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陳繼祥:用35項國家專利,構築起群眾用電“堡壘”

他只有初中學歷, 但卻是高級技師, 江蘇省企業首席技師, 國家電網公司特等勞模、江蘇省勞動模範、江蘇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 也是2017年的敬業奉獻“中國好人”。

他是“港城工匠”、草根發明家陳繼祥——

近日, 在廣東惠州舉行的12月份“中國好人榜”發佈儀式傳來喜訊:我市東海供電公司帶電作業班班長陳繼祥榮登12月份敬業奉獻“中國好人榜”, 成為我市2017年第12位“中國好人”, 上榜數量占全省(全年96人)的八分之一, 位列江蘇省設區市第二。

陳繼祥, 一名只有初中學歷的普通供電職工, 卻用勤勞的雙手在基層第一線創造了讓人敬仰的偉大事業。 他, 用31年的忘我堅守為企業帶來超過3億元的效益。 他, 用1萬多個日夜的鑽研創造, 書寫了新時期大國工匠的“匠心情懷”。

敬業愛崗勤鑽研為單位節約數百萬元

“工作中你會遇到各種困難, 關鍵要去想辦法克服”這是陳繼祥創新的動力。

1986年初中畢業就走上電力工作崗位的陳繼祥, 從高壓線路的維護到帶電作業, 一干就是31年。 從符號的識別到圖紙理解, 從金具的型號判斷到實際操作技能的提升, 對於他都是攔路虎。 但他沒有把困難放在眼裡, 經常纏著師傅教這學那、不恥下問。 當時個小力薄的他, 登杆總是不及別人, 不服輸的他下班後就在工區院子裡的杆子上練個不停, 有時練得腳都腫的穿不上鞋, 第二天照樣和師傅一起去巡線。

利用業餘時間他自學配電知識、無線電、機械維修常識, 先後完成成人高中補習課程和成人高等教育大專課程。 剛參加工作工資少, 自己省吃儉用, 利用攢下的工資組裝一台無顯像管就能發出悅耳聲的“黑白電視”。

在省電力公司創新經驗交流會上, 他感言“只要你有吃苦精神, 善於觀察, 勇於接受新知識、學會分析問題、敢於承受失敗和挫折, 你就能找到創新的秘訣”。 身邊常有人羡慕他再吃不長肉的體型, 其實只有他自己知道其“秘訣”:為了某一個疑難問題,

酷暑的炎夏他可以呆在工作間一天不吃不喝去琢磨;2003年公司組織體檢, 醫生告知他一隻腎已萎縮, 私下他卻瞞著母親和妻兒沒事人一樣默默地堅持工作。

在擔任線路維護工作中, 他改進了登杆腳扣, 解決了腳扣登杆打滑的問題;改進安全帶, 解決了使用其腰部容易疲勞等問題。 16年的巡視工作中徒步行走3萬餘公里, 先後總結了陽光巡視法、風向巡視法、蠟筆巡視法、移向巡視法等創新工作方法。

精益求精勇創新執著追求不停步

“想到了, 你就要立刻去做, 只有通過實踐才能驗證和求得結果”。 心動不如行動, 雖然行動不一定會成功, 但不行動則一定不會成功。 2002年東海縣公司成立帶電作業班, 僅有四名員工的班組裡幾乎沒有現成的帶電作業工具,

也沒有充足的技術力量, 更談不上帶電作業車, 就連帶他多年的師傅都說難, 可陳繼祥卻高興的不得了!一貫做事喜歡較真的他堅信一點:多幹工作不是吃虧, 只有多幹工作, 才能積累工作經驗, 只有多幹工作, 才能發現更多的生產問題, 才能有機會去和問題“較真”。

炎熱夏天, 陳繼祥記不清多少次放棄中午午休時間, 騎著單車到處尋找加工零部件單位, 從沒有怨言, 更不計任何報酬, 工作中能自己動手製作加工的從不花錢購置。 為公司節約了大量費用;工作中堅持班組沒有做過的帶電操作他第一個示範, 將危險留與自己220kv等電位是他首當其衝做示範, 10kv絕緣服作業是他第一個操作, 變電所內第一個帶電嘗試又是他。

