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為打入學生內部上B站,財大思政“男神老師”淵博講述現實與理想~附視頻!

“梁漱溟有句天問‘這個世界會好嗎’, 信樂團有首歌‘如果還有明天’, 每次學期結束, 我都會以這兩句話作結。 希望能在今後的日子繼續分享他們的收穫、喜悅、憂慮和思考。 無論如何, 願我們都能始終懷揣夢想、保有希望, 在未來的歲月活得灑脫、明亮。 ”

這個學期, 每週四下午, 在上海財大武東路校區梯六教室, 曹東勃為本科生開講《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 每節課座無虛席, 還有不少慕名而來的旁聽者。 加上帥氣的外型, 學生們私下裡叫他“男神老師”, 對他激情而真誠的金句津津樂道。

正值期末, 曹東勃這學期的思政課畫上句號。 但他精彩的課堂依然被學生們回味著。

曹東勃是個“80後”, 做了7年多思政課老師, 從講師到副教授, 對思政課堂的熱愛卻一直未變。 學生們課上聽他的淵博講述, 下了課意猶未盡, 還能到他的公眾號繼續感受正能量, 一些學生畢業了, 還經常與他暢談現實與理想。

■曹東勃華政決賽現場講課視頻

“知識量大”, “開腦洞”, 是曹東勃課堂的特色。 在他的課上, 學生們只有全神貫注, 才能“不掉鏈子”。

“這門課基本上每節課都會有相當豐富的歷史事實, 並且能夠貼近我們的實際經驗”, 上財經濟學院大一學生杜超奕說, 自己非常喜歡曹老師的講課方式。

■課堂上的曹東勃

在講解“中國道路”時, 曹東勃把四十年前李光耀對鄧小平所說的“中國一定會做得比我們更好”, 與四十年後李顯龍讚賞中國移動支付的快速發展做對比, 學生們聽得心潮澎湃。 “這種畫面感本身就有一種滄海桑田的歷史縱深, 而改革開放的巨大成就也就一目了然。 ”

就在上個月的一堂課上,

在講解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時, 曹東勃先打開電腦, 為大家放了一段採訪視頻, 那是2012年央視走基層節目“你幸福嗎?”的街頭採訪, 曾引發熱議。

“其實, 這就是一個時代之問。 ”曹東勃繼而啟發同學, “這些時點看似偶然, 實際上從‘你吃了嗎’到‘你幸福嗎’的變化背後, 反映的正是社會主要矛盾的深刻變化。 ”

曹老師的新聞視頻破題, 讓在座的同學頓感新鮮, 又頻頻點頭。

“你感到有一種力量在拽著你回到‘事發現場’”, 財大國際工商管理學院大二學生許谷愚這樣評價曹老師的上課風格:“他不是直接給你一個結論, 特別是涉及到一項政策、一個指導思想的來龍去脈, 他會挖得很深”。

一個學期下來, 許谷愚體會很深:“中國共產黨九十多年的實踐非常不容易,

更不容易的是理論上的探索, 在實踐當中不斷地總結與反思、批評與自我批評、提高認識水準, 這是中國共產黨最值得敬佩的品質。 ”

對給學生們講“現實”, 曹東勃有自己的信念:“現在很多人覺得, ‘95後’是互聯網時代的原住民, 對網路更感興趣。 但是通過這麼些年的教學實踐, 我發現情況恰恰相反, 正因為學生們對網路太熟悉了, 所以他們對網路之外的真實世界、對書本之外的社會實踐, 有著天然的渴望、莫大的好奇和極強的熱情。 ”而曹東勃做的, 就是把這群95後, 深深地帶入現實中。

曹東勃告訴學生們的“現場”, 不僅來源於廣博的閱讀和扎實的科研, 更來自一步一個腳印的實踐。

他曾經做過駐村調查, 過去5年在農民家裡一共住了300天。

■2013年, 曹東勃帶學生去安徽農村做社會調查

“我們學經濟的, 一開始總會帶著經濟學的視野看世界, 腦子裡滿是價格、價值, 但是真正住到農民家裡, 感受完全不一樣, 打破了很多書本上的原有認識, 經濟學知識變得生動起來”。

他與學生分享自己駐村調查的真實體驗:“聊天也是門學問啊,一開始是我的好朋友熊萬勝老師帶著我,他主問,我記錄。到後來自己也覺得可以獨當一面了,也可以組織幾十個同學暑期去調查。”

