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有話非要說》是如何成功引起客廳場景下的觀眾注意力的?

作者/淺度

為了做好《預見2018傳媒產業大趨勢》專題, 2017年12月, 我走訪了10位傳媒領域大咖。

由於傳媒1號(ID:zcfhxy)在傳媒領域內的主要研究物件是電視, 所以, 關於電視的發展趨勢, 尤其在移動媒體衝擊下的發展方向與調整路徑, 成為我們最大的好奇。

我們得到了一個幾乎各位大咖都有共識的公允答案——電視產業若想保持穩定甚至繼續發展, 必須在客廳這個主戰場上充分滿足觀眾的需求。 未來, 電視面臨的機遇, 亦是來源於充分滿足觀眾客廳場景的需求。

那麼, 電視究竟如何滿足客廳場景下觀眾的收視需求呢?

1月6日, 江蘇衛視上檔的《有話非要說》似乎給出了一個頗具參考價值的範例:一方面, 在內容層面上, 它在探索更適合於客廳場景下的內容語態;二方面, 在編播層面上, 它也在探索更能延續觀眾收視慣性的編排形式。

內容層面:什麼是客廳場景的內容語態?

場景這個詞兒,

雖然已經被濫用了多年, 但似乎從呐喊概念到落地實踐, 仍有不短的距離。

在《有話非要說》這個節目案例中, 它所啟發我們去關注的滿足客廳場景需求的面向有三點:

第一, 話題性。

客廳是一個家庭中的公共領域, 無論是日常相處的情侶、夫妻、子女, 或者偶有拜訪的親友、鄰里。 在客廳場景下打開電視, 其中一個功能便是為彼此的相處尋求議程。 這樣的議程, 還必須是大家都有認識的, 大家都有話說的, 換言之, 則是日常的。

《有話非要說》做的便是這樣具有日常性的話題。 探討的主要情感集中於親情、愛情、友情, 主要關係集中于情侶、夫妻、親子、朋友, 主要話題集中於男女的理念衝突、代際的理念衝突、理想與現實的衝突等每個客廳裡收看節目的觀眾都會面臨的現實問題。

以第一期節目為例, 第一個案例, 說的是一個男孩喜歡模仿張國榮影響到正常情侶關係的煩惱。 節目裡探討了一方面是個人心理層面, 是個人愛好, 另一方面是情侶關係層面, 當個人的理想與生活的現實面臨衝突之時, 該斷則斷是否是彼此安好的最佳答案?

第二個案例, 說的是一個男孩熱愛環游中國以至600天沒有回家的親子關係的煩惱。 雖然熱愛旅遊到600天不回家是一個典例, 但其背後的心理動因仍然是普世的——為什麼有這麼多孩子選擇高考之後遠走高飛, 似乎在這個新時代下更應理解人性的全貌——這是一個關於施壓與逃避的問題, 關於教育與反哺的問題。

孟非有兩句點評說得鞭辟入裡:“一個孩子不願意回家, 不外乎兩個原因, 第一, 是對回家有某種抗拒, 就是家的吸引力不夠, 第二, 外面的世界太精彩, 吸引力太大。 或者兩者兼而有之。 ”“作為父母, 你們的要求都沒有錯。 但是, 你們必須記住一件事。 你們在對孩子要求的過程當中, 你們種下的那個因, 一定會在有一天, 以結果的方式回饋給你們。 做父母的, 你給孩子怎樣的影響, 就會在孩子的未來收穫一種什麼樣的親子關係。 ”

而這一系列的話題, 的確應該鋪在客廳的場景下, 讓情侶關係中、讓親子關係中的人們, 以鏡自鑒。

第二, 情境性。

配套於《有話非要說》似乎在與客廳中人進行對話的“話題性”, 節目組在舞美設計上就做成了一個看過去非常像與真實客廳場景隔屏相望的舞臺客廳場景, 有沙發、有茶几、有書櫃、有檯燈, 進一步營造了螢幕兩端的“對話感”。

由於這樣一番營造的“類客廳場景”, 也讓舞臺上的人物進入更加家常的、舒適的狀態。 主持人、嘉賓、苦惱者都圍坐在沙發上攀談, 像極了日常生活中到家裡來吐苦水的親朋好友、街坊四鄰的真實狀態,而由於這樣的情境性,主持人、嘉賓、苦惱者似乎都更容易找到放鬆、自然的狀態,慵懶地躺著說話,縱情地笑著交談。而這樣的狀態,我認為是一檔以語言、以談話為核心的節目,在客廳場景下最可能引起觀眾共振、共鳴的樣式。

