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梁思成:總有一天我會看到日本被炸沉的

01

1941年,

在長沙大轟炸的滿城烈火中,

他破口大駡:

“多行不義必自斃,

總有一天我會看到日本被炸沉的!”

1944年,

當盟軍準備轟炸日本時,

他卻四處奔走,

阻止美軍毀滅京都和奈良。

世人皆咋舌,

而他這樣解釋自己前後矛盾的原因:

“要是從個人感情出發,

我是恨不得炸沉日本的。

但建築絕不是某一民族的,

而是全人類文明的結晶。 ”

有人罵他是迂腐,

而我分明覺得那是高貴。

時至今日仍有人認為,

八國聯軍、日本侵華的那百年屈辱是文明對野蠻的戰爭,

而他那樣的中國人,

在侵略者的古跡將被夷為平地之時站出來,

就是在倨傲地告訴世界:

他們曾經戕害過的民族是何等文明高貴!

他是梁思成。

世人熟知他,

或因他那名滿天下的父親,

或因他與妻子為人稱道的愛情。

但人們記住和緬懷他,

一定不是因為出身或八卦緋聞,

而是他為國家、為民族所做出的巨大貢獻。

他是聞名世界的建築學家和教育家,

參與了人民英雄紀念碑、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等作品的設計;

他畢生致力於中國古代建築的研究和保護,

是新中國首都城市規劃的推動者;

他創辦了清華大學的建築系,

培養出一代又一代建築大師。

著名主持人柴靜曾說:

“每到北京城霧霾濃時,

我總是會想起梁思成。 ”

又是一個淩冽冬日,

全國大半的城市都陷入霧霾之中,

今天是梁先生去世46周年,

人們依然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思念他!

梁啟超與梁思成(右)

02

1901年春, 梁啟超正因戊戌變法失敗而流亡日本,

逃命不耽誤生娃,

在東京, 他迎來了自己的第二個兒子梁思成。

因長子早夭,

這個“老二”被全家人重點看護,

一向崇尚科學的梁啟超竟然聽信算命先生的話,

命令全家人都叫他“二哥”。

“二哥”長大以後,

的確很二。

今天往妹妹的飯盒裡放毛毛蟲,

明天就往爸爸的墨水瓶裡摻飲料。

梁啟超在日記裡無可奈何地稱他為“不甚寶貝的淘氣精”。

就算是梁啟超的老師康有為鄭重其事的剪辮儀式,

二哥都要在門外放鞭炮嚇人。

要知道, 康有為多年不願剪辮子,

好不容易下定決心,

沐浴更衣、焚香禱告、三跪九叩之後才讓理髮師拿起剪刀,

差點被劈裡啪啦的鞭炮聲嚇得劃破頭皮。

當然了, 像梁啟超那樣的大學問家,

一定不會放任兒子就這樣調皮搗蛋。

梁思成從小就接受了嚴苛的中西教育,

6歲就讀《史記》、《左傳》,

後進入東京最好的華僑學校讀書。

雖身在異國, 卻打下良好古文基礎,

當時的中國屢遭外辱,

年幼的梁思成心中早早種下熱血救國的種子。

辛亥革命後,

梁思成隨父母回國,

幾年後以優異成績考入北平清華學校(清華大學前身)。

他是清華校園裡最明亮的少年,

擔任校報美術編輯、當過管弦樂隊隊長,

出版過好幾部譯作,

還拿過運動會的跳高冠軍。

受父親影響,

他非常關心政治和中國的未來,

在五四運動中是學生領袖之一,

被同學贊為“具有冷靜而敏捷的政治頭腦”。

憑著出眾的家世、英俊的外貌和天才的頭腦,

他的身邊總有秋波環繞,

他卻是萬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

梁思成早就心有所屬,

那就是林徽因。

二人因長輩安排而在梁啟超的書房中相識,

青梅竹馬、兩小無猜。

作為民國數一數二的大才女,

林徽因對梁思成在事業上的幫助是極大的,

就連他一開始走上建築之路,

也與她的愛好相關。

1924年,兩人準備同去美國深造,

林徽因說自己準備學習建築,

梁思成驚呆了,

在當時的中國,建築是工匠的活計,

既與學術無關,

更不曾見過有女人蓋房子的。

“她剛從英國回來,在交談中,

她說到以後要學建築,

我當時連建築是什麼都還不知道。

徽因告訴我,

那是藝術和工程技術為一體的一門學科。

因為我喜愛繪畫,

所以我也選擇了建築這個專業。”

