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從最近北京摩拜科技被列入“經營異常名錄”談起

2016年下半年, 共用單車在迅速席捲一二線城市, 並向三四線城市快速擴張的同時, 也成功引發極高關注度——被放在顯微鏡下仔細觀察。

近日, 國家企業信用資訊公示系統中顯示, 一個法定代表人為胡瑋煒, 名為北京摩拜科技有限公司被列入“經營異常名錄”, 原因是“通過登記的住所或者經營場所無法取得聯繫”。 雖然摩拜對此予以澄清因為辦公室位址變遷, 相關手續和資訊還未更新引起的誤會, 但這還是引發了業界一連串的思考……

起底摩拜:2016年註冊這麼多公司幹嘛?

在國家企業信用資訊公示系統上, 以“摩拜”為關鍵字進行搜索, 查詢結果超過50條, 其中大部分法定代表人為胡瑋煒:從摩拜(北京)資訊技術有限公司、北京摩拜科技有限公司, 到摩拜智造(無錫)物聯科技有限公司、四川摩拜科技有限公司、廣州摩拜科技有限公司都是胡瑋煒的公司。 而此次被列入“經營異常名錄”的, 則是北京摩拜科技有限公司。

通過與其他胡瑋煒開設的摩拜公司進行對比不難發現, 北京摩拜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時間最早, 於2015年1月27日成立, 註冊資金只有500萬人民幣。 仔細對比後發現, 摩拜於2016年1月12日成立摩拜(北京)資訊技術有限公司, 註冊資金達9900萬美元, 且為台港澳法人獨資。

此外, 在2016年摩拜在全國各地成立了直營公司, 法定代表人都為胡瑋煒, 時間集中在2016年下半年, 尤其是在12月份。 但對一個發展勢頭迅猛的公司來說, 最初成立的公司卻因“通過登記的住所或者經營場所無法取得聯繫”,

被列入“經營異常名錄”, 實在讓人哭笑不得。

對此, 摩拜單車相關負責人表示, 這是由於公司正在搬遷到位於一座面積更大的新辦公室, 而相關的註冊位址工商變更手續也在同步進行中。 “這項程式性的工作預計很快就會完成, 公司運轉一切正常, 不會對用戶造成實質性影響。 ” 一般而言, 公司更換位址的流程是這樣的:在找到新辦公位址後, 向工商提交申請, 位址更換就會顯示在辦狀態。 而摩拜單車出現異常問題, 在於先搬遷卻沒向工商部門報備造成。 而這對於一家服務型公司來說, 本是不應該發生。

直營地方分公司一夜暴增和消費者吐糟有無關聯?

共用單車之所以獲得資本寵愛, 很大一部分原因可能是為其“圈錢”能力的突出。

通過快速的“複製”, 共用單車在市場形成早期才能獲得更多紅利和市場, 並圈住更多資金。 或許這也是當今共用單純注重擴張, 而忽略運維的原因。

而導致的結果不僅僅出現在“消費者吐槽”上, 更出現在如今共用單車壞損率居高不下上。 運維更不上, 但擴張依然加速。 摩拜、ofo似乎都不願通過“降速”來為運維提供更多時間, 而採取相對折中的辦法——提高單車品質、壓縮單車成本, 來降低單車壞損率帶來的損失。

被消費者吐槽, 與摩拜單車、ofo單車展開激烈競爭, 將注意力集中在開設直營地方分公司有一定的關聯——造成了管理上的缺位。 畢竟每開設一家直營地方分公司, 客服的培訓、人員的增長等都需要時間去進行沉澱的, 並不是燒錢就能立刻讓客服水準一步到位。再加上運維成本快速走高、太過倉促的時間等,自然會造成服務的滯後。

共用單車瘋狂發展用戶體量“圈錢”,是否會引發“崩塌式問題”?

共用單車的“圈錢秘訣”雖看上去無懈可擊——通過押金可以圈錢,租借的費用還可以抵消一部分運維成本,但其風險性依然存在:一旦消費者對單車失去興趣,或出現一個替代性產品,那麼共用單車巨大的押金現金流,也可能會成為壓倒前者的最後一根稻草。

今年1月,摩拜單車和ofo雙雙宣佈用戶量超過1000萬,向業界和大眾證明著自己的實力。但背後突出的問題,卻是上億押金掌握在共用單車手中。以1000萬的用戶數量來計算,ofo每個使用者需要交99元押金,那麼累計可以獲得高達9.9億元押金。而摩拜單車每個用戶的押金高達299元,可以獲得29.9億元的押金。

某一財經專業人士在一場與摩拜單車CEO王曉峰舉行的專訪時曾問到,近30億的押金去哪兒了?王曉峰解釋了為什麼收押金、為什麼是299元,但對於反復追問的押金用途問題,卻始終未作正面回應,最終的回答是去問招商銀行。但據媒體報導,共用單車租賃的押金不屬於預付卡範疇,沒有監管主題,不需要銀行存管。因此,去銀行詢問的說辭並不合理。

再者,目前共用單車專案競爭極其激烈,必然會出現倒閉的現象。而“崩塌式”的倒閉,將會引發多個問題。別以為某些共用單車項目體量大就萬無一失,未來的事兒誰能說得准?2008年,曾經在金融市場呼風喚雨的美國第4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不也倒閉了嗎?如今,共用單車的規模發展到如此之大,押金到底應該存放在何處?是否需要協力廠商監管?如果需要監管,又該有哪些部門牽頭,並打造公平、公正的監管規則?(科技新發現 康斯坦丁/文)

並不是燒錢就能立刻讓客服水準一步到位。再加上運維成本快速走高、太過倉促的時間等,自然會造成服務的滯後。

共用單車瘋狂發展用戶體量“圈錢”,是否會引發“崩塌式問題”?

共用單車的“圈錢秘訣”雖看上去無懈可擊——通過押金可以圈錢,租借的費用還可以抵消一部分運維成本,但其風險性依然存在:一旦消費者對單車失去興趣,或出現一個替代性產品,那麼共用單車巨大的押金現金流,也可能會成為壓倒前者的最後一根稻草。

今年1月,摩拜單車和ofo雙雙宣佈用戶量超過1000萬,向業界和大眾證明著自己的實力。但背後突出的問題,卻是上億押金掌握在共用單車手中。以1000萬的用戶數量來計算,ofo每個使用者需要交99元押金,那麼累計可以獲得高達9.9億元押金。而摩拜單車每個用戶的押金高達299元,可以獲得29.9億元的押金。

某一財經專業人士在一場與摩拜單車CEO王曉峰舉行的專訪時曾問到,近30億的押金去哪兒了?王曉峰解釋了為什麼收押金、為什麼是299元,但對於反復追問的押金用途問題,卻始終未作正面回應,最終的回答是去問招商銀行。但據媒體報導,共用單車租賃的押金不屬於預付卡範疇,沒有監管主題,不需要銀行存管。因此,去銀行詢問的說辭並不合理。

再者,目前共用單車專案競爭極其激烈,必然會出現倒閉的現象。而“崩塌式”的倒閉,將會引發多個問題。別以為某些共用單車項目體量大就萬無一失,未來的事兒誰能說得准?2008年,曾經在金融市場呼風喚雨的美國第4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不也倒閉了嗎?如今,共用單車的規模發展到如此之大,押金到底應該存放在何處?是否需要協力廠商監管?如果需要監管,又該有哪些部門牽頭,並打造公平、公正的監管規則?(科技新發現 康斯坦丁/文)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