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一顆小潰瘍能鬧大毛病 重度嗜煙酒是口腔癌主因

原標題:一顆小潰瘍 能鬧大毛病

口腔潰瘍是僅次於蛀牙、牙周病的口腔常見疾病。 不少人都深受其害, 不僅會帶來疼痛, 而且會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和飲食。

但大部分人都不會將口腔潰瘍當回事, 常用“上火”來解釋。 但如果口腔潰瘍經久不愈, 就要注意了, 市立醫院集團口腔醫學中心主任袁榮濤提醒:“若口腔潰瘍反復發作, 但經常換位置, 並且在短期內可自愈, 這樣的情況就不易惡變。 但如果一個潰瘍長時間在口腔同一個位置不癒合, 且患者從來沒有潰瘍史, 這個潰瘍就有惡變成口腔癌的可能。 ”

現狀

每年上萬人死於口腔癌

袁榮濤解釋, 口腔癌, 顧名思義就是發生在口腔內的惡性腫瘤, 口腔癌絕大多數是由口腔黏膜表層鱗狀細胞發生惡變而來, 臨床中口腔癌包括牙齦癌、舌癌、齶癌、頜骨癌、口底癌、口咽癌、涎腺癌、唇癌、上頜竇癌以及發生於顏面部皮膚的皮膚癌等。

口腔癌是頭頸部較常見惡性腫瘤之一, 有資料顯示, 我國達到牙齒健康標準者不足1% , 國內口腔疾病的成人發病率占我國人口的60%到80%, 不僅如此, 我國口腔癌患病人數增長速度驚人, 我國近40年來, 口腔癌死亡率增加了4倍, 患病率從過去每年每百萬人中有81人患病, 劇增至現在每年每百萬人中有202人患病, 據估算, 每年有一萬人死於口腔癌。

“相比其他的惡性腫瘤, 口腔癌發病率並不高, 只有萬分之一, 但在龐大的人群基數下, 近年來口腔癌患者並不少。 ”袁榮濤介紹, 臨床發現, 口腔癌在青島地區發病率不是很高, 但大多數口腔癌患者來到醫院就診時, 已是中晚期。 早期發現口腔癌的關鍵是自我識別“癌前病變”,

特別是其“高危相”, 以及“早期癌”特點。

提醒

口腔潰瘍需留神

“口腔癌雖然很可怕, 但在發病前, 人體就已釋放出明顯信號——口腔潰瘍和口腔腫物, 市民需要對自己的身體格外留心, 及時發現。 ”袁榮濤說, 口腔潰瘍是一種非常常見的口腔疾病, 很多人都不把它當回事。 其實引起口腔潰瘍的原因主要有兩個, 即免疫功能異常和精神因素, 如果生活工作壓力較大, 又遇上身體免疫功能下降, 就有可能出現口腔潰瘍。 還有人胃不好也會引起口腔潰瘍, 因為胃病會影響人體對微量元素或維生素的吸收, 口腔黏膜的防禦力會隨之降低。 一般市民發現自己患上口腔潰瘍後, 可含著鹽水漱口, 早晚兩次, 一周就能自愈。 超過這個時間,

口腔潰瘍還不見好, 就要趕緊到醫院就診了。

部分口腔癌是以口腔潰瘍為表現形式的, 如何分辨普通口腔潰瘍與口腔癌呢?袁榮濤介紹, 癌性潰瘍病程時間較長, 位置較固定, 往往發病一個月左右都沒有自愈或縮小的傾向, 而且可能出現持續漸進性增長, 直徑在1釐米左右, 類似花生米、蠶豆粒大小, 形狀不規制, 碰觸會感覺有硬塊或腫物, 表面呈現外凸性生長, 邊緣隆起呈凹坑狀或菜花狀。 這種腫物一般不疼不癢還不影響吃飯, 常常被患者忽視。 其實這可能就是口腔癌的先兆, 從先兆出現到發生癌變, 常常只需短短幾個月時間。

除了口腔潰瘍外, 口腔黏膜紅斑、黏膜白斑、黏膜下纖維化等都可能是口腔癌癌前病變。

如長期不治或刺激源一直存在, 病變就有很有可能轉變為口腔癌。 此外, 舌頭的運動和感覺障礙, 牙齒鬆動, 下唇感覺異常、麻木, 張口受限等也是口腔癌的早期症狀。 袁榮濤提醒市民, 口腔內的問題都不是小問題, 要防治口腔黏膜損傷, 預防口腔潰瘍, 感覺異樣需到專業進一步確診。

