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華為進入美國波折:美國政府擔憂國家安全風險

導語:《華爾街日報》網路版今天刊文, 華為正在全球市場攻城掠地, 而美國主流運營商將在未來幾年內投入2750億美元建設5G網路。

目前, 美國國會正再度警示華為可能給美國國家安全造成的風險。

在華盛頓的某些圈子裡, 華為可能被認為是全球電信行業的妖怪。 然而在懷俄明州Mountain View, 華為是個英雄。

這裡是美國運營商聯合無線(Union Wireless)的總部所在地。 聯合無線已有103年歷史, 在美國西部的5個州提供電話和無線服務。 聯合無線客戶關係負責人布萊恩·伍迪(Brian Woody)表示, 4年前, 聯合無線之前的電信設備供應商未能按時完成關鍵的網路升級, 該公司因此找到了華為。

伍迪表示, 華為“首先關心問題的解決, 隨後才關心付款”。 這對於一家家族經營的山區電信運營商來說非常重要。 “過去多年我們有很多家供應商, 華為對待我們的方式比其他公司都要好。 ”

6年前, 美國國會以國家安全為由發佈了對華為設備的禁令,

這導致華為無法從美國主流運營商處獲得業務。 沒有任何法律規定, 運營商不能與華為合作, 但政治成本可能會很高。

不過, 對聯合無線這樣的小型運營商來說, 情況並非如此。 聯合無線不是美國全國性運營商。 在快速縮小的電信設備商市場, 華為向該公司提供了急需的設備選擇。 伍迪表示, 4年前, 除了華為之外他有約5家供應商選擇, 而目前只有2家。

目前, 美國電信行業正陷入困境。 美國電信行業的多名高管表示, 華為已經成為主導未來全球電信網路的公司, 這給芬蘭的諾基亞和瑞典的愛立信等公司造成了嚴重挑戰。 根據埃森哲的資料, 美國運營商計畫在未來7年裡投入約2750億美元,

建設5G網路。 這樣的網路將承載大量的資料, 包括移動視頻和無人駕駛汽車通信。 5G技術的試點部署將於今年晚些時候啟動。

自2012年以來, 華為的業務已經從140個國家拓展至170個國家, 全球前50大移動運營商中有45家都是華為的客戶。 華為同時也擁有熱門的智慧手機品牌, 2016年手機收入達到750億美元。 此外, 華為約260億美元收入來自電信設備和軟體業務。 根據市場研究公司IHS Markit的資料, 在全球一年1260億美元的電信設備市場, 華為已經是領先者。

2012-2016年, 華為營收與利潤

華為的領先地位再次引發了華盛頓安全和情報專家的擔憂。 他們擔心, 美國的主流運營商也會轉向華為。

上月, 美國參議院和眾議院情報委員會成員致信聯邦通信委員會(FCC), 要求評估美國公司與華為的關係, 並要求FCC去瞭解國會2012年發佈的禁令。 這封郵件還對華為快速發展的智慧手機業務表示了擔憂。 華為目前是全球第三大智慧手機品牌, 僅次於三星和蘋果。

這樣的政治壓力可能已經造成了影響。 華為原計劃週二在美國國際消費電子展(CES)上宣佈,

與AT&T達成合作協定銷售智慧手機。 然而消息人士透露, AT&T已經放棄了這一合作。 目前尚不清楚, 美國用戶數排名第二的AT&T為何決定終止合作。

AT&T發言人拒絕對此置評。 華為發言人拒絕就與AT&T的溝通置評, 僅僅表示“華為已經在全球和美國市場提供優質設備, 證明了自己”。 儘管不會通過Verizon和AT&T的門店銷售捆綁套餐的機型, 但華為仍將通過亞馬遜和百思買等零售管道銷售手機。

這樣的情況令華為失望。 華為3位輪值CEO之一胡厚崑近期在接受採訪時表示, 華為並不是安全威脅。 他指出, 華為的“全球業務證明了這樣的事實, 即華為並不是任何政府或機構對其他國家進行監視的工具”。

華為輪值CEO胡厚昆

對華為的懷疑部分是由於該公司的創業史。任正非于1987年創立華為,目前有3名輪值CEO,但現年73歲的任正非仍然是公司副董事長,以及事實上的老闆。

任正非43歲時拿著3200美元的資金創立了華為,當時他正在從事電話交換機的轉售生意。在創業早年,任正非就對員工表示,公司有朝一日將會成為中國最大的電信設備供應商,這令員工們感到震驚。

華為確實做到了這點。在中國的農村地區取得成功之後,華為進軍了被歐美公司忽視或規避的欠發達市場,例如非洲和拉美。

為了推動華為的全球擴張,任正非開始學習西方的商業管理經驗,而這部分來自於IBM。當時,IBM正嘗試開拓中國市場。IBM説明華為學習產品開發和財務管理的一般原則。這些能力以及不斷優化的技術幫華為打入了歐洲市場。目前在歐洲,華為的主要客戶包括英國的沃達豐、法國的Orange和德國的德國電信。

