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讀書筆記,零起點到像模像樣,我帶孩子這樣做!

錢錢兒出門總習慣攜帶一個本子, 高興了就寫寫畫畫, 畫滿了便換一本。

我每次翻看, 總有將其據為己有的衝動, 生怕他哪天一個不小心弄丟了,

他自己不心疼, 而我卻會無比痛心。

本子裡的隨手記錄, 充滿靈動, 完好地記錄了一個並不算多喜歡畫畫的小男孩, 一路成長中的情緒與思考。

從一個側面, 也可以反映出一段時間內, 他的興趣走向:喜歡讀什麼書, 關心哪個主題玩具, 跟哪些孩子一起玩。

這樣的記錄, 看似與讀書無關, 其實在我看來, 于孩子的閱讀培養和習慣養成中, 卻是十分有幫助的一環。

很多同學一直在等我寫關於讀書筆記的內容, 看過今天的文字大家就會明白, 一直沒寫是因為拍圖實在好累。

但我又不想給網上現成的圖片, 因為只有結果沒有步驟, 其實説明甚微。 希望今天這是一篇能夠讓大家輕鬆上手的文字, 你會發現, 讀書筆記不是那麼遙不可及和難於操作的事。

不知有多少爸爸媽媽自己有做讀書筆記的習慣, 因為一件你希望孩子掌握並堅持的事情, 如果你自己嘗試過, 那麼從經驗與信心方面, 肯定是與空白者不同的。

我讀書時, 曾做過不少讀書筆記, 不過那時的資訊並不似今日這般多, 也沒什麼人教技巧,我只是效仿家中長輩的讀書筆記,主要以摘抄為主。思考的部分,大多在腦子裡進行,極少落實在筆頭。

而到了孩子這裡,有很多國外的好方法可以借鑒,另外思維導圖的推廣,也讓我們多了引導孩子的拓展方式,可以讓孩子更好地理清思路,並且去思考,與當年真是不可同日而語。

不過有一點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早些年間,被父母和學校逼著寫讀書筆記時,我的內心是極為抗拒和不情願的。而大學時,因為讀的都是自己喜歡的書,且沒有被逼迫完成的時間與品質要求,隔三差五心情好了就寫寫,反而堅持了下來。

因此從心態上,對孩子寫讀書筆記這件事,我就不會特別強迫。引導他,甚至有時給點小小的獎勵措施,幫助他堅持去做,中間有小怠惰都可以接受,也因此,孩子反而能夠斷斷續續地堅持下來。

讀書筆記,通常叫Reading Journal,咱們中文的方式,大致是這樣——

↑圖片來自某寶

其實英文到了高階,也差不多是類似的模式,書名,作者,類別,難易度,生詞,觀點,以及喜歡部分的摘抄。

但對於小一些的孩子來說,文字記錄太枯燥,難於執行,所以低幼的讀書筆記,一定都是有圖畫支撐的。

中文部分咱們不多說,今天主要講英文閱讀筆記的入門方式。

錢錢兒開始寫英文讀書筆記的時間並不算早,大致是在五歲,學前班的年齡。

最初他和所有孩子遇到同樣的問題:不會寫!於是我們就鼓勵他,每看完一本書,試著畫一副畫。這幅畫,展現的是這本書留給他的整體印象,或是某一個記住的點。

這樣難度一下子就降低了,從原本要寫字,到只要畫就可以,孩子很容易執行,即便畫得,呃。。。

或者——

再比如——

你可以問問孩子,這畫的是什麼?他有時可能口若懸河地講很多,有時可能什麼都說不出來。

這都沒關係,先動手畫起來,至少每天在讀書,讀過也有回想的過程,足夠了。

當孩子接受了這個過程,開始提一點小小的要求,請孩子試著加一點文字,如果自己不會寫,可以照著書上寫。

錢錢兒幾乎沒有抄書的過程,而是直接跳到下一個步驟,他想要自己寫。

第一次,他寫的不成句。

很快就有句子了——

那段時間他很愛讀一個小毛怪Grug的故事。這個句子他想寫的是:

Grug goes to school.

