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恒大產業扶貧培育造血功能 開闢脫貧攻堅“新路徑”

產業是脫貧攻堅的根本出路, 更是貧困群眾長期穩定脫貧的保證。 位於烏蒙腹地的大方縣雖自然資源豐富, 具有產業發展的潛力, 但受經濟技術發展水準低等因素影響, 產業發展總體水準較低, 資源優勢尚未有效轉化為產業優勢、經濟優勢。 缺少產業, 成為大方貧困群眾增收脫貧的瓶頸。

蔬菜育苗中心自動噴灌系統

產業扶貧, 是恒大幫扶大方縣的“重頭戲”。 恒大扶貧辦認為, 發展產業既要符合大方本地的發展現實, 又要符合市場規律, 不能“撿進籃子都是菜”。

經過調查研究, 結合大方縣實際, 確定了發展蔬菜、肉牛、中藥材和經果林等具有大方特色的產業, 最終實現為每戶貧困戶配備至少兩個產業項目。 但蔬菜、肉牛、中藥材和經果林產業依舊是種植業、養殖業, 風險大、效益不穩定、銷路難等一系列難題, 恒大扶貧辦無法回避。

攻堅, 恒大如何“拔寨”?

種:“供產銷”一體化

貧困地區的產業經常陷入一個怪圈:產量好了, 價格低了;價格高了, 產量低了。 看似公平合理的市場規律, 卻讓樸實的農民暈頭轉向:不知道種什麼、不知道種多少、不知道怎麼種、不知道賣給誰。

因此, 好產業固然重要, 有好市場、好銷路才是根本。 於是, 恒大找來了一些“好幫手”:引進43 家上下游龍頭企業, 形成“龍頭企業+合作社+ 貧困戶+基地”的幫扶模式, 實現“供、產、銷”一體化經營。

勝豐村蔬菜基地

恒大集團通過援建育苗基地、節水灌溉和蔬菜大棚等農業基礎設施, 扶持互助合作社組織帶動貧困戶發展生產。 通過上下游龍頭企業, 並配套建設蔬菜集散中心, 借助“互聯網+”的手段, 根據市場需求指導育苗中心生產。 蔬菜成熟後, 由集散中心到田間地頭向合作社現場收購, 然後集中洗、揀、分, 把綠色蔬菜供給到重慶、貴陽等全國各地。

這兩天, 理化鄉國立種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沈長春喜事連連, “前幾天剛清了辣椒和番茄, 如今95 個棚大部分種萵筍了!”“精明”的沈長春一刻也不想讓這95個大棚閑著。

作為恒大幫扶大方的產業扶貧項目之一, 從2015 年底至今, 10223棟蔬菜大棚拔地而起, 配套有蔬菜滴灌系統、水泵房、管理用房。 它們就像貧困戶的家人一樣落地生根, 在龍頭企業的科學營運下, 讓各自所屬的“主人”持續增收, 穩定脫貧。

蔬菜基地喜獲豐收

“恒大運用市場手段, 將分散的土地適度流轉, 集中連片建設成產業基地, 再把貧困戶組織起來, 組建合作社進行合作勞動, 讓貧困戶持續增收, 穩定脫貧。 ”他說, “這個機制確保恒大走了以後, 無論龍頭企業還是合作社, 都能繼續運營下去。 有恆大前期的鋪墊, 我們信心倍增。 ”

從選苗到種植、收穫、銷售, 每個環節如何操作, 沈長春與他的兄弟們了然于胸, “恒大制定的產業扶貧措施全面細緻, 不僅在幫扶貧困戶脫貧, 也從技術、管理層面扶持著像我們這樣的小規模經營團隊。 ”事實上, 為實現長遠發展, 恒大對蔬菜大棚建成後的運營, 亦有整套模式創新, 從出資建設, 引進農技人員為其選種, 到交托給專業管理者經營, 穩紮穩打,順暢連接供產銷。這樣的一體化設計,正是貫穿大方萬棟蔬菜大棚種收穩步發展的恒大“秘笈”。

談到未來的規劃,沈長春雄心勃勃,“正在註冊公司,希望以後也能做成龍頭企業,經營更多蔬菜大棚。”

如今,恒大已幫扶大方建成蔬菜基地106 個,其中,建成蔬菜產業化大田基地10.6 萬畝,蔬菜大棚10223 棟。蔬菜基地幫扶的貧困戶,戶均種植蔬菜2.5畝,年人均純收入超過4100 元。

丹參喜獲豐收

而中藥材及經果林產業也取得一份漂亮的成績單:建成基地35 個;引進一力製藥、香港恒暢等10 家中藥材、經果林上下游龍頭企業,建立種子供應、技能培訓、種植、收購、加工、銷售等產業化體系;建成5.6萬畝丹參、天麻等中藥材基地,4.4萬畝油用牡丹和獼猴桃等經果林基地;土地流轉收入、務工收入、分紅收入讓部分貧困戶合計年人均純收入超過5500 元。

養:“買養產賣”一體化

“ 買牛不愁錢,養牛沒風險,產牛有獎勵,賣牛有保障”,這是恒大在大方縣探索出的一條龍肉牛產業精准扶貧模式。

大方百姓過去也養牛,但當地的土牛個頭小、養殖規模小、利潤小。因此,一直以來,大方縣養牛的群眾不少,致富的不多;養殖戶的操心不少,掙的票子不多。對症下藥,才能精准施策。規模大、品種好、效益高,這是恒大幫扶大方群眾養牛致富的目標。但養牛並不是恒大的“特長”,為此,恒大為大方引進中禾恒瑞等12家畜牧上下游龍頭企業,建立母牛供應、技能培訓、飼養、收購、加工、銷售等產業化體系。目前,已調入優質基礎母牛8509 頭,從國外引進純種安格斯種牛10000 頭,從加拿大引進世界領先的安格斯、西門塔爾種牛凍精18萬支,改良當地土牛1.8 萬頭。