03

林徽因的身邊總不乏追求者,

金嶽霖為她終身不娶,

徐志摩對她癡迷不忘,

這個讓無數才子名士瘋狂的大才女,

最終卻嫁給了梁思成。

人們都說,梁思成有豔福,更有運氣。

但我想說,能嫁給他,

是林徽因幾世修來的福氣。

一日,梁思成從外地回家,

林徽因很沮喪地對他說:“我苦惱極了,我愛上了兩個人,

不知道該如何選擇才好。”

梁思成聽了愛人的真心話後,

如遭五雷轟頂,

經歷了一夜的思想鬥爭後,

他說:“你是自由的,

如果你選擇了金嶽霖,

我祝你們永遠幸福。”

梁思成林徽因結婚照

當然,林徽因並沒有棄他而去,

兩人相濡以沫,相愛一生。

婚後,梁思成曾和朋友開玩笑:

“中國有句俗話:‘

文章是自己的好,

老婆是人家的好。’

可是對我來說是,

老婆是自己的好,

文章是老婆的好。”

坊間流傳當年梁思成為追求林徽因,

摔斷了腿以致落下終身殘疾。

然而事實上,梁思成天生腿腳就有疾患。

他嬰兒時期兩條腿就嚴重內八,

梁啟超請來外科醫生矯正,

用繃帶纏腳,放進木盒,

才算掰了回來,

但一直不大利索。

1923年,梁思成原本打算赴美留學,

不料橫遭車禍,不得不推遲一年。

坊間都傳是林徽因對追求者說

“誰能最快買到蘋果,就證明誰最忠誠。”

梁思成騎著摩托去市場時開得太快,

才導致慘禍。

這實在屬無稽之談,

事實上,那場車禍是梁思成帶著弟弟梁思永去參加“國恥日”紀念活動,

摩托車與北洋軍閥交通次長金永炎的汽車相撞。

車禍導致他的一條腿骨折,

動了三次手術也沒接好,

右腿長得比左腿短兩公分,

梁思成依然沒有逃脫出生時的命運,

成了瘸子。

04

與林徽因結婚以後,

夫妻倆先後在美國、英國、加拿大等各地遊學,

兩人都深愛著建築學,

為此跑遍歐洲參觀古建築,

梁思成看到國外千年的大教堂依然壯麗輝煌,

而中國那麼悠久燦爛的建築文明,

卻一點點湮沒在歷史的長河中,

中國人要想學習自己的文化遺跡,

居然還要借助外國史學家的書稿,

他不禁痛心疾首。

從那開始,他下定決心:

中國人一定要研究自己的建築,

中國人一定要寫出自己的建築史!

1928年回國後,

梁思成在東北大學任教,

創立了中國第一個建築學系。

梁思成和學生

九一八事變後,

他來到北平,加入營造學社,

專門從事對古建築的研究。

為了對古代建築和遺址進行實地測繪、調查,

他不得不常常外出,

穿梭于山野荒地,

背著幾十公斤重的儀器,

睡在滿是蚊蟲的帳篷裡。

由於腿上有舊疾,

梁思成在這期間吃盡了苦頭。

1937年,日軍全面侵華前夕,

梁思成被診斷出患有脊椎間軟組織硬化症,

醫生為他設計了一副鐵架,

穿在襯衣裡面以支撐他受損的脊骨。

縱使環境艱苦、病痛折磨,

他依然不願放棄對古建築的研究、保護工作。

日軍侵華後,多少文物古跡毀於炮火,

他痛心疾首,

只能用筆一副一副地將尚存的古建築圖樣描繪下來。

梁思成林徽因夫婦走遍南北,

僅用一支鴨舌筆和墨線,

為後人留下了數千古建築肖像。

而這一座座的高塔、廟宇,

後來都在戰火中毀於一旦,

梁思成的圖紙,

竟成了它們留在世上最後的剪影!

林徽因與梁思成

梁思成夫婦共同守的貧困的李莊,

日日發作的脊椎病讓他不得不徹夜坐著睡覺,

將下巴抵在花瓶上方能寫字。

林徽因也得了重病,日日咳血,

卻得不到任何醫治。

“幾個月的時間就毀滅了她曾經有過的美麗”。

友人邀請他們去美國避戰,

梁思成說:“祖國正在受難,我們也要和祖國一起受苦。”

女兒梁再冰問母親:“日本人來了怎麼辦?”

