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入選首批“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北師大這個團隊不一般!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黃大年同志先進事蹟重要指示精神, 教育部開展了“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創建活動”, 在近日公佈的首批201個“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中, 由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王甯教授領銜的北京師範大學古代漢語教學團隊成功入選!

▲教育部關於公佈首批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的通知及附件截圖

王甯教授在中國傳統語言文字學、漢字資訊處理、語言文字教育等領域有重大建樹,

在她的帶領下, 古代漢語教師團隊以中國語言文字學和古代典籍為核心, 致力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 為中國的文化建設竭誠盡力, 在教書育人、科研創新、社會服務等方面, 都有很好的口碑與聲譽, 形成了一支結構合理、實力雄厚, 具有濃厚的文化底蘊與高度的凝聚力的教師團隊。

下面讓我們來一起認識這支優秀的教師團隊吧!

團隊成員

王寧

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資深教授、博士生導師, 漢字與中文資訊處理研究所所長, 兼任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八五”至“十二五”規劃語言學科專家評審組成員、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與教材諮詢委員會委員等。

團隊事蹟

師風師德

心有大我, 擔當使命, 承擔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責任。 在王甯教授的帶領下, 秉賦代代相傳的師承與教育理想, 形成了獨特的學科傳統, 以中國語言文字學和古代典籍為核心, 致力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 為中國的文化建設竭誠奉獻。

心系祖國, 至誠奉獻, 為社會文化的多元建設竭誠盡力。 團隊以教書育人為根本使命, 完成了6800多個學時的教學任務, 義務開設大量輔學課程, 為中小學教師開設大量培訓課程, 為全社會開設各種普及講座。

教書育人

古代漢語教師團隊堅持通識教學與專業教學相結合、課內教育與讀書會等多形式結合, 建立起中國語言文字學為核心的教學體系, 開設的課程基本涵蓋中國語言文字學的全部領域, 課程門類、課時數量、教學品質都在我校教師隊伍中名列前茅。

同時, 團隊注重教研、勇於突破, 積極將最新科研成果融入教學, 不斷開拓教學的理念創新與方法創新, 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碩博士研究生和本科生。

團隊成員多次榮獲國家級、省部級、校級教學科研獎勵, 如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北京市優秀博士論文指導教師、北京市教學名師獎、寶鋼優秀教師獎等榮譽。

▲ 王甯教授在第三屆國際漢字漢語文化研討會上做主題發言

科研創新

古代漢語教師團隊整體科研實力雄厚, 科研成果突出。近五年來,在王甯教授帶領下,團隊出版了多部學術專著,發表各類學術論文百餘篇,承擔各類課題48項,其中國家及省部級社科重大項目10項,重點專案1項,教育部基地重大專案4項,為國家提供諮詢報告多項。團隊還注重國際學術交流合作,多次主辦跨國學術會議,與美國、法國、韓國、日本、新加坡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同行學者建立了長期的學術合作關係。

尤其王甯先生開創的漢字構形學,在漢字學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要成果,《漢字構形學導論》在國內外學術界產生了重大影響。

社會服務

古代漢語教師團隊注重科研成果轉化,滿足國家重大語言文字需求。

在漢字規範領域,王甯教授主持制定、後由國務院發佈的《通用規範漢字表》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漢字規範的集大成者。團隊成員還協助解決國家二代身份證的疑難字、公安部人名用字的規範、化學元素111、113、115、117、118的中文定名等問題,成為國家語言規範工作的最重要的智庫。

在基礎教育領域,王甯教授參與了基礎教育書法教材的編寫審定、語文課程標準的研製等工作,團隊成員共為全國中小學教師開展了上百次的教學輔導與培訓講座。

在漢字國際編碼領域,李國英、周曉文教授長期跟蹤國際標準組織漢字電腦國際統一編碼工作,代表中國大陸向國際編碼組織提交甲骨文、小篆的電腦國際編碼字形表,在國際上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在文化普及上,團隊成員憑藉自身的學術基礎,利用《開學第一課》、《國圖公開課》、“章黃國學”等多種傳媒途徑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團隊建設

古代漢語教師團隊所屬的北京師範大學古代漢語研究所,最早可以追溯到1902年京師大學堂師範館的國文類開設的漢語、漢字課程,至今已有百餘年的發展歷史。

同時,團隊也是章黃學術在現代中國的重要繼承者,有百餘年的學術傳統,薪火相傳,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在王甯先生幾十年堅持不懈的追求和建設下,學科已形成了繼承和發揚中國傳統語言文字學傳統,形成了一支具有高度的凝聚力與強烈的使命感的教師團隊,在教書育人、科研創新、社會服務中做出了重要貢獻。

