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遊戲>正文

《見證者》:認識你自己,但有限

在很多人的認識中, 《見證者》是一款解謎性質的遊戲。 這款解謎遊戲在推出的短短一年多的時間裡創造了不少奇跡, 不僅在2016年收穫了諸多讚譽和媒體的滿分推薦,

還在去年年末登陸iOS平臺之後, 被評為了App Store(美服)的2017最佳iPad遊戲。 記得不少玩家在直播和Steam社區評論裡都開玩笑說, “遊戲的謎題多麼適合移動平臺, 滑動、解鎖, 一氣呵成”, 如今真的登陸了移動平臺, 操作起來還真的十分舒適自然。

“接下來就是, 見證奇跡的時刻”, 這句已經聽得耳朵都起繭的一句話, 真的讓不少人“見證”了不少奇跡, 但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出自觀眾角度的一種“見證”。 作為觀眾, 他也許不會知道“見證”背後的智慧, 不會感到“見證”進行時的忐忑, 可能也不會收到“見證”成功的獎勵。

可《見證者》不一樣, 這個世界裡沒有觀眾, 沒有驚險刺激, 只有你隻身一人和那些高科技、藝術品們在那個五彩斑斕的世界。 陽光正茂, 耳邊只有自然的聲音作為BGM與你作伴。 完成那些巧妙的謎題, 《見證者》除了會讓你見證自己的奇跡, 還會讓你認識自己。

酒杯是透明的, 酒液是透明的。 兩者相似, 相互混淆。 恍然間如同有酒, 而無酒杯, 又如有酒杯, 而無酒。

樂趣, 一切都源自於生活

這款遊戲到底有什麼樂趣?在我購入iPad版的時候,

想起了這個問題。

《黑暗之魂》系列有著較高的操作手感, 吸引了無數人想要嘗嘗受苦的滋味, 可幾乎沒有什麼門檻的《見證者》卻很難向人安利。 Steam社區裡有一則評論很貼切地概括了這種窘境:“《見證者》是一款很難向人推薦的遊戲, 就像我很難推薦一本唯美的高數習題集”。

誠然, 許多遊戲的難題構思巧妙又驚奇, 但我這個高中數學都常不及格的笨小孩卻也能沉下心來去尋找謎題的突破口。 “唯美的高數習題集”, 我想那些謎題有多難不是他想強調的要點, 而是解決了謎題那種成就感, 就像你解開了一道數學難題一樣讓人感到自豪。

是《見證者》當中思考的過程, 揭開答案的結果有對玩家有一種神奇的魔力。

你有多久沒有靜下心來看一口氣看完一本書了?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每個人都因為生活的腳步匆匆變得浮躁, Jonathan Blow就做出了這麼一個“寧靜的世界”讓你尋找內心的那份平靜。 《見證者》, 其實是一款貼近我們生活的遊戲。

都說藝術源自於生活, 科技源自於生活, 遊戲中的光景和謎題也源自於生活, 來自生活中那些我們疏忽的元素。 它可能是聲音, 可能是形狀, 可能是光線, 它在引起你的注意之後, 引導你去思考, 它會讓你覺得謎題無處不在, 數不盡說不清。

因而, 我的上帝, 您即可見又不可見。 您的本身, 並非可見;而作為您的造物, 只有在得見您時才得以存在的造物, 您又是可見的。 因此, 不可見的上帝, 萬物皆可見到您。

記得在中學英語課上老師舉過一個例子,為什麼Money和Knowledge都是不可數名詞?因為錢,是永遠都掙不完的,知識也是一樣。

《見證者》裡總計含有664道謎題,在你沒有完全解開之前,解謎的方法對於玩家而言就如同現實中無窮無盡的未知等著去探索一樣。這些需要你去探索的未知不是完全沒有道理的,它不是像“蘋果砸到了牛頓所以他想到了萬有引力”一樣唐突,而是冥冥之中在謎題的環境周圍給予玩家指引和暗示。一切很自然,就像開頭簡單的入門關卡一樣,沒有提示你也知道對著這個機關就是要從起點滑動到終點,之後的要走到終點的規則和更為複雜,你需要細心的觀察和思考這個部分需要怎麼做。

