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華百網專訪:用行動詮釋信念——海歸俱樂部負責人范銳

華百網·百姓大本營《封面達人》欄目採編組:

21世紀初, 我國迎來了出國潮, 很多大學的優秀學生都前仆後繼的出國留學。 在我們普通老百姓的印象中,

“留過洋”的人都是很高大上的, 如果一個家庭、一個家族有人在國外學習是很光鮮的。 在老百姓眼中, “留洋”的人都很優秀, 也正是因為這樣, 海歸在大部分人心中都是自帶光環的, 不多見, 神秘。 那麼, 海歸究竟是怎樣的呢?按山西太原海歸俱樂部主席范銳的話說:我們都是一般人, 只是多了一種人生經歷。 下面我們來認識認識這位元海歸達人——範銳。

2002年6月, 範銳乘著國內“出國潮”, 到澳大利亞讀研究生。 國外學習的三年零一個月, 他學會了照顧自己, 關心新的中國留學生, 作為學校中國留學生學生會主席, 他認識了很多同學, 交了很多朋友。

2005年, 範銳抱著一腔熱忱和抱負回國了。 然而, 歸國後的他放開是發展並不順利。 在家呆了半年後, 他像大部分國內的畢業生一樣走進了人才市場, 他四處投簡歷, 什麼家政公司、電腦公司等, 最後, 他到了一家書店工作。 範銳感慨道:“這份工作是我回國後的第一份工作, 工作時間雖然短暫, 但我卻很感謝它”。 後來範銳進了一家資信評估公司工作,

一直到2008年, 3年多的時間, 他接觸了很多各種類型的企業, 也讓他學到了很多。 2009年, 30歲的範銳參加考試進入了事業單位工作, 從事人事工作, 一直到現在。

其實, 在工作之余, 范銳還成立了太原海歸俱樂部。 說起海歸俱樂部, 他滔滔不絕。 從2007年創立至今, 太原海歸俱樂部成長了很多。 對於當初成立海歸俱樂部的初衷, 他到現在依然津津樂道。

視頻載入中...

▲華百網採訪範銳

建立海歸家園, 關心凝聚海歸

回國後幾年的工作經歷, 讓範銳深深的體會、理解海歸回國後的孤立無援。 出國幾年,

讓他對國內的環境、生活條件、工作節奏、溝通管道、人際關係等不適應, 感覺與國內社會脫節。 與之前的朋友失去聯繫, 國內的同學大部分都有了家庭, 工作也很忙。 在他看來, 他急需一個重新認識自我和適應國內環境的過程, 他需要尋找有共同語言和背景的朋友。 他深深理解海歸單打獨鬥的苦, 他決定為大家尋找抱團發展的家園。

2006年底,範銳偶然從一位留學同學那裡得知,一線城市有海歸專門的社團——中國海歸精英文化俱樂部(簡稱中國海歸俱樂部),經常舉行各種活動,包括商業交流、體育比賽、外出旅遊等,為會員們搭建了相互交流和提升的平臺。他覺得眼前一亮。範銳打聽到山西省內還沒有這樣的民間海歸社團,便決定成立太原海歸俱樂部。

與中國海歸俱樂部北京總部聯繫後,負責人同意范銳在太原成立分支機搆,但只能提供經驗輔導。儘管沒有經濟支援,他仍然開始了建立“海歸家園”之路。“一開始挺難的,那會只能通過打電話聯繫海歸,在電話裡我遭遇了很多次冷遇”,到2009年範銳只認識了十幾個海歸,還不到二十人。隨著QQ的普及,有人建議他使用QQ群。他創建了一個太原海歸俱樂部QQ群,開始聯繫會員。剛開始QQ群人數只有二三十人,他沒有灰心,為了豐富會員們的交流,他組織了聯誼會、羽毛球比賽,組織大家自駕遊。在做了幾次活動後,越來越多的海歸加入了俱樂部。俱樂部還積極與其他社團及省市僑聯等部門合作,活動也越來越豐富,從體育比賽、旅遊擴大到文化娛樂、商務交流、公益捐助等很多方面。

搭建平臺,為海歸謀實惠

採訪中,范銳告訴記者:“為海歸們搭建互相交流、互幫互助、共同進步的平臺一直是我努力的目標”。多年來,他積極為俱樂部會員們提供就業機會,引導海歸們與各大企業交流。除了讓會員們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外,還幫大家聚集了人脈圈,獲得了更多發展事業等方面的資源和機會。

