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老司機們見過嗎?公路還有波浪形的哦!

奇特的公路, 我們的節目也做了不少。 比如湖北省宜昌市有一條被網友稱為最美的水上公路;青海省格爾木市有一條用鹽鋪的公路;雲南省宜良縣, 有一條公路僅7公里就有68道拐。 但最近, 記者又發現了一條網紅公路。 據說在重慶市巴南區有一條波浪形的公路, 在上面開車就像大海行舟, 上下沉浮, 駕駛起來有飛一般的感覺。 那麼, 這樣的公路真的存在嗎?央視財經頻道《是真的嗎》記者隨即前往重慶探尋真相。

記者來到重慶市巴南區, 通過計程車司機提供的線索找到了這條波浪公路。 遠距離看沒有什麼奇特之處。 即使走近公路觀察, 我們也只能看到距離最近的一段坡路, 來往的車輛上下沉浮, 時而出現, 時而消失, 真的如網友所描述的一樣, 猶如大海行舟。 換個角度, 我們能看到有三段坡路疊在一起, 讓記者好奇的是, 坡與坡之間那段看不到的路, 是什麼樣的呢?

從空中俯瞰, 公路自下而上, 先經過一段長約百米上坡路, 到達上坡路頂端, 就是一段長約四十米的平路, 接著又是一段上坡路。 如此反復一共有六段坡路。 看上去真有點大海衝浪的即視感, 這會不會是取名“波浪公路”的原因呢?

中機中聯工程有限公司 總道路師 何海英:“當時這條道路設計的時候, 就是從一個高的地形到低的, 那麼採用的形式就是先下一個比較急的坡, 然後再形成一個緩坡, 這樣一節一節下來的話, 最後形成的那個視覺效果, 就是一個波浪形的公路。 ”

從視覺效果上說,

波浪公路的確名副其實, 但據記者觀察, 如果把這條公路設計成筆直的坡路也並非難事, 為什麼非要設計成波浪的形狀呢?

中機中聯工程有限公司 總道路師 何海英:“這個原始的地形就是一個不算小山坡, 就是一個高差比較大的一個坡地。 那麼高差達到了61米, 建築佈局的時候, 它就形成了一個臺階狀的佈局, 那麼這個道路的功能定位它就是一個服務型的道路, 為了跟它周邊的商業的建築更加很好的銜接, 也利於人的進出, 車的行進, 所以說行進的這一個平臺, 跟兩側的建築能夠聯通, 車也能夠進去, 當時設計的想法就是這樣的。 ”

原來,這條公路是隨著地形順勢而建的。同時還為了滿足路旁的商業區,有進出車輛的需求,所以才設計成了波浪加平臺的結構。據瞭解波浪公路全長1.4千米,高度差47米。

那麼,行駛在波浪公路上到底是什麼樣的感受呢?會不會像坐過山車一樣呢?記者找來了三位元體驗者,上路試乘。

三位元體驗者試乘後,除了視覺感受有差異外,並沒有感受到路面有顛簸和不舒服。那麼,為什麼視覺感受和實際體驗有這麼大的反差呢?專家介紹,當人們站在高處或低處縱向看這條公路時,視覺上縮短了公路的空間距離,波浪形疊加在一起產生了視覺差,所以看上去公路波浪起伏很大,但實際駕駛車輛時並不會有起伏很大的感受。那麼,在波浪公路上駕駛車輛,到底會不會存在安全隱患呢?

中機中聯工程有限公司 總道路師 何海英:“道路設計的時候,最大的縱坡也就是,極限縱坡是10%,大概在6度多左右,那麼我們採取的就是8%,5度左右,沒有採取極限值,就是考慮到安全的因素。我們的限速的設計車速是20公里每小時,跟坡度的安全行駛是相關的,超過20公里每小時以上的話,就是容易出現安全的隱患。”

由此可見,波浪公路在設計之初對坡度值和安全行駛速度都做了嚴格的考量,因此只要按照限速行駛,肯定是非常安全的。

視頻載入中...

原來,這條公路是隨著地形順勢而建的。同時還為了滿足路旁的商業區,有進出車輛的需求,所以才設計成了波浪加平臺的結構。據瞭解波浪公路全長1.4千米,高度差47米。

那麼,行駛在波浪公路上到底是什麼樣的感受呢?會不會像坐過山車一樣呢?記者找來了三位元體驗者,上路試乘。

三位元體驗者試乘後,除了視覺感受有差異外,並沒有感受到路面有顛簸和不舒服。那麼,為什麼視覺感受和實際體驗有這麼大的反差呢?專家介紹,當人們站在高處或低處縱向看這條公路時,視覺上縮短了公路的空間距離,波浪形疊加在一起產生了視覺差,所以看上去公路波浪起伏很大,但實際駕駛車輛時並不會有起伏很大的感受。那麼,在波浪公路上駕駛車輛,到底會不會存在安全隱患呢?

中機中聯工程有限公司 總道路師 何海英:“道路設計的時候,最大的縱坡也就是,極限縱坡是10%,大概在6度多左右,那麼我們採取的就是8%,5度左右,沒有採取極限值,就是考慮到安全的因素。我們的限速的設計車速是20公里每小時,跟坡度的安全行駛是相關的,超過20公里每小時以上的話,就是容易出現安全的隱患。”

由此可見,波浪公路在設計之初對坡度值和安全行駛速度都做了嚴格的考量,因此只要按照限速行駛,肯定是非常安全的。

視頻載入中...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