漸漸的,當你逐漸掌握這樣的思考過程之後,真正的挑戰才慢慢開始了。就好像奇異博士被古一法師一指點醒,對這個世界的認識豁然開朗。

玩家在這時更進一步的拓寬了對《見證者》中小島的認識,開放式的謎題設計在這裡就展現了它最迷人的地方,你從來不會因為一道解不開的謎題困住了腳步,不同的小島區域自然的形成了不同的謎題類型。你有一艘小船,它可以帶你去任何小島上的地方。或許你也會突然發現好像水裡的倒影能變成一個點和一條橫線,地上的沙子是謎題的形狀。謎題就靜靜在那裡,等待你去尋找去發現。

於是你逐漸找到了一個方向,你想要得到更多的“結果”,你想知道當更多的光線都彙集到山峰會發生什麼?你想知道這個美麗的小島經歷了什麼?你想知道那些錄音和視頻想要傳達的是什麼?我是誰?誰把你帶到了這個小島上?

多生輪回中,探尋造屋者,而未得見之

謎題,是你思考的形狀

沉浸在這個世界裡變成了一件很自然很舒服的事情,就好像真的在一個無人荒島走了一遭,不用擔心生存,沒有別的煩惱。在這座小島上犯錯往往不會引起什麼壞結果,它鼓勵你去嘗試。有的謎題真的太抽象不好在腦子裡成型,你只需要一張紙一支筆你就能重現謎題的形狀。

會寫作的可以用文字把頭腦裡的想法表述出來,會畫畫的可以用畫筆勾勒出腦海的那片光景,會音樂的可以用樂器傳遞內心的情感。《見證者》裡的那些謎題的形狀,就是你的思考。

最簡單的形狀,是你在船舶畫出一艘船,小船就會從水裡升起;在光板上畫出射線就能改變光線的方向。複雜一點,它可能是一道印在面板上的影子,可能是你走過的一段石子路。再複雜一些,它可能有了顏色的區分,它有了聲音的特徵。

這萬物皆可解謎的島嶼中,這些錄音本身也是謎題的一部分。為這款遊戲獻聲的配音有來自《最後生還者》艾麗(Ellie)的配音演員Ashley Johnson,還有來自《合金裝備》系列中雷電的宿敵凡普(Vamp)的配音演員Phil Lamarr等。他們在錄音裡高談闊論,有愛迪生、達芬奇等知名國外學者認知和思想,還有來自對《禪宗》的引經據典。

Jonathan Blow就曾在採訪中說過,他認為這些出色的演員的自身特色十分適合這款遊戲,這些配音們的錄音是解謎的要素。在我第一次完完整整的通關遊戲,經過反復琢磨之後,我曾就遊戲背景猜想上談了談《見證者》的故事。通關後一頭霧水的朋友或許可以從那裡得到一些答案。

都說遊戲是第九藝術,《見證者》從方方面面都很好展現了第九藝術的種種特徵。它與你的思維進行交互,謎題的答案是開放的、不唯一的,沒有VR設備玩家仍然能沉浸在這個虛擬實境的世界中。暫停菜單,是玩家閉上了雙眼。退出遊戲,是玩家緩緩從小島抽離。

每一種藝術的最高任務,即在於通過幻覺,達到產生一種更高真實的假像。

見證者,認識遊戲裡的自己

在App Store首頁推薦文字的最後,官方是這麼形容《見證者》的:“《見證者》在根本上,是一款關於‘頓悟’的遊戲,它會讓你每一個“驚奇(aha)”的時刻都伴隨著一聲“驚歎(wow)”。

