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江蘇省政府辦公廳一號檔:養老新政!

近日, 江蘇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制定和實施老年人照顧服務專案的實施意見》, 明確了老年人照顧服務工作的15項重點任務, 涉及老年人養、樂、醫、學、居、娛等各個方面, 並給出了落實政策的相關責任單位。 一大波利好正在到來!

1明確對困難高齡、失能老年人的補貼

根據《意見》, 江蘇省將健全經濟困難高齡、失能老年人補貼制度。 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中60周歲以上的失能老年人, 按不低於每人每月100元的標準給予護理、服務補貼。

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和分散供養的特困對象中80周歲以上的老年人、最低生活保障和低收入家庭中60周歲以上的失獨老年人, 按不低於每人每月60元的標準給予護理、服務補貼。

22020年九成街道開展日間照料服務

38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可自願隨子女遷移戶口

全面拓展基本公共養老服務範圍, 8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可自願隨子女遷移戶口,

依法依規享受遷入地基本公共服務。 建立應急服務機制, 對發生意外的老年人及時給予救助。

城鄉特困對象和經濟困難的高齡、失能老年人接受救助所需承擔費用, 由政府負擔。

4老年人異地就醫, 按參保地政策直接結算

《意見》要求, 要加大醫養結合推進力度, 建立健全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務制度。 養老機構實現醫療衛生服務全覆蓋, 為機構內老年人提供更加完善的醫療、康復護理服務。 探索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 為失能老人的基本生活照料提供資金或服務保障。

完善基本醫療保險異地就醫結算工作, 異地就醫的老年人就醫時按參保地政策直接結算。 每年為65歲以上老年人提供一次健康管理服務。

5到2020年,

每個設區市至少建立1-2所療護中心

到2020年, 每個設區市至少建立1-2所安寧療護中心或有安寧療護功能的醫療機構, 每個縣(市、區)建有1所以上護理院或康復醫院, 全省老年護理院達到200所以上, 護理型床位占養老床位比例達50%以上。

6優先支持在老年人居住比例高的住宅加裝電梯

逐步推進居住區適老化建設和改造工程。 優先支援在老年人居住比例高的住宅加裝電梯, 支援開發老年宜居住宅和代際親情住宅。

7從事養老護理崗位滿5年的畢業生, 給予一次性入職獎勵

到2020年, 全省新建和現有社區適老化改造專案達到100個以上。 養老護理員緊缺, 全省對養老護理員也將展開獎勵。

在江蘇省連續從事養老護理崗位滿5年的高等學校、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

由縣級以上地方財政給予一次性入職獎勵。

15條養老新政全文

(滑動看全文)

省政府辦公廳關於制定和實施

老年人照顧服務專案的實施意見

(蘇政辦發〔2018〕1號)

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 省各委辦廳局, 省各直屬單位:

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制定和實施老年人照顧服務專案的意見》(國辦發〔2017〕52號)精神,

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 構建養老、孝老、敬老政策體系和社會環境, 現就制定和實施我省老年人照顧服務專案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重點任務

(三)拓展基本公共養老服務範圍。 老年人到子女所在城市與子女共同生活的, 有關部門應當在戶口遷移、醫保結算、公共交通、進入公園等方面給予便利。 8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可自願隨子女遷移戶口, 依法依規享受遷入地基本公共服務。 建立應急服務機制, 對發生意外的老年人及時給予救助。 城鄉特困對象和經濟困難的高齡、失能老年人接受救助所需承擔費用, 由政府負擔。 (責任單位: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民政廳、省公安廳、省交通運輸廳、省文化廳, 各設區市人民政府)