誘因

重度嗜煙酒是主因嚼檳榔增加癌變風險

“口腔癌的發生, 除了遺傳因素外, 與人們自身行為密切相關, 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至關重要。 ”袁榮濤說, 首先口腔癌發生率與年齡增長有直接關係, 比起其他癌症, 口腔癌發病年齡相對要早, 44歲以後患癌風險大大增加, 確診平均年齡是62歲。 其次, 男性患者比女性患者多, 風險甚至達到女性的兩倍。

吸煙和飲酒是導致口腔癌發生的最主要危險因素。一般來說,煙草和酒精的個人消費量越高,患口腔癌幾率越高,口腔癌致死率越高。不管是吸煙還是嚼煙草(如嚼檳榔),會大大增加患癌風險,吸旱煙者嘴唇罹患癌症的風險更高。

根據美國癌症協會的研究,口腔癌患者中七成左右是重度飲酒者。重度飲酒是指平均每天喝20—50克以上。

人乳頭狀瘤病毒(HPV)也被認為是口腔癌誘因。被診斷為HPV相關口腔癌的人群多為年輕和非吸煙患者。此類口腔癌通常發生在咽喉部,位於舌根部和扁桃體附近或扁桃體上,難以檢測,通常到了癌症後期才被診斷出來,市民需要格外注意。

嚼食檳榔可能引發口腔白斑、扁平苔蘚、檳榔黏膜病、口腔紅斑症等多種癌前疾病,這些疾病和口腔黏膜下纖維性變共同作用,使癌變可能性增加。喜歡吃熱燙食物的人群和喜歡吃辣者易出現口腔白斑,這與口腔癌的發生密不可分。

此外,預防口腔癌還要去除口腔內的慢性刺激,如及時處理齲齒、殘冠、殘根和不合適的假牙等,以免口腔黏膜經常受損傷或刺激而形成潰爛,誘發癌變。 “我接診過一名老人,因假牙不合適,磨得口腔裡面整天患潰瘍,但就是怕花錢不去更換,結果到醫院檢查被確診為口腔癌。 ”袁榮濤說,另外預防口腔癌還要注意口腔衛生,避免精神過度緊張或抑鬱,保證身體營養需求,講究營養平衡。

治療

顯微外科可實現舌頭再造

“口腔癌並非不治之症,早發現早治療,治癒率明顯提高。 ”袁榮濤說,幾天前,袁榮濤給一名60多歲的老年患者進行第二次手術。患者五年前被發現舌頭底部有惡性腫瘤,手術切除,五年後複診時,口腔內又發現了腫瘤,幸好發現早,腫瘤不大,二次手術不用再做大範圍腫瘤切除,現在患者恢復良好。

“雖然口腔癌在青島地區發病率不高,但治療卻非常複雜。 ”袁榮濤說,口腔頜面外科最複雜的手術之一就是顯微外科游離皮瓣移植技術。舌癌是口腔癌中最常見的一種,舌癌手術可能會切除部分舌頭,這讓很多人感到恐懼,是不是切除舌頭就無法正常進食和說話了?袁榮濤說,手術治療可能會根據腫瘤位置切掉部分舌頭,但醫生會據被舌頭厚度、大小等,從身體其他部位選取合適皮瓣,為患者“移皮接管、舌頭再造”。不僅讓舌頭恢復原來的外觀,還能恢復血液供應。新修復的這部分舌頭並不只是擺設,經過功能訓練,可以在剩餘部分舌頭帶動下恢復正常功能,完成日常進食和言語交流功能。 “如果腫瘤生長在牙齦位置,醫生通過手術切掉牙齦及其附著的骨頭,再從小腿或身體其他部位取來骨頭,將血管吻合,完成牙齦再造,恢復正常功能。 ”袁榮濤說。

相關連結口腔黑斑可能惡化為黑色素瘤

袁榮濤說,黑色素瘤是來源於黑色素細胞的一類惡性腫瘤,常見於皮膚,亦見於黏膜、眼脈絡膜等部位。黑色素瘤是皮膚腫瘤中惡性程度最高的一種,易出現遠處轉移。愛曬日光浴的美國人出現黑色素瘤比較多,我國黑色素瘤原發部位主要在口腔黏膜。黑色素瘤的基礎是人口腔內的黑斑。一般這種黑斑存在於口腔黏膜的某個部位,人們不會有任何感覺,但如果每天吃飯刷牙等日常活動經常刺激它,就會導致其發生惡變。

“做牙齒檢查時,如果牙科醫生提醒你口腔黏膜的某個部位有塊黑斑,一定立即到專業醫院處理掉。一旦不處理,有三分之一的黑斑可能惡變成黑色素瘤。而且一旦惡變就很難治癒,即使採用手術冷凍化療、生物治療等各種辦法,生存期也很難達到5年。 ”袁榮濤說。

