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昨天離家出走的“熊孩子”回家了!

昨天, 一個12歲的孩子離家出走的消息, 牽動著很多人的心, 在經過了一天一夜後, 男孩已自行回到家中。

2018年1月11日11時許, 安定區公安局西河派出所接到報警求助, 有一個12歲的男孩離家出走, 不知去向。 接到報警後, 西河派出所值班民警詳細的詢問了孩子的年齡、出走時的穿著打扮以及離家出走的時間等相關情況。 之後, 民警查看了監控錄影, 拿著家屬編輯的“尋人啟事”挨家挨戶詢問, 發動同事和朋友幫忙轉發等方式, 開展了全方位的查找。

經過了一天一夜的查找, 正當民警絞盡腦汁之時, 1月12日上午派出所民警收到走失男孩家長的資訊:男孩已經自行回家。

經民警詢問, 男孩因與父母發生矛盾負氣離家出走, 出走的一天一夜期間未受到不法侵害。 男孩的家長向安定警方及廣大關注這件事的群眾表示感謝。

孩子是家庭幸福的源泉和希望。 在父母心中, 孩子的平安勝過一切!

小編發現, 不少走失的孩子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孩子悄無聲息地說走就走, 事先也很少和人透露去向, 幸運的有驚無險, 不幸的不堪想像......

孩子離家出走的原因

你造嗎?

原因① 逃避懲罰

有的孩子自尊心強, 怕丟面子, 如果犯錯被處罰, 超出其承受範圍, 便會離家出走暫避風頭。

原因② 賭氣逞能

有的孩子自以為長大了, 不願意聽家長和老師的嘮叨, 自己想出去闖蕩, 以證明自己的能耐。

原因③ 厭學尋樂

有的孩子成績差, 自製力差, 坐在教室聽不懂, 被老師批評, 覺得坐在教室裡簡直是受罪, 就可能誕生不如出去玩幾天的想法。

原因④ 威脅家長或者老師

在要求不能滿足時, 孩子常採用“失蹤”來對付, 以製造緊張氣氛,使家長和老師屈服。

原因⑤ 厭惡家庭

有的家庭不合,父母爭吵、離異等,很可能引發孩子離家出走以改變處境。特別是在得不到家長和老師的關愛時,極易產生悲觀情緒,遂離家出走。

原因⑥ 會見網友

部分處於青春期的孩子,渴望交友,導致孩子失蹤會見網友。

掌握了以上原因,

讓我們來梳理下,

家長如何教育

以避免孩子離家出走這類事呢?

1、父母對孩子的要求要實事求是,要尊重孩子的自尊心,不可使用傷害孩子自尊心的詞語;凡事不能操之過急,要考慮孩子的感受。

2、父母應和孩子一起學習什麼是責任,學會相互理解、相互體諒,共同營造可信賴、可親近、可溝通的和諧家庭氣氛,平等地和孩子交流。

3、家長要學會把生存的能力教給孩子,和孩子做知心朋友,教育孩子家長一定要把握好一個“度”,這是一個最關鍵的問題。

4、孩子回家之後,父母要以一顆平常的心,傾聽孩子講述他(她)離家出走後的種種遭遇,讓孩子用親身經歷來體會生活的艱辛和外部世界的複雜性。以此為契機,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和自律性。

祝願天下所有孩子健康成長、快樂生活!

另外,感謝所有參與尋找的好心人!

關於我們

校 對:趙文靜

審 核:張鵬飛

以製造緊張氣氛,使家長和老師屈服。

原因⑤ 厭惡家庭

有的家庭不合,父母爭吵、離異等,很可能引發孩子離家出走以改變處境。特別是在得不到家長和老師的關愛時,極易產生悲觀情緒,遂離家出走。

原因⑥ 會見網友

部分處於青春期的孩子,渴望交友,導致孩子失蹤會見網友。

掌握了以上原因,

讓我們來梳理下,

家長如何教育

以避免孩子離家出走這類事呢?

1、父母對孩子的要求要實事求是,要尊重孩子的自尊心,不可使用傷害孩子自尊心的詞語;凡事不能操之過急,要考慮孩子的感受。

2、父母應和孩子一起學習什麼是責任,學會相互理解、相互體諒,共同營造可信賴、可親近、可溝通的和諧家庭氣氛,平等地和孩子交流。

3、家長要學會把生存的能力教給孩子,和孩子做知心朋友,教育孩子家長一定要把握好一個“度”,這是一個最關鍵的問題。

4、孩子回家之後,父母要以一顆平常的心,傾聽孩子講述他(她)離家出走後的種種遭遇,讓孩子用親身經歷來體會生活的艱辛和外部世界的複雜性。以此為契機,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和自律性。

祝願天下所有孩子健康成長、快樂生活!

另外,感謝所有參與尋找的好心人!

關於我們

校 對:趙文靜

審 核:張鵬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