(四)推進居住區適老化建設和改造。通過政府補貼、產業引導和業主眾籌等方式,加快推進適宜養老的居住區建設。制定實施社區適老化改造建設標準,加大適老化改造項目推進步伐。重點做好老舊居住區緣石坡道、輪椅坡道、公共出入口、走道、樓梯等設施和部位的無障礙改造,優先支持在老年人居住比例高的住宅加裝電梯。對於有失能、失智老年人的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最低生活保障邊緣家庭以及有重度殘疾老年人家庭進行生活設施無障礙改造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給予資金補助。規模較大的已建成居住區應通過改造或新建,設置老年人活動中心,為居家老年人提供實用便利的活動場所。支援開發老年宜居住宅和代際親情住宅。到2020年,全省新建和現有社區適老化改造專案達到100個以上。(責任單位: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民政廳、省發展改革委、省老齡辦,各設區市人民政府)

(五)加大醫養結合推進力度。建立健全與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相適應的,覆蓋城鄉、規模適宜、功能合理的醫養結合服務網路。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結合實施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專案要求,建立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務制度,為老年人免費建立電子健康檔案,加強老年人健康指標監測和資訊管理。每年為65歲以上老年人提供一次健康管理服務,開展生活方式和健康狀況評估、體格檢查、健康教育指導。利用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方式為行動不便的居家老年人提供上門健康管理和康復護理等服務,符合規定的費用納入醫療保險和長期護理保險基金支付範圍。養老機構實現醫療衛生服務全覆蓋,為機構內老年人提供更加完善的醫療、康復護理服務。所有醫療衛生機構開設老年人掛號、就醫等綠色通道。宣導社會力量舉辦醫養結合機構,鼓勵有條件的醫療衛生機構為社區失能老年人設立家庭病床,建立巡診制度。到2020年,每個設區市至少建立1—2所安寧療護中心或有安寧療護功能的醫療機構,每個縣(市、區)建有1所以上護理院或康復醫院,全省老年護理院達到200所以上,護理型床位占養老床位比例達50%以上。(責任單位:省衛生計生委、省民政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等,各設區市人民政府)

(六)探索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鼓勵和支援有條件的地區積極探索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按照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專業運作、責任共擔的機制,探索建立以社會互助共濟方式籌集資金,為長期失能人員特別是失能老年人的基本生活照料和與基本生活密切相關的醫療護理提供資金或服務保障的社會保險制度。支援商業保險機構參與長期護理保險工作,鼓勵開發適銷對路的保險產品和服務,發展與長期護理社會保險相銜接的商業護理保險,滿足多樣化、多層次的長期護理保障需求。厘清醫療護理和長期照護的關係,做好醫療護理和長期照護的有機銜接,建立健全長期照護專案內涵、服務標準以及品質評價等行業規範和體制機制。(責任單位: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民政廳、省衛生計生委、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江蘇保監局等,各設區市人民政府)

(七)完善基本醫療保險異地就醫結算工作。對於長期駐外及因病經參保地定點醫療機構診斷需轉異地醫療機構診治的老年人,可申請辦理異地就醫聯網結算。異地就醫的老年人就醫時按參保地政策直接結算,定點醫療機構提供相應的結算清單。應該由個人負擔的部分,由個人按規定結清;應該由個人帳戶及統籌基金支付的部分,由就醫地經辦機構與定點醫療機構代為結算。(責任單位: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財政廳、省衛生計生委等)

(八)深化敬老月活動。各級黨委和政府堅持每年組織開展走訪慰問困難老年人活動。發揮基層黨組織和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以及城鄉基層社會組織的優勢,開展經常性為老志願服務活動。扎實開展老年人維權優待活動,以維護老年人權益為重點,開展老年法律法規、老年優待政策貫徹落實情況專項檢查督導。各級老齡委要著力開展敬老愛老助老活動,結合養老院服務品質建設專項行動,將敬老愛老助老納入“工人先鋒號”“青年文明號”和“敬老文明號”等創建內容,為廣大老年人提供優惠、便利的服務。(責任單位:省老齡辦、省民政廳、省委組織部、省總工會、團省委等,各設區市黨委和人民政府)