2002年城、農網改造期間,一年365天幾乎全部放棄了休息日,早晨為了施工單位的施工進度,5點鐘起床,傍晚時分又不顧一天奔波勞累,想用戶用電之所急,為用戶進行恢復送電操作。特別是烈日炎炎的夏季,全身絕緣服武裝進行帶電更換故障設備,一干就是幾小時,工作服晾乾,亮晶晶的鹽鹼讓人感歎。幾年的克難攻堅,用一種永不服輸的精神帶領班組一舉成為全市系統完成帶電作業專案種類和作業次數最多的班組,十幾年來累計為公司多供電量9500余萬千瓦時。

著迷的他,走著、坐著都想著帶電作業工具的發明。採訪中筆者看到他的工作室裡堆滿了老式的絕緣瓷瓶、金具和滑輪等退舊工具。大概他看出了筆者的疑問,“人都說我愛財,可你不知道,就是這個廢料堆給了我許多靈感,它們用處可大了!”。

陳繼祥始終堅定不移的創新,執著的追尋一個個新的課題,在帶電作業專案中,圍繞如何實現高壓線路負荷電流的準確判斷,他自己動手改制帶電作業高壓電流測試儀。當時,這種測試儀在市場上還沒有出售,一年後,市場上出現國外類似測試儀開始在我國使用,每台售價1萬餘元,而他改制的測試儀僅需材料費300餘元,其性能和安全可靠性完全可與進口產品媲美。

企業興衰為擔當金錢面前不動搖

在發明和創新的道路上,陳繼祥從不計較個人的得失。在帶電作業工具的研製方面,要參考大量的資料,十餘年來他購置參考書籍從不吝嗇。為了求得權威的實驗資料,雙休日他經常和家人“玩失蹤”,利用難得的試驗機會武漢高壓設備實驗所、上海交通科技大學實驗室和絕緣材料生產廠家求解。幾年來,他相繼完成了間隔棒安裝走線器、絕緣杆泄流電流檢測、智慧腳扣預警等專利的研發,並取得國家專利,《四分裂導線間隔棒安裝走線器》專利權轉讓國家電網公司。

“傾注了千辛萬苦,你究竟為了啥?你和我們公司合作,利潤我們平分吧”。2010年,武漢的一家公司看好了陳繼祥的能力,更看好了他的發明項目。也有一些所謂的好心人數落他:“給公司出那麼大的力有啥用,一點也不多拿錢!”。每逢此時,他都是坦然而對:“現在我取得的一點成就,離不開企業的培養和我工作工作的崗位,錢不一定是萬能的”。

近年來隨著配網工程改造規模的擴大,帶電作業任務越來越重,陳繼祥跟著帶電作業車整日裡忙個不停,連續兩年中午沒有回過家,班組儼然成了一個小家。忙不是藉口,每年陳繼祥保持不少於2個創新項目的研發,身邊經常有人問:你哪裡那麼多時間。這時他一笑了之,只有他知道自己的休息日是怎麼度過的。

艱苦的工作崗位更需要激情,用感恩之心才能實現快樂工作。31年的線路工作生涯有包含了許多苦與樂,經過風雨的磨練,陳繼祥從一名普通的員工走上創新之路。他時常感慨的說:“我這一輩子不可能離開線路這個崗位了,因為我覺得自己在這個崗位上工作感到充實,工作雖然苦點,但是很有成就感”。

正是這樣,2014他帶領班組成員奮戰在他熱愛的工作崗位上,奮戰在自己成長的這片熱土上,用辛勤汗水完成了1000餘次的帶電操作施工。在一線生產工作中創新工作有了靈感,有人不解:你都快50歲的人了,工作現場還需要你去嗎?你一笑:“不去現場、不去實際動手,你怎麼能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呢”。

正是這樣以為普通的一線員工,立足簡單的工作信念,樂於付出,在崗位上鍛煉成長,用心去工作,用心去思考所遇到的問題,在一次次困惑中解決問題,用實際行動說明一個道理:任何崗位都需要付出,簡單的工作做好了也不平凡。

(via:市文明辦)