優質安格斯牛、西門塔爾牛凍精

安格斯種牛凍精改良後出生的小牛犢

3 年調入3 萬頭優質基礎母牛,恒大的產業扶貧大手筆對當地肉牛養殖行業進行升級。而西門塔爾牛成為大方百姓的“致富牛”,“孕期280天左右,正常的話一年可繁育一頭小牛,養6 個月的市場價格就能達

到5000~6000 元。” 李東順介紹。

純種安格斯優質種牛

李東順目前的工作就是接牛,並為貧困戶購牛提供服務,進行基地的日常管理。農牧局派駐在超市有4 人,負責管理、飼喂指導、防疫等工作。

從2016 年8 月28 日購入第一批牛後,鳳山鄉的第一扶貧牛超市已經“銷售”出去1300 多頭牛,按每頭3000 元計算,恒大為此已經補貼約400萬元。

目前,這裡尚有336 頭等待貧困戶選購,備貨充足。每戶限購3 頭,這也是恒大想讓更多的貧困戶能夠參與牛產業,實現幫扶面最大化。“我們算了一筆賬,戶均飼養肉牛3頭,年人均純收入保守算還能超過4000 元。”李東順告訴記者,目前全縣從扶貧牛超市購牛的貧困戶約為1300~1400 戶。

目前,在果瓦鄉的一些西門塔爾牛集中養殖基地,入股其中的貧困戶每戶已經有了1200~1600元的分紅。中禾恒瑞集團養殖的安格斯牛,2018年春節前也將有一筆分紅。

穩紮穩打,順暢連接供產銷。這樣的一體化設計,正是貫穿大方萬棟蔬菜大棚種收穩步發展的恒大“秘笈”。

談到未來的規劃,沈長春雄心勃勃,“正在註冊公司,希望以後也能做成龍頭企業,經營更多蔬菜大棚。”

如今,恒大已幫扶大方建成蔬菜基地106 個,其中,建成蔬菜產業化大田基地10.6 萬畝,蔬菜大棚10223 棟。蔬菜基地幫扶的貧困戶,戶均種植蔬菜2.5畝,年人均純收入超過4100 元。

丹參喜獲豐收

而中藥材及經果林產業也取得一份漂亮的成績單:建成基地35 個;引進一力製藥、香港恒暢等10 家中藥材、經果林上下游龍頭企業,建立種子供應、技能培訓、種植、收購、加工、銷售等產業化體系;建成5.6萬畝丹參、天麻等中藥材基地,4.4萬畝油用牡丹和獼猴桃等經果林基地;土地流轉收入、務工收入、分紅收入讓部分貧困戶合計年人均純收入超過5500 元。

養:“買養產賣”一體化

“ 買牛不愁錢,養牛沒風險,產牛有獎勵,賣牛有保障”,這是恒大在大方縣探索出的一條龍肉牛產業精准扶貧模式。

大方百姓過去也養牛,但當地的土牛個頭小、養殖規模小、利潤小。因此,一直以來,大方縣養牛的群眾不少,致富的不多;養殖戶的操心不少,掙的票子不多。對症下藥,才能精准施策。規模大、品種好、效益高,這是恒大幫扶大方群眾養牛致富的目標。但養牛並不是恒大的“特長”,為此,恒大為大方引進中禾恒瑞等12家畜牧上下游龍頭企業,建立母牛供應、技能培訓、飼養、收購、加工、銷售等產業化體系。目前,已調入優質基礎母牛8509 頭,從國外引進純種安格斯種牛10000 頭,從加拿大引進世界領先的安格斯、西門塔爾種牛凍精18萬支,改良當地土牛1.8 萬頭。

優質安格斯牛、西門塔爾牛凍精

安格斯種牛凍精改良後出生的小牛犢

3 年調入3 萬頭優質基礎母牛,恒大的產業扶貧大手筆對當地肉牛養殖行業進行升級。而西門塔爾牛成為大方百姓的“致富牛”,“孕期280天左右,正常的話一年可繁育一頭小牛,養6 個月的市場價格就能達

到5000~6000 元。” 李東順介紹。

純種安格斯優質種牛

李東順目前的工作就是接牛,並為貧困戶購牛提供服務,進行基地的日常管理。農牧局派駐在超市有4 人,負責管理、飼喂指導、防疫等工作。

從2016 年8 月28 日購入第一批牛後,鳳山鄉的第一扶貧牛超市已經“銷售”出去1300 多頭牛,按每頭3000 元計算,恒大為此已經補貼約400萬元。

目前,這裡尚有336 頭等待貧困戶選購,備貨充足。每戶限購3 頭,這也是恒大想讓更多的貧困戶能夠參與牛產業,實現幫扶面最大化。“我們算了一筆賬,戶均飼養肉牛3頭,年人均純收入保守算還能超過4000 元。”李東順告訴記者,目前全縣從扶貧牛超市購牛的貧困戶約為1300~1400 戶。

目前,在果瓦鄉的一些西門塔爾牛集中養殖基地,入股其中的貧困戶每戶已經有了1200~1600元的分紅。中禾恒瑞集團養殖的安格斯牛,2018年春節前也將有一筆分紅。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