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中華預防醫學會會長:吃得健康的“10個網球原則”

中華預防醫學會會長、中國工程院院士王隴德

“生活中如何能夠有效地預防慢性病的發生? 其實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我們常說的‘管住嘴、邁開腿’,

國際上也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為總結了十六個字, 即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心理平衡。 ”

如果要給 2016 年的中國發展提煉關鍵字的話, 那麼“健康”一定榜上有名。 2016 年8月, 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在北京召開,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部出席,

顯示出中央對衛生健康工作的高度重視, 同時大會還對“健康中國”建設作出了全面部署。

此次大會透出的多重新意, 無論是“要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把以治病為中心轉變為以人民健康為中心”, 還是“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等表述, 都顯得不同尋常, 卻又契合“沒有全民健康, 就沒有全面小康”這一核心主張。

頂層設計已經完成, 藍圖施工必須落地有聲。 大會結束6天后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通過了《“健康中國 2030”規劃綱要》。 這是建國以來首次在國家層面提出的健康領域中長期戰略規劃, 並將在今後15年作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行動綱領。

作為一場順應時代的“健康”變革, “健康中國2030”將如何影響國家發展和國民生活?哪些要素會影響“健康中國 2030”戰略規劃的落地和實現?近期,

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華預防醫學會會長、 原衛生部副部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健康中國 2030 戰略研究組”首席專家王隴德接受了《環球》 雜誌專訪。 在王隴德看來, “提高健康中國建設的‘到位率’, 是接下來落實建設健康中國的關鍵所在。

將政策落實到位

《環球》雜誌 :1996 年, 作為原衛生部副部長, 你參加了全國衛生工作會議, 20 年後, 你如何評價當前這場“健康”變革的意義?

王隴德 :改革開放以來, 我國衛生與健康事業加快發展, 取得了顯著成就。 2015 年我國人均預期壽命已達 76.34 歲, 嬰兒死亡率、5 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孕產婦死亡率分別下降到 8.1‰、10.7‰和 20.1/10萬, 總體上優於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準,

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了重要基礎。 但隨著工業化、城鎮化、人口老齡化發展以及生態環境、生活方式變化, 也給維護和促進人民健康帶來了一系列新的挑戰。

例如, 在過去20年間, 中國的疾病模式已從過去的以兒童傳染病為主轉向以成人慢性病為主, 成為影響生命和健康的最主要因素, 其導致的死亡已占總死亡的 86.6%, 在所有疾病經濟負擔中占比達到 70%。 如果按照過去“以疾病治療為中心”的工作方向, 不僅難以解決人的健康問題, 也不可持續。

國家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是為了讓人們的生活更加美好, 如果因為重大疾病造成健康受損, 會導致生活品質嚴重下降, 這和我們的工作目標是完全不相符的。

所以說, 現在中央決定把健康作為優先發展的戰略, 是我國經濟發展到一定水準的必然趨勢。

因此, 確立“以促進健康為中心”的“大健康觀”、“大衛生觀”, 將這一理念融入公共政策制定實施的全過程, 統籌應對廣泛的健康影響因素, 全方位、全生命週期維護人民群眾健康, 在當下就顯得正逢其時。

《環球》雜誌 :如何使“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這一轉變落實到位?

王隴德 :我國目前在健康促進方面存在一些問題,從慢性病防控中出現的問題就可以管窺健康中國建設的“短板”和“瓶頸”。其中主要的問題有 :政府主導、多部門合作、全社會參與的工作機制尚未建立,健康教育仍未廣泛開展,國民衛生保健知識較為缺乏、健康行為形成率較低,有針對性的干預措施還未廣泛實施,慢性病防治網路體系建設尚處於探索階段,人才隊伍建設亟待加強。這些問題既是我們有效防治慢性病需要解決的,也是落實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所必須直面的。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比如說民政部門是否可以考慮不僅僅管發結婚證,而是利用機會,對新婚夫婦普及優生優育和科學育兒知識。這是百姓真正需要的,誰都希望生出健康的孩子,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長。