林徽因說:“門外不就是揚子江嗎?”

門外炮火連天,屋內歲月靜好。

直到抗戰勝利,

人們才知道,在那個鳥不拉屎的李莊,

梁思成夫婦竟然寫出了十萬餘字的《中國建築史》,

還完成了對天書《營造法式》的解讀。

05

為了向外國人介紹中國的悠久文化,

梁思成特地用英文書寫了《圖像中國建築史》,

美國學者費正清對他評價:

“二次大戰中,

我們又在中國的西部重逢,

他們都已成了半殘的病人,

卻仍在不顧一切地,

在極端艱苦的條件下致力於學術,

在我們的心目中,

他們是不畏困難,獻身科學的崇高典範。”

新中國成立後,

民國的學者大多去了臺灣、香港,或乾脆遠走國外,

梁思成夫婦卻毅然留在祖國,

他仍在清華建築系教書,

並擔任了北京市都市計畫委員會副主任,

負責城區改造工程。

有人站在天安門城樓上對他說:

“希望將來從這裡望過去,

要看到處處都是煙囪。”

梁思成大吃一驚,

提出反對意見。

他和另一位建築專家陳占祥共同提出“梁陳方案”,

認為北京不適宜發展成工業城市,

而應保留它的歷史文化,

建議在舊城外的西側另辟新區。

但這份美好的規劃藍圖終究是被否決了。

舊的城牆被推倒,

新的煙囪根根矗立,

北京數百年的巍峨古跡不復存在,

矯枉過正的社會風潮下,

舊世界被完全砸爛,

新世界是這個國家社會的主旋律。

老城區被拆後,

一向溫和的林徽因指著北京市副市長吳晗大罵:

“你們真把古董給拆了,將來要後悔的!

即使再把它恢復起來,

充其量也只是假古董!”

梁思成錚錚男兒甚至忍不住大哭:

“每拆掉一座城樓,

像挖去我一塊肉;

每剝去外城的城磚,

像剝去我一層皮!”

06

林徽因病重去世時,

梁思成正處在舉國批判的風口浪尖,

失去愛妻的數年時光裡,

梁思成只能獨自一人在冰冷長夜裡品嘗失意。

這個時候,

另一位女性——林洙,

走入了梁思成的生活。

林洙是當時清華大學的一名普通教工,

也是梁思成的弟子、知名建築學者程應銓的前妻。

當初程應銓和林洙結婚時,

還是梁思成做的主婚人。

1962年,梁思成與林洙結婚,

這樁婚姻受到了幾乎所有親朋好友的反對。

且不說師長娶學生前妻,

偏偏這位學生還曾為師長的不公遭遇仗義執言,

因而蒙冤入獄。

這幾乎觸碰了那個年代知識份子的道德底線。

梁思成的兄妹聯名寫抗議信,

至交張奚若從此與梁家斷絕往來,

就連當時的北京市長彭真、吳晗都來相勸。

但無論如何,在林徽因去世七年之後,

梁思成和林洙結婚了,

沒有海誓山盟,

也沒有花前月下,

反而多了一堆汙糟事。

總有人問,

林洙和梁思成之間有愛情嗎?

除了當事人,誰也沒法回答。

世人只知,林洙,一個沒什麼文化的婦人,

在梁思成生命的最後10年裡,

代替了“人間四月天”的林徽因陪伴在他身邊,

他寧肯放棄多年的聲名與友情,

將自己變成人間的孤島,

直到生命的盡頭。

1972年1月9日,

梁思成病逝於北京。

一直以來,

梁思成都是一個被捧上神壇的人,

不管他與“天仙”的愛情,

還是他為了保護古跡而踏遍祖國大好河山,

都為人稱道。

但深入瞭解以後,

又會發現,他一直都在人間。

他娶過民國女神之首林徽因,

但也續娶了沒什麼文化的“煮婦”林洙;

他曾為保護老北京城牆據理力爭,

卻也在60年代主動寫起思想檢討···

世人都道梁林神仙眷侶,

卻沒有看到他們在戰火塵土中的貧病交加;

後人驚歎梁思成恢弘的學術成就,

但不瞭解他是如何拖著病體跋涉在祖國的荒野中。

日本學者斷言在中國沒有唐代建築遺跡時,

他翻遍半個中國,把它找了出來;

抗戰開始時,

他抱著必勝的心態不願逃離;

戰爭結束後,

他既不肯去臺灣,

也不願避居美國,

堅持留下來建設祖國

他相信“前途滿是光明”!

