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新零售的風口,互聯網的十字路口

文|孟永輝

新零售概念的逐步落地以及衍生於它的S2b商業模式的興起在將人們關注的焦點帶入到全新時代的同時, 同樣在顛覆著人們在傳統時代對於線上和線下的認知。

按照傳統邏輯, 線上與線下是水火不相容的存在。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更是將傳統商超的發展擠兌到了一個相對較為狹小的領域。

以阿裡有關新零售的佈局為主要肇始點, 一場由線上回歸到線下的大幕正在拉開。 阿裡首當其衝, 京東、蘇甯等電商平臺緊隨其後, 電商大戰的戰火開始從線上燒到了線下。 而S2b商業模式的橫空出世更是將互聯網巨頭們在電商領域的戰火燒到了電商之外的其他領域。 以賦能為主要代表的全新時代已經成為後互聯網時代的全新名詞, 通過這種商業模式找到新的發展方式成為當下很多公司都在思考的重要課題。

新零售時代, 互聯網對行業的促進作用逐步減弱

進入到移動互聯網時代後, 人們消費方式和閱讀習慣的碎片化、移動化, 讓互聯網與人們的生活更加緊密地聯繫在了一起, 並誕生了以TMD為代表的獨角獸公司。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 以TMD為代表的互聯網新貴的出現是互聯網技術對於人們生活影響達到頂峰的標誌。 正是通過他們, 我們日常的生活才與互聯網產生了異常緊密的聯繫。

流量的轉化殆盡讓人們開始尋找新的方式來促進存量使用者的轉化, 通過精耕細作來實現自身更加深入的發展。 已經被線上互聯網企業競爭得沒有任何退路的傳統商超以及廣袤的線下市場成了他們全新的目標。 新零售的概念便是在這樣的市場背景下出現,

並開始了一路狂奔的歷程。

在新零售時代, 互聯網逐步淪為一種基礎設施, 其對於行業的促進作用逐步減弱。 以大資料、雲計算、AI為代表的新技術開始不斷出現並開始承擔起互聯網的作用, 通過這些技術來優化互聯網技術無法破解的用戶痛點和問題, 成為新零售時代發展的主要特徵。

從流量時代向存量時代, 互聯網的改造能力為何減弱?

如果我們將傳統互聯網時代、移動互聯網時代看作是流量時代的話, 那麼, 新零售時代則是一個存量時代。 互聯網在這個時代的減弱並非偶然, 而是有著非常深刻的內在原因。 具體來看, 主要分為如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互聯網本身並不具備改造能力,

僅僅只能簡單地去中間化。 很多人會將互聯網看作是一種改造工具, 其實是一種誤解。 因為互聯網的本質在於開放和共用, 而非改造, 所以當人們借助互聯網的手段試圖去破解傳統行業的痛點和問題的時候便會出現諸多問題。

正如我們的改革已經進入到深水區一樣, 當下互聯網行業的發展同樣進入到了發展的深水區。 破解當下行業當中存在的這些難題簡單地利用互聯網的手段無法真正實現。 而借助以大資料、雲計算、AI為代表的新技術來破解這些難題成為行業發展的重點。 於是, 我們看到了諸多以這些新技術為代表的公司不斷出現, 並開始給“互聯網+”公司提供新的改造工具。

互聯網式的供給方式逐步被新供給方式所取代。

互聯網之所以能夠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獲得資本如此多的關注, 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於它能夠給用戶盡可能快速地供給資源、資訊或服務。 阿裡通過淘寶為我們供應商品、騰訊通過微信為我們供應社交、百度通過搜索為我們供給資訊。 而隨著供給埠提供方的逐步增多, 原本精細化的資訊開始變得粗劣化, 同時用戶的需求卻進入到了精細化的階段, 當互聯網技術用粗劣化的資訊供給需要精細化內容或服務的使用者的時候, 用戶痛點便會開始產生, 互聯網的改造能力便會開始減弱。

通過新技術對互聯網時代累積下來的粗劣化的資訊進行精細化的運作來滿足用戶精細化的需求, 成為新供給方式的主要特徵。隨著這種趨勢的逐步加快,互聯網的作用將會開始逐步減弱,而新技術所帶來的改變將會開始慢慢增加。

更加觸達本質的創新亟待發生,互聯網淺嘗輒止難以為繼。無論是在電商領域還是在金融領域,互聯網的發展所帶來的最為直接的結果就是表層的撮合與對接,真正觸達行業本質的改變少之又少。於是,我們看到了共用單車的洗牌、互金公司的跑路等諸多互聯網公司盲目發展帶來的弊端和問題。之所以出現這些問題,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在於這些模式的發展都沒有真正觸達到行業的本質,僅僅只是將互聯網看作是一種行銷手段,這種發展模式的難以為繼便導致了這些行業亂象的出現。

