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封面|王麒誠:青年企業家通往千億之路的“野心”

王麒誠身上有兩個很顯著的標籤, 年輕和成功, 但是他卻不以為意。 “我已經要奔四了, 所謂的成功也不過是階段性的結果。 ”他有自己的理想。 當別人對理想照進現實感到虛幻時, 他把過往的成績變成金字塔的基石, 遠方才是想要登頂的目標。 別找理由, 找方法!這是他對自己的約束與總結。

漢鼎宇佑創始人、漢鼎宇佑集團董事長王麒誠

攝影 | 肖石明

春秋時期, 老子撰寫《道德經》, 教化世人以“德”為基礎, 頤養心性,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兩千五百多年後的今日, 王麒誠選取了《道德經》中的四個字“大象無形”, 修書牌匾, 掛於辦公室內。 大象無形, 世人常翻譯為無形態無框架才能容納一切形體!這與他的公司名“漢鼎宇佑”互為呼應。 漢鼎宇佑, 取義“大漢無疆, 問鼎中國, 龍騰宇內, 天佑人和”。 某種程度上, 這代表了他的志向。 “到了現在, 做企業已經不是為了賺錢。

你總會想做一點事, 對這個社會有意義, 能改變一些東西。 ”王麒誠說著, 喝了一口面前的溫水。

“到了不為賺錢而經營商業, 是不是可以說你已經成功了?”

“我認為成功是一個階段性的概念。 現在取得的成績只是完成了我的一個階段性的目標。 如果要有大成, 還是需要繼續與團隊加油幹。 其實常常有人問我, 你為什麼成功?我也不知道。 若要究其原因的話, 我覺得是自己比別人準備的早一些, 每天睡得更晚, 起得更早, 喜歡學習探索的原因吧。 ”王麒誠雙手交疊, 和此前聊專案的狀態相比, 談到成功的話題時, 他的身體放鬆很多。

“那你信命嗎?”

“我不知道我的命是什麼樣的, 怎麼去信它呢?我只要過好自己的每一天, 盡全力做好每件事,

不給自己留遺憾, 那就行了。 這就像是高考, 寧可在考前自己多做兩道題, 也不要考試時少考一分, 在全省排名落後了幾百位。 ”這種不想給自己留遺憾, 凡事全力以赴的性格, 讓王麒誠的生活痛並快樂著。 痛, 來自於他快節奏高壓的生活狀態, 而快樂則源自於每件事全力以赴之後帶來的成就感。

01.

第一次見到王麒誠, 是在公司新入駐的總部漢鼎國際大廈。 一貫的黑框眼鏡架在鼻樑上, 一身黑色服飾打扮, 和他面前的白色桌子形成強烈的視覺反差。 見我們到來, 王麒誠匆匆打了招呼, 又陷入一邊配合攝影師的拍照, 一邊抓緊一切空檔時間打電話, 處理資訊的狀態。

忙是王麒誠的生活常態, 在這棟大樓裡, 他每天至少有8、9個會議要開。

為了利用好有限的時間交流, 王麒誠一邊轉場拍照, 一邊從這棟大樓的情況和我們開始聊起。 因為這棟樓, 對於王麒誠來說, 是他這兩年頗為得意的項目之一:“蓋這棟樓, 我們沒有用一分錢的貸款, 這塊地也不是工業用地, 而是有幾百本產權證的商業用地。 ”談及此, 他毫不掩飾內心的喜悅。

漢鼎國際大廈位於杭州下城區新開發的樞紐中心, 這裡不僅到機場、高鐵站、滬杭高速以及主要商貿區極其便利, 同時周邊復興東方貿易商場、太陽馬戲團的選址均在開發, 再加上未來還將開通三、四號線地鐵……這是一個黃金位置。 處在這裡的漢鼎國際大廈, 整體設計為H型, 既是“HAKIM UNIQUE”(漢鼎宇佑)字的首字母, 也像一個鼎, 代表了堅固穩定。

