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在建鄴,有這樣一位80歲的“年輕人”!

江東中路369號, 長江之畔, 南京河西CBD中心, 這裡, 就是新華日報如今的所在地。 今天, 新華日報迎來八十華誕。

80年來, 從漢口舊址到重慶故地,

到南京新街口老樓, 到新華大廈, 再到今天的新華報業傳媒廣場, 六處社址、五次喬遷, 也由一張報紙邁進“數與網”的時代, 河西新城也在媒體融合、多元的數位化時代中, 迎來了它的“媒體青春期”。

憶往昔 | 新街口繁華往事

拆舊樓、蓋新廈, 世紀之交,

在原中央日報舊址處, 建設起52層、高達187米的“中國報業第一高樓”新華大廈。 2004年, 新華日報編輯部搬遷入駐。 時間帶走的芳華凝固在建築裡。

1949年4月30日, 南京解放第八天, 新華日報便迅速復刊。 首任社長石西民, 以軍代表身份來到南京新街口中山路39號, 將中央日報報館改成新誕生的南京新華日報社址。

從南京市委機關報到江蘇省委機關報, 從記錄新中國成立到為改革開放鼓與呼, 在新街口這一“落腳”, 就是65個年頭。 1989年, 在新街口管家橋65號, 興建起11層的辦公大廈, 也就是後來編輯記者們口中的“小白樓”。

看今朝 | 江東觀潮新風濃

時間讓一些建築改變了模樣, 但記憶卻隨著歲月愈加厚重。 未來的美好歲月, 又將填滿新的記憶, 沉澱到最後的,

還是那份初心。

2014年12月, 新華報業傳媒集團搬入今天所在的新華報業傳媒廣場。 三幢現代化大樓相依而立, 建築總面積13萬平方米。 1號樓高156米, 是集團各媒體所在地, 2號樓則是集團業務經營場所, 從空中俯瞰, 仿若一枚雙向指標, 一邊將時光指向80年前, 另一邊指向無限延伸的未來。

“轉型、融合、多元”, 如今, 新華報業傳媒集團已擁有14報8刊、3家重點新聞網站、6個移動用戶端和眾多微媒體, 構成現代傳媒矩陣。

新一代的媒體人, 用筆、用鏡頭、用手機、用VR相機, 用更多最新最先進的設備, 一以貫之地記錄時代的發展。

河西建鄴媒體集聚日益凸顯

除新華報業傳媒集團的整體搬遷之外, 包括新華網、江蘇今日頭條資訊科技有限公司、硬腿子傳媒、南京掌心互動網路科技有限公司、南京大華影視文化傳媒有限責任公司、南京靈貓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在內的一批媒體企業紛紛入駐, 為河西建鄴凝聚了雄厚的新媒體產業基礎。

自媒體發展迅猛,也日益成為建鄴媒體業中不可小視的一股新生力量。今日頭條、硬腿子、旅遊去多多、南京吃喝玩樂等粉絲在數十萬、百萬級的活躍自媒體數量不少,傳播影響力驚人。

根據前期調研情況來看,目前建鄴區新媒體從業人員主要以受過良好高等教育的35 歲以下的群體構成。其中,採編人員、技術人員的隊伍結構更加年輕化。目前自主擇業的高校畢業生是新媒體從業人員的最大來源,占39.3%,其次是國有企業技術人員,占17%。

隨著高標準建成“現代化國際性城市中心”的奮鬥目標,建鄴區“一地五中心”建設步入快車道。以網路傳媒業、文體旅遊業、文體休閒業等為主導的文創集群加速推進,媒體集聚效應將進一步凸顯。

好了,文章的末尾葉子決定給自己加場戲

祝新華日報越辦越好,生日快樂!

有事兒沒事兒騰點版面,

講一講建鄴故事,

說一說河西新城的變化,

葉子隨時準備著包攬你的頭版頭條!!!

編輯:葉子

為河西建鄴凝聚了雄厚的新媒體產業基礎。

自媒體發展迅猛,也日益成為建鄴媒體業中不可小視的一股新生力量。今日頭條、硬腿子、旅遊去多多、南京吃喝玩樂等粉絲在數十萬、百萬級的活躍自媒體數量不少,傳播影響力驚人。

根據前期調研情況來看,目前建鄴區新媒體從業人員主要以受過良好高等教育的35 歲以下的群體構成。其中,採編人員、技術人員的隊伍結構更加年輕化。目前自主擇業的高校畢業生是新媒體從業人員的最大來源,占39.3%,其次是國有企業技術人員,占17%。

隨著高標準建成“現代化國際性城市中心”的奮鬥目標,建鄴區“一地五中心”建設步入快車道。以網路傳媒業、文體旅遊業、文體休閒業等為主導的文創集群加速推進,媒體集聚效應將進一步凸顯。

好了,文章的末尾葉子決定給自己加場戲

祝新華日報越辦越好,生日快樂!

有事兒沒事兒騰點版面,

講一講建鄴故事,

說一說河西新城的變化,

葉子隨時準備著包攬你的頭版頭條!!!

編輯:葉子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