(九)保障老年人合法權益不受侵害。貧困老年人因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提起訴訟的,依法依規給予其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經濟困難的老年人申請法律援助的,法律援助機構應當簡化審批程式,優先提供法律援助,有條件的地方可適度放寬老年人申請法律援助的經濟困難標準和受案範圍,對於老年受援人交納司法鑒定費有困難的,鑒定機構應當緩收、減收或者免收鑒定費。經濟困難的老年人申請辦理公證的,公證機構應當按照規定減免公證費。老年人為追索贍養費、扶養費、撫恤金、養老金、最低生活保障金、醫療費等向人民法院起訴,交納訴訟費用有困難的,人民法院應當按照國家規定免收、減收或者緩收訴訟費用。人民檢察院依法對涉及老年人合法權益的審判活動實施法律監督,依法採取抗訴、檢察建議等方式保障老年人合法權益。老年人主張合法權益有困難的,其所在的鄉鎮(街道)和村(居)民委員會應當提供幫助。(責任單位:省司法廳、省民政廳、省財政廳、省法院、省檢察院)

(十)完善老年人優待政策。60周歲以上的老年人持優待證、居民身份證或者當地人民政府規定的其他證件,免費進入政府投資、建設和管理的公園、公共文化設施;70周歲以上的老年人免費進入政府投資、建設和管理的旅遊景點,免費乘坐城市交通工具,60周歲以上的老年人享受半價優惠。有條件的公共交通場所、網站和公共交通工具要按照無障礙環境建設要求,加快無障礙設施建設和改造,在醒目位置設置老年人等重點人群服務標章,開闢候車專區或專座,為無人陪同、行動不便等有服務需求的老年人提供便利服務。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可以根據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水準,擴大老年人享受優待的範圍。外地老年人與當地老年人同等享受本條規定的優待。農村老年人不承擔興辦公益事業的籌勞義務。(責任單位:省文化廳、省交通運輸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發展改革委、省農委等,各設區市人民政府)

(十一)保障高齡、特殊困難等重點老年人的基本生活服務。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依法建立健全覆蓋城鄉的養老、醫療、最低生活保障、社會救助和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等社會保障制度,逐步提高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和基本醫療等保障水準。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老年人和其他低收入家庭的老年人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其個人繳費部分由政府給予補貼。符合醫療救助條件的特殊困難老年人患病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按照有關規定提供醫療救助。對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70周歲以上的老年人,每月增發不低於最低生活保障標準10%的保障金。(責任單位:省民政廳、省財政廳、省衛生計生委等,各設區市人民政府)

(十二)開展老年人照顧服務專業技能培訓。鼓勵相關職業院校和培訓機構每年面向老年人及其親屬開設一定學時的老年護理、保健課程或開展專項技能培訓。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組織開展免費培訓,向家庭成員普及照料失能、失智等老年人的護理知識和技能。鼓勵、支持高等學校職業院校和培訓機構設置養老服務相關專業或者培訓專案,在養老機構設立實習基地,培養養老服務相關專業人才。對在本省連續從事養老護理崗位工作滿5年的高等學校、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由縣級以上地方財政給予一次性入職獎勵。(責任單位: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民政廳、省教育廳、省財政廳、省老齡辦、省衛生計生委等)

(十三)鼓勵制定家庭養老支持政策。老年人養老以居家為基礎,家庭成員應當尊重、關心和照料老年人。鼓勵家庭成員與老年人共同生活或者就近居住。老年人的子女及其他依法負有贍養、扶養義務的人,應當履行對老年人經濟供養、生活照料、健康關心和精神慰藉的義務,照顧老年人的特殊需要。(責任單位:省民政廳、省老齡辦等,各設區市人民政府)

