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故事>正文

富平老城上的奶奶

也許是人至中年喜歡回憶過往, 常常想起關於奶奶的點點滴滴。

奶奶生於一九一九年, 十二歲時便做為童養媳被太爺爺領回位於老城上的家。 來到這個家可以說奶奶是幸運的, 她沒有遭受纏足的痛苦, 以至於後來奶奶穿四十碼的鞋子。

奶奶從小就跟太爺爺太奶奶學做小吃, 什麼蒸餃水餃、滋卷、麻食、粽子、甑糕……各類小吃奶奶都架輕就熟。 到後來奶奶和爺爺便在老城上推著個“地老鼠”車賣小吃, 沒上過一天學的奶奶那個帳算得又快又准。 聽奶奶講她年輕時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啪啪啪”的拉風箱蒸甑糕, 一大早就得出去賣。 在爺爺奶奶的辛苦下曰子還算豐盈, 可是太爺爺太奶奶染上了抽大煙的惡習, 一份家產被他們敗得所剩無幾。 爺爺奶奶育有兩兒兩女, 無奈之計只好把小女送人。

在七零年爺爺過世, 偌大的一個家全由奶奶一人支撐。 奶奶擔任生產隊婦女隊長, 天不亮就起來東家跑西家穿, 招呼大家上工。 奶奶的一雙大腳正好派上用場。 奶奶幹起農活來決不遜色於男子, 她決不個決不妹常常跟男人們比賽鋤地, 架子車奶奶常常不要幫手一人拉上陡直的北門坡。

奶奶只上過幾天掃盲識字班, 唯獨會寫自己的名字, 可她的記性特別好。 記得一到冬天, 奶奶的炕燒得暖暖的, 我們姐妹幾個便圍坐在奶奶身邊, 奶奶便會說出一些謎語讓我們猜。 什麼“抽金菜, 剝銀菜”, “兄弟七八個圍著柱子坐”, “牆上一疙瘩肉只看不敢逗”, 還有“白房子,

紅帳子, 裡面有個白胖子”等許多的謎語。 我們往往抓耳撓腮想不出來, 奶奶便一一解釋。

奶奶雖然沒上過學但我們從小的教育都由奶奶把關。 家裡來了長輩要先稱呼人再讓坐, 然後沏茶。 而且沏茶是頗有講究的。 給客人沏茶水只要添八分滿, 要雙手遞過去, 不能灑, 表示對長輩的尊敬。 有一次, 我的茶水添得滿了, 奶奶便說:“看得是還得給茶碗捏個沿”, 打那以後我便牢記於心。 奶奶還教育我們長輩叫時要答應“來了”, 不能答“咋哩”, 一次奶奶喊我, 我一時著急應了句“咋哩”, 奶奶氣呼呼地說“咋哩, 拿刀殺你哩”!我趕緊改口“來了, 來了”, 即刻出現。 每次吃飯也是先給長輩們雙手端完, 才讓我們動筷。 遞筷子也要雙手而且要把筷子尾端遞過去。

奶奶還教育我們, 女兒當自強。 常常手把手地教我擀面, 包餃子, 還要求我們都學個手藝, 她常說:“家有萬貫不如破技在身”, “爹有娘有不如自己有, 丈夫有還得開個口”。 以此來勉勵我們多學手藝, 自立自強。

奶奶是個特別爰乾淨的人。 無論春夏秋冬, 床上的被子總是折得四棱見線, 床整理得平平順順, 桌子擦得油光發亮。

奶奶是個特別節儉的人。 一年四季奶奶很少給自己添置衣服, 從小吃慣苦的人對糧食特別珍惜, 每天早上的玉米粥就鹹菜, 碗裡一粒米都不剩, 剩菜水奶奶也要拿塊饃擦乾淨, 吃個饃也小心翼翼地用手捂住, 生怕浪費一粒饃渣。

奶奶待人熱情,為人豪爽。閒暇時我家便成了茶館,全巷子的爺爺奶奶便聚在一起喝茶聊天,奶奶無償提供早點。在那個年代,誰家有揭不開鍋的時候,借個面,借個油的,奶奶二話不說慷慨借出。有時也會是“劉備借荊州,只借不還”。這是奶奶的常話。

隨著曰子一天天好轉,奶奶也一天天變老,滿頭的銀髮,佝僂的身體,精神狀態曰漸變差。加上兒女們為了瑣碎小事三天一大吵兩天一小吵,都為了爭個蠅頭小利全然沒顧及老人的心裡。奶奶常常叨叨“手心手背都是肉呀”,“哎!人老了貓不逼鼠了”。到如今我才體會到奶奶當時的無奈。

一天,無病無痛的奶奶不吃不喝永遠離開了我們,那年奶奶八十七歲。也許她的子孫後代們和平共處,互相體諒,多替老人考慮,說不準奶奶還會活個百歲老人。但願我們照顧好我們的長輩,全家和睦,讓老人們有個溫馨的家,安享晚年。

奶奶待人熱情,為人豪爽。閒暇時我家便成了茶館,全巷子的爺爺奶奶便聚在一起喝茶聊天,奶奶無償提供早點。在那個年代,誰家有揭不開鍋的時候,借個面,借個油的,奶奶二話不說慷慨借出。有時也會是“劉備借荊州,只借不還”。這是奶奶的常話。

隨著曰子一天天好轉,奶奶也一天天變老,滿頭的銀髮,佝僂的身體,精神狀態曰漸變差。加上兒女們為了瑣碎小事三天一大吵兩天一小吵,都為了爭個蠅頭小利全然沒顧及老人的心裡。奶奶常常叨叨“手心手背都是肉呀”,“哎!人老了貓不逼鼠了”。到如今我才體會到奶奶當時的無奈。

一天,無病無痛的奶奶不吃不喝永遠離開了我們,那年奶奶八十七歲。也許她的子孫後代們和平共處,互相體諒,多替老人考慮,說不準奶奶還會活個百歲老人。但願我們照顧好我們的長輩,全家和睦,讓老人們有個溫馨的家,安享晚年。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