對調查過程中碰到的囧事,他也毫不諱言,“我同事一聊就能聊一個上午,別人還要留他在家裡吃中飯。我怎麼聊兩小時就覺得差不多了?其實這也是個經驗積累的過程……慢慢地我也能做到了。你要放下自己,要以一個生命對另一個生命的禮贊和敬畏,去觀察和瞭解這個人的經歷和軌跡,要有對人的發展的關切,這是一個基本態度。”

“大學生應該做三點,多讀一點書,多做一點社會調查,多參與一點志願服務”,曹東勃的課上還有很多樸實無華的激勵。

財大經濟學院大二學生喬中恒去年暑假參加了學校的“千村調查”,“在曹老師的帶領下,到遼寧寬甸開展調研。曹老師把社會現象用身邊的例子來講解,更善於觀察、注意細節,引導我們針對自己的發現,進行更深入地思考。”

千村調查前的準備會上,曹東勃建議同學們抽空看一下《鄉村愛情》這一系列電視劇。“調研過程中,他經常會用很‘接地氣’的方式闡釋社會問題。”在談到鄉村的空間結構、政治結構,曹東勃講起“大腳超市”,來分析鄉村中常見的雙中心結構;談到互聯網在鄉村的普及過程,他講起“趕集”、“打麻將”這些傳統場景,闡述習俗經濟和體驗經濟的衝突和轉變。

從農村互聯網應用現狀,到農村勞動力轉移,即便是在駐村調查的茶餘飯後,曹東勃都在和學生們交流。“每一天晚餐的時候都會有一個例行環節,曹老師鼓勵每個人分享一天的發現,表達自己思考的內容。”

年輕人最近幾年流行上“B站”,這是一個國內知名的視頻彈幕網站,也是年輕人文化社區。有一天,曹東勃向同學們“自曝”自己也看“B站”。當同學們表示大跌眼鏡時,他幽默回應:“沒什麼稀奇的,這不都是被你們逼的嗎?不打入你們內部,不鑽到鐵扇公主肚子裡,怎麼能瞭解你們在想什麼,把課講好呢?”

有一節課講到“社會主義改造”,一上來,曹東勃先打開一個關於國家治理的遊戲介面,給同學演示不同的“玩法”反映的治理路徑和政策選擇,再引申到社會主義改造的路徑是如何走出來的。

除了打入同學內部,曹東勃認為,思政課老師還要“住進”年輕人心裡。他說,思政課實際上涉獵面很廣,涵蓋政治、經濟、文化、社會,還要呼應社會熱點,“出現了公眾事件,學生就會在課上問:老師,你怎麼看?這時,不能刻意躲避。”

但是,課堂上的時間畢竟有限,內容也無法盡數展開。也是迎合年輕人的交流習慣,2014年,曹東勃開出了“木工坊”公眾號。“公眾號把時空延伸了,下了課還可以聊,畢業了也可以再聯繫。”

打開“木工坊”,一篇篇原創文章激發學生的再思考。開號三年以來,他已經發表了200多篇文章,擁有7000多名“粉絲”。

曹東勃每節課的PPT都會嵌入一個與所講內容相關的關鍵字,“然後大家可以到我的公眾號去搜索這個關鍵字獲得推送的原創文章,隨手翻閱,找到更深入的解讀。”

針對大學生普遍關注的“如何激發研究興趣”,他叩響學生的反思之門:“有同學會說,我經歷過高考結束後的填報志願,所以我有很明確的專業興趣。果真如此嗎?且不說填志願是否就等同於選擇興趣,就是深究其你所填的這個志願,你有多大底氣說出那真的是你‘自己的選擇’,沒有背棄你‘最初的夢想’呢?”

在討論志願者精神時,曹東勃用同齡人的事蹟鼓勵同學:“讓人欣慰的是,不少學生成績很好,績點很高,甚至直接保送研究生也是有絕對的把握和很強的競爭力,但他們就是希望先去邊遠地區和農村服務一年,再接續自己的學業。一個報名西部計畫的小姑娘,已經考上研究生,但還是決定先去西藏做一年志願服務,家裡也很支援,非常純粹,沒有半點功利性的東西。這一代年輕人很少束縛,有闖勁,更敢於和樂於追隨自己的自由意志和內生興趣,更可愛、更讓人佩服。”

還有一些同學喜歡找他“私聊”,兩年前,有個學生在微信上問他:“您對大學本科期間應徵入伍,有怎樣的看法?”曹東勃這樣回答:“你是什麼樣子,不是他人所能框限的,而是你自己活出來的。我們完全可以反問一句,誰規定的上財畢業生就應該是“某種樣子”?就一定要去某一類行業呢?你問我支持不支持,我要說,只要這種家國情懷是你聽從自己內心的呼召,我絕對支持!”