如果說王麒誠在為他的商業王國開疆辟土, 那麼這裡就是他的主城堡。

午後的陽光在王麒誠的身後拉出一條厚重的身影, 他站在大樓頂部的露臺, 手指著隔著一條馬路即將進入興建的工地, 意氣風發:“別看那裡現在一片破敗, 建設之後這裡的地段真的非常好。 我有一個心願,希望這棟樓未來能成為擁有最多上市公司的大樓,那多牛逼啊!”牛逼是王麒誠的口頭禪,對於他欣賞的項目,企業或者人,他都喜歡用這個詞來形容。但是在很多人眼裡,王麒誠才是那個牛逼的人。

在2016年以前,王麒誠和他所創立的漢鼎宇佑集團雖然在浙江有名,但還未人盡皆知。隨著《2016胡潤80後白手起家富豪榜》發佈,王麒誠與妻子吳豔以245億奪得榜單魁首,二人從此走入大眾的視線。但是,他並不是那麼喜歡這個稱呼,也不願人們多談及此。相比較這些虛名,他更喜歡實實在在的結果。從3人的公司到現在通過自建、投資、並購等手段飛速完善漢鼎宇佑的版圖,王麒誠因其在商業上的成功成為青年創業者的勵志偶像。

在王麒誠的辦公室,有幾幅頗有意思的字畫,除了道家的“大象無形”,還有佛陀修行圖,這些都掛在牆面上,傳達著普濟思想。而他本人由知名藝術家所繪畫的畫像,卻被放在角落一旁。他無意塑造偶像形象。但是不管願不願意,能成為偶像本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背後所需要付出的心血與汗水,並非常人可以理解。

採訪當天,採訪和拍攝是間斷進行。一個小時的匆忙拍攝之後,他便驅車外出處理事務,再回來,已是傍晚,華燈初上。說了一天的話,加上嗓子有些不舒服,坐在我們面前的王麒誠顯得有些疲憊。即便如此,聊到商業項目時他說話的聲音始終保持高亢的語調,透著骨子裡對商業的熱愛。也無怪乎有企業家曾說:“王麒誠是一個極富感染力的人。”

在浙江,同樣和王麒誠說話都富有感染力的企業家是馬雲。馬、王二人分別作為浙江中青企業家的代表,同在浙商總會,一個任會長,一個任金融投資委員會主席,然而兩人最大的共同點,都致力於改變社會。馬雲打造了阿裡巴巴,提出“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而王麒誠則希望改變中國人的醫療條件,提升醫療水準,“讓國人可以掌控自己的生命”。為了達成這個目標,王麒誠在醫療流量入口、醫療大資料、藥品、醫生資源等進行細緻佈局,整合代表未來的稀缺醫療資源。

02.

2017年,漢鼎宇佑集團與美國加州健康科技集團共同斥鉅資收購了美國一家名為Care Connectors的公司9.43%的股份。而在一年半以前,王麒誠以4000萬美元入股加州健康科技集團,後者集醫療科技、醫療管理於一體,投資管理了美國各領域的頂尖醫療專家診所和各類醫療機構,並在國內成立了好醫友中美遠端會診平臺。

“我確定,未來十年,我都會把主要精力花在醫療產業上。因為這是一個趨勢。人做事,總要順勢而為,才有可能事半功倍。” 根據資料分析,預計到2020年,大健康產業全球總產值將達到13萬億美元,全球人均健康支出將超過1800美元。

毋庸置疑,大健康產業是一個風口!“舉一個簡單例子,在美國,醫療占GDP 的比例是20%,中國的醫療需求非常旺盛,但是占比只接近10%。這意味著還有一個巨大的市場待開發。其次,這些年各種病症高發,癌症就像感冒一樣普遍,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們要怎麼解決它?”王麒誠在入股加州健康科技集團之後,從醫療資源和流量入口幫助好醫友平臺順利在中國佈局發展。

