將繼續服役到2039年,這意味著該艦總共會服役70年左右的時間。而相比之下,“企業”號核動力航母的服役時間剛好是50年。讓“藍嶺”號超期服役,雖然經過大修,但該艦後期常出毛病是不可避免的。艦齡越老,越多服役前期沒有的問題就會凸顯出來。

儘管螺旋槳已沒入水中,“藍嶺”號兩栖攻擊艦仍然有許多線纜同岸上相連接。現在維修和建造艦艇用的幹船塢,其歷史淵源可以追溯至我國的北宋時期,組成部分包括塢首、塢室、塢門、排/灌水系統和附屬設施。

這艘兩栖指揮艦是一艘建造年限比較久遠的艦艇,1970年就已經建成服役了。該艦沒有球鼻首,因此也就沒有辦法安裝大直徑的艦首聲呐。該艦也沒有機庫,有直升機甲板,可停靠兩架SH-60“海鷹”直升機,航空保障能力相對較弱。

“藍嶺”號兩栖指揮艦採用的是單軸推進形式,這張照片中能夠看到其肥大的螺旋槳和尾舵。不過,在兩萬噸的鋼鐵巨獸面前,螺旋槳倒顯得很袖珍了。隨著海水的緩緩注入,幹船塢內的水面將達到同外部齊平的位置,然後就會打開塢門,由拖船將“藍嶺”號牽引出去。

而如果艦艇要進入幹船塢之內,則採用相反的程式。即船塢先注水達到與海平面齊平的位置,艦艇進入船塢,然後進行抽水作業,使艦艇坐到龍骨墩上。排幹水完成準備工作後可展開清理、維護和上漆,進行螺旋槳與尾軸的拆裝與修理。修理完成之後,就重複之前的出塢過程。

根據美國海軍的計畫,“藍嶺”號在完成此次大修和升級之後,將繼續服役到2039年,這意味著該艦總共會服役70年左右的時間。而相比之下,“企業”號核動力航母的服役時間剛好是50年。讓“藍嶺”號超期服役,雖然經過大修,但該艦後期常出毛病是不可避免的。艦齡越老,越多服役前期沒有的問題就會凸顯出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