回顧梁先生的一生,

從父親的盛名之下開始,

他也曾是意氣風發的少年,

揮旗呐喊,立志要救中國;

敵寇入侵,他深感百無一用是書生,

不能橫槍躍馬征戰沙場,

就要走遍萬水千山保護文物古跡;

晚年遭到不公對待,

人人都可將他的書稿手跡拿去,

但是,沒有人能夠奪走他在學術上的光輝。

他當年極力阻止工業化的北京城如今已霧霾重重,

他開創建築系時的教學理念如今被教育產業化所代替,

他追求的“居者有其屋”的理想,

現在也被飛漲的房價所打破···

梁先生當年所追求的一切依然沒有實現,

從這個角度上來看,

他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失敗者,

但他的偉大從來不因失敗而減弱!

沒有他,就沒有今天的中國建築學,

更不會有國際社會對中國傳統建築的認可。

他留下的一張張圖紙,

向我們講述的是中國古代文明的盛大;

更向世界宣告了這片土地上真實存在的光芒萬丈!

在學術成就上,

梁先生已經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但於整個社會發展而言,

他卻是“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也許,在他去世46周年的今天,

我們需要的不是歌功頌德,

而是踟躕前行,

不負炎黃子孫之名!

梁思成,

一個有良知的學者,

一個胸懷似海的男人,

他是真正的君子、不朽的豐碑!

今天,請為他致敬!

他是清華校園裡最明亮的少年,

擔任校報美術編輯、當過管弦樂隊隊長,

出版過好幾部譯作,

還拿過運動會的跳高冠軍。

受父親影響,

他非常關心政治和中國的未來,

在五四運動中是學生領袖之一,

被同學贊為“具有冷靜而敏捷的政治頭腦”。

憑著出眾的家世、英俊的外貌和天才的頭腦,

他的身邊總有秋波環繞,

他卻是萬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

梁思成早就心有所屬,

那就是林徽因。

二人因長輩安排而在梁啟超的書房中相識,

青梅竹馬、兩小無猜。

作為民國數一數二的大才女,

林徽因對梁思成在事業上的幫助是極大的,

就連他一開始走上建築之路,

也與她的愛好相關。

1924年,兩人準備同去美國深造,

林徽因說自己準備學習建築,

梁思成驚呆了,

在當時的中國,建築是工匠的活計,

既與學術無關,

更不曾見過有女人蓋房子的。

“她剛從英國回來,在交談中,

她說到以後要學建築,

我當時連建築是什麼都還不知道。

徽因告訴我,

那是藝術和工程技術為一體的一門學科。

因為我喜愛繪畫,

所以我也選擇了建築這個專業。”

03

林徽因的身邊總不乏追求者,

金嶽霖為她終身不娶,

徐志摩對她癡迷不忘,

這個讓無數才子名士瘋狂的大才女,

最終卻嫁給了梁思成。

人們都說,梁思成有豔福,更有運氣。

但我想說,能嫁給他,

是林徽因幾世修來的福氣。

一日,梁思成從外地回家,

林徽因很沮喪地對他說:“我苦惱極了,我愛上了兩個人,

不知道該如何選擇才好。”

梁思成聽了愛人的真心話後,

如遭五雷轟頂,

經歷了一夜的思想鬥爭後,

他說:“你是自由的,

如果你選擇了金嶽霖,

我祝你們永遠幸福。”

梁思成林徽因結婚照

當然,林徽因並沒有棄他而去,

兩人相濡以沫,相愛一生。

婚後,梁思成曾和朋友開玩笑:

“中國有句俗話:‘

文章是自己的好,

老婆是人家的好。’

可是對我來說是,

老婆是自己的好,

文章是老婆的好。”

坊間流傳當年梁思成為追求林徽因,

摔斷了腿以致落下終身殘疾。

然而事實上,梁思成天生腿腳就有疾患。

他嬰兒時期兩條腿就嚴重內八,

梁啟超請來外科醫生矯正,

用繃帶纏腳,放進木盒,

才算掰了回來,

但一直不大利索。

1923年,梁思成原本打算赴美留學,

不料橫遭車禍,不得不推遲一年。

坊間都傳是林徽因對追求者說

“誰能最快買到蘋果,就證明誰最忠誠。”