更加觸達本質和行業痛點的商業模式的出現讓以阿裡、百度、騰訊為代表的互聯網巨頭投身其中。同時,互聯網淪為行業標配讓它越來越缺少改變行業的能力。作為一種介質,互聯網只能承擔聯通與串聯的作用,而無法對行業本身有任何實質性的影響,最終互聯網的能量只會越來越少。

互聯網聯通的是人與物,關鍵字是介質;物聯網打通的是物與物,關鍵字是融合。無論是電商、共用經濟、互聯網金融,他們都是在讓人盡可能多,盡可能快地與"物"產生聯繫,以此來減少人與物之間的隔閡,更加關注的是用戶與"物"之間的關係。因此,產生了很多基於互聯網產生的產品或服務,在這些產品或服務當中工具性的居多。

即將來臨的物聯網時代更加關注的是物與物之間的聯通,行業與行業之間隔閡的消弭。這種改變本身更加側重於行業本身,對於行業的發展更加能夠起到根本性的推進作用。從這個邏輯來看,物聯網更加關注的是物與物之間的聯通,融合帶來的去中間化更加能夠深入本質。在這個時代,互聯網所發揮的作用逐步減弱是行業發展轉向物聯網的重要標誌。

新零售的風口,互聯網的街口。在這個街口,互聯網的下沉,以新技術為代表的物聯網的上溯將會成為潮流。用戶消費升級時代的來臨、互聯網淪為一種基礎設施已經無法真正拆解新的時代,而從另外一個角度進行思考,我們或許能找到新零售風口下的“世外桃源”。

作者:孟永輝,資深撰稿人,媒體人,專欄作者。專欄覆蓋今日頭條、一點資訊、企鵝自媒體、百度百家、新浪看點、簡書、知乎、UC、艾瑞網、介面、億邦動力網、東方財富網、雪球等多家平臺。微信公眾號:menglaoshi007。

成為新供給方式的主要特徵。隨著這種趨勢的逐步加快,互聯網的作用將會開始逐步減弱,而新技術所帶來的改變將會開始慢慢增加。

更加觸達本質的創新亟待發生,互聯網淺嘗輒止難以為繼。無論是在電商領域還是在金融領域,互聯網的發展所帶來的最為直接的結果就是表層的撮合與對接,真正觸達行業本質的改變少之又少。於是,我們看到了共用單車的洗牌、互金公司的跑路等諸多互聯網公司盲目發展帶來的弊端和問題。之所以出現這些問題,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在於這些模式的發展都沒有真正觸達到行業的本質,僅僅只是將互聯網看作是一種行銷手段,這種發展模式的難以為繼便導致了這些行業亂象的出現。

更加觸達本質和行業痛點的商業模式的出現讓以阿裡、百度、騰訊為代表的互聯網巨頭投身其中。同時,互聯網淪為行業標配讓它越來越缺少改變行業的能力。作為一種介質,互聯網只能承擔聯通與串聯的作用,而無法對行業本身有任何實質性的影響,最終互聯網的能量只會越來越少。

互聯網聯通的是人與物,關鍵字是介質;物聯網打通的是物與物,關鍵字是融合。無論是電商、共用經濟、互聯網金融,他們都是在讓人盡可能多,盡可能快地與"物"產生聯繫,以此來減少人與物之間的隔閡,更加關注的是用戶與"物"之間的關係。因此,產生了很多基於互聯網產生的產品或服務,在這些產品或服務當中工具性的居多。

即將來臨的物聯網時代更加關注的是物與物之間的聯通,行業與行業之間隔閡的消弭。這種改變本身更加側重於行業本身,對於行業的發展更加能夠起到根本性的推進作用。從這個邏輯來看,物聯網更加關注的是物與物之間的聯通,融合帶來的去中間化更加能夠深入本質。在這個時代,互聯網所發揮的作用逐步減弱是行業發展轉向物聯網的重要標誌。

新零售的風口,互聯網的街口。在這個街口,互聯網的下沉,以新技術為代表的物聯網的上溯將會成為潮流。用戶消費升級時代的來臨、互聯網淪為一種基礎設施已經無法真正拆解新的時代,而從另外一個角度進行思考,我們或許能找到新零售風口下的“世外桃源”。

作者:孟永輝,資深撰稿人,媒體人,專欄作者。專欄覆蓋今日頭條、一點資訊、企鵝自媒體、百度百家、新浪看點、簡書、知乎、UC、艾瑞網、介面、億邦動力網、東方財富網、雪球等多家平臺。微信公眾號:menglaoshi007。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