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今天,紀念李佩先生!她才是中國真正的貴族

【今天, 紀念李佩先生】她是“兩彈一星”元勳郭永懷的遺孀, 被譽為“中科院最美的玫瑰”;她和李政道一起, 幫助中國第一批自費留學生走出國門;70多歲學電腦,

近80歲還給博士生上課, 81歲時創辦中關村大講壇……去年的今天, 我國著名語言學家、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李佩在京去世。

李佩先生是我校外語系的創建者, 被譽為“中國應用語言學之母”。 郭永懷先生和李佩先生的非凡傳奇, 一前一後的相繼壯舉, 珠聯璧合, 交相輝映。 這一對永垂不朽的伉儷, 在他們高知、高智、高尚的身心和靈魂裡, 蘊藏著罕見的高貴精神!

她是“兩彈一星”元勳的遺孀, 被稱作“中科院最美的玫瑰”。 如今, 知道李佩這個名字的年輕人越來越少了。

這雙被皺紋包裹的眼睛, 見過清末民初的辮子、日本人的刀、美國的摩天大樓, 以及中國百年的起起伏伏。 錢、年齡對她而言, 都只是一個數字。 一個連孤獨都不懼怕的人,

還懼怕死亡嗎?

當我們為“網紅”不斷喝彩時, 有沒有人還記得那些真正為中國做過貢獻的人?這個時代糾結成全了誰?又遺忘了誰?

81歲那年, 這位老人創辦中關村大講壇, 從1998年到2011年, 總共辦了600多場。 她請的主講人也都是各個領域的“名角兒”,

黃祖洽、楊樂、資中筠、厲以甯、饒毅等名家, 都登過這個大講壇。

在她家狹小的客廳裡, 那個腿都有些歪的灰色布沙發, 60年間承受過不同年代各色大人物各種體積的身體。 錢學森、錢三強、周培源、白春禮、朱清時、饒毅、施一公……都曾是那個沙發的客人。

但是有時人來得多了, 甭管多大的官兒, 都得坐小馬紮。

她的眼眉越來越低垂, 這雙被皺紋包裹的眼睛, 見過清末民初的辮子、日本人的刀、美國的摩天大樓, 以及中國百年的起起伏伏。

她一生都是時間的敵人。 70多歲學電腦, 近80歲還在給博士生上課。 晚年的她用10多年, 開設了600多場比央視“百家講壇”還早、還高規格的“中關村大講壇”。

沒人數得清, 中科院的老科學家, 有多少是她的學生。

甚至在學術圈裡, 從香港給她帶東西, 只用提“中關村的李佩先生”, 她就能收到了。 她的“郵差”之多, 級別之高, 令人驚歎。

在錢學森的追悼會上, 有一條專門鋪設的院士通道, 裹著長長的白圍巾的李佩被“理所當然”、“舍我其誰”地請在這條道上。 有人評價, 這個只有幾十斤重的瘦小老太太“比院士還院士”。

她被稱作“中科院最美的玫瑰”、“中關村的明燈”、“年輕的老年人”。

生活就是一種永恆的沉重的努力

當年, 郭永懷李佩夫婦帶著女兒從美國康奈爾大學回國, 是錢學森邀請的。 回國後, 郭永懷在力學所擔任副所長, 李佩在中科院做外事工作。 直至我國第一顆原子彈成功爆炸的第二天, 郭永懷和好友一起開心地喝酒, 李佩才意識到什麼。

1968年10月3日, 郭永懷再次來到青海試驗基地, 為中國第一顆導彈熱核武器的發射從事試驗前的準備工作。 12月4日, 在試驗中發現了一個重要線索後, 他在當晚急忙到蘭州乘飛機回北京。 5日淩晨6時左右, 飛機在西郊機場降落時失事。

當時飛機上十幾個人, 據唯一的倖存者回憶,在飛機開始劇烈晃動的時候,他聽到一個人大喊:“我的公事包!”後來的事情就不記得了。

人們在燒焦的屍體中發現有兩個人緊緊地抱在一起,當大家費力地把他們分開時,才發現兩具屍體的胸部中間,一個保密公事包完好無損。最後,確認這兩個人是59歲的郭永懷和他的警衛員牟方東。據力學所的同事回憶,得知噩耗的李佩極其鎮靜,幾乎沒說一句話。那個晚上李佩完全醒著。

郭永懷走後22天,中國第一顆熱核導彈試驗獲得成功。後來,李佩將郭永懷的骨灰從等級森嚴的八寶山烈士公墓請了出來,埋葬在中科院力學所內的郭永懷雕塑下麵。同時,李佩還將一同犧牲的警衛員牟方東的部分骨灰,也安放在雕塑下面。

