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ToC產品也能拉動ToB服務,中國共用計算出海的啟示

1975年麥肯錫獎得主克萊頓·克裡斯坦森是“顛覆性技術”這一理念的首創者, 其在著作《創新者的窘境》中認為, 「破壞性技術的發展速度往往會超過使用者需求的增長速度」。

即技術發展往往並非由用戶需求驅動的, 反而是由於新技術的產生和應用, 刺激和帶來了新需求的增長。

這一理論在科技成為越來越多傳統行業新興驅動力的今天被不斷證實, 1月4日, 網心科技宣佈, 旗下私人雲盤玩客雲已通過美國FCC認證和歐盟CE認證, 計畫開啟海外售賣, 未來將與全球用戶共用計算與區塊鏈創新技術紅利。

雲計算出海大勢所趨, ToB道路與ToC道路的區別

首先要指出的是, 近年來雲服務市場的高速發展狀態已經成為了業界共識, 根據艾瑞諮詢資料顯示, 2016年中國雲服務市場交易規模達520億元, 行業規模同比增長31.9%。 而據資訊技術研究和顧問公司Gartner預測, 全球公有雲服務市場將從2016年的2092億美元增至2017年的2468億美元,

增幅高達18%。

受限於技術發達程度, 除了歐美日等發達國家外, 全球絕大部分雲計算市場仍然處於空白, 因此已經有越來越多中國雲服務提供平臺選擇出海遠航, 爭奪這片藍海市場, 包括阿裡、騰訊、百度、京東、華為、盛大等。 而Synergy Research Group的研究指出, 領跑雲服務行業的AWS所占全球市場份額僅2017年上半年就從40%降低至35%, 可以說, 無論大小企業, 都能在全球雲服務市場分得一杯羹。

而縱觀阿裡雲、騰訊雲等主流雲服務產品, 其主要通過直接服務當地企業使用者的方式即ToB產品出海, 如在海外直接佈局資料中心和服務節點, 或通過技術支持與當地企業用戶展開合作。 例如, 騰訊雲用了一年的時間構建了香港、新加坡、多倫多等3大海外資料中心和14個海外服務節點,

而阿裡雲在阿拉伯市場的佈局則是通過提供雲伺服器ECS、雲資料庫RDS和Redis及負載均衡等產品和功能, 以直接服務B端企業的形式來獲得海外企業的認可。

相比之下, 本次網心科技玩客雲在通過FCC和CE雙重國際認證後, 雲服務出海雖然也是技術出海, 但不同之處在於技術載體是同時具備私人雲盤屬性的C端產品玩客雲, 首先切入海外C端市場, 在經過用戶同意後, 進一步對C端用戶的閒置頻寬資源進行有償收集, 繼而通過自主研發的核心技術, 將集合的海量頻寬資源以超低成本輸送給客戶。 這是一種有別于傳統模式下的B端產品輸出, 而是創新的以C端產品帶動B端服務,

甚至人人皆可參與聚合與共用資源的共用計算服務。

C端產品服務更成熟, 共用計算出海優勢所在

簡單的說, 玩客雲為C端用戶提供創新的輕nas服務的同時, 通過C端產品收集閒置頻寬資源, 承擔迅雷旗下星域CDN的共用計算節點功能, 為B端使用者提供共用計算服務。 不難看出, 相較技術佈局的方式, 這種模式對於技術對接的要求更小, 門檻更低, 尤其對於中小企業和傳統企業來說, 依賴技術對接雲服務不僅需要一支擁有數年經驗的技術研發隊伍, 動輒以十萬元計的產品價格也並不友好。 而據瞭解, 在國內網心科技星域CDN產品價格已經降低至傳統CDN價格的一半。

事實上, 以玩客雲為代表的共用計算服務模式走向海外過程中的真正優勢在於,

得益于國內人口紅利, 早在移動互聯網時代, 中國互聯網企業就在ToC服務方面運營的得心應手, 相較於海外的產品也更加成熟, 諸如支付寶、淘寶、小米等都是最好例證。 因此, 和直接技術輸出雲服務相比, 先切入C端市場, 再跟進B端服務的方式更容易獲取海外使用者的信任, 從而打開市場。

例如, 阿裡雲副總裁孫炯一度用“痛苦”來形容阿裡雲的國際化, 他指出, 當阿裡雲新進入一個國家時, 幾乎任何一個合作夥伴都不會表現很積極, 早期只有一些公司願意做小範圍的嘗試, 例如從一年花費幾千人民幣買一台虛擬機器開始, 直到帶他們到中國瞭解阿裡巴巴的技術能力, 情況才會得到改善。

如果連阿裡雲這樣的巨頭在業務國際化過程中都必然要經歷質疑和不信任,那麼對於抗風險能力遠遜于阿裡雲的其他國內雲服務平臺來說,走技術輸出的道路必然會更加艱難,也更加容易夭折。

相比之下,憑藉中國C端互聯網產品更優秀名聲在外這一先發優勢,玩客雲不需要硬碰硬的打開B端市場,而是在更容易登陸的C端市場中獲得用戶認可,打響品牌,繼而展現自家的技術、成本、開發週期等優勢,繞過ToB服務出海必須經歷的磨合期,直接在B端雲計算服務市場跑馬圈地。資料顯示,截至2018年1月7日,玩客雲用於分享的平均上行頻寬已達到15Mbps、人均貢獻存儲已達1140GB,對雲計算服務B端市場的帶動作用可見一斑。

更重要的是,玩客雲作為個人家庭中的智慧終端機,其背後的B端雲計算服務實質上是網心科技的星域CDN服務,而通過把海量個人寬頻用戶變成CDN節點,也就意味著理論上有多少寬頻用戶就有多少CDN節點——這種獨創的無限CDN節點模式,説明共用計算服務擁有著比傳統CDN更低的成本和更高的效率。例如星域CDN的直播產品,價格已經低至同領域CDN產品的40%。