截至目前,好醫友在全國200多家三甲醫院形成院中院,病人可以通過這個診療平臺與美國專家實現遠端會診。同時,每個院中院都配備3名專業服務人員説明病人與美國的醫生實現交流溝通。到2018年,預計好醫友合作的三甲醫院將達到300多家。這意味著,2018年新增的70%的癌症病例是在其合作醫院進行診治,好醫友成為這70%的癌症病例的流量入口。

這是一個驚人的增長速度,也給王麒誠佈局醫療產業帶來了滿滿的信心:“僅僅2016年,我們就實現了4萬例的病人遠端會診,同時其中還有一部分人轉診到美國治療。”起初,不少醫生是因為人情關係加入這個會診平臺,但是隨著平臺的發展,不願犧牲個人時間的美國醫生已經開始根據中國的時間來提供會診服務的。“冥冥之中我們打造了一個醫療大平臺。”這是一個舞臺,王麒誠在這個舞臺上通過藥,器械,醫療服務等實現價值產出。目前,漢鼎宇佑在發展好醫友平臺的同時,在全世界範圍收購最好的小藥廠,其中包含了有CRO經驗的,仿製藥的以及有研發能力的醫藥公司。

王麒誠重視平臺的力量:“做這件事必須要有管道優勢和平臺優勢,之後再去做內容。阿裡巴巴可以做花唄,做貸款,都是基於一個有大量用戶的大平臺。” 一個封閉,垂直的醫療平臺,一些優質的藥企,一群專業的服務人員,這是王麒誠眼中提升醫療水準的第一步。

第二步,便是聯手加州健康科技集團,戰略投資Care Connectors,在“提升全球醫療品質、構建大健康生態閉環”的目標上邁出了重要一步。投資Care Connectors,這是純屬偶然的事。在考察美國醫療生態系統中,王麒誠發現美國人民看病非常昂貴,就診全靠保險。為了進入健康險領域,他打算收購美國的一家保險公司。在這個過程中, Care Connectors被他發現。

Care Connectors是一家覆蓋美國14個州的醫生集團管理企業,旗下擁有海量美國專科醫生資源,一方面通過與美國遠端醫療平臺MDLive合作,為保險公司患者提供遠端醫療服務,提供有效及時的健康分析報告;另一方面與美國最大的獨立實驗室之一的QuestDiagnostics 的子公司Exam One合作,為美國本地患者提供上門取樣的線下檢驗服務,將綜合護理專案融入到家庭上門醫療服務中。

由於其獨特的經營定位與研發優勢,王麒誠在發現這家公司後,決心入股收購。他拒絕一次性合作:“投美國的醫療公司都有一個要求,就是要把技術帶到中國,把中國的市場實實在在地覆蓋到,同時提升中國的醫療水準。通俗來說,在商業合作過程中,我拒絕一夜情,我要的是聯姻。” 為了收購這家公司,王麒誠跑了三趟美國,終於投了20%的股份。這是他的做事風格,相中的獵物,便不存在輕易放棄和失敗的理由。

03.

“漢鼎宇佑下一步計畫是什麼?”

“我現在要做的是平臺的生意,在大的架構下,延伸出來很多的商機,這會讓我們成就一家偉大的醫療公司。所以,未來也會在醫療領域深耕。”

對於漢鼎宇佑來說,股權方面的投資並不只是投資,而是一種創業。王麒誠帶領著公司,始終圍繞著科技、傳媒、醫療、金融和能源這五大板塊進行佈局。

“我們有很多公司成立之後估值都迅速增長,六個月估值達到10個億是一件平常事。我是一個喜歡連續創業的人,做的這些事不是投資,而是在幫助創業者成長。都說最好的投資是創業,但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創業成功。創業比投資難多了。當你在做投資決策的時候,考量的只是投性價比好的東西,創始人靠譜,架構邏輯,產品邏輯等各方面都不錯,就可以投了。大部分投資人之後要做的事就是等。但是我們從來不等,都是自己做,進行資源整合。這是不一樣的。”這種強大的資源整合能力和商業運作能力也讓漢鼎宇佑在合作投資時擁有極大的議價空間。做未來的生意,用年輕人,與時俱進,創造普世價值,這是王麒誠在聊天過程中傳達出來的資訊。

04.

