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感動全校!這位見證了國家從弱到強、學校發展的浙大退休教授說:歷史不會忘記我們這代人!

在1月12日舉辦的浙江大學2017年度教職工榮休典禮上, 人文學院教授張德明的一番講話感動了許多人:

一段僅三分鐘的講話, 贏得了不少浙大人的尊重,

這位退休教師到底說了什麼?他在浙大又經歷了什麼?讓我們一起來看!

右二為張德明

尊敬的各位領導、尊敬的各位榮休的同仁, 老師們, 同學們:

上午好!

此刻我站在這裡, 有點忐忑不安。 在浙大工作了三十年, 從來沒有面對全校的師生代表講過話。

今天是第一次, 應該也是最後一次。 因為舉行過這個典禮之後, 我們這些榮休的同仁們就要各奔東西了, 或含飴弄孫, 或周遊世界, 或進老年大學, 或去跳廣場舞, 無論如何, 這是一次為了告別的聚會。 在這樣的場合, 說什麼, 怎麼說, 心裡一點兒底也沒有。 不瞞諸位, 我考慮了三天才湊了這個大約三分鐘的發言稿。 儘管這個稿子非常短, 我還是為它起了個題目:《歷史不會忘記我們這代人》。

是不是有點狂妄?有點自大?也許。 但更多是一種兼自豪、驕傲、感傷和欣慰於一體的感覺。 時間關係, 閒話就不說了, 我只講三個數字, 分別是四十、三十和二十。

第一個數字:四十

剛剛過去的2017年, 是國家恢復高考四十周年。 四十年前,

我, 一個來自紹興水鄉的孩子, 正在上虞曹娥江大壩工程打工, 做夢也想不到, 個人的命運將由此徹底改變。 我居然以小學畢業生的學歷僥倖考上了大學, 之後一路走來, 又讀了碩士、博士, 最終以國內一流、國際准一流的浙江大學教授和博導的身份光榮退休。 我不能自詡為社會的佼佼者, 但絕對是時代的幸運兒。 我想, 我的經歷雖有點兒特殊, 但也不乏普遍性。 在座的諸位稍稍回憶一下, 必定會有同感。 因此, 我們感恩這個時代, 珍惜這段特殊的經歷。

與此同時也自信滿滿地認為, 後代不會忘記我們。 因為如果忘記我們, 共和國的歷史就將是不完整的, 就等於撕掉了這本厚重的史書中最重要的一頁。 這一頁記載了我們的幸與不幸,

痛苦與掙扎, 追求與奮鬥;記載了我們面黃肌瘦、營養不良的芳華年代, 記載了我們一家數口擠在筒子樓十幾平米的陋室裡, 為中華崛起而讀書、教書、飲食男女的青壯年時代, 更記載了我們體內血脂、血壓、血糖、尿酸等各項指標與我們國家的GDP指數同步高升, 與我們民族的國力同時崛起的晚年。 大家說, 身為這麼一代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中的一員, 我們難道沒有理由為自己感到自豪和驕傲嗎?下一代人難道會有任何理由把我們忘卻嗎?

第二個數字:三十

我本人是1985年在杭州大學讀的碩士學位, 1988年畢業留校任教。 到今年恰好為浙大工作了三十年。 加上之前在別的學校的教師履歷, 拿到了一個紅本本。 我相信在座的諸位應該都已經拿到了。 那是我們從事國民教育三十年的見證。 不管我們天資如何, 水準怎樣, 不管我們專業是什麼, 教的是什麼課程, 我們可以說是盡心、盡力、盡責地做了。 我們自己的學術成就可能很低, 甚至低到塵埃裡去, 但是我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 未來十年、二十年,中國新一代傑出的學者、科學家、政治家、企業家,甚至諾貝爾獎獲得者將從我們這一代人培養的學生中誕生。古人雲,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乃人生一樂也。想到這一點,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為之感到自豪和欣慰,不能安然退休,樂享晚年呢?

