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腳跟痛怎麼辦,五種中西醫療方來幫你

右上角立即關注, 更多健康內容不再錯過, 不定期驚喜送給你

腳後跟痛在生活中很常見, 醫學上稱其為“跟痛症”。 很多人都以為腳跟疼痛是穿鞋不合腳或者是扭傷所致, 其實, 造成腳後跟痛的原因有很多種, 運動不當, 骨刺也可能導致腳後跟痛。 那麼, 腳後跟痛該注意些什麼, 如何治療緩解呢?

中醫:治療腳跟痛四大驗方

中醫學認為, 足跟痛多屬肝腎陰虛、痰濕、血熱等因所致。 肝主筋、腎主骨, 肝腎虧虛, 筋骨失養, 複感風寒濕邪或慢性勞損便導致經絡瘀滯, 氣血運行受阻, 使筋骨肌肉失養而發病。

採用中藥方:祛風除濕、溫經散寒、軟堅消腫、活血鎮痛的中藥外用, 不損傷皮膚、無毒副作用。

中藥泡洗方

組成:透骨草、伸筋草、威靈仙、尋骨草、桃仁、當歸、白芥子、牛膝、皂角刺、沒藥、玄胡、紅花各30克。

用法:上藥紗布包裹。 用水3500毫升浸泡30分鐘, 上火煮開, 改用小火10分鐘。 取出藥包,

用藥水趁熱浸泡足部, 早中晚各1次。 用後藥包和藥水均保留可反復加熱後使用2~3天, 再次使用時將藥包放入, 適量加水, 以前法再次煎煮。 兩周為1個療程。 輕者1個療程即腫消痛止, 重者堅持用藥2~3個療程。

醋鹽泡洗方

組成:陳醋500毫升, 食鹽100克。

用法:將醋和鹽混合,

加水至60℃(注:糖尿病患者可由家人代試或用體溫計測水溫, 避免燙傷)。 趁溫熱浸泡患腳, 水涼為止。 每日1~2次, 1周為1個療程。 1周換藥1次, 可持續1個月。

藥墊方

組成:白芷、制草烏、防風各100克, 冰片0.5克。 用法:將上藥分別研細末, 混勻。 用布做成與足部大小相應的布袋, 將上藥分成兩份, 分別裝入布袋內, 縫好封口, 制成藥墊。 把藥墊放入鞋底後部, 每週更換1次。

食療方

組成:雞肉50克, 羊肉50克, 淫羊藿9克, 枸杞子15克, 黑豆60克, 紅棗5枚。

用法:雞羊肉洗淨切塊, 與其他藥物放入陶瓷鍋嗎、內, 加清水適量, 小火煮2小時, 至雞、羊肉爛熟為度, 調味即可。 上藥分為兩天食用, 每日早晚各1次。 此方對伴有糖尿病者尤宜。

西醫:毛巾拉伸鍛煉法

美國腳踝外科醫生學會建議, 健身時穿上合適的運動鞋, 有利於保護足弓和腳跟。 穿上運動鞋的時候, 腳的這兩部分都要感覺舒適。 如果感覺不合適, 那麼可以墊上合適的鞋墊。 腳後跟疼痛一旦發生, 可在上床前, 用冰塊冰腳底。 然後每天拉伸運動2~3次:席地而坐, 光腳, 膝蓋繃直,

用毛巾掛在腳趾上, 後拉, 每組10下, 動作可反復。

為了避免健身導致跟腱疼痛, 最好對健身計畫作適當調整, 運動量安排應該一張一弛, 高強度運動與低強度運動相結合。 一旦跟腱疼痛發生, 可採取讓患處休息、冰敷、壓迫繃帶包紮和高舉患處四步療法。

另外, 應儘量避免穿著軟的薄底布鞋;在足跟部應用厚的軟墊保護, 也可以應用中空的跟痛墊來空置骨刺部位, 以減輕局部摩擦、損傷;經常做腳底蹬踏動作, 增強蹠腱膜的張力, 加強其抗勞損的能力, 減輕局部炎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