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暖心!男子鄭州打拼18年,因幼時家境貧寒,致富後幫扶22名貧困生

河南商報記者 吳智星 文 王訪賢 圖

9歲男孩小俊不知母親去世, 800多字的文章, 寫了42個“媽媽”。 六年級少女夢妍, 為了好好學習, 寒風中,

上下學路上手不釋卷。

河南商報暖冬欄目, 關注永城留守貧困小學生, 報導一經刊發, 就有好心人來認領小俊、夢妍兩人的願望。

昨日, 河南商報聯合豫發集團發起紅領巾幫扶行動, 共同呼籲愛心人士或商家, 一起來幫助貧困小學生。 1月9日上午, 鄭州服飾文化協會表示, 他們願意伸出援手, 溫暖小俊、夢妍在內的22位貧困小學生的冬天。

【好心人認領夢想】

在花一樣的年紀, 失去了母親, 小俊和夢妍的故事, 感動了很多讀者和網友。

有網友留言:“這孩子長得討人喜歡, 身世卻很可憐……沒有媽媽的孩子想想都心酸。 ”

有人說:“小俊一定要好好長大, 媽媽一直很偉大, 不要辜負她哦。 ”

也有網友說:“看到標題就流淚來, 最難過的就是沒有媽媽的孩子,

再苦再累我都不會離開兒子, 也要好好珍惜自己的身體, 才能有能力愛兒子。 ”

報導刊發後, 不斷有愛心人士添加河南商報記者微信, 表示, 想圓兩個小孩的夢, 還想資助他們上學。

網友花海向河南商報記者打聽了小俊、夢妍的情況, 表示願意説明他們, 等到自己女兒放假, 還要帶著她去永城, 看望小哥哥, 小姐姐。

愛心人士余女士給河南商報記者留言, 表示願意給小俊買鋼筆、幫夢妍拍全家福。

笑笑遠在美國, 她看到河南商報的報導, 也表示想盡自己的綿薄之力幫助小俊、夢妍。

【一對一幫扶, 22個孩子每人每年將獲2400元資助】

報導刊發後, 鄭州服飾文化協會表示, 他們願意回應紅領巾幫扶活動, 一對一幫扶小俊、夢妍在內的22位貧困小學生,

溫暖他們。

鄭州服飾文化協會常務副會長陳安吉, 是一對一幫扶的發起者, 他告訴河南商報記者, 協會將幫扶小俊、夢妍在內的22位貧困小學生, 小學畢業前, 將為每位小學生提供一月200元的資助, 小學生主要來自永城和臨潁兩地。

陳安吉表示, 此次幫扶, 雖然錢不是很多, 但是想讓貧困小學生體會到社會上的溫暖, 希望能讓他們能健康成長。

陳安吉介紹, 協會會員將對22個小學生進行一對一的幫扶, 他說:“幫扶, 不是簡單給他們錢, 給他們物資, 而是每個會員都能長期關注一個孩子, 讓他們能感受到愛。 ”

陳安吉感謝河南商報, 找到了真正需要幫助的小孩。

“我們將幫扶小學生一直到小學畢業, 不過這也是不固定的,

如果孩子懂事, 想要繼續學習, 高中, 大學, 他們還會繼續幫助。 ”陳安吉說, 協會準備定期組織活動, 把貧困小學生們帶到鄭州, 讓他們體驗城市生活, 如果孩子心理有問題, 還會帶著他們去看心理醫生。

張霓也是此次一對一幫扶的會員, 她說:“我們一對一, 也是為了能和孩子們更好的交流, 讓他們從心感受到社會的溫暖。 也許我們的力量沒有大到改變世界, 但是世界上的小角落會因你我的善行而變得更加美麗。 ”

會員滕水仙也很支持張霓的說法:“要幫, 我們就要從心出發。 ”