要想解決上述問題,需要建立健康促進綜合協調管理機構,督促各級政府、各部門認真落實“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新時期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例如是否可以考慮在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的基礎上成立國家的健康促進委員會來承擔相關工作;要明確中央和地方政府各自的健康工作責任;要為公共衛生服務和基本醫療提供保障;要控制重大疾病對國民健康的危害,減少早死和殘疾,提高健康期望壽命。

事實上,正是為了順應上述所需,目前由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負責起草的《基本醫療衛生法》已經更名為《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並有望在今年內出臺,而有了這樣一部法律,就能夠在法理上把影響國民健康的一些危險因素和工作責任明確下來。

將職責履行到位

《環球》雜誌 :健康中國建設需要各個 部門協同作戰,為此各部門都需要作出怎 樣的改變?

王隴德 :要想能夠適應“健康中國 2030”的戰略要求,各部門需要從優化現有的相關政策入手,並從多個環節進行調試。

正如剛才提到的《基本醫療衛生法》已更名為《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改名就是因為影響健康的很多因素,且大部分是其他部門所管,比如教育部門、農業部門、 宣傳部門、體育部門等等。如果僅給醫療衛生系統定個法解決不了問題,所以我們希望通過新法明確其他部門的責任,在法律上保證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方針。

更具體地說,就像農業部門應嚴格控制人與動物共患疾病的流行和傳播 ;加強管理,減少對健康有較大損害的農藥、化肥、抗生素等的使用;制定相關政策,鼓勵符合健康要求的農產品生產。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應制定激勵醫療機構合理使用醫保資金的政策,提高醫保資金的投入產出比。教育部門應把健康科普知識作為兒童和青少年的必備知識,加強教育和管理,提高他們的健康行為形成率。宣傳部門應把健康科普知識宣傳作為重要工作任務;嚴格控制違反科學原理的誤導資訊在各類媒體上播出、刊載和發送;制定對兒童、青少年健康行為形成有不良影響的廣告的播出限制規則。民政部門應推動“醫養結合”的實施 ;組織新婚夫婦優生優育和科學育兒知識教育等等。

《環球》雜誌 :對於核心的醫療衛生系統來說,在職責履行上又該作出哪些改變?

王隴德 :以往我國醫療機構的責任就是治療疾病,對疾病防控重視不足。而事實上,絕大部分的慢病都是可控可防的。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資料,80%的心腦血管疾病、80% 的二型糖尿病、絕大部分的原發性高血壓,甚至 40%的腫瘤,都是可以預防的。

因此,在當前以慢病流行為主的年代,就需要重新調整醫療機構的功能定位,把醫療機構納入慢病防控的體系之中。通過調整臨床醫務人員的知識 技能標準,培養和造就適合新時期衛生與健康工作和國民健康需求的醫療衛生人員,使臨床醫務人員 掌握重點慢病的防控知識,擁有這方面技能,並且在臨床崗位上開展危險因素控制。

此外,還需要明確醫療機構的公共衛生職責;建立與完善適合國情、與疾病流行模式匹配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與工作模式;為國民提供公平、可及、負擔得起的醫療衛生服務。

比如,吸煙是慢性疾病的最大危險因素,但是醫院開戒煙門診的寥寥無幾,有些開了不久就關門了。主要原因在於現在醫療機構大都屬於自籌自支狀態,醫療機構提供危險因素控制的服務沒有經濟支援。因此,醫療機構的公共衛生職責必須明確,而且公共衛生明確應由政府買單。

同樣,現階段我國推行的分級診療,是醫療機構下一步要做的一項重要工作。實現分級診療必須加強基層醫療機構的能力。百姓都希望在家門口解決自己的疾病和保健問題,何必都受累跑到大醫院去。提升基層醫療機構的能力,必須要求上級醫療機構的專家下沉,但是在現有政策下,多數院長一定不願意。因為專家走了,不能給醫院賺錢,醫院反而要支付專家費用,缺乏相關的長效機制。

將觀念根植到位

《環球》雜誌 :對於健康的追求,是每一個中國人心底最簡單最樸素的願望,在這場涉及全民的“健康”變革中,普通百姓又該如何回應?