老師的回答堅定了學生的信念。如今,他已身在軍營,依然和曹東勃保持聯繫。

“思政課老師責任重大”,曹東勃感慨:“我們的一個回答,可能會影響他們對世界的看法,甚至他個人的人生選擇。”

1、大學應該做三件事,多讀一點書,多做一點社會調查,多參與一點志願服務。

2、看B站沒什麼稀奇的,這不都是被你們逼的嗎?不打入你們內部,不鑽到鐵扇公主肚子裡,怎麼能瞭解你們在想什麼,把課講好呢?

3、必須關心社會,瞭解國情,懂得政治,否則把自己搞得很傻白甜的感覺,仿佛自己與這個世界沒有什麼關係,這是不可持續的。

4、馬克思的危機意識、憂患意識,他對時代主題的敏銳直覺與深刻判斷,今天仍沒有過時,今天的馬克思主義者仍是世界思潮的同時代人。

5、小時代本身並不讓人厭惡,小確幸也很合于“帝利于我何有哉”的現代潮流,但這種輕飄氛圍的膨脹、擴張、滲透和通約一切領域,侵入生活並試圖扼殺生活中各種豐富可能性的時候,責任就會被卸載一空,問題就會不期而至。

6、梁漱溟有句天問“這個世界會好嗎”,信樂團有首歌問的則是“如果還有明天”,每次學期結束,我都會以這兩句話作結。很榮幸能夠陪伴你們度過你們在大學的第一個學期,希望能在今後的日子繼續分享他們的收穫、喜悅、憂慮和思考。無論如何,願我們都能始終懷揣夢想、保有希望,在未來的歲月活得灑脫、明亮。

7、你要放下自己,要以一個生命對另一個生命的禮贊和敬畏,去觀察和瞭解這個人的經歷和軌跡,要有對人的發展的關切,這是一個基本態度。

經濟學知識變得生動起來”。

他與學生分享自己駐村調查的真實體驗:“聊天也是門學問啊,一開始是我的好朋友熊萬勝老師帶著我,他主問,我記錄。到後來自己也覺得可以獨當一面了,也可以組織幾十個同學暑期去調查。”

對調查過程中碰到的囧事,他也毫不諱言,“我同事一聊就能聊一個上午,別人還要留他在家裡吃中飯。我怎麼聊兩小時就覺得差不多了?其實這也是個經驗積累的過程……慢慢地我也能做到了。你要放下自己,要以一個生命對另一個生命的禮贊和敬畏,去觀察和瞭解這個人的經歷和軌跡,要有對人的發展的關切,這是一個基本態度。”

“大學生應該做三點,多讀一點書,多做一點社會調查,多參與一點志願服務”,曹東勃的課上還有很多樸實無華的激勵。

財大經濟學院大二學生喬中恒去年暑假參加了學校的“千村調查”,“在曹老師的帶領下,到遼寧寬甸開展調研。曹老師把社會現象用身邊的例子來講解,更善於觀察、注意細節,引導我們針對自己的發現,進行更深入地思考。”

千村調查前的準備會上,曹東勃建議同學們抽空看一下《鄉村愛情》這一系列電視劇。“調研過程中,他經常會用很‘接地氣’的方式闡釋社會問題。”在談到鄉村的空間結構、政治結構,曹東勃講起“大腳超市”,來分析鄉村中常見的雙中心結構;談到互聯網在鄉村的普及過程,他講起“趕集”、“打麻將”這些傳統場景,闡述習俗經濟和體驗經濟的衝突和轉變。

從農村互聯網應用現狀,到農村勞動力轉移,即便是在駐村調查的茶餘飯後,曹東勃都在和學生們交流。“每一天晚餐的時候都會有一個例行環節,曹老師鼓勵每個人分享一天的發現,表達自己思考的內容。”

年輕人最近幾年流行上“B站”,這是一個國內知名的視頻彈幕網站,也是年輕人文化社區。有一天,曹東勃向同學們“自曝”自己也看“B站”。當同學們表示大跌眼鏡時,他幽默回應:“沒什麼稀奇的,這不都是被你們逼的嗎?不打入你們內部,不鑽到鐵扇公主肚子裡,怎麼能瞭解你們在想什麼,把課講好呢?”

