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全國人大代表張淑琴建言:組織專家編寫戲曲進校園的教學綱要

戲曲是吸收了詩歌、音樂、舞蹈、美術、服飾、武術等藝術精華, 集中體現中華傳統文化的一門藝術。 戲曲教育可以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創造力、表現力、溝通表達、團隊合作、解決問題乃至肢體運用等多方面的能力, 有利於學生瞭解別人、瞭解世界、鍛煉口才、以及人格的全面發展, 提高學生的藝術審美素養, 激發學生的創造想像力。

2017年全國兩會期間, 全國人大代表、山東臨沂第一實驗小學副校長張淑琴向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提交了《關於推進戲曲進校園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

《建議》稱, 2016年, 教育部將加強學校美育、推進戲曲進校園列為工作重點。

2017年, 中辦、國辦聯合下發《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 指出推進戲曲進校園。 由此看出國家層面對戲劇進校園的重視。

《建議》還稱, 戲曲進校園能提升學校美育教學水準, 提高學生戲曲藝術素養、審美和人文素養, 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推動戲曲傳承發展。 目前, 很多省市正積極推進這項工作, 出臺檔、制定方案, 組織戲曲比賽、舉辦戲劇節;一些學校探索實施, 組建戲曲社團、邀請專業人士做專題講座, 努力培養學生對戲曲的興趣。 由於缺少師資、社會資源所限, 這項工作在很多學校沒法落實。

《建議》表示, 近幾年, 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驗收讓學校的資訊化硬體建設水準有了較大的提升,

資訊技術培訓讓教師資訊化能力進一步提高, 互聯網時代為推進戲曲進校園提供了便利。

因此, 張淑琴建議, 組織專家編寫戲曲進校園的教學綱要、教材, 錄製相應劇種的教學視頻, 彌補基層無教材、無師資等問題。

同時, 建設戲曲資源網路平臺。 開發與課程教材配套的戲曲課程優質數位教育資源, 借助互聯網輸送到基層學校, 以資訊化手段實施戲曲課程教學與實踐。 用以獎代補的方式鼓勵地方編寫地方劇種課程, 建設基於移動互聯網的地方戲曲平臺。

此外, 加強師資培訓, 將戲曲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培訓納入音樂教師國培計畫。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