在中國醫療資訊相對封閉的情況下,創造了醫療領域多個不可能,投資了令業內人士矚目的醫療項目,但這些並不是王麒誠最得意之作。“這幾年我每年都有自己覺得滿意的項目,像漢鼎宇佑,我從只有三個人的公司幹到A股上市公司。再比如投了微貸網,當時估值一個億,現在已經幹到120個億……”

這些數位和符號帶給了他成就感,同時也帶給他重壓。當你想把任何事情都做好時,就該明白這本身是很痛苦的,因為做好一件事本身是很累的,需要克服很多困難,承受很多壓力。王麒誠對此深有體會,並調侃著AB血型帶給自己的分裂感,和這一路痛並快樂著的創業歷程。

“有人問我會有痛苦的時候嗎?我當然痛苦,天天都痛苦,有太多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事。你說我痛不痛苦?”但是這些並不足為外人道也。

對於企業家來說,不管企業規模大小,都有那個使命感推著自己往前走的。“首先我們看到比別人更多的機會,在這個機會過程中要去篩選。就像我們不是為了賺錢去做,而是為了成就感去做,為了社會責任與社會使命去做。”如今財富對王麒誠來說,就是兩個作用:第一是生產資料,是商戰所需要的彈藥。他用金錢實現目標和夢想。第二,財富也意味著責任。所以他幫助別人創業,也與妻子吳豔成立了“王麒誠吳豔獎學金”,助推教育事業。

最後,王麒誠輕輕扣了扣桌面,篤定地說道:“這就是一個寒門出貴子的時代,不要給失敗找理由。如果你創業沒有成功,應該考慮的是夠不夠努力,方向有沒有找對,合夥人有沒有找對。任何事都是公平的,如果產生差異化,那麼別找理由,去努力找方法。”

更多《接力》雜誌封面人物故事

點擊下方你感興趣的關鍵字

立即獲得

……

我有一個心願,希望這棟樓未來能成為擁有最多上市公司的大樓,那多牛逼啊!”牛逼是王麒誠的口頭禪,對於他欣賞的項目,企業或者人,他都喜歡用這個詞來形容。但是在很多人眼裡,王麒誠才是那個牛逼的人。

在2016年以前,王麒誠和他所創立的漢鼎宇佑集團雖然在浙江有名,但還未人盡皆知。隨著《2016胡潤80後白手起家富豪榜》發佈,王麒誠與妻子吳豔以245億奪得榜單魁首,二人從此走入大眾的視線。但是,他並不是那麼喜歡這個稱呼,也不願人們多談及此。相比較這些虛名,他更喜歡實實在在的結果。從3人的公司到現在通過自建、投資、並購等手段飛速完善漢鼎宇佑的版圖,王麒誠因其在商業上的成功成為青年創業者的勵志偶像。

在王麒誠的辦公室,有幾幅頗有意思的字畫,除了道家的“大象無形”,還有佛陀修行圖,這些都掛在牆面上,傳達著普濟思想。而他本人由知名藝術家所繪畫的畫像,卻被放在角落一旁。他無意塑造偶像形象。但是不管願不願意,能成為偶像本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背後所需要付出的心血與汗水,並非常人可以理解。

採訪當天,採訪和拍攝是間斷進行。一個小時的匆忙拍攝之後,他便驅車外出處理事務,再回來,已是傍晚,華燈初上。說了一天的話,加上嗓子有些不舒服,坐在我們面前的王麒誠顯得有些疲憊。即便如此,聊到商業項目時他說話的聲音始終保持高亢的語調,透著骨子裡對商業的熱愛。也無怪乎有企業家曾說:“王麒誠是一個極富感染力的人。”

在浙江,同樣和王麒誠說話都富有感染力的企業家是馬雲。馬、王二人分別作為浙江中青企業家的代表,同在浙商總會,一個任會長,一個任金融投資委員會主席,然而兩人最大的共同點,都致力於改變社會。馬雲打造了阿裡巴巴,提出“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而王麒誠則希望改變中國人的醫療條件,提升醫療水準,“讓國人可以掌控自己的生命”。為了達成這個目標,王麒誠在醫療流量入口、醫療大資料、藥品、醫生資源等進行細緻佈局,整合代表未來的稀缺醫療資源。

02.

