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關於味精的真相

相信提到味精, 大家的第一個反應就是“別吃!”, 小編自己也很費解, 包括小編一樣為什麼大家都會有這種心理反應呢?傳言中的味精吃多了就會出現頭暈眼花, 麻木, 發抖等症狀。 這是真的嗎?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到底什麼是味精?

我們先來說一說它的定義, 味精主要成分為谷氨酸鈉, 谷氨酸鈉(MSG)是一種氨基酸(谷氨酸)的鈉鹽。 谷氨酸鈉在消化過程中能分解出谷氨酸, 它是人體所需的氨基酸之一, 96%能被人體吸收, 形成人體組織中的蛋白質。 亞洲人很早就用各種濃湯作為調味品, 來增加食物的“鮮味”, 比如雞湯、骨頭湯、海帶湯等等。 1907年, 日本人蒸發大量海帶湯之後得到了谷氨酸鈉, 發現這個東西嘗起來像許多食物中的鮮味。 這個東西就是我們說的味精。

最初的味精是水解蛋白質然後純化得到的。 現代工業生產採用某種擅長分泌谷氨酸的細菌發酵得到。

發酵的原料可以用澱粉、甜菜、甘蔗乃至於廢糖蜜, 使得生產成本大為降低。 這個過程跟酒、醋、醬油的生產是類似的。 生產過程中不使用“化學原料”。 如果把酒、醋和醬油當作“天然產物”的話, 味精就應該也是天然產物。 如果因為發酵和純化是工業過程, 而把它當作“化工產品”, 那麼至少白酒也應該被劃為“化工產品”。

谷氨酸是組成蛋白質的20種氨基酸之一, 廣泛存在於生物體中。 但是, 被束縛在蛋白質中的谷氨酸不會對味道產生影響, 只有游離的谷氨酸才會呈現谷氨酸鹽的狀態, 而產生“鮮”味。 在含有水解蛋白的食物中天然存在谷氨酸鈉, 比如醬油是水解蛋白質得到的, 其中的谷氨酸鈉含量在1%左右, 而乳酪中還要更高一些。

有些水解的蛋白質, 比如水解蛋白粉, 或者酵母提取物, 其中的谷氨酸鈉含量甚至高達5%以上。 還有一些蔬菜水果, 也天然含有谷氨酸鈉, 比如葡萄汁、番茄醬、豌豆, 都有百分之零點幾的谷氨酸鈉。 這樣的濃度, 比起產生“鮮味”所需的最低濃度要高多了。

當今市場上的味精是高度純化的發酵產物, 我國國家標準要求谷氨酸鈉含量至少在80%以上, 而高純度味精則要求99%以上。

味精與傳言中的“MSG綜合症”

MSG綜合症又稱之為“中菜館綜合症”1968年,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發表了一篇文章, 描述了吃中餐的奇怪經歷。 大致是說開始吃中餐之後15到20分鐘, 後頸開始麻木, 並開始擴散到雙臂和後背, 一般持續兩個小時左右。 這篇文章引發了世界性的對於味精的恐慌, 被稱之為“中餐館併發症”。 後來有一些針對“中餐館併發症”的研究, 但是無法證實它的存在。 不過, 基於“沒有證實不代表不存在”的莫須有懷疑精神, 這個故事很快廣為流傳, 但是針對它的研究也就沒有人關注了。

味精的安全性

針對味精安全性的研究很多, 沒有發現過它能產生危害。 只有個別動物實驗發現在“大劑量”下, 對於某種非常敏感的老鼠有產生神經毒性的可能。 不過所需要的大劑量遠遠高於人類食物中可能使用的量, 也沒有進一步的後續研究。

美國FDA、美國醫學協會、聯合國糧農組織和世衛組織的食品添加劑聯合專家組(JECFA)、歐盟委員會食品科學委員會(EFSA)都進行過評估和審查。 JECFA和EFSA都認為味精沒有安全性方面的擔心,因此在食品中的使用“沒有限制”。美國FDA的一份報告認可“有未知比例的人群可能對味精有所反應”,但是針對整體上的味精,他們贊同JECFA的結論。

雞精和味精是兄弟?