(十四)大力發展老年教育事業。堅持老年教育事業與經濟社會發展和人口老齡化相適應,積極扶持老年教育事業,擴大老年教育供給,鼓勵在鄉鎮(街道)單獨舉辦或依託縣(市、區)老年大學,設置老年大學或教學點,滿足更多老年人學習願望和受教育權益。老年教育資源要向老年人公平有序開放,減免貧困老年人進入老年大學(學校)學習的費用。發揮江蘇開放大學的引領作用,依託社區教育中心、村(居)民學校,充分利用社區文體、養老等公共服務設施資源,提高老年教學的活動次數、內容和效果。支持各類院校發展老年教育,開發適合老年人多方面、多層次學習需求的非學歷和學歷課程。支援社會力量興辦老年電視(互聯網)大學,完善老年人社區學習網路,為廣大老年人學習創造條件。(責任單位:省教育廳、省文化廳、省委老幹部局、省新聞出版廣電局、省老齡辦等,各設區市人民政府)

(十五)大力推進老年精神關愛工作。重點開展一批針對不同地區、不同年齡段、不同層次的老年人群體的老年精神關愛項目。定期對經濟困難的高齡、獨居、空巢、失能、失智和失獨等重點老年人群開展心理關愛服務。借助社會力量大力開展適合老年人群體參與的教育、文化和體育活動。鄉鎮(街道)、村(居)要為老年人提供安全可靠、環境適宜、相對固定的室內外活動場所,建立一批覆蓋面廣、號召力強的老年群眾文體組織。引導有條件的公共圖書館開設老年閱覽區域,提供大字閱讀設備、觸屏讀報系統等。福彩公益金和體彩公益金要優先為老年人配備文體器材。廣泛建立老年人精神關愛服務組織,開展心理講座和培訓,提供專業化的心理諮詢、輔導和康復服務。(責任單位:省民政廳、省老齡辦、省教育廳、省文化廳、省體育局等,各設區市人民政府)

素材來源 | 江蘇省人民政府網站、南京區街一號

責任編輯 | 張洋珊

各設區市人民政府)

(四)推進居住區適老化建設和改造。通過政府補貼、產業引導和業主眾籌等方式,加快推進適宜養老的居住區建設。制定實施社區適老化改造建設標準,加大適老化改造項目推進步伐。重點做好老舊居住區緣石坡道、輪椅坡道、公共出入口、走道、樓梯等設施和部位的無障礙改造,優先支持在老年人居住比例高的住宅加裝電梯。對於有失能、失智老年人的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最低生活保障邊緣家庭以及有重度殘疾老年人家庭進行生活設施無障礙改造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給予資金補助。規模較大的已建成居住區應通過改造或新建,設置老年人活動中心,為居家老年人提供實用便利的活動場所。支援開發老年宜居住宅和代際親情住宅。到2020年,全省新建和現有社區適老化改造專案達到100個以上。(責任單位: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民政廳、省發展改革委、省老齡辦,各設區市人民政府)

(五)加大醫養結合推進力度。建立健全與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相適應的,覆蓋城鄉、規模適宜、功能合理的醫養結合服務網路。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結合實施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專案要求,建立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務制度,為老年人免費建立電子健康檔案,加強老年人健康指標監測和資訊管理。每年為65歲以上老年人提供一次健康管理服務,開展生活方式和健康狀況評估、體格檢查、健康教育指導。利用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方式為行動不便的居家老年人提供上門健康管理和康復護理等服務,符合規定的費用納入醫療保險和長期護理保險基金支付範圍。養老機構實現醫療衛生服務全覆蓋,為機構內老年人提供更加完善的醫療、康復護理服務。所有醫療衛生機構開設老年人掛號、就醫等綠色通道。宣導社會力量舉辦醫養結合機構,鼓勵有條件的醫療衛生機構為社區失能老年人設立家庭病床,建立巡診制度。到2020年,每個設區市至少建立1—2所安寧療護中心或有安寧療護功能的醫療機構,每個縣(市、區)建有1所以上護理院或康復醫院,全省老年護理院達到200所以上,護理型床位占養老床位比例達50%以上。(責任單位:省衛生計生委、省民政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等,各設區市人民政府)