但可以看出,他還沒有拼寫能力,卻具備了一點點拼讀能力,對時態,是完全不懂的。於是,goes寫成了go,school寫成了sgro。

但在我看來,這是非常好的開端。只要鼓勵他就好。

接著,他關注到了Grug的情緒——

字母D的方向都寫錯了,但他看到了Grug很傷心。

然後又看到他開心地玩,因為畫上了太陽。

我並不鼓勵在語言初期給孩子講時態講語法。see的過去式是saw,什麼是過去式?不妨就當做兩個詞來記,對孩子來講,難度是相當的。

但講故事時,我會適當重讀容易錯的地方,於是再寫去學校時,他上次寫的go,變成了gos,而school寫作sgru,也比sgro有了進步。

這個過程中,我一直鼓勵他可以複述書中任何內容,但儘量不用書中的原句,要想辦法變一變。原封不動地抄句子,只適用於最初無所適從的孩子,一旦開始了,就鼓勵孩子做出變化。

其實這跟咱們讀書是的“把”字句變“被”字句大同小異,也可以更換其中一個同義詞,總之是需要孩子進行語言拓展,而不能埋頭去抄寫。這種變通過程,正是孩子對語言的思考過程,與對內容的內化過程。

毫不意外開始他並不能寫好。

我們看到Grug很開心,因為聖誕老人要來了。

不過雖然語法和拼寫各種錯誤,還是能看懂他要表達什麼。

這樣寫了兩大本,接近尾聲時,他自己寫了一篇——

看上去很簡單的這些內容,在孩子卻是一個緩慢的進程,需要家長耐心陪伴,並給予孩子最大的包容與等待。

當然不排除有那些天資聰穎的孩子,或是從小語言環境就極為優渥的,上面這樣的步驟對他們來說輕而易舉。

錢錢兒一直是朵慢開和晚開的花,我們沒有什麼捷徑,就是靠踏踏實實一步一步往前走。

想要在寫作上有進展,大量的閱讀一定是要保證的。讀一本寫一本,進展可能會比想像得還慢。

通常我們每天都會讀上數本,然後每兩三天,讓孩子從中選一本他想寫的,來寫這份筆記。簡言之就是讀的要多,寫的可以適量少。

不久我們從繪本轉到了他每天都在堅持讀的牛津樹。但卻遇到了瓶頸期,他不想寫讀書筆記了,說太累。

於是我們換了一個方式,不寫也沒關係,自己記錄一下每天閱讀進程總是可以的吧?而且,一段閱讀積累,即便不動筆,也會有進步,我不著急。

最初是每天2本。

↑2015年6月27日週六,陰

錢錢兒覺得簡直太輕鬆了,就抄抄書名,閉著眼都能寫完。

↑2015年7月3日週五,晴

可事實上,這個過程我的要求都在細節中:

英文日期怎麼寫?一年12個月,一周5天,以及每天天氣,還有大小寫字母,每個字母應該在格子裡佔據哪些位置,他都潛移默化地掌握了。

↑2015年8月29日週六,晴轉陰

最初我把月份、每週每日,以及天氣描述詞給他寫在本子最開頭,很快他就不用來回翻了,寫多了早就記住了,只需要每個月初去學一個新詞就好。

後來增加到每天3-4本,其中有新書,也有複習,他都完好記錄著。

↑2015年9月13日周日,晴

這個過程中,看似沒有進展,但其實一點也不少學東西。讀書的積累,與寫書名的記錄,都是一種潛移默化的量變,為質變做著看不見的準備。

那時raz-kids的線上科普閱讀,我們已經讀了一段時間,他每天只是讀完,應付過每本書後面提的幾個問題,就算過了,但我覺得,還有很多好的知識點,值得去梳理和記憶。