目前,古代漢語研究所形成了以國內著名專家為核心、以中青年學者為骨幹,年齡結構合理、勇於創新、團結協作的教師團隊。在幾十年的學科建設過程中,古代漢語教師團隊形成了良好的老中青傳幫帶機制,將科研項目、團隊建設和學科發展有效結合。在科研上,多項大型攻關專案均為團隊成員共同完成。在教學中,團隊重視集體備課、聽課、課後討論,在教學一線上培養人才。團隊教師在科研教學中快速成長、成績顯著。

此次教育部組織開展“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創建活動,在部委院校高校自主申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遴選推薦、專家評審基礎上,共有來自全國200所高校的201個團隊入選。

我校積極回應教育部號召,認真學習黃大年同志的先進事蹟,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高度重視“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創建活動,培育、挖掘、宣傳和獎勵教書育人先進模範,精心部署創建工作,廣泛宣傳創建活動的主要目的和重要意義,積極動員校內各單位和各團隊展開創建和申報,周密安排評審和申報工作,最終推薦“古代漢語教師團隊”參選,後經上級部門審核、篩選,認定王甯教授領銜的“古代漢語教師團隊”入選首批“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

為北京師範大學古代漢語教師團隊的全體老師們點贊!

科研成果突出。近五年來,在王甯教授帶領下,團隊出版了多部學術專著,發表各類學術論文百餘篇,承擔各類課題48項,其中國家及省部級社科重大項目10項,重點專案1項,教育部基地重大專案4項,為國家提供諮詢報告多項。團隊還注重國際學術交流合作,多次主辦跨國學術會議,與美國、法國、韓國、日本、新加坡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同行學者建立了長期的學術合作關係。

尤其王甯先生開創的漢字構形學,在漢字學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要成果,《漢字構形學導論》在國內外學術界產生了重大影響。

社會服務

古代漢語教師團隊注重科研成果轉化,滿足國家重大語言文字需求。

在漢字規範領域,王甯教授主持制定、後由國務院發佈的《通用規範漢字表》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漢字規範的集大成者。團隊成員還協助解決國家二代身份證的疑難字、公安部人名用字的規範、化學元素111、113、115、117、118的中文定名等問題,成為國家語言規範工作的最重要的智庫。

在基礎教育領域,王甯教授參與了基礎教育書法教材的編寫審定、語文課程標準的研製等工作,團隊成員共為全國中小學教師開展了上百次的教學輔導與培訓講座。

在漢字國際編碼領域,李國英、周曉文教授長期跟蹤國際標準組織漢字電腦國際統一編碼工作,代表中國大陸向國際編碼組織提交甲骨文、小篆的電腦國際編碼字形表,在國際上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在文化普及上,團隊成員憑藉自身的學術基礎,利用《開學第一課》、《國圖公開課》、“章黃國學”等多種傳媒途徑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團隊建設

古代漢語教師團隊所屬的北京師範大學古代漢語研究所,最早可以追溯到1902年京師大學堂師範館的國文類開設的漢語、漢字課程,至今已有百餘年的發展歷史。

同時,團隊也是章黃學術在現代中國的重要繼承者,有百餘年的學術傳統,薪火相傳,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在王甯先生幾十年堅持不懈的追求和建設下,學科已形成了繼承和發揚中國傳統語言文字學傳統,形成了一支具有高度的凝聚力與強烈的使命感的教師團隊,在教書育人、科研創新、社會服務中做出了重要貢獻。

目前,古代漢語研究所形成了以國內著名專家為核心、以中青年學者為骨幹,年齡結構合理、勇於創新、團結協作的教師團隊。在幾十年的學科建設過程中,古代漢語教師團隊形成了良好的老中青傳幫帶機制,將科研項目、團隊建設和學科發展有效結合。在科研上,多項大型攻關專案均為團隊成員共同完成。在教學中,團隊重視集體備課、聽課、課後討論,在教學一線上培養人才。團隊教師在科研教學中快速成長、成績顯著。

此次教育部組織開展“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創建活動,在部委院校高校自主申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遴選推薦、專家評審基礎上,共有來自全國200所高校的201個團隊入選。

我校積極回應教育部號召,認真學習黃大年同志的先進事蹟,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高度重視“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創建活動,培育、挖掘、宣傳和獎勵教書育人先進模範,精心部署創建工作,廣泛宣傳創建活動的主要目的和重要意義,積極動員校內各單位和各團隊展開創建和申報,周密安排評審和申報工作,最終推薦“古代漢語教師團隊”參選,後經上級部門審核、篩選,認定王甯教授領銜的“古代漢語教師團隊”入選首批“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

為北京師範大學古代漢語教師團隊的全體老師們點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