(六)探索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鼓勵和支援有條件的地區積極探索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按照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專業運作、責任共擔的機制,探索建立以社會互助共濟方式籌集資金,為長期失能人員特別是失能老年人的基本生活照料和與基本生活密切相關的醫療護理提供資金或服務保障的社會保險制度。支援商業保險機構參與長期護理保險工作,鼓勵開發適銷對路的保險產品和服務,發展與長期護理社會保險相銜接的商業護理保險,滿足多樣化、多層次的長期護理保障需求。厘清醫療護理和長期照護的關係,做好醫療護理和長期照護的有機銜接,建立健全長期照護專案內涵、服務標準以及品質評價等行業規範和體制機制。(責任單位: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民政廳、省衛生計生委、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江蘇保監局等,各設區市人民政府)

(七)完善基本醫療保險異地就醫結算工作。對於長期駐外及因病經參保地定點醫療機構診斷需轉異地醫療機構診治的老年人,可申請辦理異地就醫聯網結算。異地就醫的老年人就醫時按參保地政策直接結算,定點醫療機構提供相應的結算清單。應該由個人負擔的部分,由個人按規定結清;應該由個人帳戶及統籌基金支付的部分,由就醫地經辦機構與定點醫療機構代為結算。(責任單位: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財政廳、省衛生計生委等)

(八)深化敬老月活動。各級黨委和政府堅持每年組織開展走訪慰問困難老年人活動。發揮基層黨組織和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以及城鄉基層社會組織的優勢,開展經常性為老志願服務活動。扎實開展老年人維權優待活動,以維護老年人權益為重點,開展老年法律法規、老年優待政策貫徹落實情況專項檢查督導。各級老齡委要著力開展敬老愛老助老活動,結合養老院服務品質建設專項行動,將敬老愛老助老納入“工人先鋒號”“青年文明號”和“敬老文明號”等創建內容,為廣大老年人提供優惠、便利的服務。(責任單位:省老齡辦、省民政廳、省委組織部、省總工會、團省委等,各設區市黨委和人民政府)

(九)保障老年人合法權益不受侵害。貧困老年人因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提起訴訟的,依法依規給予其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經濟困難的老年人申請法律援助的,法律援助機構應當簡化審批程式,優先提供法律援助,有條件的地方可適度放寬老年人申請法律援助的經濟困難標準和受案範圍,對於老年受援人交納司法鑒定費有困難的,鑒定機構應當緩收、減收或者免收鑒定費。經濟困難的老年人申請辦理公證的,公證機構應當按照規定減免公證費。老年人為追索贍養費、扶養費、撫恤金、養老金、最低生活保障金、醫療費等向人民法院起訴,交納訴訟費用有困難的,人民法院應當按照國家規定免收、減收或者緩收訴訟費用。人民檢察院依法對涉及老年人合法權益的審判活動實施法律監督,依法採取抗訴、檢察建議等方式保障老年人合法權益。老年人主張合法權益有困難的,其所在的鄉鎮(街道)和村(居)民委員會應當提供幫助。(責任單位:省司法廳、省民政廳、省財政廳、省法院、省檢察院)

(十)完善老年人優待政策。60周歲以上的老年人持優待證、居民身份證或者當地人民政府規定的其他證件,免費進入政府投資、建設和管理的公園、公共文化設施;70周歲以上的老年人免費進入政府投資、建設和管理的旅遊景點,免費乘坐城市交通工具,60周歲以上的老年人享受半價優惠。有條件的公共交通場所、網站和公共交通工具要按照無障礙環境建設要求,加快無障礙設施建設和改造,在醒目位置設置老年人等重點人群服務標章,開闢候車專區或專座,為無人陪同、行動不便等有服務需求的老年人提供便利服務。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可以根據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水準,擴大老年人享受優待的範圍。外地老年人與當地老年人同等享受本條規定的優待。農村老年人不承擔興辦公益事業的籌勞義務。(責任單位:省文化廳、省交通運輸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發展改革委、省農委等,各設區市人民政府)