有天,我試著和他在讀書筆記裡討論貨幣的面值問題。

圖中上面紫色部分,是我鼓勵他根據文章裡的資訊總結的,而下面藍色部分,是我作為他的學生,邊跟老師提問邊寫的

他像是發現了新大陸一般,愛上了這種總結方式,我也適時地引導做一些思維導圖的初級入門準備。

比如《暴風雨》這本書中,可以看到一些步驟和因果關係。

《Flour麵粉》裡,講了從農夫到做成晚餐整個過程,順便我們還講了下flower花和flour麵粉這兩個詞,形似卻意思有區別。

可能有的爸爸媽媽看到這裡,會覺得一下子難起來了,其實這些詞句或者片語,全部在文章中可以找到,孩子要做的,只是一個梳理過程。

誠然閱讀不以完成任務為目標,但我始終認為,不應該所有書都任由孩子泛讀讀過就完,只追求個數量便萬事大吉。

不同的書,可以發揮不同的作用,如果你願意對它加以充分利用,那麼孩子同樣可以在快樂中學到東西。

當然並不局限於raz這種線上閱讀方式,它其實只是代表一種non-fiction科普類,換做其他科普讀物也可以起到同樣作用。幫助孩子梳理其中的知識點,習慣這類題材,同時如果再能記住一點裡面的科普知識,對孩子是非常有幫助的。

下一個階段,進入到了chapter books章節書,但讀書筆記依然採取文字與圖畫相結合的方式。

↑《Horrid Henry》

↑《Horrid Henry》

↑《Soccer on Sunday》

↑《Black Lagoon系列》

↑《Roald Dahl系列》

↑《Super Diaper Baby系列》

內容太多,我就不一一拍了,其實他發揮不穩定,有時寫得挺好,有時明顯看出糊弄,而且裡面還有老師的評語,總是催他多寫點。

對此我並不干涉,因為學校裡只是建議寫,不交老師也不管。而我對他所寫,幾乎不給負面評價,除了讓他書寫整潔度上需要用點心外,內容隨他。

有時他興致勃勃地給我和韓先生講他讀到的,也給我們看他寫的哪部分自己覺得很得意,我們也都由衷地給他積極回應,並給予鼓勵。

堅持經常性地這樣寫下去,孩子不會沒有收穫的,而興趣的保護,真的非常重要。

從二年級開始,他的老師開始進行一些讀書的prediction要求。但這屬於個別老師要求,並不是所有班都如此。

到三年級時,這種練習就開始普遍了起來。所謂的prediction,就是讓孩子在讀書之前,對內容作出預測。

這種預測,可以是讀一本新書之前,根據封面對該書的預測。也可以是讀一個系列中的某一本前,基於之前讀過的基本,對這本新的作出的預測。還可以是某一本書中,讀完幾個章節,對後面幾個章節的預測。

預測的內容,基本是情節走向上的。當然也可以是人物關係方面的。這種預測最初是口頭討論,後來就需要落實在筆頭。

有了預測,帶著你的預設去讀故事,思路就會更加清晰,記憶也會格外深刻。

在這個閱讀印證推測的過程之後,是一個summary總結練習。

孩子要學會用簡練的語言概述你讀到了什麼。

拋開難看的書寫不提,這種訓練,就由圖文結合方式,上升到了一個精讀階段。

還可以考慮將書中的一些關鍵字匯也借這個機會一併深度學習一下,會發現孩子精進很快。

以上大致就是從零到相對能獨立完成讀書筆記的一個過程。最後還想嘮叨幾句關於工具的問題。

最初我也和很多人一樣,苦於找不到合適的讀書筆記本,後來發現,其實對於孩子來說,即便是普通的線條橫格本或是空白本子,只要他們有興趣,也一樣能做好。

如果找不到合適的本子,也可以用A4紙,自己設計一個格式,寫上必要的條目,然後列印很多張,讓孩子自己畫個封面,裝訂成一本。另外網上也有很多很多現成的範本,隨手搜搜就有了。

