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廚房動線不合理真遭罪!最科學的4種廚房佈局,看完再裝遺憾

天越來越冷, 明後天的溫度讓我瑟瑟發抖。

辦公室越來越多人放棄了自己帶便當, 加入了外賣大軍。 想想裹著厚厚的家居服,

用冷水洗菜, 在小空間裡騰挪輾轉、手忙腳亂, 夠不著調料區, 水濺濕了衣服, 還要打掃檯面, 這不是做飯, 這是在戰鬥啊!

這樣誰還想下廚啊!也只有小黃了。

她說不想下廚的要麼是犯懶了, 要麼是廚房不好用, 作為一個勤快的小仙女, 還有一個好用的廚房, 在冬天她也很有做飯的熱情。 說完給我夾了跟自己炸的雞腿, 好吃。

犯懶這事是無解的, 全靠覺悟, 廚房不好用卻是有解的, 一個好的廚房佈局, 就能讓下廚變得超簡單。

廚房主要有四種佈局:一字型、雙線型、L型、U型, 根據家人的生活習慣和實際操作便利來設計動線, 才能有一個最好用的廚房, 冬天也能愉快下廚。

下廚動線

有裝修經驗的小夥伴肯定都聽過“動線”這個詞, 動線就是你活動的路線, 在廚房裡, 那就是做飯的步驟。

比如做一餐晚飯, 要從冰箱裡拿出食材—洗菜—切菜—放進盤子裡備用—開火炒菜—放調料—出鍋—裝盤, 這就涉及到四個區域:食材儲藏區、食材處理區、備餐區、烹飪區, 在不同的廚房佈局中合理佈置這四個區, 才能讓下廚變得更加簡單, 做一餐晚飯手到擒來。

一字型

一字型適合兩種廚房, 一種是面積小的狹長廚房, 比如說一邊是門, 一邊是生活陽臺, 還要保證活動空間, 只能做一字型。 還有一種是開放式廚房, 一字型加上中島, 就是一個中島式開放式廚房。

一字型廚房的動線比較長, 可以這樣分佈:儲藏區(冰箱)—水槽(洗菜)—加工區(切菜)—烹飪(灶台)—備餐區(裝盤備用), 這樣的佈局才能再大程度上減少走動, 讓做飯變得流程清晰、區域分明。

雙線型

雙線型算是一字型的升級版,適合狹長形,也適合短粗形,在保證活動空間的前提下,做成通道式,狹長形可以兩個人一起下廚,短粗形可以最大限度利用空間。

這種佈局適合三角工作區,一面是儲藏區—水槽—加工區,一面是烹飪—備餐,雙線型更加細化,靈活性增強。

L型

L型適合方形廚房,是比較常見的一種佈局,活動空間比較大,比雙線型更適合兩個人同時活動。

L型佈局也是三角工作區,是前兩種的結合,在L的轉角處設置水槽—加工—烹飪—備餐,避免了一條邊過長,也增加了轉角的收納區域,小廚房裝出大空間。

U型

U型是L型的升級版,同樣適合方形廚房,擴大了操作臺面和儲物收納,減少了活動空間,適合愛下廚的主婦。

如果兩邊較長,中間短,可以把水槽放在中間的位置,兩邊分別是儲藏區和加工烹飪,如果兩邊短中間長,那就把灶台放在中間,兩邊分別是儲藏水槽和備餐加工區。

那我家適合哪一種呢?飛墨君給你總結下:

前有門後有陽臺的狹長形廚房選一字型或雙線型,其他狹長形可以選L型,正常的方形廚房選L型或U型,大廚房選U型。

至於動線設計也不止那幾種,每個人的做菜習慣都不一樣,最順手的順序才是最好用的,上面的只是參考。

兩個高度

說完了4種佈局,下面來說說兩種高度,高度決定舒適度,一到逢年過節,飛墨君母上作為主廚就要在廚房裡待上幾個小時,到了晚上腰酸背痛脖子疼,想要減少疲勞感和身體疼痛,檯面高度很重要。

現在市面上的成品櫥櫃都有個統一高度,一般是80-85cm,這個其實是不合理的,且不說洗菜切菜炒菜要彎腰、炒菜要架胳膊,每個人的身高都不同適合的高度也不一樣,不能用一樣的高度。