對於海歸高端人才帶回或創立的高新科技項目,範銳積極幫助他們與政府對接,針對海歸人員的優惠政策,讓他們盡可能享受國家政府的扶持,減輕創業的壓力。很多高新科技專案在山西落地,回饋家鄉。范銳還通過很多商業路演活動,協助會員們參加各類創業就業大會,幫助海歸提高創業成功率,幫他們對接新創業環境,引領帶動他們投身創業實踐。范銳告訴記者,近期他又在向政府推薦一個美國讀完碩士、博士回來的高科技人才,他是研究光伏的,光伏是我省經濟轉型的一個重點,而他的光伏板轉化率比較高。下一步,範銳準備推薦這位高新科技海歸參加路演會,為他提供更多的資源和機會。範銳說:“能把這樣的人才推薦回家鄉落地,才是我們海歸俱樂部真正的作用”。

對於普通的回國創業海歸,範銳通過媒體打響他們的知名度,通過舉辦各類商業活動,讓更多的人、更多的企業知道他們的品牌。

除了太原海歸俱樂部,2014年還成立了海歸讀書會。剛開始時,大家拿近期讀的書,互相交流,範銳覺得效果不太好,便換了新模式。現在海歸讀書會每期都會請行業內的優秀人物、領軍人物或大咖,介紹行業故事、人物成長故事等。這裡聚集了各個商業圈子的海歸精英和讀書愛好者,在這裡,他們不僅能擴大自己的知識面,領略不同領域的創業故事,更能擴展自己的人脈圈。

光陰似箭,十年的時間,範銳付出了很多時間、人力、物力、財力,但他很開心。他說:“太原海歸俱樂部是個廣闊的平臺,我們不僅幫助海歸收穫了事業,還有收穫愛情的”。他見證了好幾對新人步入婚姻的殿堂。

現在,無論身處國外的留學生還是回國發展的海歸,大家都把俱樂部當作自己的另一個家。在今年,太原海歸俱樂部和海歸讀書會都被授予“僑胞之家”。

採訪現場

送人玫瑰,手有餘香,公益路上永無止境

在海歸俱樂部的辦公室,有很多做愛心公益的獎牌、錦旗,範銳介紹,海歸俱樂部在成立這些年,一直舉辦著各類公益活動。在公益的路上,範銳一直是“帶頭大哥”的存在。

2011年3月日本地震引發海嘯,太原海歸俱樂部第一時間在QQ群發動會員聯絡處於日本震區的山西籍人士,瞭解他們的情況。在范銳及其他會員的積極幫助下,身處日本的山西籍會員順利返回家鄉,成為從日本重災區撤離的首批山西籍人士。

2014年一次出遊中,范銳發現婁煩縣下靜游小學留守兒童的生活十分貧困,他發起了向該校留守兒童、貧困學生捐助的活動。短短半個多月便收到了大量物資,還有身在國外的會員也在網上付款,並通過快遞把學習用品送至捐助點,會員們還親自駕車運送物資,送到孩子們的手中,下靜游小學專門送了一面錦旗感謝海歸朋友們。

2015年,太原海歸俱樂部與其他十個社團一起參加了“走進他們的世界,關愛自閉症兒童”千人木刻大型公益活動。由包括海歸俱樂部的各大社團和很多高校的志願者在現場集體創作了一幅高6米、寬4米的巨幅木版畫,作品完成之後將在網上義賣,所得善款全部用於家庭貧困的自閉症兒童的康復及治療。結束時籌得捐款9500元,全部捐獻給了山西方舟自閉症兒童學校的貧困學生。

2017年世界血友病日,太原海歸俱樂部赴山醫大二院參加了“關愛縮小差距,願你如我堅強”關愛血友病兒童大型公益活動。范銳為現場的血友病孩子帶去圖書和學習用品等慰問禮物。另外,在此公益活動之前,范銳曾帶領海歸俱樂部多次為患病和貧困兒童捐助,為這些孩子帶去溫暖與關懷。

2018年1月7日,範銳帶領太原海歸俱樂部的26位海歸人士再次走進山西方舟自閉症康復研究院進行愛心捐贈活動。俱樂部的愛心人士走進自閉症兒童訓練室,更多地瞭解了自閉症兒童。據瞭解,1月6日下午,海歸俱樂部的幾位會員在范銳的帶領下已經去過山西方舟,有幾位會員還報名了做志願者,一位報名志願者的海歸表示:“希望盡自己的微薄之力,可以陪伴更多的自閉症孩子,幫到更多的家長們”。范銳還告訴記者:“很多人對自閉症瞭解很少,甚至對它有誤解。2015年參加那次關愛自閉症兒童活動後,我們一直在關注他們,關注山西方舟的發展,在得知方舟現在發展舉步維艱,我們便組織了今天的活動,希望通過我們的行為能夠帶動更多的人來關愛和守護這群孩子們”。