讀書筆記在最初圖文階段,建議用大一點的本子,給孩子留多多的地方畫,少少的地方寫,這樣看上去壓力小,容易實現。

後續能夠順利寫了,就可以用小一些便攜的本子。

我本身是個裝備控,自己做事喜歡把工具細分,有合適的就買,沒有合適的就自己設計自己做,然後也給孩子從小養成這樣的習慣。

不同的本子,有不同的用途。這裡是其中一部分:

還有專門的演算本,每天寫好日期,運算過程都寫上,找錯題的時候,錯在哪步一目了然。

另外還有各種與時間管理相關的小工具。有月度的,對整月安排一目了然;也有每日的,隨記隨劃掉,做多少剩多少很清楚。

工具永遠只起輔助作用,主導進程的是人,所以如果誰因為找不到一本合適的讀書筆記而沒辦法開始孩子的讀書筆記之旅,那麼別人還有什麼好說的呢?

也沒什麼人教技巧,我只是效仿家中長輩的讀書筆記,主要以摘抄為主。思考的部分,大多在腦子裡進行,極少落實在筆頭。

而到了孩子這裡,有很多國外的好方法可以借鑒,另外思維導圖的推廣,也讓我們多了引導孩子的拓展方式,可以讓孩子更好地理清思路,並且去思考,與當年真是不可同日而語。

不過有一點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早些年間,被父母和學校逼著寫讀書筆記時,我的內心是極為抗拒和不情願的。而大學時,因為讀的都是自己喜歡的書,且沒有被逼迫完成的時間與品質要求,隔三差五心情好了就寫寫,反而堅持了下來。

因此從心態上,對孩子寫讀書筆記這件事,我就不會特別強迫。引導他,甚至有時給點小小的獎勵措施,幫助他堅持去做,中間有小怠惰都可以接受,也因此,孩子反而能夠斷斷續續地堅持下來。

讀書筆記,通常叫Reading Journal,咱們中文的方式,大致是這樣——

↑圖片來自某寶

其實英文到了高階,也差不多是類似的模式,書名,作者,類別,難易度,生詞,觀點,以及喜歡部分的摘抄。

但對於小一些的孩子來說,文字記錄太枯燥,難於執行,所以低幼的讀書筆記,一定都是有圖畫支撐的。

中文部分咱們不多說,今天主要講英文閱讀筆記的入門方式。

錢錢兒開始寫英文讀書筆記的時間並不算早,大致是在五歲,學前班的年齡。

最初他和所有孩子遇到同樣的問題:不會寫!於是我們就鼓勵他,每看完一本書,試著畫一副畫。這幅畫,展現的是這本書留給他的整體印象,或是某一個記住的點。

這樣難度一下子就降低了,從原本要寫字,到只要畫就可以,孩子很容易執行,即便畫得,呃。。。

或者——

再比如——

你可以問問孩子,這畫的是什麼?他有時可能口若懸河地講很多,有時可能什麼都說不出來。

這都沒關係,先動手畫起來,至少每天在讀書,讀過也有回想的過程,足夠了。

當孩子接受了這個過程,開始提一點小小的要求,請孩子試著加一點文字,如果自己不會寫,可以照著書上寫。

錢錢兒幾乎沒有抄書的過程,而是直接跳到下一個步驟,他想要自己寫。

第一次,他寫的不成句。

很快就有句子了——

那段時間他很愛讀一個小毛怪Grug的故事。這個句子他想寫的是:

Grug goes to school.

但可以看出,他還沒有拼寫能力,卻具備了一點點拼讀能力,對時態,是完全不懂的。於是,goes寫成了go,school寫成了sgro。

但在我看來,這是非常好的開端。只要鼓勵他就好。

接著,他關注到了Grug的情緒——

字母D的方向都寫錯了,但他看到了Grug很傷心。

然後又看到他開心地玩,因為畫上了太陽。

我並不鼓勵在語言初期給孩子講時態講語法。see的過去式是saw,什麼是過去式?不妨就當做兩個詞來記,對孩子來講,難度是相當的。

但講故事時,我會適當重讀容易錯的地方,於是再寫去學校時,他上次寫的go,變成了gos,而school寫作sgru,也比sgro有了進步。

這個過程中,我一直鼓勵他可以複述書中任何內容,但儘量不用書中的原句,要想辦法變一變。原封不動地抄句子,只適用於最初無所適從的孩子,一旦開始了,就鼓勵孩子做出變化。

