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在湖南省漵浦縣黃茅園鎮,有一個美麗的自然小山村——大沖

美哉, 大沖

文/張 昆

選稿:中鄉美駐陝西選稿基地主編 黃河浪

文圖編輯:丁錄年 柳絲青青

在湖南省漵浦縣黃茅園鎮, 有一個美麗的自然小山村——大沖。

大沖, 顧名思義, 就是一個比較大的山沖。 它四面環山, 從左至右的慈姑沖、崩龍坡、倒沖灣、正沖、劉井五個小山沖, 猶如手掌上的五個手指, 大沖位於掌心。 這裡層層梯田由下而上, 由寬而窄從山腳直達山腰。 村民們的住房就成團建在其中四指的山腳下。

大沖, 屬黃茅園鎮茅灣村第七組, 距集鎮約一點五公里。 全組四十六戶, 二百零六人, 大部分為唐姓。

這裡只有一個出口處,

即兩山相鎖、兩溪相匯的地方——水口。 在水口上面的公路旁, 有一棵參天大松樹, 樹枝粗狀茂密, 樹冠翠蓋藍天, 行人走至樹下, 可遮陽避雨。 從村落中往前看, 這棵大松樹就像一位威武無比的衛士, 日日夜夜忠誠地守衛在村口, 保護著山村村民生命財產的安全。

據傳, 元末明初陳友諒在鄱陽湖兵敗於朱元璋後, 落荒隱居雪峰山的古鄜山之前, 曾在大沖住過數月, 施義於民, 教化村民, 深得民心, 故這裡民風淳樸, 至今仍保留著夜不閉戶、道不拾遺、鄰里和睦的良好風氣。

清乾隆皇帝三下江南時, 打算到古鄜山山頂的寺廟裡燒香, 行至大沖水口處, 一行人旅途勞累, 便在溪上的涼亭小憩。 正當大家口乾舌燥之時, 只見亭旁一塊凹陷的石頭之上有一眼小井, 泉水從石縫中汩汩流出, 甘甜清冽, 乾隆皇帝與眾大臣及隨僕喝了個痛快。 因乾隆皇帝在此亭休息過並喝過此井的水, 故此亭名為“乾隆亭”, 此井亦名“乾隆井”。 當乾隆皇帝一行行至拖母留山腳下, 見山高路險,

馬不能行, 又聽當地老百姓說, “古鄜山, 離天三尺三, 人過要彎腰, 馬過要下鞍”, 畏其艱險, 不敢前行, 當晚在大沖的金台寺住了一宿, 第二天便打馬回朝了。

相傳在唐初, 唐玄奘西天(印度)取經回來之後, 唐太宗在全國普建廟宇, 金台寺為那時所建。 當時, 有一高僧雲遊至此, 見這裡山清水秀, 景色秀麗, 便在這裡建寺住了下來。 金台寺下的舍利塔, 據說埋葬的就是這位高僧的遺骸。 慶倖的是, 這座千年古刹和舍利塔, 在“文化大革命”大破“四舊”中並未受到破壞, 至今仍然保存完好。

這裡山清水秀, 風景旖旎, 四面青山, 層巒疊嶂, 林木葳蕤, 參天古樹隨處可見。 村落中的房前屋後, 多為桃、李、梨、柿、枇杷、楊梅等果木樹。 每到春天, 桃紅李白, 而至秋季,

梨黃柿紅, 煞是好看。 山腳多為竹林和油茶、板栗、杉木等經濟林, 山腰以上則多為松杉雜木等混合林。 由於植被完好, 草茂林密, 青山如黛, 走進大沖, 便如走進了綠色的森林氧吧, 讓人感到格外舒暢。

大沖的山青, 水更清更秀。 兩條小溪呈弧形順村落左右兩邊的山腳向外流去, 在水口處匯合。 溪水淙淙, 清澈透亮, 一年四季, 從不乾涸, 就是暴雨, 也不渾濁。 小溪的兩邊, 長滿了水竹、木芙蓉和各種野草野花, 放眼望去, 兩條小溪就像兩條綠色的彩帶向外飄去。 溪中的小魚小蝦, 自由自在地在水中石壁間遊來跳去。 整個大沖有大大小小的山泉五十多眼, 村民們的房前屋後, 幾乎家家戶戶都有一口清冽甘甜的清泉, 泉水冬暖夏涼,