王隴德 :我們每一個人的身體,不僅僅是我們自己的,我們對家庭有責任,對子女有責任,對父母有責任,對社會有責任。但目前我國老百姓的現實情況卻是普遍缺乏科學的健康知識。

比如,前不久我聽說一位 8 歲的孩子得了骨質疏鬆。醫生瞭解他的生活習慣後發現,原來孩子平時只喝可樂不喝水。當醫生告訴家長喝碳酸飲料是導致孩子骨質疏鬆的根本原因時,孩子母親非常後悔。她說,現在生活水準提高了,孩子想吃什麼、想喝什麼,家長都會滿足,從來沒有想過會對孩子的健康造成損害。

所以,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一定要及早地關注我們自己的身體健康和提高我們的健康素養。因為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總結,生活方式與行為對健康和壽命的影響占60%,其他幾個分別是環境因素占17%,遺傳因素占15%,醫療條件的改善只占8%。 所以健康素養是保障健康最基本的要素。

《環球》雜誌 :對於老百姓來說,平時生活中如何能夠簡單有效地預防慢性病的發生?

王隴德 :其實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我們常說的“管住嘴、邁開腿”。

首先,我們先來說如何“管住嘴”。因為,現在慢性病的流行,很大一部分是由肥胖造成的,而從資料上看,我國國民現在已經是 30% 超重,10% 肥胖, 其中尤其值得重點關注的是兒童的肥胖問題。比如北京超重肥胖的 6 到 17 歲的兒童已經占 21%,而且孩子一旦胖起來,減下來很困難,基本上就將伴隨其一生。所以我們一定要認識到,這對我們民族將會是一個非常大的威脅。

那麼如何吃才健康呢?最近幾年,我們就一直在推廣飲食攝入的“10個網球原則”,以方便人們能夠做更為直觀的衡量。其中就包括 :每人全天吃肉不超過一個網球大小 ;相當於兩個網球大小的主食,最好吃點雜糧 ;要保證三個網球 大小的水果;不少於四個網球大小的蔬菜。 事實上,只要我們吃好了,食物多樣化做到了,我們完全不需要額外的營養素作為補充。

除了吃以外,導致我們患慢性病的另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缺乏運動鍛煉。 而這已成為世界衛生組織總結的全球第四大死因,每年全球有三百多萬人因為缺乏鍛煉而死亡,而現在的我國國民,符合要求的鍛煉率非常低,幾次全國調查基本上就是百分之十幾。但即使是這樣,在經常參加鍛煉的人群中,本來應該是最需要鍛煉的中年人反而是鍛煉率最低的人群。

要知道,人衰老的最主要的原因是肌肉流失,而運動鍛煉,特別是負重鍛煉,是保住肌肉最好的辦法。美國心臟學會和世界衛生組織都第一次在它的保健指南裡提出,65歲以上的老人每週也應該做兩到三次、八到十種的力量鍛煉。

那麼總的來講,國際上也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為總結了十六個字,即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心理平衡。只有我們人人都行動起來,我們“健康中國”的目標才能實現。

本文摘編自《環球》雜誌“健康中國2030”課題報告

監製 | 趙卓,責任編輯 | 明昊,文 | 陳寧

《環球》雜誌 :如何使“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這一轉變落實到位?

