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越委屈越想放縱自己?教你3招應對“內疚快感”

我們常常會有這樣的體驗:越是委屈的時候, 便越想放縱自己。 比如剛剛和男朋友分手的女孩可能會“化悲憤為食量”, 一改往日淺斟細飲、細嚼慢嚥的飲食習慣, 變得狼吞虎嚥、胡吃海喝起來, 以安慰自己受傷的心靈。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 這種現象被稱為“內疚快感”。 那麼, 我們應該如何應對“內疚快感”呢?

2017年3月1日,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宋家珍在對社區矯正對象進行心理輔導。

(牛路/人民圖片)

“內疚快感”並非十惡不赦, 適當放縱具有治癒效果

首先, 產生“內疚快感”情有可原, 不必為此過於擔心。 人的意志力在一段時間內是有限的, 每當我們通過意志力抵禦誘惑, 或讓自己在不愉快時保持鎮靜, 意志力就會有所降低。 如果我們持續強迫自己做一些需要耗費意志力的事情, 就有可能陷入更大的心理衝突。 因此, 我們應該放寬心態, 認識到適當的放縱是合理的,

比如對於想要保持身材的人來說, 如果在大部分時間都堅持了健康的飲食習慣, 那麼就沒有必要因為偶爾多吃了一個冰淇淋而產生負罪感。

同時, “內疚快感”並非一無是處, 適度的內疚感可以增加期許、增添刺激, 在內疚之後的適當放縱具有一定的治癒效果, 可以讓我們獲得額外的樂趣、迅速恢復意志力。 比如對於備考的考生來說, 如果已經夜以繼日地連續學習了好幾周, 並且感覺自己已經精疲力竭, 那麼不妨看場電影放鬆一下, 這會讓自己精力充沛, 進而能夠更好地參與到接下來的學習中。

“內疚快感”並非唯一治癒手段, 要警惕每一次放縱

“內疚快感”雖然具有一定的治癒效果, 但並非唯一的治癒手段,

在面對委屈時, 我們可以通過更加健康的方式來治癒自己, 比如聽一段輕音樂、看一場治癒電影等。 同時, 習慣性地用放縱的方式來滿足、慰藉自己, 會打破生活節奏和生活規律, 不利於建立長期、穩定的生活習慣。 因此, 我們可以允許自己偶爾的放縱, 但必須警惕自己的每一次放縱, 而且在放縱之後需要反思自己放縱的原因是什麼, 下次應該如何用更好的方式來應對這種情況等。

“內疚快感”只適合自我放縱, 勿在放縱時傷害他人

值得注意的是, “內疚快感”只有在單純地自我放縱時才會有治癒效果, 放縱時切勿做傷害他人的事情。 如果我們因為自己委屈, 便對周圍的人惡語相加, 這種方式非但不會產生放鬆、治癒的效果,

反而會給我們帶來失望、內疚、後悔等負面情緒, 進而引發更加強烈的內心衝突和矛盾。 (唐義誠)

本文由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員高文斌進行科學性把關。

中國心理學會心理學普及工作委員會供稿

(責編:趙鵬、張希)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