見證者,是遊戲中的玩家的代號。它代表著玩家進入了這個遊戲,在遊戲中重新觀察自己,見證屬於自己的奇跡發生。的確,作為一款解謎遊戲,你可以去查到謎題的答案,但你只會在下一題再次抓耳撓腮;你可以看到流程的攻略,但你卻會與豐富的細節設定擦肩而過;你還可以直接去看通關的結局視頻,但你依舊不能理解遊戲的背景設計。這就是它獨特的地方,它領著你去思考,讓你自己去認識謎題,認識這個世界。

德爾斐箴言說,認識你自己,但有限。這個貫穿古今的哲學命題到了今天依然重要,人性的多樣性和複雜性讓我們更難清楚的認識自己。《見證者》披著解密謎題的外衣,實質上是解析了開發者的看法,並讓玩家在其他方面獲得一定領悟。結束遊戲過後,放下手機或手柄,你是否會在圓和線的圖形間停下腳步?留心生活中不常注意到的聲音?或是對思考的方式有了新的認識?

我想不同的玩家,在遊戲進行到不同的程度時,都會與現實生活中建立起不同的聯繫,只是你是否觀察到了呢?

在我從頭在iPad上第二次遊玩這款遊戲的時候,看到字幕的提示說“要獲得最佳遊戲體驗,請使用耳機”,閉上眼,帶上了耳機,將聲音調大,好像能聽到遊戲裡的“見證者”在呼吸。再睜開眼睛的時候,好像久違的再回到小島,感覺又不一樣了呢。

最後,如果你在《見證者》中遇到了什麼難題,歡迎參考我們製作的遊戲攻略:

《見證者》,這發安利你吃不吃?

吃了

131票(74.86%)

不對胃口

44票(25.14%)

記得在中學英語課上老師舉過一個例子,為什麼Money和Knowledge都是不可數名詞?因為錢,是永遠都掙不完的,知識也是一樣。

《見證者》裡總計含有664道謎題,在你沒有完全解開之前,解謎的方法對於玩家而言就如同現實中無窮無盡的未知等著去探索一樣。這些需要你去探索的未知不是完全沒有道理的,它不是像“蘋果砸到了牛頓所以他想到了萬有引力”一樣唐突,而是冥冥之中在謎題的環境周圍給予玩家指引和暗示。一切很自然,就像開頭簡單的入門關卡一樣,沒有提示你也知道對著這個機關就是要從起點滑動到終點,之後的要走到終點的規則和更為複雜,你需要細心的觀察和思考這個部分需要怎麼做。

漸漸的,當你逐漸掌握這樣的思考過程之後,真正的挑戰才慢慢開始了。就好像奇異博士被古一法師一指點醒,對這個世界的認識豁然開朗。

玩家在這時更進一步的拓寬了對《見證者》中小島的認識,開放式的謎題設計在這裡就展現了它最迷人的地方,你從來不會因為一道解不開的謎題困住了腳步,不同的小島區域自然的形成了不同的謎題類型。你有一艘小船,它可以帶你去任何小島上的地方。或許你也會突然發現好像水裡的倒影能變成一個點和一條橫線,地上的沙子是謎題的形狀。謎題就靜靜在那裡,等待你去尋找去發現。

於是你逐漸找到了一個方向,你想要得到更多的“結果”,你想知道當更多的光線都彙集到山峰會發生什麼?你想知道這個美麗的小島經歷了什麼?你想知道那些錄音和視頻想要傳達的是什麼?我是誰?誰把你帶到了這個小島上?