上個世紀90年代,唯一的女兒郭芹也病逝了。沒人看到當時近八旬的李佩先生流過眼淚。老人默默收藏著女兒小時候玩的能眨眼睛的布娃娃。幾天後,她像平常一樣,又拎著收錄機給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的博士生上英語課去了,只是聲音沙啞。

捐就是捐,要什麼儀式

在李佩眼裡,沒什麼是不能割捨的。

1999年9月18日,李佩坐在人民大會堂,國家授予23位科學家“兩彈一星”功勳獎章。郭永懷先生是23位“兩彈一星”元勳中唯一的烈士。

該獎章直徑8釐米,用99.8%純金鑄造,重515克。4年後,李佩托一個到合肥的朋友,把這枚獎章隨手裝在朋友的行李箱裡,捐給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時任校長朱清時打開箱子時,十分感動。

幾年前,一個普通的夏日下午,李佩讓小她30多歲的忘年交李偉格陪著,一起去銀行,把60萬元捐給力學所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各30萬。

沒有任何儀式,就像處理一張水費電費單一樣平常。

“捐就是捐,要什麼儀式。”老太太對李偉格說。

至今,李佩先生客廳裡的茶几還是60年前回國時家裡的陪嫁。那個腿都有些歪的灰色布沙發,60年間,承受過不同年代各色大人物各種體積的身體。錢學森、錢三強、周培源、白春禮、朱清時、饒毅、施一公……都曾是那個沙發的客人。但是有時人來得多了,甭管多大的官兒,都得坐小馬紮。

早年從美國帶回的手搖電腦、電風扇、小冰箱,捐了。郭永懷走後,寫字臺、書、音樂唱片,捐了。李佩先生一生教學的英語教案,捐了。汶川大地震,挽救昆曲,為智障幼稚園,她都捐錢。

有後輩說她對待名利的樣子,就像居里夫人把最大額的英鎊當書簽,把諾獎的獎牌隨意給孩子當玩具。

探求“錢學森之問”

這位老人和李政道一起幫助中國第一批自費留學生走出國門。當時沒有託福、GRE考試,她就自己出題,李政道在美國選錄學生。快60歲時,她籌建了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後更名為“中國科學院大學”)的英語系,培養了新中國最早的一批碩士博士研究生。當時國內沒有研究生英語教材,她就自己編寫,每次上課,帶著一大卷油印教材發給學生。這些教材被沿用至今。她做英語教學改革,被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語言學系主任Russel Campbell稱作“中國的應用語言學之母”。

李佩的晚年差不多從80歲才開始。81歲那年,她創辦中關村大講壇,從1998年到2011年,每週一次,總共辦了600多場,每場200多人的大會廳坐得滿滿當當。

她請的主講人也都是各個領域的“名角兒”。黃祖洽、楊樂、資中筠、厲以甯、程郁綴、沈天佑、高登義、甘子釗、饒毅等名家,都登過這個大講壇。大講壇的內容也五花八門:農村問題、中國古代文學史、天體演化、昆蟲、愛斯基摩人的過去現在與未來、美國總統大選、天津大鼓等等。

“也只有李佩先生能請得動各個領域最頂尖的腕兒。”有人感慨。

開論壇是極其瑣碎的工作。有時候和主講人溝通,從主題到時間確定,來來回回要打幾十個電話。確定了主題,她就帶著年輕的朋友在中關村四處貼海報,她說,不能貼得太早,也不能貼在風口處,以免被風刮跑了。

請來這些大人物講課,全都是免費的。等到94歲那年,李佩先生實在“忙不動”了,才關閉了大型論壇。

有人回憶,在討論“錢學森之問”求解的根本出路時,三個白髮蒼蒼的老者並列而坐。北大資深教授陳耀松先生首先說了“要靠民主”四個字,緊接著,鄭哲敏院士說:“要有自由”。隨後,李佩先生不緊不慢地說“要能爭論”。這一幕在旁人眼裡真是精彩、美妙極了。

在她90多歲的時候,她還組織了20多位元專家,把錢學森在美國20年做研究用英文發表的論文,翻譯成中文,出版《錢學森文集(中文版)》。對外人,李佩先生常常講錢學森,卻很少提郭永懷,旁人說李先生太“大度”了。

讀懂了李佩先生的故事,也許才會更理解這句話:人生有兩種境界,一種是痛而不言,一種是笑而不語。痛而不言是一種智慧,笑而不語是一種豁達。

這個世界上,沒有誰活得比誰容易,長長的路我們需要慢慢地走,正如李佩先生昭示的:生活就是一種永恆的沉重的努力。

先生的人生,值得每一個中國人記著,值得每一個中國人學習,我們這個祖國就是不缺脊樑和榜樣,缺的的記憶。在中華民族復興的路上,我們需要更多的先生,在每一個人前進的路上,都應該以先生為座標,看清自己的人生,看輕自己的利益,在民族大義面前,在集體利益面前,我們要時常想想先生。

