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太鋼集團嵐縣礦業有限公司 科技創新破解世界性難題

導語:在近日召開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 我市太鋼集團嵐縣礦業有限公司的《超大規模微細粒複雜難選紅磁混合鐵礦選礦技術開發及工業化應用》項目榮獲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填補了我國大型微細粒複雜難選鐵礦選礦技術的空白, 有效提高了鐵礦資源的綜合利用率。

呂梁台 陳然:各位觀眾, 這裡是太鋼集團嵐縣礦業有限公司, 而我身後就是我國自主研發的超大規模微細粒紅磁混合鐵礦生產車間, 該技術不僅填補了國內鐵礦選礦技術的空白, 使沉寂了半個世紀的鐵礦資源得到高效的開發利用。 為我國的鋼鐵工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最有力的支撐。

太鋼嵐縣袁家村鐵礦是亞洲規模最大的露天冶金礦山項目, 也是微細粒紅磁混合複雜難選鐵礦的典型代表。 該礦發現於1958年, 探明儲量12.6億噸。 因該礦礦石嵌布細微性微細,

鐵礦物種類多達12種, 礦物間鑲嵌關係複雜, 分選難度極大, 一直是世界性難題。 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 國家先後組織了多次全國性的選礦技術攻關均未取得突破, 使該礦一度成為呆滯資源。

太鋼集團嵐縣礦業有限公司黨委書記 王永章 :我國鐵礦石資源品位低、成分複雜, 大部分為細粒、微細粒的資源, 采選的難度非常大, 有近百億噸得不到開發利用, 鐵礦石對外依存度接近90%。 所以, 開發利用好此類資源是國家資源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2006年, 太剛集團牽頭與多家科研單位成立了聯合攻關小組, 通過“產、學、研”聯合的方式組成專案團隊, 實施多專業聯合攻關, 終於找到了大規模工業化開發的工藝方法和路線,

破解了微細粒複雜難選紅磁混合鐵礦的選礦技術這一世界性難題, 創造了我國冶金礦山建設的新水準。

太鋼集團嵐縣礦業有限公司黨委書記 王永章 :該專案設計年采剝總量8580萬噸, 選礦年處理量2200萬噸, 年產鐵精礦粉741萬噸。 項目投運後, 使袁家村鐵礦的資源得到了大規模工業化利用, 實現了太鋼鐵原料百分之百自給。

這個項目填補了大型微細粒複雜難選鐵礦選礦技術的空白, 有效提高了鐵礦資源的綜合利用率, 緩解了鐵礦石進口壓力, 為我國特大型礦山的建設提供了寶貴的工程經驗, 部分技術已成功應用到鞍鋼關寶山鐵礦、湖南祁東礦區、西澳sino鐵礦及南美秘鐵新區等新項目, 推動了我國鋼鐵工業可持續發展。

呂梁台/李旭龍 成發明 陳然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