水質很好, 富含對人體有益的礦物質, 人們飲水、做飯、洗衣全是用的山泉水。

這裡的人們體質強壯, 健康長壽。 清同治年間, 這個小山村曾出過一個武狀元, 他身材魁梧, 力大無比, 善使一柄重一百二十斤的大刀。 他到漵浦考武秀才時, 肩扛大刀, 一百二十多裡的路程, 早上出發,天沒有黑就趕到了縣城。他的這柄大刀,一般的小夥子扛不動。可惜的是,1958年大煉鋼鐵時,這柄大刀被兩個壯漢抬去送進了“小高爐”。我的二十二叔母易美玉,十七歲時從洪江市的洗馬鄉嫁到大沖,一生養育了十三個兒女,個個都有出息。她在大沖已整整生活了八十年,今年已九十七歲高齡,仍然耳聰目明,生活能自理,甚至還能做一些家務。

這裡既安靜,又熱鬧。春夏兩季,百花爭豔,芳草萋萋,鳥聲啾啾,蛙鼓陣陣,蟬鳴聲聲,雞叫狗吠,很是熱鬧。而秋冬兩季,除了小溪中的叮咚流水和雞鴨之聲,再也沒有其它噪音,整個山村顯得十分和諧而靜謐。走進大沖,就像走進了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

改革開放以後,大沖變得更加美麗富饒。1998年,全組籌資投勞,修通了一點五公里通往集鎮的砂石公路。2010年,又自籌資金20多萬元,將砂石路硬化成了水泥路。整個村落,新蓋了許多樓房。家家戶戶都有日常的家用電器,在銀行有存款。全組有大小車輛十三輛;有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五人;有國家工作人員四人、企業家一人、能工巧匠三十人;固定資產達一千多萬元。由於大沖風景如畫,村民富裕,廣東、四川等外地姑娘紛紛嫁入大沖。

如今的大沖,就像一顆鑲在翠綠之中的寶石,熠熠生輝,閃閃發光。

作者簡介:張昆,筆名虎燮,1981年5月31日出生,陝西省西安市人,大學文化,現為陝西西安一家國有機械廠普通職員,負責單位宣傳策劃工作,業務愛好寫作。同時也兼任中國實力派書畫家協會會員、媒體聯盟時代名家陝西版主編、中華風采人物全媒體藝術顧問/編委、提多書院文學部部長/文學院士、意不盡傳媒中心網理事/副主編、望月文學雜誌特約作家/編委、《陝西市政》雜誌兼陝西市政網特邀編輯、《細鱗河》報編委職務。從1998年開始文學創作,迄今為止,已發表作品數百篇。其中,部分作品還屢獲文學大獎。

本文為中國鄉間美文原創作品,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早上出發,天沒有黑就趕到了縣城。他的這柄大刀,一般的小夥子扛不動。可惜的是,1958年大煉鋼鐵時,這柄大刀被兩個壯漢抬去送進了“小高爐”。我的二十二叔母易美玉,十七歲時從洪江市的洗馬鄉嫁到大沖,一生養育了十三個兒女,個個都有出息。她在大沖已整整生活了八十年,今年已九十七歲高齡,仍然耳聰目明,生活能自理,甚至還能做一些家務。

這裡既安靜,又熱鬧。春夏兩季,百花爭豔,芳草萋萋,鳥聲啾啾,蛙鼓陣陣,蟬鳴聲聲,雞叫狗吠,很是熱鬧。而秋冬兩季,除了小溪中的叮咚流水和雞鴨之聲,再也沒有其它噪音,整個山村顯得十分和諧而靜謐。走進大沖,就像走進了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

改革開放以後,大沖變得更加美麗富饒。1998年,全組籌資投勞,修通了一點五公里通往集鎮的砂石公路。2010年,又自籌資金20多萬元,將砂石路硬化成了水泥路。整個村落,新蓋了許多樓房。家家戶戶都有日常的家用電器,在銀行有存款。全組有大小車輛十三輛;有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五人;有國家工作人員四人、企業家一人、能工巧匠三十人;固定資產達一千多萬元。由於大沖風景如畫,村民富裕,廣東、四川等外地姑娘紛紛嫁入大沖。

如今的大沖,就像一顆鑲在翠綠之中的寶石,熠熠生輝,閃閃發光。

作者簡介:張昆,筆名虎燮,1981年5月31日出生,陝西省西安市人,大學文化,現為陝西西安一家國有機械廠普通職員,負責單位宣傳策劃工作,業務愛好寫作。同時也兼任中國實力派書畫家協會會員、媒體聯盟時代名家陝西版主編、中華風采人物全媒體藝術顧問/編委、提多書院文學部部長/文學院士、意不盡傳媒中心網理事/副主編、望月文學雜誌特約作家/編委、《陝西市政》雜誌兼陝西市政網特邀編輯、《細鱗河》報編委職務。從1998年開始文學創作,迄今為止,已發表作品數百篇。其中,部分作品還屢獲文學大獎。

本文為中國鄉間美文原創作品,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