(十一)保障高齡、特殊困難等重點老年人的基本生活服務。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依法建立健全覆蓋城鄉的養老、醫療、最低生活保障、社會救助和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等社會保障制度,逐步提高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和基本醫療等保障水準。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老年人和其他低收入家庭的老年人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其個人繳費部分由政府給予補貼。符合醫療救助條件的特殊困難老年人患病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按照有關規定提供醫療救助。對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70周歲以上的老年人,每月增發不低於最低生活保障標準10%的保障金。(責任單位:省民政廳、省財政廳、省衛生計生委等,各設區市人民政府)

(十二)開展老年人照顧服務專業技能培訓。鼓勵相關職業院校和培訓機構每年面向老年人及其親屬開設一定學時的老年護理、保健課程或開展專項技能培訓。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組織開展免費培訓,向家庭成員普及照料失能、失智等老年人的護理知識和技能。鼓勵、支持高等學校職業院校和培訓機構設置養老服務相關專業或者培訓專案,在養老機構設立實習基地,培養養老服務相關專業人才。對在本省連續從事養老護理崗位工作滿5年的高等學校、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由縣級以上地方財政給予一次性入職獎勵。(責任單位: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民政廳、省教育廳、省財政廳、省老齡辦、省衛生計生委等)

(十三)鼓勵制定家庭養老支持政策。老年人養老以居家為基礎,家庭成員應當尊重、關心和照料老年人。鼓勵家庭成員與老年人共同生活或者就近居住。老年人的子女及其他依法負有贍養、扶養義務的人,應當履行對老年人經濟供養、生活照料、健康關心和精神慰藉的義務,照顧老年人的特殊需要。(責任單位:省民政廳、省老齡辦等,各設區市人民政府)

(十四)大力發展老年教育事業。堅持老年教育事業與經濟社會發展和人口老齡化相適應,積極扶持老年教育事業,擴大老年教育供給,鼓勵在鄉鎮(街道)單獨舉辦或依託縣(市、區)老年大學,設置老年大學或教學點,滿足更多老年人學習願望和受教育權益。老年教育資源要向老年人公平有序開放,減免貧困老年人進入老年大學(學校)學習的費用。發揮江蘇開放大學的引領作用,依託社區教育中心、村(居)民學校,充分利用社區文體、養老等公共服務設施資源,提高老年教學的活動次數、內容和效果。支持各類院校發展老年教育,開發適合老年人多方面、多層次學習需求的非學歷和學歷課程。支援社會力量興辦老年電視(互聯網)大學,完善老年人社區學習網路,為廣大老年人學習創造條件。(責任單位:省教育廳、省文化廳、省委老幹部局、省新聞出版廣電局、省老齡辦等,各設區市人民政府)

(十五)大力推進老年精神關愛工作。重點開展一批針對不同地區、不同年齡段、不同層次的老年人群體的老年精神關愛項目。定期對經濟困難的高齡、獨居、空巢、失能、失智和失獨等重點老年人群開展心理關愛服務。借助社會力量大力開展適合老年人群體參與的教育、文化和體育活動。鄉鎮(街道)、村(居)要為老年人提供安全可靠、環境適宜、相對固定的室內外活動場所,建立一批覆蓋面廣、號召力強的老年群眾文體組織。引導有條件的公共圖書館開設老年閱覽區域,提供大字閱讀設備、觸屏讀報系統等。福彩公益金和體彩公益金要優先為老年人配備文體器材。廣泛建立老年人精神關愛服務組織,開展心理講座和培訓,提供專業化的心理諮詢、輔導和康復服務。(責任單位:省民政廳、省老齡辦、省教育廳、省文化廳、省體育局等,各設區市人民政府)

素材來源 | 江蘇省人民政府網站、南京區街一號

責任編輯 | 張洋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