變電所內第一個帶電嘗試又是他。

2002年城、農網改造期間,一年365天幾乎全部放棄了休息日,早晨為了施工單位的施工進度,5點鐘起床,傍晚時分又不顧一天奔波勞累,想用戶用電之所急,為用戶進行恢復送電操作。特別是烈日炎炎的夏季,全身絕緣服武裝進行帶電更換故障設備,一干就是幾小時,工作服晾乾,亮晶晶的鹽鹼讓人感歎。幾年的克難攻堅,用一種永不服輸的精神帶領班組一舉成為全市系統完成帶電作業專案種類和作業次數最多的班組,十幾年來累計為公司多供電量9500余萬千瓦時。

著迷的他,走著、坐著都想著帶電作業工具的發明。採訪中筆者看到他的工作室裡堆滿了老式的絕緣瓷瓶、金具和滑輪等退舊工具。大概他看出了筆者的疑問,“人都說我愛財,可你不知道,就是這個廢料堆給了我許多靈感,它們用處可大了!”。

陳繼祥始終堅定不移的創新,執著的追尋一個個新的課題,在帶電作業專案中,圍繞如何實現高壓線路負荷電流的準確判斷,他自己動手改制帶電作業高壓電流測試儀。當時,這種測試儀在市場上還沒有出售,一年後,市場上出現國外類似測試儀開始在我國使用,每台售價1萬餘元,而他改制的測試儀僅需材料費300餘元,其性能和安全可靠性完全可與進口產品媲美。

企業興衰為擔當金錢面前不動搖

在發明和創新的道路上,陳繼祥從不計較個人的得失。在帶電作業工具的研製方面,要參考大量的資料,十餘年來他購置參考書籍從不吝嗇。為了求得權威的實驗資料,雙休日他經常和家人“玩失蹤”,利用難得的試驗機會武漢高壓設備實驗所、上海交通科技大學實驗室和絕緣材料生產廠家求解。幾年來,他相繼完成了間隔棒安裝走線器、絕緣杆泄流電流檢測、智慧腳扣預警等專利的研發,並取得國家專利,《四分裂導線間隔棒安裝走線器》專利權轉讓國家電網公司。

“傾注了千辛萬苦,你究竟為了啥?你和我們公司合作,利潤我們平分吧”。2010年,武漢的一家公司看好了陳繼祥的能力,更看好了他的發明項目。也有一些所謂的好心人數落他:“給公司出那麼大的力有啥用,一點也不多拿錢!”。每逢此時,他都是坦然而對:“現在我取得的一點成就,離不開企業的培養和我工作工作的崗位,錢不一定是萬能的”。

近年來隨著配網工程改造規模的擴大,帶電作業任務越來越重,陳繼祥跟著帶電作業車整日裡忙個不停,連續兩年中午沒有回過家,班組儼然成了一個小家。忙不是藉口,每年陳繼祥保持不少於2個創新項目的研發,身邊經常有人問:你哪裡那麼多時間。這時他一笑了之,只有他知道自己的休息日是怎麼度過的。

艱苦的工作崗位更需要激情,用感恩之心才能實現快樂工作。31年的線路工作生涯有包含了許多苦與樂,經過風雨的磨練,陳繼祥從一名普通的員工走上創新之路。他時常感慨的說:“我這一輩子不可能離開線路這個崗位了,因為我覺得自己在這個崗位上工作感到充實,工作雖然苦點,但是很有成就感”。

正是這樣,2014他帶領班組成員奮戰在他熱愛的工作崗位上,奮戰在自己成長的這片熱土上,用辛勤汗水完成了1000餘次的帶電操作施工。在一線生產工作中創新工作有了靈感,有人不解:你都快50歲的人了,工作現場還需要你去嗎?你一笑:“不去現場、不去實際動手,你怎麼能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呢”。

正是這樣以為普通的一線員工,立足簡單的工作信念,樂於付出,在崗位上鍛煉成長,用心去工作,用心去思考所遇到的問題,在一次次困惑中解決問題,用實際行動說明一個道理:任何崗位都需要付出,簡單的工作做好了也不平凡。

(via:市文明辦)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