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黨的十九大報告學習問答專欄(十六)

如何理解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在党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

對此, 我們需要從以下3個方面來深刻領會。

01

第一, 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 切實貫徹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我們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必須始終把人民利益擺在至高無上地位, 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 為最廣大人民謀利益, 這是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也是檢驗黨的一切工作的最高標準。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 ”“發展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人民。 在消除貧困、保障民生的同時, 要維護社會公平正義, 保證人人享有發展機遇、享有發展成果。 要努力實現經濟、社會、環境協調發展, 實現人與社會、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強調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 就是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落到實處, 把人民群眾的小事當作我們黨的大事, 從人民群眾關心的事情做起,
從讓人民群眾滿意的事情做起, 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 增進民生福祉, 努力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斷取得新進展, 充分彰顯帶領人民創造美好生活, 是我們黨始終不渝的奮鬥目標。

02

第二, 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 緊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所產生的現實需要。 在經濟發展基礎上逐步提高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準, 是改革開放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目的。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 人民生活水準邁上新的臺階, 對改善民生的期待也逐漸增強。 經過長期努力,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

在這個新時代, “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 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更高要求, 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 人民群眾的民主意識、公平意識、法治意識、參與意識、監督意識、維權意識也在不斷增強。 因此, 強調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 就要正確把握和順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 著力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 大力提升發展品質和效益, 更好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

03

第三, 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

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必然要求。 黨的十八大以來,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 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歷史性成就, 人民生活水準不斷提高, 為建黨100年時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堅實基礎。 到2020年要全面建成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的小康社會, 而全面小康能否得到人民認可、經得起歷史檢驗, 很大程度上與民生保障和改善緊密相關。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 要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 這個新征程分兩個階段來安排:先是從2020年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人民生活更為寬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邁出堅實步伐;然後從2035年到新中國成立100年時建成富強艮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人民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實現。因此,強調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就是始終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用,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幹,為如期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持續奮鬥、接力奮鬥、不懈奮鬥。

稿件源於:警苑心語

這個新征程分兩個階段來安排:先是從2020年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人民生活更為寬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邁出堅實步伐;然後從2035年到新中國成立100年時建成富強艮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人民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實現。因此,強調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就是始終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用,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幹,為如期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持續奮鬥、接力奮鬥、不懈奮鬥。

稿件源於:警苑心語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