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智慧城市發展道阻且長 論三大核心要素

【中國安防展覽網 智慧城市】近年來, 我國經濟正經歷著翻天覆地的改革, 加之智慧化、資訊化、物聯網、雲計算等領域的快速發展, “智慧城市”建設逐漸興起。 那麼何為“智慧城市”?它面臨著哪些問題?又該如何“智慧”破解?

目前, 我國智慧城市建設已進入快速發展階段, 截至2016年3月, 中國95%的副省級城市、83%的地級城市, 總計超過500個城市, 智慧城市建設可以用“如火如荼”來形容。 智慧城市概念其實並不難理解, 它是一種城市創新發展模式, 簡單來說就是將我們生存的城市空間中的“物”發展和“人”發展有機結合起來,

是城市化的高級階段, 以大系統整合為主, 利用物理空間和網路空間交互, 由公眾廣泛參與, 使得城市管理更加精細、環境更加和諧、經濟更加高端。

作為一種新理念與新模式, 智慧城市建設沒有參照物, 也沒有一個標準系統指標。 所以當今大多數的智慧城市建設都是在“探路”,

在取得成績的同時也面臨著一些問題, 比如重技術輕服務、理念不清各自為政、公共資料不通透, 市民感知度較差等等。 綜合以往智慧城市建設經驗來看, 如果一個智慧城市要成功的話, 必須要有三大非常核心的要素。

圍繞“以人為本” 加強主人公意識

全國政協常委、全國工商聯副主席孫蔭環指出, 新型城鎮化建設要以人為本, 要與資訊化深度融合, 而智慧城市恰是資訊化與城鎮化的最佳契合點。

目前我國建設智慧城市存在兩大問題。 第一、很多城市把智慧城市只當做一個項目, 為建設而建設, 高調開建、低調收場, 大量投入都石沉大海。 第二、當今科技型智慧城市是主流, 管理型智慧城市受到高度重視,

群眾參與度不夠, 文化宣揚度低。 要解決這些問題, 就要樹立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 從強調人的服務和互動參與, 發揮群眾主人翁精神等方面著手。

智慧城市建設不僅要有物質與技術的便利、制度和秩序的保障, 更要有人的幸福和夢想。 以人文智慧引領智慧城市建設, 是推進其健康發展的關鍵。 智慧城市建設, 如果脫離了市民日常資訊消費和使用需要, 智慧城市建設也就偏離了城市發展的本質和目標。 一個大眾參與、人人自我約束、居民需求能得到精准及時的回饋和滿足、依靠科技優化資源配置的城市才是人民所需要的智慧城市。

完善基礎建設 實現資源分享

智慧城市建設是一項長期且複雜工程,

應當根據各個城市發展條件和社會需求, 制定具體建設方針。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注重運用效果, 實現資訊資源、資料資源分享, 打破部門界限, 互通互聯, 將效益擴展到最大。

首先是基礎建設。 硬體設施數位化、網路化和智慧化是智慧城市建設前提, 推進寬頻戰略、加強互聯網建設、構建城市資訊地圖、推進三網融合和數字經濟, 這些都將為之後的各個細分戰略打好基礎

其次是其次是資料的開放和共用。 建立智慧的城市就先要把城市資料碎片進行彙集, 其次將資料進行清洗、篩選, 然後產生開發工具, 為老百姓提供真正的服務。 而要達到這一目標, 前提就是政府的資料開放共用。 政府可以通過啟動資料開放立法、建立資訊化公共資訊服務平臺和試點“城市資料資源管理中心”等方式進行推進開放,

給各自為政的資訊孤島統一共用提供平臺。

拒絕盲從 制定全面發展戰略

做任何事情都需要規劃, 建設智慧城市更是如此。 人們很早前就已經意識到智戰略對城市發展的重要性。 在羅蘭貝格發佈的《智慧城市, 智慧戰略》報告中可以看出越來越多的城市開始建立智慧化戰略方案, 從2012年起每年發佈的智慧城市戰略數目均有大幅度提升, 平均發佈週期均不超過三年。 由此看來規劃戰略一直都納入了城市發展議程, 但事實卻不盡人意, 在現實中部分城市在某些特定領域幾乎毫無建樹, 大部分“智慧城市”仍然缺少全面的城市整體發展規劃。

智慧城市需要一個全面的、端到端的智慧城市發展戰略,將能源與出行、政府管理與醫療健康、教育與環境等過去一個個孤立的領域聯接起來,從而建立涵蓋市民生活各個領域的整體智慧城市戰略。在這裡,小編匯總了制定綜合集成智慧城市戰略的十大關鍵因素與君分享:

第一、評估城市作用及行政管理系統;第二、鼓勵公民參與;第三、建立“互聯”解決方案;第四、鼓勵創新措施、自持續業務模式;第五、創建全面資料戰略和資料平臺;第六、建立創新實驗室培養創新系統;第七、確保資料安全;第八、保證基礎設施運營商參與;第九、發佈政策紅利,整合公眾回饋;第十、建立協調主體和專門規劃系統。

結語:智慧城市建設發展路阻且長,全世界都在為做好這件事情而努力,不是僅僅由政府來推動,也需要你和我的參與。

智慧城市需要一個全面的、端到端的智慧城市發展戰略,將能源與出行、政府管理與醫療健康、教育與環境等過去一個個孤立的領域聯接起來,從而建立涵蓋市民生活各個領域的整體智慧城市戰略。在這裡,小編匯總了制定綜合集成智慧城市戰略的十大關鍵因素與君分享:

第一、評估城市作用及行政管理系統;第二、鼓勵公民參與;第三、建立“互聯”解決方案;第四、鼓勵創新措施、自持續業務模式;第五、創建全面資料戰略和資料平臺;第六、建立創新實驗室培養創新系統;第七、確保資料安全;第八、保證基礎設施運營商參與;第九、發佈政策紅利,整合公眾回饋;第十、建立協調主體和專門規劃系統。

結語:智慧城市建設發展路阻且長,全世界都在為做好這件事情而努力,不是僅僅由政府來推動,也需要你和我的參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