2017年,漢鼎宇佑集團與美國加州健康科技集團共同斥鉅資收購了美國一家名為Care Connectors的公司9.43%的股份。而在一年半以前,王麒誠以4000萬美元入股加州健康科技集團,後者集醫療科技、醫療管理於一體,投資管理了美國各領域的頂尖醫療專家診所和各類醫療機構,並在國內成立了好醫友中美遠端會診平臺。

“我確定,未來十年,我都會把主要精力花在醫療產業上。因為這是一個趨勢。人做事,總要順勢而為,才有可能事半功倍。” 根據資料分析,預計到2020年,大健康產業全球總產值將達到13萬億美元,全球人均健康支出將超過1800美元。

毋庸置疑,大健康產業是一個風口!“舉一個簡單例子,在美國,醫療占GDP 的比例是20%,中國的醫療需求非常旺盛,但是占比只接近10%。這意味著還有一個巨大的市場待開發。其次,這些年各種病症高發,癌症就像感冒一樣普遍,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們要怎麼解決它?”王麒誠在入股加州健康科技集團之後,從醫療資源和流量入口幫助好醫友平臺順利在中國佈局發展。

截至目前,好醫友在全國200多家三甲醫院形成院中院,病人可以通過這個診療平臺與美國專家實現遠端會診。同時,每個院中院都配備3名專業服務人員説明病人與美國的醫生實現交流溝通。到2018年,預計好醫友合作的三甲醫院將達到300多家。這意味著,2018年新增的70%的癌症病例是在其合作醫院進行診治,好醫友成為這70%的癌症病例的流量入口。

這是一個驚人的增長速度,也給王麒誠佈局醫療產業帶來了滿滿的信心:“僅僅2016年,我們就實現了4萬例的病人遠端會診,同時其中還有一部分人轉診到美國治療。”起初,不少醫生是因為人情關係加入這個會診平臺,但是隨著平臺的發展,不願犧牲個人時間的美國醫生已經開始根據中國的時間來提供會診服務的。“冥冥之中我們打造了一個醫療大平臺。”這是一個舞臺,王麒誠在這個舞臺上通過藥,器械,醫療服務等實現價值產出。目前,漢鼎宇佑在發展好醫友平臺的同時,在全世界範圍收購最好的小藥廠,其中包含了有CRO經驗的,仿製藥的以及有研發能力的醫藥公司。

王麒誠重視平臺的力量:“做這件事必須要有管道優勢和平臺優勢,之後再去做內容。阿裡巴巴可以做花唄,做貸款,都是基於一個有大量用戶的大平臺。” 一個封閉,垂直的醫療平臺,一些優質的藥企,一群專業的服務人員,這是王麒誠眼中提升醫療水準的第一步。

第二步,便是聯手加州健康科技集團,戰略投資Care Connectors,在“提升全球醫療品質、構建大健康生態閉環”的目標上邁出了重要一步。投資Care Connectors,這是純屬偶然的事。在考察美國醫療生態系統中,王麒誠發現美國人民看病非常昂貴,就診全靠保險。為了進入健康險領域,他打算收購美國的一家保險公司。在這個過程中, Care Connectors被他發現。