說起“雞精”,可以說這個名字起得非常成功,再配上精美的包裝,給人感覺雞精是“雞的精華”。雞精的銷售,也大有取代味精之勢。

雞精的主要成分還是味精,只是味精是單一的谷氨酸鈉,而雞精是一種複合調味料,其中的谷氨酸鈉含量在40%左右。雞精中除了味精之外,還有澱粉(用來形成顆粒狀)、增味核苷酸(增加味精的味道)、糖、其它香料。增味核苷酸本身也能產生鮮味。跟味精混合之後,所得的鮮味會大大超過二者單獨的鮮味之和。這就是所謂的“協同作用”。嚴格說來,還應該有一些來自于雞的成分比如雞肉粉、雞油等等,來產生雞的味道。但是,由於來自于雞的成分比較貴,為了降低成本,廠家可能完全不用雞的成分。所以說,你買的雞精中是否含有來自于雞的成分,完全取決於生產廠家,消費者基本上不可能從產品來進行判斷。

味精的成分單一,在食物中主要增加“鮮”味。雞精、蘑菇精等複合調味料的的成分複雜,一般而言,“香”味更濃郁一些。不管是那種精,只要它能產生“鮮味”,就都含有味精。只不過經過仔細的配方,複合香精產生鮮味的效率更高,也可以滿足不同的特定需求。

總結

作為味精的化學成分是谷氨酸鈉,是能夠產生“鮮味”的谷氨酸鹽的一種。除了發酵生產的味精,谷氨酸鹽還廣泛存在於各種食物中。關於“味精會導致XX”的傳言,科學家們努力了很久,也無法證實。在國際權威機構JECFA和美國、歐盟的監管體系裡,味精的安全性都不用考慮,在食品中的使用也無限制。雞精等肉味香精中也含有大量的味精。所以,關於味精我們可以安全得去食用。

JECFA和EFSA都認為味精沒有安全性方面的擔心,因此在食品中的使用“沒有限制”。美國FDA的一份報告認可“有未知比例的人群可能對味精有所反應”,但是針對整體上的味精,他們贊同JECFA的結論。

雞精和味精是兄弟?

說起“雞精”,可以說這個名字起得非常成功,再配上精美的包裝,給人感覺雞精是“雞的精華”。雞精的銷售,也大有取代味精之勢。

雞精的主要成分還是味精,只是味精是單一的谷氨酸鈉,而雞精是一種複合調味料,其中的谷氨酸鈉含量在40%左右。雞精中除了味精之外,還有澱粉(用來形成顆粒狀)、增味核苷酸(增加味精的味道)、糖、其它香料。增味核苷酸本身也能產生鮮味。跟味精混合之後,所得的鮮味會大大超過二者單獨的鮮味之和。這就是所謂的“協同作用”。嚴格說來,還應該有一些來自于雞的成分比如雞肉粉、雞油等等,來產生雞的味道。但是,由於來自于雞的成分比較貴,為了降低成本,廠家可能完全不用雞的成分。所以說,你買的雞精中是否含有來自于雞的成分,完全取決於生產廠家,消費者基本上不可能從產品來進行判斷。

味精的成分單一,在食物中主要增加“鮮”味。雞精、蘑菇精等複合調味料的的成分複雜,一般而言,“香”味更濃郁一些。不管是那種精,只要它能產生“鮮味”,就都含有味精。只不過經過仔細的配方,複合香精產生鮮味的效率更高,也可以滿足不同的特定需求。

總結

作為味精的化學成分是谷氨酸鈉,是能夠產生“鮮味”的谷氨酸鹽的一種。除了發酵生產的味精,谷氨酸鹽還廣泛存在於各種食物中。關於“味精會導致XX”的傳言,科學家們努力了很久,也無法證實。在國際權威機構JECFA和美國、歐盟的監管體系裡,味精的安全性都不用考慮,在食品中的使用也無限制。雞精等肉味香精中也含有大量的味精。所以,關於味精我們可以安全得去食用。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