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同天兩病危被救病人女兒的兩種態度讓我們看到了什麼?

同天兩病危被救病人女兒的兩種態度讓我們看到了什麼?

青鋒

近幾天來, 有兩個發生在醫院的故事在網路上傳播, 一則是一個老人在沒有家屬簽字的情況下,

醫生實施了搶救, 手術成功後, 被搶救者本人及其女兒質問, 誰讓你們搶救的?而另一則故事則是, 在沒有家屬及時到場的情況下, 醫生決定先實施搶救後打電話給家屬, 家屬的回答是“儘管救”, 這一誰叫你們救的和“儘管救”讓我們看到了什麼呢?

先說被網路上網友點贊的江蘇南京鼓樓醫院的事。 1月4日下午下班回家的鼓樓醫院內科主治醫生王軼正準備坐地鐵時, 發現了獨自去鼓樓醫院就醫、還沒走到醫院, 就在醫院門口的雪地裡摔了一跤、不省人事的63歲的劉老先生躺在地上。 根據醫學常識, 呼吸心跳驟停的劉老先生必須在黃金4分鐘內實施心肺復蘇, 王軼大夫便毫不猶豫的和另外一個路過的女士開始施救, 等路人撥打120, 醫院的醫護人員把劉老先生拉到了醫院, 排查心電圖提示老人心肌梗死, 心臟科醫生建議立即進行急診導管手術治療。 按照有關規定, 這一手術必須由家屬或者本人簽字, 否則不能手術。 儘管用在老人身上找到的手機聯繫上了家人,

但家人趕到醫院尚需要一個多小時, 若等他們簽字, 恐怕手術就被耽誤而引發不良後果, 正當負責手術的急診室醫護人員正束手無策時, 急診科主任王軍說, “他的所有責任由我來承擔, 你們去救吧。 ”正是這一決定, 讓劉老先生的手術非常成功。 而能夠使急診科主任王軍敢於決定讓醫護人員搶救, 自己擔責的是其在電話中徵求家屬意見時, 家屬的一句“儘管救”, 才使得手術及時進行。 對“這個是違背醫療常規的, 正常的一定要家屬簽字或者本人簽字”的決定, 急診科主任王軍說, 在救人和擔責面前, 他永遠會選擇救人, 但前提是家屬的信任。 而家屬在一個多小時後感到醫院、看到被從死神上拉回的劉老先生後,
連連感歎劉老先生的幸運和醫生的敬業。 病人的女兒說, “特別感激這邊醫生敬業。 如果等我們來了, 老爺子肯定沒有啦, 特別感謝鼓樓醫院醫生”。 這個故事讓我們看到了在醫患關係緊張的當下, 家屬的信任和醫生的敬業呈現的醫患關係的暖心的一面。

而另一個故事就沒有鼓樓醫院發生的這一幕讓人暖心了。 這事也發生在1月4日, 不過, 據北京青年報報導, 發生的地點是遼寧省錦州市中心醫院。 據稱, 120急救中心將一名病倒在錦州東湖公園的老年患者送至錦州市中心醫院救治, 經CT檢查為多發腦梗塞。 在家屬不在場的情況下, 醫院實施了搶救, 但患者經搶救清醒後卻反問醫生“搶救我幹啥”。 醫院通知家屬後, 家屬到醫院也一樣指責醫護人員, 視頻顯示, 一位元身穿黑色棉服的女士就反問醫護人員:“誰讓你搶救了?”儘管事後家屬補交了醫藥費, 但同天發生在一南一北的兩個老人同樣在沒有家屬簽字的情況下醫院實施搶救後, 當事人及其家屬的反應, 不能不讓人發些議論。

救死扶傷,是醫院和醫生的天職,但對於搶救了自己生命的醫院和醫生,被搶救者及其家屬應該持什麼樣的態度,2018年1月4日發生在江蘇南京和遼寧錦州的兩個同樣的病例已經給出了明確的答案。

不能不讓人發些議論。

救死扶傷,是醫院和醫生的天職,但對於搶救了自己生命的醫院和醫生,被搶救者及其家屬應該持什麼樣的態度,2018年1月4日發生在江蘇南京和遼寧錦州的兩個同樣的病例已經給出了明確的答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