Care Connectors是一家覆蓋美國14個州的醫生集團管理企業,旗下擁有海量美國專科醫生資源,一方面通過與美國遠端醫療平臺MDLive合作,為保險公司患者提供遠端醫療服務,提供有效及時的健康分析報告;另一方面與美國最大的獨立實驗室之一的QuestDiagnostics 的子公司Exam One合作,為美國本地患者提供上門取樣的線下檢驗服務,將綜合護理專案融入到家庭上門醫療服務中。

由於其獨特的經營定位與研發優勢,王麒誠在發現這家公司後,決心入股收購。他拒絕一次性合作:“投美國的醫療公司都有一個要求,就是要把技術帶到中國,把中國的市場實實在在地覆蓋到,同時提升中國的醫療水準。通俗來說,在商業合作過程中,我拒絕一夜情,我要的是聯姻。” 為了收購這家公司,王麒誠跑了三趟美國,終於投了20%的股份。這是他的做事風格,相中的獵物,便不存在輕易放棄和失敗的理由。

03.

“漢鼎宇佑下一步計畫是什麼?”

“我現在要做的是平臺的生意,在大的架構下,延伸出來很多的商機,這會讓我們成就一家偉大的醫療公司。所以,未來也會在醫療領域深耕。”

對於漢鼎宇佑來說,股權方面的投資並不只是投資,而是一種創業。王麒誠帶領著公司,始終圍繞著科技、傳媒、醫療、金融和能源這五大板塊進行佈局。

“我們有很多公司成立之後估值都迅速增長,六個月估值達到10個億是一件平常事。我是一個喜歡連續創業的人,做的這些事不是投資,而是在幫助創業者成長。都說最好的投資是創業,但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創業成功。創業比投資難多了。當你在做投資決策的時候,考量的只是投性價比好的東西,創始人靠譜,架構邏輯,產品邏輯等各方面都不錯,就可以投了。大部分投資人之後要做的事就是等。但是我們從來不等,都是自己做,進行資源整合。這是不一樣的。”這種強大的資源整合能力和商業運作能力也讓漢鼎宇佑在合作投資時擁有極大的議價空間。做未來的生意,用年輕人,與時俱進,創造普世價值,這是王麒誠在聊天過程中傳達出來的資訊。

04.

在中國醫療資訊相對封閉的情況下,創造了醫療領域多個不可能,投資了令業內人士矚目的醫療項目,但這些並不是王麒誠最得意之作。“這幾年我每年都有自己覺得滿意的項目,像漢鼎宇佑,我從只有三個人的公司幹到A股上市公司。再比如投了微貸網,當時估值一個億,現在已經幹到120個億……”

這些數位和符號帶給了他成就感,同時也帶給他重壓。當你想把任何事情都做好時,就該明白這本身是很痛苦的,因為做好一件事本身是很累的,需要克服很多困難,承受很多壓力。王麒誠對此深有體會,並調侃著AB血型帶給自己的分裂感,和這一路痛並快樂著的創業歷程。

“有人問我會有痛苦的時候嗎?我當然痛苦,天天都痛苦,有太多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事。你說我痛不痛苦?”但是這些並不足為外人道也。

對於企業家來說,不管企業規模大小,都有那個使命感推著自己往前走的。“首先我們看到比別人更多的機會,在這個機會過程中要去篩選。就像我們不是為了賺錢去做,而是為了成就感去做,為了社會責任與社會使命去做。”如今財富對王麒誠來說,就是兩個作用:第一是生產資料,是商戰所需要的彈藥。他用金錢實現目標和夢想。第二,財富也意味著責任。所以他幫助別人創業,也與妻子吳豔成立了“王麒誠吳豔獎學金”,助推教育事業。

最後,王麒誠輕輕扣了扣桌面,篤定地說道:“這就是一個寒門出貴子的時代,不要給失敗找理由。如果你創業沒有成功,應該考慮的是夠不夠努力,方向有沒有找對,合夥人有沒有找對。任何事都是公平的,如果產生差異化,那麼別找理由,去努力找方法。”

更多《接力》雜誌封面人物故事

點擊下方你感興趣的關鍵字

立即獲得

……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