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吉林市現代農業先導區實現“六化”

市農委近日發佈的一份報告顯示, 經過兩年多的建設, 我市萬昌、孤店子兩個現代農業先導區的整體框架體系已構建完成, 高標準農田建設粗具規模, 產業發展形成專業化、區域化格局, 產業化項目建設進展順利, 亮點層出不窮, 已成為我市推進農業現代化發展的新引擎。

農業生產規模化。 建設高標準農田23.1萬畝, 其中萬昌先導區14.1萬畝, 孤店子先導區9萬畝。 利用測土配方施肥、性誘劑防蟲等現代耕作技術, 開展綠色有機種植, 採用“五統一”方法管理, 生產集約化水準大幅提高。 萬昌先導區創新採用了耐老化、防凍脹、壽命長、節水、組裝靈活、節能環保的組合式軌道渠埂(塑膠田埂),

每萬畝改造後增加生產面積400餘畝。

農業產業體系化。 萬昌先導區九月豐家庭農場, 與水稻育種專家袁隆平院士、國家粳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合作, 建立了吉林市試驗站, 優選出高產、抗病的龍優649、龍優香1號兩個水稻新品種。 示範推廣了五優稻四號、吉粳88號等優質水稻品種, 提升了稻米品質。 綠色有機水稻種植面積達到4萬畝。 建成了東北地區最大的蘆筍基地, 面積1200畝, 大棚1000多棟, 蘆筍保鮮庫2000平方米, 可一次保鮮蘆筍5000噸以上, 產品遠銷日本、新加坡等地。 孤店子先導區東福集團, 依託世界最先進的20萬噸精製米智慧化生產和低溫倉儲設備、年產500噸有機米酒生產線、7萬噸稻草碳棒和有機肥生產線,

和擁有的5000頭肉牛、30萬隻種雞、600萬隻雞雛生產能力, 形成了農業全產業鏈迴圈經濟模式。 同時發展吉林農耕文化, 帶動特色鄉村旅遊及服務產業, 年吸引遊客35萬人次, 推進了一二三產深度融合。 “萬昌大米”獲得了國家原產地標識認證、地理標誌證明商標和地理標誌產品認證;“大荒地大米”被評為中國馳名商標, 形成了吉林市“中國粳稻貢米之鄉”核心品牌。

農業科技現代化。 開展全程機械化和標準化種植, 機械化作業率達85%以上。 萬昌先導區智慧化水稻育苗工廠投入使用, 年新增有機水稻秧苗12萬盤, 可滿足6000畝水田的秧苗需求;建立了宇豐現代農業服務中心, 實施“互聯網+現代農業”行動,

搭建生產大資料平臺, 為農民和經營主體提供了農資供應、測土配方施肥、市場訊息諮詢等“一站式”社會化服務, 每畝地減少投入1000元左右。 孤店子先導區建成150畝水稻育苗溫室、120畝智能化日光溫室、75台太陽能無線監控器和資訊化監控大廳, 形成了生產環節可控制、流通環節可查詢、銷售環節可追溯的全程品質追溯體系。

農業管理組織化。 先導區內有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33戶, 其中國家級龍頭企業2戶, 省級龍頭企業4戶;發展新型經營主體500家。 創新實踐了“私人定制”“帶地養老”“村企合一”“公司+基地+農戶+標準化”等發展共贏經營模式, 流轉土地24萬畝, 帶動周邊農戶3.3萬戶。 萬昌先導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5萬元;孤店子先導區農民人均收入達到2.7萬元。

農村就地城鎮化。 以提高村民的居住環境、生活條件和幸福指數為目標, 建設玉華新村、大荒地農民新居40余棟, 1000多戶農民實現集中居住。 同時, 先導區域內的農產品加工企業帶動本地農民返鄉就業1000餘人, 實現了農民上樓不失地, 離土不離鄉。

農產品銷售網路化。 建立了完善的農產品銷售網路。 在天貓、淘寶、京東等多家全國性電商平臺拓展銷售管道, 並與淘寶合作建成運營吉林市館, 打出了“萬昌大米”、“大荒地大米”的名氣, 更打開了全國市場, 將“好米”變成了“名米”。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