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厲害了!甘肅捧回4項國家科技獎,首獲科技進步創新團隊獎

1月8日, 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舉行, 甘肅省主持和參與的4個專案榮獲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

據瞭解, 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共授獎9位科技專家和281項成果。 其中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2人, 國家自然科學獎35項, 國家技術發明獎66項,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170項, 授予7名外籍科學家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

讓我們向這些科學家致敬, 來看看有沒有你認識的科學家↓↓

在國家科技進步獎授獎的170項成果中, 甘肅省科研機構主持或參與完成的專案共4個。 其中, 由我省科研單位主持完成的2個獲獎專案分別是:“中科院寒旱所凍土與寒區工程研究創新團隊”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創新團隊獎,

這是我省首次獲得創新團隊這一重要獎項, 比肩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敦煌研究院王旭東等主持完成的“乾旱環境下土遺址保護關鍵技術研發與應用”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二等獎

甘肅省科研單位參與完成的2個獲獎專案分別是: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蘭州石化分公司參與完成的“高汽油收率低碳排放系列催化裂化催化劑工業應用”和蘭州大學參與完成的“青藏高原特色牧草種質資源挖掘與育種應用”, 這兩個項目均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二等獎

(點擊圖片均可看大圖↑)

據介紹, 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 自上世紀60年代開展凍土相關的寒區環境與工程研究工作。 團隊學術帶頭人包括中科院院士程國棟、賴遠明, “973”計畫首席科學家馬巍。 多年來, 科研團隊紮根西部、立足高原、發揚“犛牛”精神, 提出了“主動冷卻”路基的理論與技術,

即通過調控輻射、調控傳導和調控對流的成套“冷卻路基”的築路技術和設計參數, 解決了青藏鐵路凍土相關的關鍵科學和技術問題, 青藏鐵路自2006年通車以來已經安全運營12年, 成為世界上凍土區“跑得最快”的鐵路。 Nature雜誌曾報導青藏鐵路並指出:以環境友好方式解決了氣候變暖條件下凍土區築路的世界性難題, 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義。 團隊還解決了青藏直流聯網工程、中俄原油管道、哈大高鐵等我國寒區其他重大工程的相關科技問題。 團隊整體研究水準及影響力均處於國際凍土工程研究的前列, 截至目前, 團隊已獲得國家科技獎5項, 各類省部級獎30余項。

此次敦煌研究院獲獎項目主要針對我國土遺址快速損毀消失且缺乏科學有效保護的現狀,

通過20多年的技術研發與聯合攻關, 建立了乾旱環境土遺址保護的基礎理論, 構建了土遺址保護科學的理論框架和技術體系, 形成了一套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保護關鍵技術體系, 引領土遺址行業逐漸走向國際。 其研究成果廣泛應用於10省份113項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工程, 保障了元上都、“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成功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