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如何看待中國遠征軍,出兵緬甸真的沒必要嗎?

中國遠征軍, 一支被遺忘的部隊, 有很多人不理解當時已經自身難保的中國為什麼還要出兵緬甸, 簡直是打腫臉充胖子。 但是隨著國家迎接遠征軍戰士遺骸回家, 代表國家也正式承認了這支遠離故土, 浴血奮戰的遊子隊伍。 打仗的關鍵是打糧草、打後勤。 中國對日以弱打強, 更是必須持久戰, 而持久戰的損耗是對雙方的。 而基於當時中國的工業基礎和資源狀況, 若是不從國外進口物資, 那是絕對無法撐住的。

當時的中國, 沿海領土盡失, 如果英屬緬甸再丟了, 那就徹底被日本包圍, 再也無法從外面引進抗戰物資了, 後果不堪設想。 因此, 在英國人緬甸戰場節節敗退時候, 中國必須派出遠征軍保衛緬甸, 保衛世界援華戰略物資的輸入線。 不但得派遠征軍, 這個遠征軍還必須是最精銳的部隊, 來保護好能支撐我們持久戰的後勤命脈。 而且當時反法西斯同盟已經成立,

中國作為反法西斯大國, 出兵緬甸戰場也顯示了中國在世界上的大局觀, 展示了自己的大國的擔當, 而不僅僅是在自己家裡和日本苦撐。 因此, 這一戰對於樹立戰後國際秩序中中國的地位有著重要意義。

倒是在緬甸問題上,

英國人表現是比較小氣的。 早在中國戰區未成立之前, 中國統帥部就已根據情報判斷出日軍進攻緬甸的意圖, 因此專門從國內抽出了杜聿明第5軍等三個軍, 以十萬精銳的兵力, 準備幫助英國保衛緬甸。 然而都到了這個地步, 英國人卻還怕中國到它的殖民地上來分一杯羹, 因此堅決拒絕讓遠征軍進入緬境。 待到日本進攻緬甸, 兩個月及兵臨仰光時候, 戰局已經糟糕不堪時候, 才請求中國支援。 使得在前期戰鬥中, 中國遠征軍有很多無謂的犧牲。

不過遠征軍內部的不和諧也是導致失敗的原因之一, 羅卓英雖為司令長官卻無法指揮副司令杜聿明, 因為羅卓英是陳誠系的, 杜聿明是何應欽派系的, 兩人派系不同自然無法通力合作, 所以後開羅卓英基本處於被架空的狀態, 再說主力師之間的互相看不起, 廖耀湘是杜聿明的嫡系又是黃埔出身, 孫立人屬於留美回國, 出身於維吉尼亞軍校, 又因為在緬甸打了第一個勝仗:仁安羌大捷, 深受史迪威的信任, 廖耀湘和孫立人的相互不服氣自然沒什麼好的影響。

最後遠征軍堪稱悲壯的兵敗野人山, 孫立人的的新38師滯留後進軍印度, 廖耀湘的新22師在翻越野人山時損失過大不得不轉向進入印度, 這也就成為了後來的駐印軍新一軍和新六軍的班底, 堅決回國的杜聿明率部翻越野人山損失極為慘重不僅被氣候所折磨日軍的騷擾和伏擊更是源源不斷, 軍隊傷亡慘重成功回國的人數僅僅3000多人。

軍隊傷亡慘重成功回國的人數僅僅3000多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