“雖然我們每個人的能力有限,但我們的一份捐助可能改變孩子的命運”。在範銳的組織下,太原海歸俱樂部做了一件又一件的愛心公益事業,用他們的實際行動讓愛心傳遞下去。

現在,太原海歸俱樂部已經成為山西省內最大的由海歸和留學生組成的民間公益組織,2007年成立至今,已經有從20多個國家回來的1000多名會員,這樣的成績,離不開範銳10年的堅持和努力,離不開俱樂部每一位會員的信任和支持。10年的時間,範銳為海歸們搭建了凝聚的平臺,讓他們走出孤立無援的境地。範銳,不僅參與和見證了會員們的事業、成就,還見證了幸福。

太原海歸俱樂部辦公室的書架上,擺放著滿滿當當的書籍。這些都是範銳從2006年起到現在個人自費買的,包括了國內出版的有關留學生、海歸相關內容的幾乎全部圖書。有關於留學生回憶留學時光的,關於留學生發展資料的,關於留學生歷史的……他說,這些書籍又需要的海歸都可以來查閱、借閱。

小編寄語:

採訪結束,範銳給我們採編組講了“中國留學生之父”容閎的故事。他講的很激動,從他的講解中,我們感受到了他對我們國家的熱愛和對人生價值追求的熱切。他感慨:容閎是我們的先輩,他的一生與時俱進,為西學東漸、富強國家而不懈奮鬥,為我國近代化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我是個普通人,可能沒有容閎那樣的抱負,但作為海歸,作為海歸俱樂部的創始人,我會不忘初心,一直前行,我會為山西省的海歸守護好“家園”,服務更多的海歸朋友們。

2006年底,範銳偶然從一位留學同學那裡得知,一線城市有海歸專門的社團——中國海歸精英文化俱樂部(簡稱中國海歸俱樂部),經常舉行各種活動,包括商業交流、體育比賽、外出旅遊等,為會員們搭建了相互交流和提升的平臺。他覺得眼前一亮。範銳打聽到山西省內還沒有這樣的民間海歸社團,便決定成立太原海歸俱樂部。

與中國海歸俱樂部北京總部聯繫後,負責人同意范銳在太原成立分支機搆,但只能提供經驗輔導。儘管沒有經濟支援,他仍然開始了建立“海歸家園”之路。“一開始挺難的,那會只能通過打電話聯繫海歸,在電話裡我遭遇了很多次冷遇”,到2009年範銳只認識了十幾個海歸,還不到二十人。隨著QQ的普及,有人建議他使用QQ群。他創建了一個太原海歸俱樂部QQ群,開始聯繫會員。剛開始QQ群人數只有二三十人,他沒有灰心,為了豐富會員們的交流,他組織了聯誼會、羽毛球比賽,組織大家自駕遊。在做了幾次活動後,越來越多的海歸加入了俱樂部。俱樂部還積極與其他社團及省市僑聯等部門合作,活動也越來越豐富,從體育比賽、旅遊擴大到文化娛樂、商務交流、公益捐助等很多方面。

搭建平臺,為海歸謀實惠

採訪中,范銳告訴記者:“為海歸們搭建互相交流、互幫互助、共同進步的平臺一直是我努力的目標”。多年來,他積極為俱樂部會員們提供就業機會,引導海歸們與各大企業交流。除了讓會員們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外,還幫大家聚集了人脈圈,獲得了更多發展事業等方面的資源和機會。

對於海歸高端人才帶回或創立的高新科技項目,範銳積極幫助他們與政府對接,針對海歸人員的優惠政策,讓他們盡可能享受國家政府的扶持,減輕創業的壓力。很多高新科技專案在山西落地,回饋家鄉。范銳還通過很多商業路演活動,協助會員們參加各類創業就業大會,幫助海歸提高創業成功率,幫他們對接新創業環境,引領帶動他們投身創業實踐。范銳告訴記者,近期他又在向政府推薦一個美國讀完碩士、博士回來的高科技人才,他是研究光伏的,光伏是我省經濟轉型的一個重點,而他的光伏板轉化率比較高。下一步,範銳準備推薦這位高新科技海歸參加路演會,為他提供更多的資源和機會。範銳說:“能把這樣的人才推薦回家鄉落地,才是我們海歸俱樂部真正的作用”。

對於普通的回國創業海歸,範銳通過媒體打響他們的知名度,通過舉辦各類商業活動,讓更多的人、更多的企業知道他們的品牌。

除了太原海歸俱樂部,2014年還成立了海歸讀書會。剛開始時,大家拿近期讀的書,互相交流,範銳覺得效果不太好,便換了新模式。現在海歸讀書會每期都會請行業內的優秀人物、領軍人物或大咖,介紹行業故事、人物成長故事等。這裡聚集了各個商業圈子的海歸精英和讀書愛好者,在這裡,他們不僅能擴大自己的知識面,領略不同領域的創業故事,更能擴展自己的人脈圈。

光陰似箭,十年的時間,範銳付出了很多時間、人力、物力、財力,但他很開心。他說:“太原海歸俱樂部是個廣闊的平臺,我們不僅幫助海歸收穫了事業,還有收穫愛情的”。他見證了好幾對新人步入婚姻的殿堂。