其實這跟咱們讀書是的“把”字句變“被”字句大同小異,也可以更換其中一個同義詞,總之是需要孩子進行語言拓展,而不能埋頭去抄寫。這種變通過程,正是孩子對語言的思考過程,與對內容的內化過程。

毫不意外開始他並不能寫好。

我們看到Grug很開心,因為聖誕老人要來了。

不過雖然語法和拼寫各種錯誤,還是能看懂他要表達什麼。

這樣寫了兩大本,接近尾聲時,他自己寫了一篇——

看上去很簡單的這些內容,在孩子卻是一個緩慢的進程,需要家長耐心陪伴,並給予孩子最大的包容與等待。

當然不排除有那些天資聰穎的孩子,或是從小語言環境就極為優渥的,上面這樣的步驟對他們來說輕而易舉。

錢錢兒一直是朵慢開和晚開的花,我們沒有什麼捷徑,就是靠踏踏實實一步一步往前走。

想要在寫作上有進展,大量的閱讀一定是要保證的。讀一本寫一本,進展可能會比想像得還慢。

通常我們每天都會讀上數本,然後每兩三天,讓孩子從中選一本他想寫的,來寫這份筆記。簡言之就是讀的要多,寫的可以適量少。

不久我們從繪本轉到了他每天都在堅持讀的牛津樹。但卻遇到了瓶頸期,他不想寫讀書筆記了,說太累。

於是我們換了一個方式,不寫也沒關係,自己記錄一下每天閱讀進程總是可以的吧?而且,一段閱讀積累,即便不動筆,也會有進步,我不著急。

最初是每天2本。

↑2015年6月27日週六,陰

錢錢兒覺得簡直太輕鬆了,就抄抄書名,閉著眼都能寫完。

↑2015年7月3日週五,晴

可事實上,這個過程我的要求都在細節中:

英文日期怎麼寫?一年12個月,一周5天,以及每天天氣,還有大小寫字母,每個字母應該在格子裡佔據哪些位置,他都潛移默化地掌握了。

↑2015年8月29日週六,晴轉陰

最初我把月份、每週每日,以及天氣描述詞給他寫在本子最開頭,很快他就不用來回翻了,寫多了早就記住了,只需要每個月初去學一個新詞就好。

後來增加到每天3-4本,其中有新書,也有複習,他都完好記錄著。

↑2015年9月13日周日,晴

這個過程中,看似沒有進展,但其實一點也不少學東西。讀書的積累,與寫書名的記錄,都是一種潛移默化的量變,為質變做著看不見的準備。

那時raz-kids的線上科普閱讀,我們已經讀了一段時間,他每天只是讀完,應付過每本書後面提的幾個問題,就算過了,但我覺得,還有很多好的知識點,值得去梳理和記憶。

有天,我試著和他在讀書筆記裡討論貨幣的面值問題。

圖中上面紫色部分,是我鼓勵他根據文章裡的資訊總結的,而下面藍色部分,是我作為他的學生,邊跟老師提問邊寫的

他像是發現了新大陸一般,愛上了這種總結方式,我也適時地引導做一些思維導圖的初級入門準備。

比如《暴風雨》這本書中,可以看到一些步驟和因果關係。

《Flour麵粉》裡,講了從農夫到做成晚餐整個過程,順便我們還講了下flower花和flour麵粉這兩個詞,形似卻意思有區別。

可能有的爸爸媽媽看到這裡,會覺得一下子難起來了,其實這些詞句或者片語,全部在文章中可以找到,孩子要做的,只是一個梳理過程。

誠然閱讀不以完成任務為目標,但我始終認為,不應該所有書都任由孩子泛讀讀過就完,只追求個數量便萬事大吉。

不同的書,可以發揮不同的作用,如果你願意對它加以充分利用,那麼孩子同樣可以在快樂中學到東西。

當然並不局限於raz這種線上閱讀方式,它其實只是代表一種non-fiction科普類,換做其他科普讀物也可以起到同樣作用。幫助孩子梳理其中的知識點,習慣這類題材,同時如果再能記住一點裡面的科普知識,對孩子是非常有幫助的。

