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湯圓元宵 團團圓圓分不清

據傳, 湯圓起源於宋朝。 當時明州【現為浙江省寧波市】興起吃一種新奇的食品, 即用黑芝麻、豬油、白砂糖為原料, 首先把黑芝麻磨製成粉末狀, 然後豬油、白砂糖相繼放入混合物揉成團做餡, 外面用糯米粉搓成圓形, 煮熟後, 吃起來香甜可口, 饒有風趣。 因為這種糯米球煮在鍋裡又浮又沉, 所以它最早叫“浮元子”, 後來有的地區把“浮元子”改稱元宵。 與北方人不同, 寧波人在春節早晨都有闔家聚坐共進湯圓的傳統習俗。 據說元宵象徵闔家團圓, 吃元宵意味新的一年闔家幸福、萬事如意。

吃湯圓也是漢族人的傳統習俗,

在江南尤為盛行。 “寧波湯圓”是必備的食品, 是一種用糯米粉製成的圓形甜品, “圓”意味著“團圓”“圓滿”, 節慶時間吃湯圓, 象徵家庭和諧、吉祥, 故至湯圓又叫“浮元子”。 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 古人有詩雲:“寧波家家搗米做湯圓, 知足常樂又一天。 ”

元宵是一種中國人依照習俗在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和春節烹製食用的食品。 曾有多種名稱, 如面繭、粉果、元寶、湯餅、圓不落角等, 明永樂年間正式定名為元宵。

根據明代劉若愚的《酌中志·飲食好尚紀略》記載, 元宵“其制法用糯米細面, 內用核桃仁、白糖為果餡、灑水滾成, 如核桃大小, 即江南所稱湯圓也。 ”所以從此記述來看, 中國的元宵和湯圓本質上是很類似的, 以致于劉氏認為是同一種東西, 但實際上兩者仍有相當差距。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