第三, 思考性。

我們說,客廳場景下的內容,需要放鬆、需要自在,但並不是在宣導客廳場景的內容應該淺薄化乃至無腦化。如果說,在家庭場景內,書房場景下的內容應該是純粹的嚴肅性、深度性,那麼,客廳場景下的內容,應該是包裹在輕鬆性下的思考性。其實,要做到這種舉重若輕的智慧,在我看來,並不容易。

而《有話非要說》對我最有魅力的一點,便是它在幽默中、自在中、舒適中,呈現出了有煙火氣的大智慧。它所帶出的價值觀,不是腐朽的、不是程式化的、不是非黑即白片面性的,恰如我們剛才舉過的關於“父母在,不遠遊,游必有方”這一問題的重新解讀,它試圖在傳統價值觀與新型價值觀中找到互相理解的平衡。

在分析過度沉迷的問題時,你會聽到孟非客觀的、人性化的解讀:“但凡在偶像的幻想中不可自拔的人,就是在現實生活中有巨大挫敗感的人。”他不批評誰對誰錯,只是在理解人性當中自我保護的常態;

在分析孩子為什麼寧願遠遊、不願回家時,你會聽到王琳直戳真相的耿直:“一般孩子都留戀父母,為什麼你們的孩子不留戀你們呢?”她不直接站隊父母或者孩子,而拋出一個足以讓苦惱者父母乃至更多正在犯同樣錯誤的父母認真反思。

煙火氣中更見人生哲學,而這便是客廳場景下觀眾期待的畫龍點睛的內容。

編播層面:怎樣才能留住客廳中的觀眾?

近期,圍繞著如何滿足客廳場景下觀眾需求的滿足,傳媒1號已經有了不少的探討,但幾乎多集中於內容層面的,而在業界的實踐與探討中,也多集中於內容層面的。

《有話非要說》之所以值得關注,即在於它圍繞著這一話題,還在編播層面上有所創新:從上週六開始,江蘇衛視將打造一個“週六孟爺爺霸屏的內容生態”,前有《非誠勿擾》於21:10開播,後有《有話非要說》於22:00接力。

同屬於一個IP人物(孟非)、同屬於一個節目大類(生活服務類)、同屬於話題性極強的內容,然而二者之間又有許多鮮明的區別:《非誠勿擾》是垂直於婚戀話題的,《有話非要說》則橫向覆蓋了親情、愛情、友情各種生活煩惱;《非誠勿擾》是高度儀式化的,通過複雜的節目規則推動節目進程,《有話非要說》則是高度日常化的,通過日常化的語言、日常化的場景、日常化的話題,打造煙火氣中的思想性。

這樣的編播模式,所帶來的效應是:

一方面,由於同樣的IP人物、同樣的節目大類、同樣的話題屬性,讓觀眾產生較高的收視慣性;另一方面,由於節目話題的不同、形式的差異,讓觀眾不至於陷入審美疲勞。而在慣性與差異性的兩相結合下,便形成了較大的合力,得以完成將觀眾牢牢鎖定于江蘇衛視週六晚間檔的目的。

這一來是對孟非本人號召力的提升,霸屏效應無疑更全面地展示他的業務能力、更放大地呈現他的人格魅力;二來則是對江蘇衛視品牌的提升,兩個節目的前後打通、矩陣聯合,加深一層的資訊編碼無疑更加強化觀眾對江蘇衛視的品牌認知。

結 語

觀眾不在客廳生活了嗎?不是的,不可能。

只是電視在研究電視場景上,所下的功夫還不夠深、不夠多。

而在《有話非要說》的實踐中,我們得以認識到,要滿足這樣一番觀眾需求,不但在內容上需要更多設身處地地自問,客廳場景下的觀眾究竟要什麼——他們在怎樣的身體狀態(情境性-舒適的)、心理狀態(話題性-可探討的)與精神狀態(思想性-可激發的)下需要收看電視內容;還要在編排上需要更開拓思維地創新,怎樣才能留存觀眾以帶來更長的收視時間?更穩固的品牌效應?