今天是她走了一周年的日子裡,我們緬懷先生,就是讓她的貴族精神時代相傳,她被稱作“中科院最美的玫瑰”、“中關村的明燈”、“年輕的老年人”,有人說她才是中國真正的貴族。

我想為中華民族的復興作出貢獻的人,不管用什麼讚美的語言都不為過。

貴族這個詞在我的記憶裡,這是有錢人的代名詞,有錢人才是真正的貴族,居住有洋樓,出行有豪車,吃的喝的是奢侈品------我以為這樣生活的人,才能算得上貴族。

現在看來,我的理解錯了,真正的貴族應該與財富沒有多大的關係,只有精神富有的人才是真正的貴族。

中年喪夫,晚年喪女,她這一生遭受了太多的磨難。 在她狹小的客廳裡,東西少得可憐。灰色的布沙發腿都已經歪了。

讀著這一行文字的時候,我的眼淚再也忍不住了,先生並不孤獨,她心裡有愛,有對祖國的大愛,有對丈夫的小愛,有對女兒的疼愛,也許是愛才讓先生的生活有力量。

先生這一生見過多少風雨,和多少大人物打過交道。人世間的是是非非、潮起潮落,於她而言,不過是小事罷了。她沉靜篤定的面龐,每次都能讓激起的漣漪重歸平靜,仿佛時間從未在她的身上留下過傷痕。

房子多大算大,傢俱多錢算貴,財富多少是多,人生的路上我們到底應該追求什麼,那些奢靡之風,那些貪圖之輩,那些腐敗分子和先生比起來,算是什麼呢?不對,他們怎麼能和先生比呢?他們不配合先生比。

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

據唯一的倖存者回憶,在飛機開始劇烈晃動的時候,他聽到一個人大喊:“我的公事包!”後來的事情就不記得了。

人們在燒焦的屍體中發現有兩個人緊緊地抱在一起,當大家費力地把他們分開時,才發現兩具屍體的胸部中間,一個保密公事包完好無損。最後,確認這兩個人是59歲的郭永懷和他的警衛員牟方東。據力學所的同事回憶,得知噩耗的李佩極其鎮靜,幾乎沒說一句話。那個晚上李佩完全醒著。

郭永懷走後22天,中國第一顆熱核導彈試驗獲得成功。後來,李佩將郭永懷的骨灰從等級森嚴的八寶山烈士公墓請了出來,埋葬在中科院力學所內的郭永懷雕塑下麵。同時,李佩還將一同犧牲的警衛員牟方東的部分骨灰,也安放在雕塑下面。

上個世紀90年代,唯一的女兒郭芹也病逝了。沒人看到當時近八旬的李佩先生流過眼淚。老人默默收藏著女兒小時候玩的能眨眼睛的布娃娃。幾天後,她像平常一樣,又拎著收錄機給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的博士生上英語課去了,只是聲音沙啞。

捐就是捐,要什麼儀式

在李佩眼裡,沒什麼是不能割捨的。

1999年9月18日,李佩坐在人民大會堂,國家授予23位科學家“兩彈一星”功勳獎章。郭永懷先生是23位“兩彈一星”元勳中唯一的烈士。

該獎章直徑8釐米,用99.8%純金鑄造,重515克。4年後,李佩托一個到合肥的朋友,把這枚獎章隨手裝在朋友的行李箱裡,捐給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時任校長朱清時打開箱子時,十分感動。

幾年前,一個普通的夏日下午,李佩讓小她30多歲的忘年交李偉格陪著,一起去銀行,把60萬元捐給力學所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各30萬。

沒有任何儀式,就像處理一張水費電費單一樣平常。

“捐就是捐,要什麼儀式。”老太太對李偉格說。

至今,李佩先生客廳裡的茶几還是60年前回國時家裡的陪嫁。那個腿都有些歪的灰色布沙發,60年間,承受過不同年代各色大人物各種體積的身體。錢學森、錢三強、周培源、白春禮、朱清時、饒毅、施一公……都曾是那個沙發的客人。但是有時人來得多了,甭管多大的官兒,都得坐小馬紮。

早年從美國帶回的手搖電腦、電風扇、小冰箱,捐了。郭永懷走後,寫字臺、書、音樂唱片,捐了。李佩先生一生教學的英語教案,捐了。汶川大地震,挽救昆曲,為智障幼稚園,她都捐錢。

有後輩說她對待名利的樣子,就像居里夫人把最大額的英鎊當書簽,把諾獎的獎牌隨意給孩子當玩具。

探求“錢學森之問”