下一個階段,進入到了chapter books章節書,但讀書筆記依然採取文字與圖畫相結合的方式。

↑《Horrid Henry》

↑《Horrid Henry》

↑《Soccer on Sunday》

↑《Black Lagoon系列》

↑《Roald Dahl系列》

↑《Super Diaper Baby系列》

內容太多,我就不一一拍了,其實他發揮不穩定,有時寫得挺好,有時明顯看出糊弄,而且裡面還有老師的評語,總是催他多寫點。

對此我並不干涉,因為學校裡只是建議寫,不交老師也不管。而我對他所寫,幾乎不給負面評價,除了讓他書寫整潔度上需要用點心外,內容隨他。

有時他興致勃勃地給我和韓先生講他讀到的,也給我們看他寫的哪部分自己覺得很得意,我們也都由衷地給他積極回應,並給予鼓勵。

堅持經常性地這樣寫下去,孩子不會沒有收穫的,而興趣的保護,真的非常重要。

從二年級開始,他的老師開始進行一些讀書的prediction要求。但這屬於個別老師要求,並不是所有班都如此。

到三年級時,這種練習就開始普遍了起來。所謂的prediction,就是讓孩子在讀書之前,對內容作出預測。

這種預測,可以是讀一本新書之前,根據封面對該書的預測。也可以是讀一個系列中的某一本前,基於之前讀過的基本,對這本新的作出的預測。還可以是某一本書中,讀完幾個章節,對後面幾個章節的預測。

預測的內容,基本是情節走向上的。當然也可以是人物關係方面的。這種預測最初是口頭討論,後來就需要落實在筆頭。

有了預測,帶著你的預設去讀故事,思路就會更加清晰,記憶也會格外深刻。

在這個閱讀印證推測的過程之後,是一個summary總結練習。

孩子要學會用簡練的語言概述你讀到了什麼。

拋開難看的書寫不提,這種訓練,就由圖文結合方式,上升到了一個精讀階段。

還可以考慮將書中的一些關鍵字匯也借這個機會一併深度學習一下,會發現孩子精進很快。

以上大致就是從零到相對能獨立完成讀書筆記的一個過程。最後還想嘮叨幾句關於工具的問題。

最初我也和很多人一樣,苦於找不到合適的讀書筆記本,後來發現,其實對於孩子來說,即便是普通的線條橫格本或是空白本子,只要他們有興趣,也一樣能做好。

如果找不到合適的本子,也可以用A4紙,自己設計一個格式,寫上必要的條目,然後列印很多張,讓孩子自己畫個封面,裝訂成一本。另外網上也有很多很多現成的範本,隨手搜搜就有了。

讀書筆記在最初圖文階段,建議用大一點的本子,給孩子留多多的地方畫,少少的地方寫,這樣看上去壓力小,容易實現。

後續能夠順利寫了,就可以用小一些便攜的本子。

我本身是個裝備控,自己做事喜歡把工具細分,有合適的就買,沒有合適的就自己設計自己做,然後也給孩子從小養成這樣的習慣。

不同的本子,有不同的用途。這裡是其中一部分:

還有專門的演算本,每天寫好日期,運算過程都寫上,找錯題的時候,錯在哪步一目了然。

另外還有各種與時間管理相關的小工具。有月度的,對整月安排一目了然;也有每日的,隨記隨劃掉,做多少剩多少很清楚。

工具永遠只起輔助作用,主導進程的是人,所以如果誰因為找不到一本合適的讀書筆記而沒辦法開始孩子的讀書筆記之旅,那麼別人還有什麼好說的呢?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