水槽、加工區的高度和烹飪區的高度是要有區別的,放灶台的烹飪區要裝得低一點,這就是兩個高度,至於高度怎麼設置,也是很有講究的。

檯面高度是80釐米的話,可以設計一個5釐米的高度差,灶台高度為75釐米,這樣炒菜的時候,胳膊就不會需要抬著了,輕鬆了許多。根據身高的不同,還能有以下的調整。

吊櫃高度

除了檯面,吊櫃的高度也很重要,那種需要踮腳找餐具的吊櫃,實在是很打擊下廚的積極性,但也不能太低,低了影響視線,炒菜可能還會碰到頭。

假設檯面高80-85cm,吊櫃本身高度65-75cm,那吊櫃離檯面55-65cm都是合適的,這樣身高160-165左右的女生都是方便拿取東西,如果比較嬌小或是大長腿,就要適當調節下。

如果你只會偶爾興致來了才下廚做點東西,那廚房的佈局就沒那麼重要了,好不好用對你來說都是不怎麼用。

但如果你愛下廚,喜歡在灶台前研究美食,那這樣的廚房肯定是你需要的。

雙線型

雙線型算是一字型的升級版,適合狹長形,也適合短粗形,在保證活動空間的前提下,做成通道式,狹長形可以兩個人一起下廚,短粗形可以最大限度利用空間。

這種佈局適合三角工作區,一面是儲藏區—水槽—加工區,一面是烹飪—備餐,雙線型更加細化,靈活性增強。

L型

L型適合方形廚房,是比較常見的一種佈局,活動空間比較大,比雙線型更適合兩個人同時活動。

L型佈局也是三角工作區,是前兩種的結合,在L的轉角處設置水槽—加工—烹飪—備餐,避免了一條邊過長,也增加了轉角的收納區域,小廚房裝出大空間。

U型

U型是L型的升級版,同樣適合方形廚房,擴大了操作臺面和儲物收納,減少了活動空間,適合愛下廚的主婦。

如果兩邊較長,中間短,可以把水槽放在中間的位置,兩邊分別是儲藏區和加工烹飪,如果兩邊短中間長,那就把灶台放在中間,兩邊分別是儲藏水槽和備餐加工區。

那我家適合哪一種呢?飛墨君給你總結下:

前有門後有陽臺的狹長形廚房選一字型或雙線型,其他狹長形可以選L型,正常的方形廚房選L型或U型,大廚房選U型。

至於動線設計也不止那幾種,每個人的做菜習慣都不一樣,最順手的順序才是最好用的,上面的只是參考。

兩個高度

說完了4種佈局,下面來說說兩種高度,高度決定舒適度,一到逢年過節,飛墨君母上作為主廚就要在廚房裡待上幾個小時,到了晚上腰酸背痛脖子疼,想要減少疲勞感和身體疼痛,檯面高度很重要。

現在市面上的成品櫥櫃都有個統一高度,一般是80-85cm,這個其實是不合理的,且不說洗菜切菜炒菜要彎腰、炒菜要架胳膊,每個人的身高都不同適合的高度也不一樣,不能用一樣的高度。

水槽、加工區的高度和烹飪區的高度是要有區別的,放灶台的烹飪區要裝得低一點,這就是兩個高度,至於高度怎麼設置,也是很有講究的。

檯面高度是80釐米的話,可以設計一個5釐米的高度差,灶台高度為75釐米,這樣炒菜的時候,胳膊就不會需要抬著了,輕鬆了許多。根據身高的不同,還能有以下的調整。

吊櫃高度

除了檯面,吊櫃的高度也很重要,那種需要踮腳找餐具的吊櫃,實在是很打擊下廚的積極性,但也不能太低,低了影響視線,炒菜可能還會碰到頭。

假設檯面高80-85cm,吊櫃本身高度65-75cm,那吊櫃離檯面55-65cm都是合適的,這樣身高160-165左右的女生都是方便拿取東西,如果比較嬌小或是大長腿,就要適當調節下。

如果你只會偶爾興致來了才下廚做點東西,那廚房的佈局就沒那麼重要了,好不好用對你來說都是不怎麼用。

但如果你愛下廚,喜歡在灶台前研究美食,那這樣的廚房肯定是你需要的。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