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學習十九大|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正確把握團教融合四組關係

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

正確把握團教融合四組關係

作者:趙鳴

蘇州團市委常委

市教育局科技教育與資訊處處長、團委書記

習近平總書記在党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全新論斷, 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全市教育系統共青團組織在深入學習、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過程中應遵循教育規律、增強問題意識、立足發展實效, 找准自身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 對標找差、厘清思路、真抓實幹, 堅持系統化思維, 注重規律性把握,

以團教深度融合展現發展的創新性、探索性、引領性, 按照高品質發展的要求, 重點在把握好四組關係上下功夫、求突破。

一是把握好先進性和群眾性的關係。 先進性具有引領、示範和標杆意義, 代表關鍵少數。 群眾性具有大眾、基礎和廣泛意義, 代表絕大多數。 群團改革的“強三性”要求, 在旗幟鮮明堅持政治性的前提下, 實現先進性和群眾性的對立統一。 在中學階段嚴把團員入口關, 嚴格入團程式, 堅持做到發展團員“十步驟、三公示、六必須”, 試行積分入團, 防止團青不分, 建立中學生對共青團“人生若只如初見”的美好憧憬和使命情懷。 在面向全體青少年選拔和培養團員中發揚、展現和增強團組織的先進性, 以先進的團員學生示範、輻射和帶動更加廣大的青少年群體。

二是把握好思想教育和全面育人的關係。 思想引領是共青團組織的基礎工作和重要職能, 是團組織有別于其他青年組織的根本標誌。 全面育人是教育現代化發展的核心任務和重要使命, 目的是讓每一個孩子實現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 思想教育是全面育人的首要環節, 只有思想教育到位才能培育出合格可靠的青少年人才;全面育人是思想教育的認知保障, 抽離青少年全面個性發展的思想教育無法取得成功。 從身心成長和認知規律看, 教育系統共青團只有在扎實做好課程育人、實踐育人、文化育人的基礎上謀劃面向青少年的思想引領和道德教育, 才能有品質有效益地培養新一代建設者和接班人。

三是把握好團要管團和行業建團的關係。 共青團組織作為黨的助手和後備軍在各行各業引領青年發展, 每一位團員既有共青團身份, 又有行業身份。 在教育系統, 共青團對團員的要求和國民教育體系對學生的要求有共同點, 也有差異性。 做好教育系統團工作, 應遵循教育規律建團, 把團的根本職責與教育系統根本任務有機融合,尋找發揮作用的結合點, 在管團治團中堅持兒童立場, 把研究學生作為第一課題;堅持立德樹人, 實現團內團外全員育人、全科育人、全程育人;堅持實證創新, 將現代教育理念引入團的各項工作, 使共青團管理下的學生團員成為廣大青少年的學習榜樣和成長標杆。

四是把握好全團一體和服務地方的關係。 共青團是党領導下從中央一直貫通到基層的整體性組織。 各級團組織接受上級團委和本級黨委的雙重領導, 既有嚴謹的條線屬性又有鮮明的屬地特徵, 既要在貢獻本地改革發展中實現共青團的價值, 又要在全團一體化建設中不斷強化服務屬地發展的能力。 當前, 教育系統應深入貫徹市第十九次團代會精神, 主動踐行“敢於創新、敢於鬥爭、敢於勝利;勇立一線、勇創一流、勇當標杆”的新時代蘇州共青團奮鬥精神, 堅持將對上負責貫徹到對地方負責的實踐中去, 著力提升基礎教育科學發展全面育人品質, 著力提升職業教育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培養層級,

著力提升高等教育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效益, 著力提升社會教育引領城市文明風尚能力, 以團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制度優勢全面推動教育現代化發展, 以均衡、優質的教育發展水準做優做強共青團工作, 真正實現團教深度融合、協同發展, 為勇當“兩個標杆”, 落實“四個突出”貢獻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覺得不錯, 賞個ZAN再走吧!

本文由"青春蘇州"原創出品,

轉載請聯繫授權,

盜用任何素材將追究法律責任!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