梁思成騎著摩托去市場時開得太快,

才導致慘禍。

這實在屬無稽之談,

事實上,那場車禍是梁思成帶著弟弟梁思永去參加“國恥日”紀念活動,

摩托車與北洋軍閥交通次長金永炎的汽車相撞。

車禍導致他的一條腿骨折,

動了三次手術也沒接好,

右腿長得比左腿短兩公分,

梁思成依然沒有逃脫出生時的命運,

成了瘸子。

04

與林徽因結婚以後,

夫妻倆先後在美國、英國、加拿大等各地遊學,

兩人都深愛著建築學,

為此跑遍歐洲參觀古建築,

梁思成看到國外千年的大教堂依然壯麗輝煌,

而中國那麼悠久燦爛的建築文明,

卻一點點湮沒在歷史的長河中,

中國人要想學習自己的文化遺跡,

居然還要借助外國史學家的書稿,

他不禁痛心疾首。

從那開始,他下定決心:

中國人一定要研究自己的建築,

中國人一定要寫出自己的建築史!

1928年回國後,

梁思成在東北大學任教,

創立了中國第一個建築學系。

梁思成和學生

九一八事變後,

他來到北平,加入營造學社,

專門從事對古建築的研究。

為了對古代建築和遺址進行實地測繪、調查,

他不得不常常外出,

穿梭于山野荒地,

背著幾十公斤重的儀器,

睡在滿是蚊蟲的帳篷裡。

由於腿上有舊疾,

梁思成在這期間吃盡了苦頭。

1937年,日軍全面侵華前夕,

梁思成被診斷出患有脊椎間軟組織硬化症,

醫生為他設計了一副鐵架,

穿在襯衣裡面以支撐他受損的脊骨。

縱使環境艱苦、病痛折磨,

他依然不願放棄對古建築的研究、保護工作。

日軍侵華後,多少文物古跡毀於炮火,

他痛心疾首,

只能用筆一副一副地將尚存的古建築圖樣描繪下來。

梁思成林徽因夫婦走遍南北,

僅用一支鴨舌筆和墨線,

為後人留下了數千古建築肖像。

而這一座座的高塔、廟宇,

後來都在戰火中毀於一旦,

梁思成的圖紙,

竟成了它們留在世上最後的剪影!

林徽因與梁思成

梁思成夫婦共同守的貧困的李莊,

日日發作的脊椎病讓他不得不徹夜坐著睡覺,

將下巴抵在花瓶上方能寫字。

林徽因也得了重病,日日咳血,

卻得不到任何醫治。

“幾個月的時間就毀滅了她曾經有過的美麗”。

友人邀請他們去美國避戰,

梁思成說:“祖國正在受難,我們也要和祖國一起受苦。”

女兒梁再冰問母親:“日本人來了怎麼辦?”

林徽因說:“門外不就是揚子江嗎?”

門外炮火連天,屋內歲月靜好。

直到抗戰勝利,

人們才知道,在那個鳥不拉屎的李莊,

梁思成夫婦竟然寫出了十萬餘字的《中國建築史》,

還完成了對天書《營造法式》的解讀。

05

為了向外國人介紹中國的悠久文化,

梁思成特地用英文書寫了《圖像中國建築史》,

美國學者費正清對他評價:

“二次大戰中,

我們又在中國的西部重逢,

他們都已成了半殘的病人,

卻仍在不顧一切地,

在極端艱苦的條件下致力於學術,

在我們的心目中,

他們是不畏困難,獻身科學的崇高典範。”

新中國成立後,

民國的學者大多去了臺灣、香港,或乾脆遠走國外,

梁思成夫婦卻毅然留在祖國,

他仍在清華建築系教書,

並擔任了北京市都市計畫委員會副主任,

負責城區改造工程。

有人站在天安門城樓上對他說:

“希望將來從這裡望過去,

要看到處處都是煙囪。”

梁思成大吃一驚,

提出反對意見。

他和另一位建築專家陳占祥共同提出“梁陳方案”,

認為北京不適宜發展成工業城市,

而應保留它的歷史文化,

建議在舊城外的西側另辟新區。

但這份美好的規劃藍圖終究是被否決了。

舊的城牆被推倒,

新的煙囪根根矗立,

北京數百年的巍峨古跡不復存在,

矯枉過正的社會風潮下,

舊世界被完全砸爛,

新世界是這個國家社會的主旋律。

老城區被拆後,

一向溫和的林徽因指著北京市副市長吳晗大罵:

“你們真把古董給拆了,將來要後悔的!