有一節課講到“社會主義改造”,一上來,曹東勃先打開一個關於國家治理的遊戲介面,給同學演示不同的“玩法”反映的治理路徑和政策選擇,再引申到社會主義改造的路徑是如何走出來的。

除了打入同學內部,曹東勃認為,思政課老師還要“住進”年輕人心裡。他說,思政課實際上涉獵面很廣,涵蓋政治、經濟、文化、社會,還要呼應社會熱點,“出現了公眾事件,學生就會在課上問:老師,你怎麼看?這時,不能刻意躲避。”

但是,課堂上的時間畢竟有限,內容也無法盡數展開。也是迎合年輕人的交流習慣,2014年,曹東勃開出了“木工坊”公眾號。“公眾號把時空延伸了,下了課還可以聊,畢業了也可以再聯繫。”

打開“木工坊”,一篇篇原創文章激發學生的再思考。開號三年以來,他已經發表了200多篇文章,擁有7000多名“粉絲”。

曹東勃每節課的PPT都會嵌入一個與所講內容相關的關鍵字,“然後大家可以到我的公眾號去搜索這個關鍵字獲得推送的原創文章,隨手翻閱,找到更深入的解讀。”

針對大學生普遍關注的“如何激發研究興趣”,他叩響學生的反思之門:“有同學會說,我經歷過高考結束後的填報志願,所以我有很明確的專業興趣。果真如此嗎?且不說填志願是否就等同於選擇興趣,就是深究其你所填的這個志願,你有多大底氣說出那真的是你‘自己的選擇’,沒有背棄你‘最初的夢想’呢?”

在討論志願者精神時,曹東勃用同齡人的事蹟鼓勵同學:“讓人欣慰的是,不少學生成績很好,績點很高,甚至直接保送研究生也是有絕對的把握和很強的競爭力,但他們就是希望先去邊遠地區和農村服務一年,再接續自己的學業。一個報名西部計畫的小姑娘,已經考上研究生,但還是決定先去西藏做一年志願服務,家裡也很支援,非常純粹,沒有半點功利性的東西。這一代年輕人很少束縛,有闖勁,更敢於和樂於追隨自己的自由意志和內生興趣,更可愛、更讓人佩服。”

還有一些同學喜歡找他“私聊”,兩年前,有個學生在微信上問他:“您對大學本科期間應徵入伍,有怎樣的看法?”曹東勃這樣回答:“你是什麼樣子,不是他人所能框限的,而是你自己活出來的。我們完全可以反問一句,誰規定的上財畢業生就應該是“某種樣子”?就一定要去某一類行業呢?你問我支持不支持,我要說,只要這種家國情懷是你聽從自己內心的呼召,我絕對支持!”

老師的回答堅定了學生的信念。如今,他已身在軍營,依然和曹東勃保持聯繫。

“思政課老師責任重大”,曹東勃感慨:“我們的一個回答,可能會影響他們對世界的看法,甚至他個人的人生選擇。”

1、大學應該做三件事,多讀一點書,多做一點社會調查,多參與一點志願服務。

2、看B站沒什麼稀奇的,這不都是被你們逼的嗎?不打入你們內部,不鑽到鐵扇公主肚子裡,怎麼能瞭解你們在想什麼,把課講好呢?

3、必須關心社會,瞭解國情,懂得政治,否則把自己搞得很傻白甜的感覺,仿佛自己與這個世界沒有什麼關係,這是不可持續的。

4、馬克思的危機意識、憂患意識,他對時代主題的敏銳直覺與深刻判斷,今天仍沒有過時,今天的馬克思主義者仍是世界思潮的同時代人。

5、小時代本身並不讓人厭惡,小確幸也很合于“帝利于我何有哉”的現代潮流,但這種輕飄氛圍的膨脹、擴張、滲透和通約一切領域,侵入生活並試圖扼殺生活中各種豐富可能性的時候,責任就會被卸載一空,問題就會不期而至。

6、梁漱溟有句天問“這個世界會好嗎”,信樂團有首歌問的則是“如果還有明天”,每次學期結束,我都會以這兩句話作結。很榮幸能夠陪伴你們度過你們在大學的第一個學期,希望能在今後的日子繼續分享他們的收穫、喜悅、憂慮和思考。無論如何,願我們都能始終懷揣夢想、保有希望,在未來的歲月活得灑脫、明亮。

7、你要放下自己,要以一個生命對另一個生命的禮贊和敬畏,去觀察和瞭解這個人的經歷和軌跡,要有對人的發展的關切,這是一個基本態度。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