第三個數字:二十

今年恰好也是新組建的浙江大學合併二十周年。二十年前,原國立浙江大學的四大源頭分別從玉泉、西溪、華家池、之江緩緩流出,沖出急流險灘,越過暗礁旋渦,最終“青山擋不住,畢竟東流去”,匯入紫金港,面向大海洋。在座的諸位同仁可以引以為傲的是,我們不但是這段難忘的歷史的見證者,也是它的參與者和建設者。我們永遠不會忘記浙大,我相信,浙大也永遠不會忘記我們。因為我們共同創造了這段歷史。船需要港口、碼頭,才能顯示它的價值。港口也需要船隻、水手,才能成就它的歷史。今天,我們老了。這沒什麼。每條船都曾有過它揚帆起航,搏擊風浪,收穫滿滿的輝煌日子。每條船也必定也會有它落帆停航,永泊港灣,最終變成朽木的暗淡未來。因此,我們不必為此感傷,更無須怨天尤人。我們這一條條老船、舊船,傷痕累累、鏽跡斑斑,設備落伍、零件損壞,已經難以承當起人工智慧時代艱巨的遠航任務,既然如此,就應該知足、知趣地引退,讓位給新打造的船隻、更年輕的水手。就像落日不會忌妒朝陽的升起,舊船也決不會妒忌新船的下水,而只會靜靜地停泊在碼頭,欣喜地看著一片又一片白帆遠去的背影,默默地在夕陽下為它們祝福。

好了,留給我的時間不多了,該下臺了。最後我想賣弄一下自己的專業知識,戲仿一下德國大詩人歌德在其傳世之作《浮士德》中的名句,分享給在座諸位,包括躊躇滿志的各位領導,光榮退休的諸位同仁,還有意氣風發的同學少年:

要每日每時爭取生活與自由,

才能有尊嚴地和體面地退休。

謝謝大家!

張德明

2018年1月12日

攝影:盧紹慶

部分照片來源於浙大人的朋友圈

本文編輯:禾穟

未來十年、二十年,中國新一代傑出的學者、科學家、政治家、企業家,甚至諾貝爾獎獲得者將從我們這一代人培養的學生中誕生。古人雲,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乃人生一樂也。想到這一點,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為之感到自豪和欣慰,不能安然退休,樂享晚年呢?

第三個數字:二十

今年恰好也是新組建的浙江大學合併二十周年。二十年前,原國立浙江大學的四大源頭分別從玉泉、西溪、華家池、之江緩緩流出,沖出急流險灘,越過暗礁旋渦,最終“青山擋不住,畢竟東流去”,匯入紫金港,面向大海洋。在座的諸位同仁可以引以為傲的是,我們不但是這段難忘的歷史的見證者,也是它的參與者和建設者。我們永遠不會忘記浙大,我相信,浙大也永遠不會忘記我們。因為我們共同創造了這段歷史。船需要港口、碼頭,才能顯示它的價值。港口也需要船隻、水手,才能成就它的歷史。今天,我們老了。這沒什麼。每條船都曾有過它揚帆起航,搏擊風浪,收穫滿滿的輝煌日子。每條船也必定也會有它落帆停航,永泊港灣,最終變成朽木的暗淡未來。因此,我們不必為此感傷,更無須怨天尤人。我們這一條條老船、舊船,傷痕累累、鏽跡斑斑,設備落伍、零件損壞,已經難以承當起人工智慧時代艱巨的遠航任務,既然如此,就應該知足、知趣地引退,讓位給新打造的船隻、更年輕的水手。就像落日不會忌妒朝陽的升起,舊船也決不會妒忌新船的下水,而只會靜靜地停泊在碼頭,欣喜地看著一片又一片白帆遠去的背影,默默地在夕陽下為它們祝福。

好了,留給我的時間不多了,該下臺了。最後我想賣弄一下自己的專業知識,戲仿一下德國大詩人歌德在其傳世之作《浮士德》中的名句,分享給在座諸位,包括躊躇滿志的各位領導,光榮退休的諸位同仁,還有意氣風發的同學少年:

要每日每時爭取生活與自由,

才能有尊嚴地和體面地退休。

謝謝大家!

張德明

2018年1月12日

攝影:盧紹慶

部分照片來源於浙大人的朋友圈

本文編輯:禾穟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