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咖啡館裡的五類“瘋子”,請勿對號入座!

有一位老爺爺, 叫亞伯拉罕·馬斯洛, 是美國的心理學家, 他在上個世紀四五十年代提出的“需求層次理論”, 影響深遠, 至今仍為人力資源學、管理學、行銷學、社會學等學科的理論基礎,

今天, 阿啡就套用馬斯洛老爺爺的理論, 來分析下咖啡館裡存在的五類人, 請別輕易對號入座哦。

馬斯洛層次理論指出:人類的需求就像階梯一樣, 從低到高按層次分為五種, 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 人在不同的階段, 會有不同的需求占主導, 而這方面的需求就成為他前進的動力, 而且只有低層次的需求得到滿足了, 才會向更高級的層次“前進”, 打個比方, 假如一個人同時缺乏食物、安全、愛和尊重, 通常對食物的需求是最強烈的, 其它需要則顯得不那麼重要。 此時人的意識幾乎全被饑餓所佔據, 所有能量都被用來獲取食物。

在這種極端情況下, 人生的全部意義就是吃, 其它什麼都不重要(吃貨們紛紛中槍倒地)。

①生理需求:一天不喝咖啡會死星人

這在歐美咖啡文化發達的國家很普遍, 很多人早上起來必須來一杯咖啡, 要不渾身都不對勁, 咖啡已經滲入他們的血液, 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吃飯睡覺喝咖啡打豆豆, 一天才過的有幹勁。

在國內, 到咖啡館裡單純為喝一杯咖啡的人還不多, 當然也有一小部分咖啡控, 每天也離不開咖啡, 主要分佈在各大城市, 身份或許為職場白領, 或許為咖啡玩家。

②安全需求:第三空間佔有狂

“我不在家, 就在咖啡館;不在咖啡館, 就在去咖啡館的路上”, 這句流行已久的咖啡館“軟廣告”, 成為很多泡咖啡館的人的座右銘, 他們把咖啡館當成家與辦公室的“第三空間”, 在咖啡館裡, 沒有辦公室裡的工作壓力, 也沒有家裡的柴米油鹽, 感到整個人舒適放鬆, 也能享受咖啡館的氛圍。 一個人, 一本書, 一杯咖啡, 一個下午, 或許就是這類人最真實的寫照。

③社交需求:咖啡館約會症患者

與戀人約會, 咖啡館見;與客戶商談, 咖啡館見;與閨蜜小聚, 還是咖啡館見, 咖啡館, 正成為一個公眾交往的平臺, 節假日不約上三五好友上咖啡館都覺得渾身不對勁。 咖啡館在人類發展史上(近幾百年來), 也一直起著公共場所的作用, 革命在咖啡館萌芽, 大師在咖啡館演講, 作家音樂家在咖啡館裡發表作品, 可以說, 咖啡館是一個社會的融合器, 喜歡泡咖啡館的這一群人, 註定不簡單!

④尊重需求:咖啡機好機友(優秀咖啡師)

以上三個層次說的是咖啡館裡的客人,這些客人都需要得到產品和服務,這些產品和服務的提供者就是咖啡師(有些咖啡師會兼當服務員)。

而能成為“咖啡機好機友”的咖啡師,一定是熱愛咖啡的人,他們喜歡製作咖啡的過程,也喜歡做出的每一杯咖啡飲品,希望每一杯出品都能得到客人的認同,看到客人飲用時露出滿足的笑容,這個時候,也是“好機友”最開心的時候。

⑤自我實現需求:咖啡狂魔(卓越咖啡師)

最後這個層次的人,在咖啡館裡很稀少,可謂不瘋狂不成魔,他們對咖啡有自己獨到的見解,會通過參加咖啡師比賽去贏得在業界的聲望,會通過開發新的咖啡飲品來表達自我的情感,還有通過培訓員工和傳播咖啡文化來放大人生價值。

你,敢不敢轉發,

說說你是哪一類“瘋子”?

以上三個層次說的是咖啡館裡的客人,這些客人都需要得到產品和服務,這些產品和服務的提供者就是咖啡師(有些咖啡師會兼當服務員)。

而能成為“咖啡機好機友”的咖啡師,一定是熱愛咖啡的人,他們喜歡製作咖啡的過程,也喜歡做出的每一杯咖啡飲品,希望每一杯出品都能得到客人的認同,看到客人飲用時露出滿足的笑容,這個時候,也是“好機友”最開心的時候。

⑤自我實現需求:咖啡狂魔(卓越咖啡師)

最後這個層次的人,在咖啡館裡很稀少,可謂不瘋狂不成魔,他們對咖啡有自己獨到的見解,會通過參加咖啡師比賽去贏得在業界的聲望,會通過開發新的咖啡飲品來表達自我的情感,還有通過培訓員工和傳播咖啡文化來放大人生價值。

你,敢不敢轉發,

說說你是哪一類“瘋子”?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