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微健康」有種“老來瘦”要當心 營養干預可防肌少症

冬季天氣變化頻繁, 疾病高發, 如何保健呢?“上海市健康大講堂暨第36屆解放健康講壇”日前在復旦大學附屬華東醫院舉行, 3位知名醫學專家圍繞“從‘心’到消化, 破譯冬季保健密碼”的主題, 帶來一場“保健大餐”。

不是每種“老來瘦”都值千金

上海康復醫學會會長、復旦大學附屬華東醫院院長俞卓偉在演講中提醒市民, 所謂“千金難買老來瘦”, 瘦掉肥肉固然很好, 但瘦掉肌肉就會發生“肌少症”。 在人類老化過程中, 肌肉的流失速度最快, 30—70歲時, 每10年丟失6%的肌肉;60歲以後, 每年肌肉下降1.4%到2.5%。

肌少症是指骨骼肌品質、力量、功能的下降。 華東醫院老年醫學研究所對上海地區1200例65歲以上老年人的流行病學調查發現, 男性的患病率達20.9%、女性達23.4%。 一旦發生肌少症, 完成日常的動作就會有困難, 平衡也會有障礙, 容易跌倒。

如何預防肌少症呢?俞卓偉提醒, 尤其在冬天, 老年朋友一定要堅持營養干預,

因為蛋白質是構建肌肉必不可少的物質。

目前現狀是:40%的70歲以上老年人, 蛋白質的每日攝入量都不夠, 低於每公斤體重0.8克;而根據中國營養學會老年營養分會的推薦, 應該不低於1克到1.5克, 優質蛋白質比例不能少於50%, 而且要均衡分配到一日三餐中去。

所謂優質蛋白, 即指牛奶、雞蛋、牛肉等動物蛋白和乳清蛋白, 它們比植物蛋白如大豆等, 對增加骨骼肌肉的合成有更大的作用。 此外, 維生素D、維生素C、類胡蘿蔔素等都對預防肌少症有好處。

俞卓偉提醒老年人, 還要防止骨質疏鬆。 通過10個社區2萬例65歲以上老年人的抽樣調查發現, 上海市區居民骨質疏鬆女性患病率高達22.19%、男性達5.46%。

俞卓偉建議, 冬季, 老年人千萬不要一直在室內。 堅持進行抗阻運動、等長訓練、等張訓練、等速訓練等都可以讓肌肉得到訓練。 如果缺少運動, 還會造成骨質疏鬆加重。 曬太陽也很重要, 但隔著玻璃曬太陽沒有效果;11月至來年5月的陽光對於補充維生素D的作用也不大, 因此還需要額外添加維生素D等。

吃顆“遙控膠囊”就能做胃鏡

中國工程院院士、長海醫院消化內科主任李兆申聚焦胃鏡檢查與胃癌治療, 強調了胃鏡檢查對胃癌早診早治的重要性。 早期胃癌的5年存活率可以達到93.4%, 而晚期胃癌則幾乎活不到5年。 但目前中國的早期診斷率只有15%, 因此一定要有胃鏡檢查的意識。 李兆申介紹, 內窺鏡檢查是診斷胃癌最準確的方式, 尤其對於有胃萎縮、出現腸化的病人, 李兆申建議每年做1次胃鏡檢查。

不少病人覺得做胃鏡的過程太痛苦了, 害怕做胃鏡, 並逃避檢查。 李兆申表示, 符合麻醉條件的病人可以選擇無痛胃鏡進行檢查。 除了需要“插管子”的內窺鏡, 現在還有最新研製的遙控膠囊胃鏡, 病人只需要吃一粒“膠囊”,

通過遠端遙控, 小小的“膠囊”就像無人機一樣在病人胃裡運作, 採集影像。

李兆申強調, 胃癌家族史、吸煙史、HP感染、腸化生及高鹽飲食等都是胃癌的危險因素。 防治胃癌需要從日常生活做起, 首先是低鹽飲食, 其次是多吃蔬菜水果;還有一點是不要長期吃剩菜剩飯, 尤其是變質的食物。

微循環靶向給藥打通血管治心梗

冬季是心血管疾病的高發季節,心梗不僅發生在中老年群體裡,年輕患者的人數也在逐年增加。上海市胸科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何奔科普了冬季如何防止心肌梗死。

何奔介紹,心臟就像一個泵,每分每秒都在為全身輸送血液,而心臟本身也需要血液供給,維持身體正常功能。為心臟供給血液的血管就是冠狀動脈,因此當冠狀動脈出現問題的時候,就會產生胸悶、胸痛的症狀。

動脈粥樣硬化進而發生心梗,與很多因素相關,男性比女性的發病率高,但女性在絕經後發病率會有上升。此外,還有家族史、高血壓、高脂血症、糖尿病、肥胖等危險因素。

生化指標的應用,對於心梗的診治是一塊新的里程碑。何奔介紹,有時候驗血比心電圖更“靠譜”。以前使用心肌酶指標,在病症發作4小時後能檢出明顯上升,而現在查肌鈣蛋白,2小時就可反映出來。

何奔表示,雖然急性心梗死亡率非常高,但這並不意味著心梗就不能搶救。縮短心肌缺血的時間,儘早開通血管是關鍵,不僅要開通大血管,還要開通小血管。有研究發現,通過微循環靶向給藥,通過支架遠端打藥,可以把藥打到已經放完支架的地方,讓它在微循環中更高濃度地起作用。

尤其是變質的食物。

微循環靶向給藥打通血管治心梗

冬季是心血管疾病的高發季節,心梗不僅發生在中老年群體裡,年輕患者的人數也在逐年增加。上海市胸科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何奔科普了冬季如何防止心肌梗死。

何奔介紹,心臟就像一個泵,每分每秒都在為全身輸送血液,而心臟本身也需要血液供給,維持身體正常功能。為心臟供給血液的血管就是冠狀動脈,因此當冠狀動脈出現問題的時候,就會產生胸悶、胸痛的症狀。

動脈粥樣硬化進而發生心梗,與很多因素相關,男性比女性的發病率高,但女性在絕經後發病率會有上升。此外,還有家族史、高血壓、高脂血症、糖尿病、肥胖等危險因素。

生化指標的應用,對於心梗的診治是一塊新的里程碑。何奔介紹,有時候驗血比心電圖更“靠譜”。以前使用心肌酶指標,在病症發作4小時後能檢出明顯上升,而現在查肌鈣蛋白,2小時就可反映出來。

何奔表示,雖然急性心梗死亡率非常高,但這並不意味著心梗就不能搶救。縮短心肌缺血的時間,儘早開通血管是關鍵,不僅要開通大血管,還要開通小血管。有研究發現,通過微循環靶向給藥,通過支架遠端打藥,可以把藥打到已經放完支架的地方,讓它在微循環中更高濃度地起作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