敬請關注,江蘇衛視 每週六晚22:00《有話非要說》。

像極了日常生活中到家裡來吐苦水的親朋好友、街坊四鄰的真實狀態,而由於這樣的情境性,主持人、嘉賓、苦惱者似乎都更容易找到放鬆、自然的狀態,慵懶地躺著說話,縱情地笑著交談。而這樣的狀態,我認為是一檔以語言、以談話為核心的節目,在客廳場景下最可能引起觀眾共振、共鳴的樣式。

第三, 思考性。

我們說,客廳場景下的內容,需要放鬆、需要自在,但並不是在宣導客廳場景的內容應該淺薄化乃至無腦化。如果說,在家庭場景內,書房場景下的內容應該是純粹的嚴肅性、深度性,那麼,客廳場景下的內容,應該是包裹在輕鬆性下的思考性。其實,要做到這種舉重若輕的智慧,在我看來,並不容易。

而《有話非要說》對我最有魅力的一點,便是它在幽默中、自在中、舒適中,呈現出了有煙火氣的大智慧。它所帶出的價值觀,不是腐朽的、不是程式化的、不是非黑即白片面性的,恰如我們剛才舉過的關於“父母在,不遠遊,游必有方”這一問題的重新解讀,它試圖在傳統價值觀與新型價值觀中找到互相理解的平衡。

在分析過度沉迷的問題時,你會聽到孟非客觀的、人性化的解讀:“但凡在偶像的幻想中不可自拔的人,就是在現實生活中有巨大挫敗感的人。”他不批評誰對誰錯,只是在理解人性當中自我保護的常態;

在分析孩子為什麼寧願遠遊、不願回家時,你會聽到王琳直戳真相的耿直:“一般孩子都留戀父母,為什麼你們的孩子不留戀你們呢?”她不直接站隊父母或者孩子,而拋出一個足以讓苦惱者父母乃至更多正在犯同樣錯誤的父母認真反思。

煙火氣中更見人生哲學,而這便是客廳場景下觀眾期待的畫龍點睛的內容。

編播層面:怎樣才能留住客廳中的觀眾?

近期,圍繞著如何滿足客廳場景下觀眾需求的滿足,傳媒1號已經有了不少的探討,但幾乎多集中於內容層面的,而在業界的實踐與探討中,也多集中於內容層面的。

《有話非要說》之所以值得關注,即在於它圍繞著這一話題,還在編播層面上有所創新:從上週六開始,江蘇衛視將打造一個“週六孟爺爺霸屏的內容生態”,前有《非誠勿擾》於21:10開播,後有《有話非要說》於22:00接力。

同屬於一個IP人物(孟非)、同屬於一個節目大類(生活服務類)、同屬於話題性極強的內容,然而二者之間又有許多鮮明的區別:《非誠勿擾》是垂直於婚戀話題的,《有話非要說》則橫向覆蓋了親情、愛情、友情各種生活煩惱;《非誠勿擾》是高度儀式化的,通過複雜的節目規則推動節目進程,《有話非要說》則是高度日常化的,通過日常化的語言、日常化的場景、日常化的話題,打造煙火氣中的思想性。

這樣的編播模式,所帶來的效應是:

一方面,由於同樣的IP人物、同樣的節目大類、同樣的話題屬性,讓觀眾產生較高的收視慣性;另一方面,由於節目話題的不同、形式的差異,讓觀眾不至於陷入審美疲勞。而在慣性與差異性的兩相結合下,便形成了較大的合力,得以完成將觀眾牢牢鎖定于江蘇衛視週六晚間檔的目的。

這一來是對孟非本人號召力的提升,霸屏效應無疑更全面地展示他的業務能力、更放大地呈現他的人格魅力;二來則是對江蘇衛視品牌的提升,兩個節目的前後打通、矩陣聯合,加深一層的資訊編碼無疑更加強化觀眾對江蘇衛視的品牌認知。

結 語

觀眾不在客廳生活了嗎?不是的,不可能。

只是電視在研究電視場景上,所下的功夫還不夠深、不夠多。

而在《有話非要說》的實踐中,我們得以認識到,要滿足這樣一番觀眾需求,不但在內容上需要更多設身處地地自問,客廳場景下的觀眾究竟要什麼——他們在怎樣的身體狀態(情境性-舒適的)、心理狀態(話題性-可探討的)與精神狀態(思想性-可激發的)下需要收看電視內容;還要在編排上需要更開拓思維地創新,怎樣才能留存觀眾以帶來更長的收視時間?更穩固的品牌效應?

敬請關注,江蘇衛視 每週六晚22:00《有話非要說》。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