從環保、技術到商業模式全線優勢,共用計算的未來值得期待

必須指出的是,這種基於共用經濟的雲計算服務方式在將閒置頻寬收集起來進行二次調度分配的過程中也節約了社會資源,在更加注重環保的發達國家將更受歡迎。僅以迅雷此前推出的另一款共用計算C端產品賺錢寶為例,截至2016年底,用戶通過賺錢寶已共計為全社會節約出總計8億元閒置頻寬,減少耗電3200萬度電,相當於減少了26800噸二氧化碳排放。

而正如上文所說,玩客雲的基礎資源來自於用戶的閒置分享,也就存在更大的想像空間,閒置頻寬資源不僅可用於服務B端使用者,通過加入區塊鏈技術,網心科技對那些通過玩客雲智慧硬體分享頻寬、存儲和計算能力等閒置資源的用戶發放“鏈克”,並通過智慧合約,保證使用者共用計算資源和內容的付出和收益對等。

此外,在國內,參與共用計算服務的C端使用者不僅可變現空閒頻寬,還能夠體驗到創新技術帶來的羽量級nas服務,享受資料共用、資料備份、多端影音體驗等諸多功能,獲得更為廣泛的價值回饋。這也就意味著,共用計算服務構建了一個C端用戶、B端用戶和平臺本身的三方共贏格局,幫助其能夠站上出海遠航的高地。

事實上,玩客雲同樣可以服務海外使用者,而加入了區塊鏈技術的共用計算平臺具備了透明可追溯特性,可以服務於所有對交易或內容要求真實透明的行業如版權分發、內容分發平臺等,在海外市場擁有一片更大的想像空間。

總的來看,隨著現如今高速增長的計算需求與計算資源欠缺的問題不斷激化,如何處理好海量閒置頻寬資源和企業對大資料的需求,個人對雲存儲的空間需求之間的矛盾已經成為了整個雲服務行業所要共同面對的關鍵課題,以玩客雲為代表的通過C端產品帶動B端服務的共用計算創新模式,已經為整個行業指明了一個新的發展方向,未來值得我們期待。

如果連阿裡雲這樣的巨頭在業務國際化過程中都必然要經歷質疑和不信任,那麼對於抗風險能力遠遜于阿裡雲的其他國內雲服務平臺來說,走技術輸出的道路必然會更加艱難,也更加容易夭折。

相比之下,憑藉中國C端互聯網產品更優秀名聲在外這一先發優勢,玩客雲不需要硬碰硬的打開B端市場,而是在更容易登陸的C端市場中獲得用戶認可,打響品牌,繼而展現自家的技術、成本、開發週期等優勢,繞過ToB服務出海必須經歷的磨合期,直接在B端雲計算服務市場跑馬圈地。資料顯示,截至2018年1月7日,玩客雲用於分享的平均上行頻寬已達到15Mbps、人均貢獻存儲已達1140GB,對雲計算服務B端市場的帶動作用可見一斑。

更重要的是,玩客雲作為個人家庭中的智慧終端機,其背後的B端雲計算服務實質上是網心科技的星域CDN服務,而通過把海量個人寬頻用戶變成CDN節點,也就意味著理論上有多少寬頻用戶就有多少CDN節點——這種獨創的無限CDN節點模式,説明共用計算服務擁有著比傳統CDN更低的成本和更高的效率。例如星域CDN的直播產品,價格已經低至同領域CDN產品的40%。

從環保、技術到商業模式全線優勢,共用計算的未來值得期待

必須指出的是,這種基於共用經濟的雲計算服務方式在將閒置頻寬收集起來進行二次調度分配的過程中也節約了社會資源,在更加注重環保的發達國家將更受歡迎。僅以迅雷此前推出的另一款共用計算C端產品賺錢寶為例,截至2016年底,用戶通過賺錢寶已共計為全社會節約出總計8億元閒置頻寬,減少耗電3200萬度電,相當於減少了26800噸二氧化碳排放。

而正如上文所說,玩客雲的基礎資源來自於用戶的閒置分享,也就存在更大的想像空間,閒置頻寬資源不僅可用於服務B端使用者,通過加入區塊鏈技術,網心科技對那些通過玩客雲智慧硬體分享頻寬、存儲和計算能力等閒置資源的用戶發放“鏈克”,並通過智慧合約,保證使用者共用計算資源和內容的付出和收益對等。

此外,在國內,參與共用計算服務的C端使用者不僅可變現空閒頻寬,還能夠體驗到創新技術帶來的羽量級nas服務,享受資料共用、資料備份、多端影音體驗等諸多功能,獲得更為廣泛的價值回饋。這也就意味著,共用計算服務構建了一個C端用戶、B端用戶和平臺本身的三方共贏格局,幫助其能夠站上出海遠航的高地。

事實上,玩客雲同樣可以服務海外使用者,而加入了區塊鏈技術的共用計算平臺具備了透明可追溯特性,可以服務於所有對交易或內容要求真實透明的行業如版權分發、內容分發平臺等,在海外市場擁有一片更大的想像空間。

總的來看,隨著現如今高速增長的計算需求與計算資源欠缺的問題不斷激化,如何處理好海量閒置頻寬資源和企業對大資料的需求,個人對雲存儲的空間需求之間的矛盾已經成為了整個雲服務行業所要共同面對的關鍵課題,以玩客雲為代表的通過C端產品帶動B端服務的共用計算創新模式,已經為整個行業指明了一個新的發展方向,未來值得我們期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