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瀋陽市消協:小票價高於標籤價,超市構成欺詐

3月15日“國際消費者權益日”來臨之際, 瀋陽市消費者協會結合受理的相關投訴案件, 整理出2016年度侵害消費者權益十大典型案例對外公佈。 十大案例中, 涉及寬頻服務, 購藥和食品品質以及飯店就餐, 空調安裝和電腦維修, 侵犯人格尊嚴, 購物受傷, 婚慶服務投訴, 價格欺詐, 這些案例具備一定的普遍性、典型性、代表性, 對消費者如何維護自身權益具有借鑒意義。

很多人都遇到過類似的情況, 去超市購物發現小票上列印出來的價格比自己在標籤上看到的高, 然後或者懷疑自己沒看清楚, 忍氣吞聲, 或者找超市退掉商品完事。 消費者胡先生面對這種情況, 則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權益。 2016年3月, 胡先生在市內某超市購買內衣, 賣場標價為59元, 在結帳時發現小票價格為79元, 每件比標價高出20元。 胡先生認為商家有欺詐行為, 商家卻以工作人員個人失誤為由拒絕賠償。

經消協調查, 認為商家此行為形成了事實上的欺詐。 最後, 雙方達成一致意見:超市同意賠償消費者500元, 並賠禮道歉。

去年2月, 柳先生在瀋陽某寬頻網路運營公司辦理了寬頻業務, 協議中明確約定, 寬頻網路運行過程中運營商不得投放廣告。 但柳先生發現, 運營商不定時地插入廣告, 於是向屬地市場監管部門投訴, 要求運營商賠償。 經調解, 最後運營商給予消費者退一賠一的賠償。

從正規藥廠購藥品, 誰料快遞送來假藥, 問題出在哪?2016年11月, 張先生從北京一家藥企購買了10盒藥品, 價值6500元, 收到藥品後向快遞員交付了購藥款。 拆包後, 張先生發現是假冒藥品。 原來, 消費者的購藥資訊被非法竊取, 不法人員又冒充正規藥品公司與消費者聯繫,

將假藥賣出。 經過消協協調, 消費者最終拿回購藥款。 此案例中, 足見個人資訊安全極其重要。

新媒體編輯:張藝凡

責任編輯:王眾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