王隴德 :我國目前在健康促進方面存在一些問題,從慢性病防控中出現的問題就可以管窺健康中國建設的“短板”和“瓶頸”。其中主要的問題有 :政府主導、多部門合作、全社會參與的工作機制尚未建立,健康教育仍未廣泛開展,國民衛生保健知識較為缺乏、健康行為形成率較低,有針對性的干預措施還未廣泛實施,慢性病防治網路體系建設尚處於探索階段,人才隊伍建設亟待加強。這些問題既是我們有效防治慢性病需要解決的,也是落實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所必須直面的。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比如說民政部門是否可以考慮不僅僅管發結婚證,而是利用機會,對新婚夫婦普及優生優育和科學育兒知識。這是百姓真正需要的,誰都希望生出健康的孩子,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長。

要想解決上述問題,需要建立健康促進綜合協調管理機構,督促各級政府、各部門認真落實“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新時期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例如是否可以考慮在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的基礎上成立國家的健康促進委員會來承擔相關工作;要明確中央和地方政府各自的健康工作責任;要為公共衛生服務和基本醫療提供保障;要控制重大疾病對國民健康的危害,減少早死和殘疾,提高健康期望壽命。

事實上,正是為了順應上述所需,目前由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負責起草的《基本醫療衛生法》已經更名為《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並有望在今年內出臺,而有了這樣一部法律,就能夠在法理上把影響國民健康的一些危險因素和工作責任明確下來。

將職責履行到位

《環球》雜誌 :健康中國建設需要各個 部門協同作戰,為此各部門都需要作出怎 樣的改變?

王隴德 :要想能夠適應“健康中國 2030”的戰略要求,各部門需要從優化現有的相關政策入手,並從多個環節進行調試。

正如剛才提到的《基本醫療衛生法》已更名為《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改名就是因為影響健康的很多因素,且大部分是其他部門所管,比如教育部門、農業部門、 宣傳部門、體育部門等等。如果僅給醫療衛生系統定個法解決不了問題,所以我們希望通過新法明確其他部門的責任,在法律上保證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方針。

更具體地說,就像農業部門應嚴格控制人與動物共患疾病的流行和傳播 ;加強管理,減少對健康有較大損害的農藥、化肥、抗生素等的使用;制定相關政策,鼓勵符合健康要求的農產品生產。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應制定激勵醫療機構合理使用醫保資金的政策,提高醫保資金的投入產出比。教育部門應把健康科普知識作為兒童和青少年的必備知識,加強教育和管理,提高他們的健康行為形成率。宣傳部門應把健康科普知識宣傳作為重要工作任務;嚴格控制違反科學原理的誤導資訊在各類媒體上播出、刊載和發送;制定對兒童、青少年健康行為形成有不良影響的廣告的播出限制規則。民政部門應推動“醫養結合”的實施 ;組織新婚夫婦優生優育和科學育兒知識教育等等。

《環球》雜誌 :對於核心的醫療衛生系統來說,在職責履行上又該作出哪些改變?

王隴德 :以往我國醫療機構的責任就是治療疾病,對疾病防控重視不足。而事實上,絕大部分的慢病都是可控可防的。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資料,80%的心腦血管疾病、80% 的二型糖尿病、絕大部分的原發性高血壓,甚至 40%的腫瘤,都是可以預防的。

因此,在當前以慢病流行為主的年代,就需要重新調整醫療機構的功能定位,把醫療機構納入慢病防控的體系之中。通過調整臨床醫務人員的知識 技能標準,培養和造就適合新時期衛生與健康工作和國民健康需求的醫療衛生人員,使臨床醫務人員 掌握重點慢病的防控知識,擁有這方面技能,並且在臨床崗位上開展危險因素控制。

此外,還需要明確醫療機構的公共衛生職責;建立與完善適合國情、與疾病流行模式匹配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與工作模式;為國民提供公平、可及、負擔得起的醫療衛生服務。

比如,吸煙是慢性疾病的最大危險因素,但是醫院開戒煙門診的寥寥無幾,有些開了不久就關門了。主要原因在於現在醫療機構大都屬於自籌自支狀態,醫療機構提供危險因素控制的服務沒有經濟支援。因此,醫療機構的公共衛生職責必須明確,而且公共衛生明確應由政府買單。

