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老友》專家門診:低血糖症應如何調治

《老友》專家門診:

我今年74歲, 經常出現手腳發抖、全身出汗、站立不穩等症狀, 去年6月經檢查患有低血糖症, 但CT檢查顯示胰腺未見異常。 醫生要我少吃多餐。 請問:低血糖的發病原因是什麼, 應怎樣調治?

《老友》雜誌醫療專家顧問 :教授 主任醫師 梅洵

現就你有關低血糖症的諮詢作如下回答:

血糖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 健康人的血糖是在一定範圍內波動的。 低血糖症是指血糖低到足以引起臨床症狀的一種血糖狀況。 一般認為, 成人血糖低於2.8mmol/L可認為血糖過低, 但是否出現低血糖的症狀, 隨個體不同差異很大。

低血糖的症狀可因不同病因、血糖下降的程度和速度、個體反應性和耐受性而表現多樣。 典型的表現有心悸、出汗、顫抖、焦慮、頭暈、乏力、反應遲鈍、饑餓等, 嚴重者可出現昏迷。 低血糖的病因很多, 可由身體激素變化、器官病變或藥物引起, 藥物包括降糖藥物與某些非降糖藥物。 按發病的頻率和原因, 低血糖症依次可分為:特發性功能性低血糖症、藥源性低血糖症、肝源性低血糖症、胰島素瘤、胰島素自身免疫綜合征、伴腫瘤的低血糖症等, 其中尤以特發性功能性低血糖症最常見。

特發性功能性低血糖症是指在進餐後出現一些低血糖症狀, 但血糖水準並未低於2.8mmol/L。 特發性功能性低血糖症主要是因為身體神經功能失調,

為非器質性疾病。 特發性功能性低血糖症多見於伴有神經質的人群, 症狀多而體征少, 低血糖症狀多發生在餐後2~3小時, 進食後可自行緩解, 病程長但病情不惡化。 有該症狀的人, 平時情緒要放鬆, 宜少吃多餐, 一天飲食總量可分六餐進食, 分配至三餐主餐和三餐加餐中, 儘量避免進食易吸收的碳水化合物, 如稀飯、糖水、蜂蜜和果汁等。 建議隨身攜帶糖果、餅乾以備低血糖症狀發作時進食。 必要時應根據醫師的意見使用抗焦慮藥和抗膽鹼藥治療。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