這位老人和李政道一起幫助中國第一批自費留學生走出國門。當時沒有託福、GRE考試,她就自己出題,李政道在美國選錄學生。快60歲時,她籌建了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後更名為“中國科學院大學”)的英語系,培養了新中國最早的一批碩士博士研究生。當時國內沒有研究生英語教材,她就自己編寫,每次上課,帶著一大卷油印教材發給學生。這些教材被沿用至今。她做英語教學改革,被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語言學系主任Russel Campbell稱作“中國的應用語言學之母”。

李佩的晚年差不多從80歲才開始。81歲那年,她創辦中關村大講壇,從1998年到2011年,每週一次,總共辦了600多場,每場200多人的大會廳坐得滿滿當當。

她請的主講人也都是各個領域的“名角兒”。黃祖洽、楊樂、資中筠、厲以甯、程郁綴、沈天佑、高登義、甘子釗、饒毅等名家,都登過這個大講壇。大講壇的內容也五花八門:農村問題、中國古代文學史、天體演化、昆蟲、愛斯基摩人的過去現在與未來、美國總統大選、天津大鼓等等。

“也只有李佩先生能請得動各個領域最頂尖的腕兒。”有人感慨。

開論壇是極其瑣碎的工作。有時候和主講人溝通,從主題到時間確定,來來回回要打幾十個電話。確定了主題,她就帶著年輕的朋友在中關村四處貼海報,她說,不能貼得太早,也不能貼在風口處,以免被風刮跑了。

請來這些大人物講課,全都是免費的。等到94歲那年,李佩先生實在“忙不動”了,才關閉了大型論壇。

有人回憶,在討論“錢學森之問”求解的根本出路時,三個白髮蒼蒼的老者並列而坐。北大資深教授陳耀松先生首先說了“要靠民主”四個字,緊接著,鄭哲敏院士說:“要有自由”。隨後,李佩先生不緊不慢地說“要能爭論”。這一幕在旁人眼裡真是精彩、美妙極了。

在她90多歲的時候,她還組織了20多位元專家,把錢學森在美國20年做研究用英文發表的論文,翻譯成中文,出版《錢學森文集(中文版)》。對外人,李佩先生常常講錢學森,卻很少提郭永懷,旁人說李先生太“大度”了。

讀懂了李佩先生的故事,也許才會更理解這句話:人生有兩種境界,一種是痛而不言,一種是笑而不語。痛而不言是一種智慧,笑而不語是一種豁達。

這個世界上,沒有誰活得比誰容易,長長的路我們需要慢慢地走,正如李佩先生昭示的:生活就是一種永恆的沉重的努力。

先生的人生,值得每一個中國人記著,值得每一個中國人學習,我們這個祖國就是不缺脊樑和榜樣,缺的的記憶。在中華民族復興的路上,我們需要更多的先生,在每一個人前進的路上,都應該以先生為座標,看清自己的人生,看輕自己的利益,在民族大義面前,在集體利益面前,我們要時常想想先生。

今天是她走了一周年的日子裡,我們緬懷先生,就是讓她的貴族精神時代相傳,她被稱作“中科院最美的玫瑰”、“中關村的明燈”、“年輕的老年人”,有人說她才是中國真正的貴族。

我想為中華民族的復興作出貢獻的人,不管用什麼讚美的語言都不為過。

貴族這個詞在我的記憶裡,這是有錢人的代名詞,有錢人才是真正的貴族,居住有洋樓,出行有豪車,吃的喝的是奢侈品------我以為這樣生活的人,才能算得上貴族。

現在看來,我的理解錯了,真正的貴族應該與財富沒有多大的關係,只有精神富有的人才是真正的貴族。

中年喪夫,晚年喪女,她這一生遭受了太多的磨難。 在她狹小的客廳裡,東西少得可憐。灰色的布沙發腿都已經歪了。

讀著這一行文字的時候,我的眼淚再也忍不住了,先生並不孤獨,她心裡有愛,有對祖國的大愛,有對丈夫的小愛,有對女兒的疼愛,也許是愛才讓先生的生活有力量。

先生這一生見過多少風雨,和多少大人物打過交道。人世間的是是非非、潮起潮落,於她而言,不過是小事罷了。她沉靜篤定的面龐,每次都能讓激起的漣漪重歸平靜,仿佛時間從未在她的身上留下過傷痕。

房子多大算大,傢俱多錢算貴,財富多少是多,人生的路上我們到底應該追求什麼,那些奢靡之風,那些貪圖之輩,那些腐敗分子和先生比起來,算是什麼呢?不對,他們怎麼能和先生比呢?他們不配合先生比。

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