同樣,現階段我國推行的分級診療,是醫療機構下一步要做的一項重要工作。實現分級診療必須加強基層醫療機構的能力。百姓都希望在家門口解決自己的疾病和保健問題,何必都受累跑到大醫院去。提升基層醫療機構的能力,必須要求上級醫療機構的專家下沉,但是在現有政策下,多數院長一定不願意。因為專家走了,不能給醫院賺錢,醫院反而要支付專家費用,缺乏相關的長效機制。

將觀念根植到位

《環球》雜誌 :對於健康的追求,是每一個中國人心底最簡單最樸素的願望,在這場涉及全民的“健康”變革中,普通百姓又該如何回應?

王隴德 :我們每一個人的身體,不僅僅是我們自己的,我們對家庭有責任,對子女有責任,對父母有責任,對社會有責任。但目前我國老百姓的現實情況卻是普遍缺乏科學的健康知識。

比如,前不久我聽說一位 8 歲的孩子得了骨質疏鬆。醫生瞭解他的生活習慣後發現,原來孩子平時只喝可樂不喝水。當醫生告訴家長喝碳酸飲料是導致孩子骨質疏鬆的根本原因時,孩子母親非常後悔。她說,現在生活水準提高了,孩子想吃什麼、想喝什麼,家長都會滿足,從來沒有想過會對孩子的健康造成損害。

所以,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一定要及早地關注我們自己的身體健康和提高我們的健康素養。因為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總結,生活方式與行為對健康和壽命的影響占60%,其他幾個分別是環境因素占17%,遺傳因素占15%,醫療條件的改善只占8%。 所以健康素養是保障健康最基本的要素。

《環球》雜誌 :對於老百姓來說,平時生活中如何能夠簡單有效地預防慢性病的發生?

王隴德 :其實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我們常說的“管住嘴、邁開腿”。

首先,我們先來說如何“管住嘴”。因為,現在慢性病的流行,很大一部分是由肥胖造成的,而從資料上看,我國國民現在已經是 30% 超重,10% 肥胖, 其中尤其值得重點關注的是兒童的肥胖問題。比如北京超重肥胖的 6 到 17 歲的兒童已經占 21%,而且孩子一旦胖起來,減下來很困難,基本上就將伴隨其一生。所以我們一定要認識到,這對我們民族將會是一個非常大的威脅。

那麼如何吃才健康呢?最近幾年,我們就一直在推廣飲食攝入的“10個網球原則”,以方便人們能夠做更為直觀的衡量。其中就包括 :每人全天吃肉不超過一個網球大小 ;相當於兩個網球大小的主食,最好吃點雜糧 ;要保證三個網球 大小的水果;不少於四個網球大小的蔬菜。 事實上,只要我們吃好了,食物多樣化做到了,我們完全不需要額外的營養素作為補充。

除了吃以外,導致我們患慢性病的另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缺乏運動鍛煉。 而這已成為世界衛生組織總結的全球第四大死因,每年全球有三百多萬人因為缺乏鍛煉而死亡,而現在的我國國民,符合要求的鍛煉率非常低,幾次全國調查基本上就是百分之十幾。但即使是這樣,在經常參加鍛煉的人群中,本來應該是最需要鍛煉的中年人反而是鍛煉率最低的人群。

要知道,人衰老的最主要的原因是肌肉流失,而運動鍛煉,特別是負重鍛煉,是保住肌肉最好的辦法。美國心臟學會和世界衛生組織都第一次在它的保健指南裡提出,65歲以上的老人每週也應該做兩到三次、八到十種的力量鍛煉。

那麼總的來講,國際上也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為總結了十六個字,即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心理平衡。只有我們人人都行動起來,我們“健康中國”的目標才能實現。

本文摘編自《環球》雜誌“健康中國2030”課題報告

監製 | 趙卓,責任編輯 | 明昊,文 | 陳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