現在,無論身處國外的留學生還是回國發展的海歸,大家都把俱樂部當作自己的另一個家。在今年,太原海歸俱樂部和海歸讀書會都被授予“僑胞之家”。

採訪現場

送人玫瑰,手有餘香,公益路上永無止境

在海歸俱樂部的辦公室,有很多做愛心公益的獎牌、錦旗,範銳介紹,海歸俱樂部在成立這些年,一直舉辦著各類公益活動。在公益的路上,範銳一直是“帶頭大哥”的存在。

2011年3月日本地震引發海嘯,太原海歸俱樂部第一時間在QQ群發動會員聯絡處於日本震區的山西籍人士,瞭解他們的情況。在范銳及其他會員的積極幫助下,身處日本的山西籍會員順利返回家鄉,成為從日本重災區撤離的首批山西籍人士。

2014年一次出遊中,范銳發現婁煩縣下靜游小學留守兒童的生活十分貧困,他發起了向該校留守兒童、貧困學生捐助的活動。短短半個多月便收到了大量物資,還有身在國外的會員也在網上付款,並通過快遞把學習用品送至捐助點,會員們還親自駕車運送物資,送到孩子們的手中,下靜游小學專門送了一面錦旗感謝海歸朋友們。

2015年,太原海歸俱樂部與其他十個社團一起參加了“走進他們的世界,關愛自閉症兒童”千人木刻大型公益活動。由包括海歸俱樂部的各大社團和很多高校的志願者在現場集體創作了一幅高6米、寬4米的巨幅木版畫,作品完成之後將在網上義賣,所得善款全部用於家庭貧困的自閉症兒童的康復及治療。結束時籌得捐款9500元,全部捐獻給了山西方舟自閉症兒童學校的貧困學生。

2017年世界血友病日,太原海歸俱樂部赴山醫大二院參加了“關愛縮小差距,願你如我堅強”關愛血友病兒童大型公益活動。范銳為現場的血友病孩子帶去圖書和學習用品等慰問禮物。另外,在此公益活動之前,范銳曾帶領海歸俱樂部多次為患病和貧困兒童捐助,為這些孩子帶去溫暖與關懷。

2018年1月7日,範銳帶領太原海歸俱樂部的26位海歸人士再次走進山西方舟自閉症康復研究院進行愛心捐贈活動。俱樂部的愛心人士走進自閉症兒童訓練室,更多地瞭解了自閉症兒童。據瞭解,1月6日下午,海歸俱樂部的幾位會員在范銳的帶領下已經去過山西方舟,有幾位會員還報名了做志願者,一位報名志願者的海歸表示:“希望盡自己的微薄之力,可以陪伴更多的自閉症孩子,幫到更多的家長們”。范銳還告訴記者:“很多人對自閉症瞭解很少,甚至對它有誤解。2015年參加那次關愛自閉症兒童活動後,我們一直在關注他們,關注山西方舟的發展,在得知方舟現在發展舉步維艱,我們便組織了今天的活動,希望通過我們的行為能夠帶動更多的人來關愛和守護這群孩子們”。

“雖然我們每個人的能力有限,但我們的一份捐助可能改變孩子的命運”。在範銳的組織下,太原海歸俱樂部做了一件又一件的愛心公益事業,用他們的實際行動讓愛心傳遞下去。

現在,太原海歸俱樂部已經成為山西省內最大的由海歸和留學生組成的民間公益組織,2007年成立至今,已經有從20多個國家回來的1000多名會員,這樣的成績,離不開範銳10年的堅持和努力,離不開俱樂部每一位會員的信任和支持。10年的時間,範銳為海歸們搭建了凝聚的平臺,讓他們走出孤立無援的境地。範銳,不僅參與和見證了會員們的事業、成就,還見證了幸福。

太原海歸俱樂部辦公室的書架上,擺放著滿滿當當的書籍。這些都是範銳從2006年起到現在個人自費買的,包括了國內出版的有關留學生、海歸相關內容的幾乎全部圖書。有關於留學生回憶留學時光的,關於留學生發展資料的,關於留學生歷史的……他說,這些書籍又需要的海歸都可以來查閱、借閱。

小編寄語:

採訪結束,範銳給我們採編組講了“中國留學生之父”容閎的故事。他講的很激動,從他的講解中,我們感受到了他對我們國家的熱愛和對人生價值追求的熱切。他感慨:容閎是我們的先輩,他的一生與時俱進,為西學東漸、富強國家而不懈奮鬥,為我國近代化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我是個普通人,可能沒有容閎那樣的抱負,但作為海歸,作為海歸俱樂部的創始人,我會不忘初心,一直前行,我會為山西省的海歸守護好“家園”,服務更多的海歸朋友們。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