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人民日報:三大攻堅戰 審計怎麼幹

記者:齊志明

推動健全完善制度2.38萬項, 中央一級預算單位實現審計全覆蓋審計作為黨和國家監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黨的十八大以來, 審計事業取得哪些顯著成績?今後一段時間, 審計“火力點”瞄向哪些領域?審計署審計長胡澤君9日在全國審計工作會議上, 列舉了一系列數字展示審計工作的亮麗成績單, 並指出審計機關要增強跨越關口的緊迫感、責任感和使命感, 全神貫注、全力以赴, 精准聚焦、靶向發力, 在推動打好“三大攻堅戰”中積極發揮作用。

據瞭解, 5年來, 全國共審計65萬多個單位, 促進增收節支和挽回損失2.5萬億元, 推動健全完善制度2.38萬項, 移送違紀違法問題線索2.35萬件。 具體來說:

著力推動重大政策措施貫徹落實, 促進提高發展品質和效益。 自2014年8月起, 審計署組織全國審計機關持續跟蹤審計各地方、各部門貫徹落實中央政策措施情況及效果, 密切關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放管服”推進、營改增實施、重大專案落地、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等情況, 著力推動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 全國共促進2.7萬多個專案開工、完工或加快進度;促進取消、合併、下放行政審批事項、資質認定、收費等1700多項。

深入揭示和促進防範風險, 著力從體制機制層面推動深化改革。

全國共報送各類審計報告、專題報告等120多萬篇, 發佈審計結果公告5萬多篇;提出防範風險、完善制度、深化改革等方面建議130多萬條, 被採納99萬多條, 推動建立健全規章制度2.38萬項。

嚴肅揭示重大違紀違法問題, 強化對權力運行的監督制約。 全國共移送違紀違法問題線索2.35萬件, 涉及4.3萬多人。 以監督制約權力、促進領導幹部依法主動有效作為為目標, 堅持黨政同責、同責同審, 不斷深化經濟責任審計, 全國共審計領導幹部16萬多名。

跟蹤督促審計查出問題的整改, 推動建立健全整改長效機制。 比如, 去年8月至10月, 審計署組織全國1萬多名審計人員, 按照“誰審計、誰負責督促”的原則, 按項逐條對審計查出問題的整改情況進行跟蹤督促檢查,

涉及全國31個省(區、市)、100多個中央部門和4000多家單位, 有關地方、部門和單位通過上繳國庫、補徵稅款、收回貸款和結轉結餘等方式整改4800多億元, 整改率達到95%;制定完善規章制度2400多項, 處理處分8100多人次。

另外, 審計署穩步推進審計全覆蓋, 對中央一級預算單位實現全覆蓋, 對中央企業和金融機構的覆蓋率達到75%以上。

促進追回或歸還扶貧資金60多億元, 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涉及1200多人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 從現在到2020年, 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期, 要突出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 特別是要堅決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准脫貧、污染防治的攻堅戰。 5年來, 全國審計機關在這三方面工作也卓有成效。

推動防範化解重大風險。

黨的十八大以來, 各級審計機關密切關注信貸、債市、股市、匯市等領域運行情況, 查出並移送了一大批非法集資、地下錢莊、貸款詐騙等違法犯罪問題線索, 對於維護金融市場穩定、防範金融風險發揮了重要作用。

助力精准脫貧。 黨的十八大以來, 我國已有6000多萬人口穩定脫貧, 這是一項前無古人的、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充分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這期間, 全國審計機關先後對670多個貧困縣及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縣開展了扶貧資金專項審計和政策跟蹤審計, 促進追回或歸還資金320多億元, 在脫貧攻堅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這充分說明審計隊伍是一支能打硬仗的隊伍。

促進污染防治。 去年, 中央印發了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規定,

這是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的重大舉措, 是審計制度改革的重要內容, 也是審計機關更好發揮作用的新契機、新平臺。 2015年以來, 全國共開展審計試點專案800多個, 涉及被審計領導幹部1200多人, 為規定的出臺奠定了實踐基礎, 也積累了寶貴經驗。

胡澤君表示, 今後一段時間, 圍繞打好“三大攻堅戰”, 審計署將進一步聚焦審計重點:在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方面, 要繼續發揮審計專業性強、觸角廣泛、反應快速等優勢, 深入揭示風險隱患, 及時發出預警, 防範好金融風險;在精准脫貧方面, 要舉全國審計機關之力持續組織開展扶貧審計, 實現對貧困地區審計全覆蓋, 揭露扶貧資金被挪用濫用、貪污侵佔等問題, 揭露作風不實、形式主義、弄虛作假甚至失職瀆職等問題,推動追責問責,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得到人民認可、經得起歷史檢驗;在污染防治方面,要不斷創新審計方式方法,推動各級領導幹部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意識,促進加快生態文明建設,推動實現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雙贏。

(責任編輯:郭相淮 石敏琦)

揭露作風不實、形式主義、弄虛作假甚至失職瀆職等問題,推動追責問責,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得到人民認可、經得起歷史檢驗;在污染防治方面,要不斷創新審計方式方法,推動各級領導幹部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意識,促進加快生態文明建設,推動實現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雙贏。

(責任編輯:郭相淮 石敏琦)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