2012-2016年,不同通信設備提供商銷售情況

歐洲一些移動運營商高管表示,在歐洲運營商看來,華為能提供比競爭對手更廣泛的產品,以及一流的客戶服務。

美國的小運營商也有類似的感受。知情人士透露,2010年,當新崛起的移動運營商Clearwire選擇華為作為主要供應商時,華為為這個項目安排了近800名工程師。前一天發現的設備問題第二天就能得到解決,而不像其他設備商一樣,在修復問題之前通常要討論是誰的錯。

2012年,Sprint收購了Clearwire,而美國國會在當年發佈了對華為設備的禁令。隨後,美國政府要求將華為的設備從Clearwire網路中移除。該公司最終找到了替代選擇,但也留下了遺憾。

消息人士稱:“我認為,華為的設計週期、創新週期比我見過的所有其他公司都要快,因為他們有研發資源投入這些項目。”

在發展早年,華為曾因對競爭對手產品的反向工程和模仿而“臭名昭著”,其中最知名的一次事件發生在2003年。當時思科起訴稱,華為將思科的路由器代碼複製到同樣型號的產品裡,從而方便客戶將較貴的思科設備更換為便宜的華為設備。這起案件最終和解,華為並未承認自身存在不當行為,但同意停止銷售相關的路由器產品。

與此同時,華為也加大了研發的投入力度。2016年華為的研發支出達到118億美元。相比之下,愛立信和諾基亞的研發支出分別為38億美元和59億美元。這兩家公司目前也沒有類似華為的消費者業務。

華為開始與美國科技公司爭奪人才,並在中國南部的深圳建立了龐大的總部園區。這裡看起來就像是矽谷,員工們會穿著T恤和運動鞋上班。

聯合無線表示,該公司從另一家小運營商處瞭解了華為。去年9月,在三藩市的一場移動行業貿易展上,華為還贊助了“農村無線協會”的網路休息室。

美國一名電信業前高管表示,華為工程師和高管還會定期拜訪美國運營商,展示新技術。潛在的成本節約“非常明顯”,某些時候能讓價格降低到競爭對手的一半。

2016年8月時,看起來華為似乎將在美國市場取得突破。當時,AT&T發佈了5G設備供應商名錄,其中不僅包括愛立信和諾基亞,也包括華為。

然而消息人士透露,在隨後幾周中,美國國會人員與AT&T高管在華盛頓特區見面,表達了自身的關切。AT&T對他們表示,華為提供的設備價格要比競爭對手低70%。AT&T高管表示,在國家安全和對股東的責任之間,他們正陷入兩難的境地。

知情人士透露,美國國家安全局(NSA)局長邁克爾·羅傑斯(Michael Rogers)和時任聯邦調查局(FBI)局長詹姆斯·科米(James Comey)曾親自與AT&T管理層溝通。

AT&T拒絕透露,與華為之間的談判進展到什麼程度。AT&T發言人表示:“隨著我們繼續建設下一代網路,我們希望從多家設備商處獲得資訊和報價。”

華為否認了報導中該公司與AT&T之間的溝通,稱2016年該公司並不清楚5G設備和服務的成本是多少,因為當時國際5G標準尚未制定。

FBI發言人和科米的代理律師拒絕對此置評。NSA尚未對此做出回應。

這給行業和用戶造成了兩難的選擇。IHS Markit執行研究總監史蒂芬·特拉爾(Stephane Teral)表示,華為很難參與美國市場是導致美國移動通信服務價格昂貴的原因之一。

根據IHS Markit的資料,美國無線服務的價格平均每月每用戶41美元,在全球範圍內僅次於加拿大。加拿大同樣排斥華為的設備。在英國,華為被允許在嚴格監督下開展業務,當地的服務平均價格為每月23美元。

華為巴黎辦公室

與此同時,競爭對手的地盤正不斷縮小。法國的阿爾卡特與美國的朗訊於2006年合併,而2016年諾基亞又收購了合併後的阿爾卡特朗訊。2009年,北電宣佈破產,這是加拿大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樁企業破產案。

諾基亞和愛立信都警告稱,2018年將會是充滿挑戰的一年。愛立信更換了CEO,裁掉了數千名員工,並預警稱某些訂單可能取消,此外還面臨著激進投資者的壓力。愛立信和諾基亞目前的營收總和要低於華為。

美國的國家安全官員和電信行業高管同樣對當前的市場局面表示了擔憂。曾經擔任眾議院情報委員會主席的美國國會議員、2012年報告的共同作者邁克·羅傑斯(Mike Rogers)表示:“考慮到當前的市場趨勢,很難想像,華為在未來10年內不會成為唯一的選擇。”

華為輪值CEO胡厚昆

對華為的懷疑部分是由於該公司的創業史。任正非于1987年創立華為,目前有3名輪值CEO,但現年73歲的任正非仍然是公司副董事長,以及事實上的老闆。

任正非43歲時拿著3200美元的資金創立了華為,當時他正在從事電話交換機的轉售生意。在創業早年,任正非就對員工表示,公司有朝一日將會成為中國最大的電信設備供應商,這令員工們感到震驚。

