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安全!警惕纜繩“死亡圈套”和“致命反彈區域”

一艘貨船的效率主要體現在港口操作期間。 而船舶港口作業最重要的也是最危險的作業就是帶纜。

帶纜作業為什麼是最危險的工作?

.每年, 都會有船員帶纜作業中因為各種原因導致的傷害事故, 重傷甚至是死亡事故也是屢見不鮮。

除開大型船舶, 一般貨船的纜車作業區都主要是在該船的船頭以及船尾。 一般的船舶帶纜作業區主要是由纜車, 液壓馬達, 纜樁, 錨設備(船首)等構成。

以下為幾個易造成帶纜事故的主要原因:

· 使用老舊或破損的纜繩。

· 帶纜作業區堆放太多不用的纜繩以及無關設備, 不清爽。

· 纜繩盤車上, 未上樁。

· 未對帶纜設備做好維修保養工作。

· 未對甲板部船員進行合理的培訓。

· 人手偏少, 駕駛員分心。

· 未對錨機, 纜機, 活動區域等做好標誌, mark。 造成誤操作。

· 防滑區域未正確標示, 未按規定塗抹防滑沙。

· 船員不明白反彈區域和繩套的危險性, 未能合理站位。

· 未穿著個人防護用具(PPE),手套, 工作服, 工作鞋等。

· 未定期檢查測試錨纜機, 纜繩等相關設備。

· 如下圖:未能正確纏繞纜繩。 小輪上只能纏繞4-5圈, 其餘的應儘量纏繞到大圈上。

以上事項大副以及二副每應儘量考慮周全。 特別是靠港前一定要做好相應的檢查, 準備工作, 以做到心中有數。

根據以上注意事項, 反彈區域和繩套又往往是造成重大傷亡事故的主要原因, 下面我們重點分析一下。

1) 反彈區域(Snap Back Zone):

大多數的重大傷亡事故, 是由於纜繩斷裂造成的。 由於纜繩斷裂產生的會產生巨大的反彈力, 所以當站在反彈區域內的船員正好被帶著巨大動能的纜繩掃到之後, 輕者摔倒, 骨折重則一擊斃命。 如下圖所示, 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SBZ區域。 當纜繩在收到拖輪拖拽或是纜機用力回收以便使船舶向碼頭靠泊的時候, 相關人員應該儘量避免在此區域內活動。

尤其是當使用較舊或是受損纜繩時尤其要注意。

船首部分反彈危險區域如上圖所示

因此,進行相關操作的甲板部船員一定要定期的培訓和強調該區域的危險性。另外,如下圖所示,甲板部可借鑒,將反彈區域用黃色信號旗表示出來以起到提示和警告的作用。

2) 圈套-死亡之圈(Rope Bight):

纜繩既重又長,帶纜作業時,難免會形成圈或則是套。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死亡之圈”,如下圖:

加入船員在回收纜繩或是拖輪拖拽的時候,不小心被套住,往往會被絆倒或是被猛烈的撞擊。每年都會有因為此類原因而造成的嚴重受傷甚至是死亡的嚴重事件發生。

· 帶纜操作時,船員必須清楚的知道自己所站的位置以及周圍的情況。

· 駕駛員必須對全域有所瞭解,及時提醒正忙於工作中的相關船員他們所處的狀況。

· 要對新上船的船員或是經驗不足的卡帶實習生等特別的照顧,和指導。

· 帶纜操作時無關人員(如輪機部船員)儘量避免進入該區域。

· 儘量配備足夠的人手,以避免造成慌亂窘迫,忙中出亂極易造成事故。

Remember, Bights don’talways look like bights.

生命珍貴,永遠記得安全第一!船上計畫和安排工作時永遠要將安全考慮在第一位!

船首部分反彈危險區域如上圖所示

因此,進行相關操作的甲板部船員一定要定期的培訓和強調該區域的危險性。另外,如下圖所示,甲板部可借鑒,將反彈區域用黃色信號旗表示出來以起到提示和警告的作用。

2) 圈套-死亡之圈(Rope Bight):

纜繩既重又長,帶纜作業時,難免會形成圈或則是套。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死亡之圈”,如下圖:

加入船員在回收纜繩或是拖輪拖拽的時候,不小心被套住,往往會被絆倒或是被猛烈的撞擊。每年都會有因為此類原因而造成的嚴重受傷甚至是死亡的嚴重事件發生。

· 帶纜操作時,船員必須清楚的知道自己所站的位置以及周圍的情況。

· 駕駛員必須對全域有所瞭解,及時提醒正忙於工作中的相關船員他們所處的狀況。

· 要對新上船的船員或是經驗不足的卡帶實習生等特別的照顧,和指導。

· 帶纜操作時無關人員(如輪機部船員)儘量避免進入該區域。

· 儘量配備足夠的人手,以避免造成慌亂窘迫,忙中出亂極易造成事故。

Remember, Bights don’talways look like bights.

生命珍貴,永遠記得安全第一!船上計畫和安排工作時永遠要將安全考慮在第一位!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