記者 黃飛 通訊員 伊麗明

[編輯:可哥]

吸煙和飲酒是導致口腔癌發生的最主要危險因素。一般來說,煙草和酒精的個人消費量越高,患口腔癌幾率越高,口腔癌致死率越高。不管是吸煙還是嚼煙草(如嚼檳榔),會大大增加患癌風險,吸旱煙者嘴唇罹患癌症的風險更高。

根據美國癌症協會的研究,口腔癌患者中七成左右是重度飲酒者。重度飲酒是指平均每天喝20—50克以上。

人乳頭狀瘤病毒(HPV)也被認為是口腔癌誘因。被診斷為HPV相關口腔癌的人群多為年輕和非吸煙患者。此類口腔癌通常發生在咽喉部,位於舌根部和扁桃體附近或扁桃體上,難以檢測,通常到了癌症後期才被診斷出來,市民需要格外注意。

嚼食檳榔可能引發口腔白斑、扁平苔蘚、檳榔黏膜病、口腔紅斑症等多種癌前疾病,這些疾病和口腔黏膜下纖維性變共同作用,使癌變可能性增加。喜歡吃熱燙食物的人群和喜歡吃辣者易出現口腔白斑,這與口腔癌的發生密不可分。

此外,預防口腔癌還要去除口腔內的慢性刺激,如及時處理齲齒、殘冠、殘根和不合適的假牙等,以免口腔黏膜經常受損傷或刺激而形成潰爛,誘發癌變。 “我接診過一名老人,因假牙不合適,磨得口腔裡面整天患潰瘍,但就是怕花錢不去更換,結果到醫院檢查被確診為口腔癌。 ”袁榮濤說,另外預防口腔癌還要注意口腔衛生,避免精神過度緊張或抑鬱,保證身體營養需求,講究營養平衡。

治療

顯微外科可實現舌頭再造

“口腔癌並非不治之症,早發現早治療,治癒率明顯提高。 ”袁榮濤說,幾天前,袁榮濤給一名60多歲的老年患者進行第二次手術。患者五年前被發現舌頭底部有惡性腫瘤,手術切除,五年後複診時,口腔內又發現了腫瘤,幸好發現早,腫瘤不大,二次手術不用再做大範圍腫瘤切除,現在患者恢復良好。

“雖然口腔癌在青島地區發病率不高,但治療卻非常複雜。 ”袁榮濤說,口腔頜面外科最複雜的手術之一就是顯微外科游離皮瓣移植技術。舌癌是口腔癌中最常見的一種,舌癌手術可能會切除部分舌頭,這讓很多人感到恐懼,是不是切除舌頭就無法正常進食和說話了?袁榮濤說,手術治療可能會根據腫瘤位置切掉部分舌頭,但醫生會據被舌頭厚度、大小等,從身體其他部位選取合適皮瓣,為患者“移皮接管、舌頭再造”。不僅讓舌頭恢復原來的外觀,還能恢復血液供應。新修復的這部分舌頭並不只是擺設,經過功能訓練,可以在剩餘部分舌頭帶動下恢復正常功能,完成日常進食和言語交流功能。 “如果腫瘤生長在牙齦位置,醫生通過手術切掉牙齦及其附著的骨頭,再從小腿或身體其他部位取來骨頭,將血管吻合,完成牙齦再造,恢復正常功能。 ”袁榮濤說。

相關連結口腔黑斑可能惡化為黑色素瘤

袁榮濤說,黑色素瘤是來源於黑色素細胞的一類惡性腫瘤,常見於皮膚,亦見於黏膜、眼脈絡膜等部位。黑色素瘤是皮膚腫瘤中惡性程度最高的一種,易出現遠處轉移。愛曬日光浴的美國人出現黑色素瘤比較多,我國黑色素瘤原發部位主要在口腔黏膜。黑色素瘤的基礎是人口腔內的黑斑。一般這種黑斑存在於口腔黏膜的某個部位,人們不會有任何感覺,但如果每天吃飯刷牙等日常活動經常刺激它,就會導致其發生惡變。

“做牙齒檢查時,如果牙科醫生提醒你口腔黏膜的某個部位有塊黑斑,一定立即到專業醫院處理掉。一旦不處理,有三分之一的黑斑可能惡變成黑色素瘤。而且一旦惡變就很難治癒,即使採用手術冷凍化療、生物治療等各種辦法,生存期也很難達到5年。 ”袁榮濤說。

記者 黃飛 通訊員 伊麗明

[編輯:可哥]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