多生輪回中,探尋造屋者,而未得見之

謎題,是你思考的形狀

沉浸在這個世界裡變成了一件很自然很舒服的事情,就好像真的在一個無人荒島走了一遭,不用擔心生存,沒有別的煩惱。在這座小島上犯錯往往不會引起什麼壞結果,它鼓勵你去嘗試。有的謎題真的太抽象不好在腦子裡成型,你只需要一張紙一支筆你就能重現謎題的形狀。

會寫作的可以用文字把頭腦裡的想法表述出來,會畫畫的可以用畫筆勾勒出腦海的那片光景,會音樂的可以用樂器傳遞內心的情感。《見證者》裡的那些謎題的形狀,就是你的思考。

最簡單的形狀,是你在船舶畫出一艘船,小船就會從水裡升起;在光板上畫出射線就能改變光線的方向。複雜一點,它可能是一道印在面板上的影子,可能是你走過的一段石子路。再複雜一些,它可能有了顏色的區分,它有了聲音的特徵。

這萬物皆可解謎的島嶼中,這些錄音本身也是謎題的一部分。為這款遊戲獻聲的配音有來自《最後生還者》艾麗(Ellie)的配音演員Ashley Johnson,還有來自《合金裝備》系列中雷電的宿敵凡普(Vamp)的配音演員Phil Lamarr等。他們在錄音裡高談闊論,有愛迪生、達芬奇等知名國外學者認知和思想,還有來自對《禪宗》的引經據典。

Jonathan Blow就曾在採訪中說過,他認為這些出色的演員的自身特色十分適合這款遊戲,這些配音們的錄音是解謎的要素。在我第一次完完整整的通關遊戲,經過反復琢磨之後,我曾就遊戲背景猜想上談了談《見證者》的故事。通關後一頭霧水的朋友或許可以從那裡得到一些答案。

都說遊戲是第九藝術,《見證者》從方方面面都很好展現了第九藝術的種種特徵。它與你的思維進行交互,謎題的答案是開放的、不唯一的,沒有VR設備玩家仍然能沉浸在這個虛擬實境的世界中。暫停菜單,是玩家閉上了雙眼。退出遊戲,是玩家緩緩從小島抽離。

每一種藝術的最高任務,即在於通過幻覺,達到產生一種更高真實的假像。

見證者,認識遊戲裡的自己

在App Store首頁推薦文字的最後,官方是這麼形容《見證者》的:“《見證者》在根本上,是一款關於‘頓悟’的遊戲,它會讓你每一個“驚奇(aha)”的時刻都伴隨著一聲“驚歎(wow)”。

見證者,是遊戲中的玩家的代號。它代表著玩家進入了這個遊戲,在遊戲中重新觀察自己,見證屬於自己的奇跡發生。的確,作為一款解謎遊戲,你可以去查到謎題的答案,但你只會在下一題再次抓耳撓腮;你可以看到流程的攻略,但你卻會與豐富的細節設定擦肩而過;你還可以直接去看通關的結局視頻,但你依舊不能理解遊戲的背景設計。這就是它獨特的地方,它領著你去思考,讓你自己去認識謎題,認識這個世界。

德爾斐箴言說,認識你自己,但有限。這個貫穿古今的哲學命題到了今天依然重要,人性的多樣性和複雜性讓我們更難清楚的認識自己。《見證者》披著解密謎題的外衣,實質上是解析了開發者的看法,並讓玩家在其他方面獲得一定領悟。結束遊戲過後,放下手機或手柄,你是否會在圓和線的圖形間停下腳步?留心生活中不常注意到的聲音?或是對思考的方式有了新的認識?

我想不同的玩家,在遊戲進行到不同的程度時,都會與現實生活中建立起不同的聯繫,只是你是否觀察到了呢?

在我從頭在iPad上第二次遊玩這款遊戲的時候,看到字幕的提示說“要獲得最佳遊戲體驗,請使用耳機”,閉上眼,帶上了耳機,將聲音調大,好像能聽到遊戲裡的“見證者”在呼吸。再睜開眼睛的時候,好像久違的再回到小島,感覺又不一樣了呢。

最後,如果你在《見證者》中遇到了什麼難題,歡迎參考我們製作的遊戲攻略:

《見證者》,這發安利你吃不吃?

吃了

131票(74.86%)

不對胃口

44票(25.14%)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