華為確實做到了這點。在中國的農村地區取得成功之後,華為進軍了被歐美公司忽視或規避的欠發達市場,例如非洲和拉美。

為了推動華為的全球擴張,任正非開始學習西方的商業管理經驗,而這部分來自於IBM。當時,IBM正嘗試開拓中國市場。IBM説明華為學習產品開發和財務管理的一般原則。這些能力以及不斷優化的技術幫華為打入了歐洲市場。目前在歐洲,華為的主要客戶包括英國的沃達豐、法國的Orange和德國的德國電信。

2012-2016年,不同通信設備提供商銷售情況

歐洲一些移動運營商高管表示,在歐洲運營商看來,華為能提供比競爭對手更廣泛的產品,以及一流的客戶服務。

美國的小運營商也有類似的感受。知情人士透露,2010年,當新崛起的移動運營商Clearwire選擇華為作為主要供應商時,華為為這個項目安排了近800名工程師。前一天發現的設備問題第二天就能得到解決,而不像其他設備商一樣,在修復問題之前通常要討論是誰的錯。

2012年,Sprint收購了Clearwire,而美國國會在當年發佈了對華為設備的禁令。隨後,美國政府要求將華為的設備從Clearwire網路中移除。該公司最終找到了替代選擇,但也留下了遺憾。

消息人士稱:“我認為,華為的設計週期、創新週期比我見過的所有其他公司都要快,因為他們有研發資源投入這些項目。”

在發展早年,華為曾因對競爭對手產品的反向工程和模仿而“臭名昭著”,其中最知名的一次事件發生在2003年。當時思科起訴稱,華為將思科的路由器代碼複製到同樣型號的產品裡,從而方便客戶將較貴的思科設備更換為便宜的華為設備。這起案件最終和解,華為並未承認自身存在不當行為,但同意停止銷售相關的路由器產品。

與此同時,華為也加大了研發的投入力度。2016年華為的研發支出達到118億美元。相比之下,愛立信和諾基亞的研發支出分別為38億美元和59億美元。這兩家公司目前也沒有類似華為的消費者業務。

華為開始與美國科技公司爭奪人才,並在中國南部的深圳建立了龐大的總部園區。這裡看起來就像是矽谷,員工們會穿著T恤和運動鞋上班。

聯合無線表示,該公司從另一家小運營商處瞭解了華為。去年9月,在三藩市的一場移動行業貿易展上,華為還贊助了“農村無線協會”的網路休息室。

美國一名電信業前高管表示,華為工程師和高管還會定期拜訪美國運營商,展示新技術。潛在的成本節約“非常明顯”,某些時候能讓價格降低到競爭對手的一半。

2016年8月時,看起來華為似乎將在美國市場取得突破。當時,AT&T發佈了5G設備供應商名錄,其中不僅包括愛立信和諾基亞,也包括華為。

然而消息人士透露,在隨後幾周中,美國國會人員與AT&T高管在華盛頓特區見面,表達了自身的關切。AT&T對他們表示,華為提供的設備價格要比競爭對手低70%。AT&T高管表示,在國家安全和對股東的責任之間,他們正陷入兩難的境地。

知情人士透露,美國國家安全局(NSA)局長邁克爾·羅傑斯(Michael Rogers)和時任聯邦調查局(FBI)局長詹姆斯·科米(James Comey)曾親自與AT&T管理層溝通。

AT&T拒絕透露,與華為之間的談判進展到什麼程度。AT&T發言人表示:“隨著我們繼續建設下一代網路,我們希望從多家設備商處獲得資訊和報價。”

華為否認了報導中該公司與AT&T之間的溝通,稱2016年該公司並不清楚5G設備和服務的成本是多少,因為當時國際5G標準尚未制定。

FBI發言人和科米的代理律師拒絕對此置評。NSA尚未對此做出回應。

這給行業和用戶造成了兩難的選擇。IHS Markit執行研究總監史蒂芬·特拉爾(Stephane Teral)表示,華為很難參與美國市場是導致美國移動通信服務價格昂貴的原因之一。

根據IHS Markit的資料,美國無線服務的價格平均每月每用戶41美元,在全球範圍內僅次於加拿大。加拿大同樣排斥華為的設備。在英國,華為被允許在嚴格監督下開展業務,當地的服務平均價格為每月23美元。

華為巴黎辦公室

與此同時,競爭對手的地盤正不斷縮小。法國的阿爾卡特與美國的朗訊於2006年合併,而2016年諾基亞又收購了合併後的阿爾卡特朗訊。2009年,北電宣佈破產,這是加拿大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樁企業破產案。

諾基亞和愛立信都警告稱,2018年將會是充滿挑戰的一年。愛立信更換了CEO,裁掉了數千名員工,並預警稱某些訂單可能取消,此外還面臨著激進投資者的壓力。愛立信和諾基亞目前的營收總和要低於華為。

美國的國家安全官員和電信行業高管同樣對當前的市場局面表示了擔憂。曾經擔任眾議院情報委員會主席的美國國會議員、2012年報告的共同作者邁克·羅傑斯(Mike Rogers)表示:“考慮到當前的市場趨勢,很難想像,華為在未來10年內不會成為唯一的選擇。”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