【為什麼要幫孩子們?】

為什麼要幫他們?也許可以從三個故事講起。

陳安吉是浙江溫州商人, 這個60歲的男人來鄭州打拼了18年。 和小俊他們一樣, 陳安吉也來自農村,

因為家裡條件艱苦, 他13歲就外出打工, 新疆、內蒙古, 走遍了很多地方。

陳安吉回憶, 自己年輕的時候, 條件很差, 去新疆, 要坐四天四夜的火車, 人太多, 就擠在車座下。 北方的冬天異常寒冷, 戶外零下三四十攝氏度, 而他都不知道棉衣是啥。

“那時候, 想讓別人幫助, 大家都苦, 誰來幫呢?我知道想要人幫助的那種感覺, 現在我條件好一些了, 我就幫幫忙。 ”

滕水仙是漯河人, 也是農村出生。 她一直幫助村裡的孤寡老人。 2001年冬天, 滕水仙回家過年, 在大門口吃餃子的時候, 遇到了隔壁的老人。 兩人許久不見, 老人說讓她嘗嘗自己的餃子, “很好吃。 ”

吃了老人的餃子, 滕水仙很是心酸, 老人口中好吃的餃子, 餡兒其實是豆腐渣做的。 她把老人的碗拿裡過來,把自己的肉餃給了老人,臨走還塞給老人50塊錢。

後來,滕水仙知道,老人逢年過節去廟裡燒香,都會替她祈禱,生意興隆。至今,她已經幫助了村裡十幾位老人。

“孩子們更可憐,他們還在成長。”滕水仙說。

張霓,是一個志工。活動中,她認識了一個9歲的小孩,父親去世,母親離開,和80多歲的奶奶相依為命。

今年天冷了,張霓想給孩子和老人買一件羽絨服。當了商鋪,商戶一聽她是做好事,把羽絨服按成本價賣給了她,一聽還給老人買,領著張霓去了自家姐姐家,商戶姐姐直接說:“你還要不要,要的話我不要錢。”

“有能力了,就想説明一下那些需要被説明的人,幫助孩子們,能讓他們感受社會上的溫暖,讓花朵健康成長。”張霓說,大家都為人父母,看到別人的孩子就能想到自己的孩子。

“現在社會上好心人越來越多,但是不知道怎麼幫助別人,謝謝商報的關注,引導社會正能量的同時,讓我們能對社會盡點綿薄之力。”張霓說。

【暖冬】

這個冬天,河南商報聯合豫發集團,再度發起暖冬扶貧活動。如果您身邊有需要幫扶的群體,也可以與我們聯繫,河南商報記者吳智星,電話(微信):18539271543。讓我們共同努力,力所能及地給他們一個溫暖的冬天。(河南商報見習編輯 高予妍 施尚景)

她把老人的碗拿裡過來,把自己的肉餃給了老人,臨走還塞給老人50塊錢。

後來,滕水仙知道,老人逢年過節去廟裡燒香,都會替她祈禱,生意興隆。至今,她已經幫助了村裡十幾位老人。

“孩子們更可憐,他們還在成長。”滕水仙說。

張霓,是一個志工。活動中,她認識了一個9歲的小孩,父親去世,母親離開,和80多歲的奶奶相依為命。

今年天冷了,張霓想給孩子和老人買一件羽絨服。當了商鋪,商戶一聽她是做好事,把羽絨服按成本價賣給了她,一聽還給老人買,領著張霓去了自家姐姐家,商戶姐姐直接說:“你還要不要,要的話我不要錢。”

“有能力了,就想説明一下那些需要被説明的人,幫助孩子們,能讓他們感受社會上的溫暖,讓花朵健康成長。”張霓說,大家都為人父母,看到別人的孩子就能想到自己的孩子。

“現在社會上好心人越來越多,但是不知道怎麼幫助別人,謝謝商報的關注,引導社會正能量的同時,讓我們能對社會盡點綿薄之力。”張霓說。

【暖冬】

這個冬天,河南商報聯合豫發集團,再度發起暖冬扶貧活動。如果您身邊有需要幫扶的群體,也可以與我們聯繫,河南商報記者吳智星,電話(微信):18539271543。讓我們共同努力,力所能及地給他們一個溫暖的冬天。(河南商報見習編輯 高予妍 施尚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