即使再把它恢復起來,

充其量也只是假古董!”

梁思成錚錚男兒甚至忍不住大哭:

“每拆掉一座城樓,

像挖去我一塊肉;

每剝去外城的城磚,

像剝去我一層皮!”

06

林徽因病重去世時,

梁思成正處在舉國批判的風口浪尖,

失去愛妻的數年時光裡,

梁思成只能獨自一人在冰冷長夜裡品嘗失意。

這個時候,

另一位女性——林洙,

走入了梁思成的生活。

林洙是當時清華大學的一名普通教工,

也是梁思成的弟子、知名建築學者程應銓的前妻。

當初程應銓和林洙結婚時,

還是梁思成做的主婚人。

1962年,梁思成與林洙結婚,

這樁婚姻受到了幾乎所有親朋好友的反對。

且不說師長娶學生前妻,

偏偏這位學生還曾為師長的不公遭遇仗義執言,

因而蒙冤入獄。

這幾乎觸碰了那個年代知識份子的道德底線。

梁思成的兄妹聯名寫抗議信,

至交張奚若從此與梁家斷絕往來,

就連當時的北京市長彭真、吳晗都來相勸。

但無論如何,在林徽因去世七年之後,

梁思成和林洙結婚了,

沒有海誓山盟,

也沒有花前月下,

反而多了一堆汙糟事。

總有人問,

林洙和梁思成之間有愛情嗎?

除了當事人,誰也沒法回答。

世人只知,林洙,一個沒什麼文化的婦人,

在梁思成生命的最後10年裡,

代替了“人間四月天”的林徽因陪伴在他身邊,

他寧肯放棄多年的聲名與友情,

將自己變成人間的孤島,

直到生命的盡頭。

1972年1月9日,

梁思成病逝於北京。

一直以來,

梁思成都是一個被捧上神壇的人,

不管他與“天仙”的愛情,

還是他為了保護古跡而踏遍祖國大好河山,

都為人稱道。

但深入瞭解以後,

又會發現,他一直都在人間。

他娶過民國女神之首林徽因,

但也續娶了沒什麼文化的“煮婦”林洙;

他曾為保護老北京城牆據理力爭,

卻也在60年代主動寫起思想檢討···

世人都道梁林神仙眷侶,

卻沒有看到他們在戰火塵土中的貧病交加;

後人驚歎梁思成恢弘的學術成就,

但不瞭解他是如何拖著病體跋涉在祖國的荒野中。

日本學者斷言在中國沒有唐代建築遺跡時,

他翻遍半個中國,把它找了出來;

抗戰開始時,

他抱著必勝的心態不願逃離;

戰爭結束後,

他既不肯去臺灣,

也不願避居美國,

堅持留下來建設祖國

他相信“前途滿是光明”!

回顧梁先生的一生,

從父親的盛名之下開始,

他也曾是意氣風發的少年,

揮旗呐喊,立志要救中國;

敵寇入侵,他深感百無一用是書生,

不能橫槍躍馬征戰沙場,

就要走遍萬水千山保護文物古跡;

晚年遭到不公對待,

人人都可將他的書稿手跡拿去,

但是,沒有人能夠奪走他在學術上的光輝。

他當年極力阻止工業化的北京城如今已霧霾重重,

他開創建築系時的教學理念如今被教育產業化所代替,

他追求的“居者有其屋”的理想,

現在也被飛漲的房價所打破···

梁先生當年所追求的一切依然沒有實現,

從這個角度上來看,

他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失敗者,

但他的偉大從來不因失敗而減弱!

沒有他,就沒有今天的中國建築學,

更不會有國際社會對中國傳統建築的認可。

他留下的一張張圖紙,

向我們講述的是中國古代文明的盛大;

更向世界宣告了這片土地上真實存在的光芒萬丈!

在學術成就上,

梁先生已經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但於整個社會發展而言,

他卻是“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也許,在他去世46周年的今天,

我們需要的不是歌功頌德,

而是踟躕前行,

不負炎黃子孫之名!

梁思成,

一個有良知的學者,

一個胸懷似海的男人,

他是真正的君子、不朽的豐碑!

今天,請為他致敬!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