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陝西日報:院士傅恒志 “學者兩事,道德文章”

《陝西日報》2018年1月9日題:院士風采 “學者兩事, 道德文章”

傅恒志

“學者兩事, 道德文章。 對知識份子來說, 既要業務上精益求精, 又要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情操;既應該是業務上的專家,

又應該做無產階級的革命戰士。 ”

——傅恒志

年近90歲的中國工程院院士、西北工業大學傅恒志教授被大家稱為“三高”老人:高齡、高產、高品質。 耄耋之年的他, 仍然筆耕不輟、講學調研, 忠實踐行著“學者兩事, 道德文章”的人生信條。

時代成就信仰

1946年, 17歲的傅恒志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焦作工學院。 一年後, 他轉入國立西北工學院(西北工業大學前身)。 在這裡, 傅恒志結識了一批思想進步的同學, 他與同學們秘密組織了“馬克思列寧活動小組”, 學習了許多革命理論書籍, 還悄悄翻印了毛澤東同志的《新民主主義論》。 西安解放後, 傅恒志加入了團組織, 後又成為班裡的第一任團支部書記。

1952年, 傅恒志被派到哈爾濱工業大學學習, 從此開始踏上鑄造專業的研究之路。 1958年, 傅恒志成為當時全國鑄造學科唯一一名留蘇研究生, 在蘇聯列寧格勒工學院師從蘇聯鑄造界最有名望的聶·亨齊教授, 進行耐熱合金的研究工作。

那時, 用於航空航太尖端技術領域的鎳基高溫合金性能更為優良, 此種合金以高含量的鋁、鈦作為主要強化元素, 必須在真空狀態下熔化和澆鑄, 否則極易氧化。 然而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 國內條件還很艱苦, 真空冶煉設備極少。 針對這一實際情況, 傅恒志打算研究出一種既不含鋁、鈦, 又不需要真空熔煉, 而其性能又與含鋁、鈦的鎳基高溫合金相當的高溫合金。 如果這種高溫合金研究出來,

就可以解決國內對這一高溫材料的急迫需求。

這可是一個破天荒的設想。

傅恒志把這一設想告訴了自己的導師聶·亨齊, 師生二人一拍即合。 “敢想前人之未想, 敢做前人之未做, 具有創新思維。 ”導師對他大加讚賞。

所謂高溫合金, 當時是指工作溫度能適應700攝氏度以上的一些合金, 其中就包括鎳基高溫合金。 在導師的支持下, 傅恒志經過兩年多的不懈努力和反復篩選, 終於研製出了“無鋁、鈦的鎳鉻基”這一新型高溫合金。

傅恒志把這些研究成果寫在論文《鎳鉻基鑄造高溫合金組織和性能的研究》裡, 在論文尚未答辯時, 他研製的鎳鉻基新型高溫合金就被使用在蘇聯某航空發動機的導向葉片上。 這在當時的蘇聯工業界,

可是了不起的大事件。

學成歸國後, 傅恒志一直致力於材料學方面的研究。 作為西北工業大學鑄造專業的創始人之一, 他與周堯和院士一起, 培養了我國鑄造學科首位工學博士;在國內率先建立了該學科內唯一的凝固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在國際上首次提出液固介面非平衡溶質再分配和定向組織超細化的概念, 這個概念被認為是凝固理論界的突破。

道德文章兩相宜

1984年, 西北工業大學調整領導班子, 第一次採用投票民意測驗的方式選舉校長。 傅恒志怎麼也沒有想到, 該校第一次民意選舉選出的校長會是自己。

傅恒志上任伊始, 又恰逢當時中宣部、教育部等部委聯合確定西北工業大學為校長負責制試點院校。

傅恒志認真地告訴自己:既然挑起了這個擔子, 就一定要盡心盡力, 做到最好。

他上任後, 打破以往用人的條條框框, “唯賢是舉”, 不搞論資排輩, 只要有德、有才、有膽識的人, 就大膽提拔使用。 他對青年人才更是關愛有加, 大力提攜。 毛協民、介萬奇、黃衛東、魏炳波、劉林……這些當時的青年才俊, 都在傅恒志的關心、支持和指導下快速成長起來。 如今, 他們都已經成為行業內的知名專家、學者。 其中, 魏炳波成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介萬奇、黃衛東等人獲聘長江學者。

1991年, 在一次青年教師學術交流活動中, 傅恒志深情地說:“青年教師是學校發展的希望, 學校會更加關心青年教師的成長。 ”經過認真地調研後, 在當年年底職稱評審時, 學校就出臺向中青年教師傾斜的政策,一大批中青年教師得到破格晉升,其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5年後,西北工業大學發生了巨大變化:全校基建面積增加9.9萬平方米,14幢樓房拔地而起;形成了較強的科技研究實力,擁有一批具有國際先進水準的研究基地和國家重點學科、重點實驗室;取得重大科研成果500多項,獲省部級獎項317項,國家級獎項26項;1989年獲國家優秀教學獎6項,名列全國部屬院校之首;在1992年全國10所名牌大學的科研成果數量排序中,西北工業大學排名第一。

(資訊採集:張亦弛 審核:刁巧燕)

掃一掃分享本頁

學校就出臺向中青年教師傾斜的政策,一大批中青年教師得到破格晉升,其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5年後,西北工業大學發生了巨大變化:全校基建面積增加9.9萬平方米,14幢樓房拔地而起;形成了較強的科技研究實力,擁有一批具有國際先進水準的研究基地和國家重點學科、重點實驗室;取得重大科研成果500多項,獲省部級獎項317項,國家級獎項26項;1989年獲國家優秀教學獎6項,名列全國部屬院校之首;在1992年全國10所名牌大學的科研成果數量排序中,西北工業大學排名第一。

(資訊採集:張亦弛 審核:刁巧燕)

掃一掃分享本頁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