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矛盾家長動手,未成年法治教育還得從家長抓起

現如今, 家家戶戶對子女都非常的疼愛。 捧在手心怕掉了, 含在嘴裡怕化了, 別人要是敢欺負自家孩子, 輕則給對方致以祖墳的問候, 重則擼起袖子就是幹!

6日下午, 遼寧省鐵嶺市樂高商場淘氣堡內, 發生一起鬥毆事件, 三個男人暴打一女人和一個孩子, 場面異常混亂。

鐵嶺市公安局工人分局稱, 1月6日, 何某(男)孩子和鄧某(女)孩子在某兒童樂園淘氣堡內玩耍時因玩具發生爭執, 何某與鄧某產生口角, 何某隨即帶孩子離開。 約20分鐘後, 何某和宮某(男)和宮某華(男)返回, 又與鄧某產生口角, 三人用凳子對鄧某及鄧某兒子趙某(13歲)進行了毆打, 隨後逃離現場。

經刑事技術鑒定部門鑒定, 鄧某損傷程度為輕傷二級。

三名嫌疑人今天上午11時許到工人分局投案自首, 目前三人因涉嫌故意傷害罪已被依法刑事拘留。

本來是孩子之間的矛盾, 最後演變成刑事案件, 這其中折射出一個很嚴重的教育問題。 這樣所謂的“不能讓自家孩子被欺負”的心態, 不只是這兩家。 很多家長經常會教育孩子:“別人打你, 你打回去, 咱可不能吃虧”。 孩子沒做到, 家長不惜親自動手也要教會孩子這個“做人的道理”。

作為孩子的監護人,

家長的監護職責包括人身監護和財產監護兩個方面。 對未成年人的人身監護, 以教養、保護為目的。 家長有義務給孩子提供健康的教育。 家長的身教重于言傳。 這種睚眥必報的行為, 會對孩子的性格造成很大的影響。

除了怕孩子受委屈, 家長會做出這樣的過激舉動,

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丟了面子”。 我還收拾不了你?那我以後怎麼在我孩子面前做人?孩子會不會覺得爸爸不行?等等等等, 讓家長急於證明自己, 從而行為過激。 當然, 也不排除家長本人性格就是爭強好勝。 但其實他們忽略了, 在事情發生時, 孩子的內心是惶恐不安的, 家長最需要做的是安慰孩子, 而非“出氣”。

中國傳統觀念認為子女是父母的附屬品、所有物, 父母監護自己的子女似乎是天經地義, 但這天然的監護權並非不可剝奪。

法院可剝奪父母監護權的七種情形

1.性侵害、出賣、遺棄、虐待、暴力傷害未成年人, 嚴重損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

2.將未成年人置於無人監管和照看的狀態, 導致未成年人面臨死亡或者嚴重傷害危險, 經教育不改的;

3.拒不履行監護職責長達六個月以上, 導致未成年人流離失所或者生活無著的;

4.有吸毒、賭博、長期酗酒等惡習無法正確履行監護職責或者因服刑等原因無法履行監護職責, 且拒絕將監護職責部分或者全部委託給他人, 致使未成年人處於困境或者危險狀態的;

5.脅迫、誘騙、利用未成年人乞討,經公安機關和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機構等部門三次以上批評教育拒不改正,嚴重影響未成年人正常生活和學習的;

6.教唆、利用未成年人實施違法犯罪行為,情節惡劣的;

7.有其他嚴重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權益行為的。

都說教育要從娃娃抓起,但從目前來說,孩子的法治教育,還要從家長抓起。家長的一言一行,對孩子的性格塑造有著極大的影響。家長不懂法又如何教孩子學法呢?法治教育絕非是學校的獨立作業,學校、家庭、學生三方互動,才能讓孩子在法治環境中茁壯成長!

致使未成年人處於困境或者危險狀態的;

5.脅迫、誘騙、利用未成年人乞討,經公安機關和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機構等部門三次以上批評教育拒不改正,嚴重影響未成年人正常生活和學習的;

6.教唆、利用未成年人實施違法犯罪行為,情節惡劣的;

7.有其他嚴重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權益行為的。

都說教育要從娃娃抓起,但從目前來說,孩子的法治教育,還要從家長抓起。家長的一言一行,對孩子的性格塑造有著極大的影響。家長不懂法又如何教孩子學法呢?法治教育絕非是學校的獨立作業,學校、家庭、學生三方互動,才能讓孩子在法治環境中茁壯成長!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